APP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特殊儿童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3-07-04邱烨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语文素养

【摘要】融合教育强调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生活,要求教育者让特殊儿童享受与普通儿童同等的教育环境,接受同等的教育。融合教育方式关系到特殊儿童的终身教育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特殊儿童语文教学中,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开放融合的环境,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克服特殊儿童的学习障碍;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增强特殊儿童的学习自信;加强家校合作,引领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语文素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邱烨(1971—),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融合教育强调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学校同一间教室接受同等的教育。语文教师要深刻了解特殊儿童的发育特征和成长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残疾类型等,对特殊儿童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价,从拼音的拼读、写字、语言表达、课文朗读等方面了解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设计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学习成长,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1]。

一、融合教育与语文素养的概念

融合教育也称“全纳教育”,与平常的随班就读不同。融合教育不是某些学科的组合,也不是教育的特殊形式,而是让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融合教育主导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放弃任何一个儿童,创建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环境,在不改变普通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的基础上减少对特殊儿童的限制,让特殊儿童享受和普通儿童同等的教育。融合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特殊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育的改革。

语文素养是对儿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概述,是儿童需要具备的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语文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培养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特殊儿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特殊儿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态度,使特殊儿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特殊儿童适应生活的能力。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特殊儿童语文素养的价值

特殊儿童平时缺乏自信,有的儿童情绪脆弱,有的儿童性格孤僻、保守,还有的儿童不合群,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弱,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参差不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融合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个体差异,开发儿童潜能。融合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达到帮助特殊儿童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普通儿童一样享受学习生活的目的。在融合教育中,语文教师要发现与尊重特殊儿童独特的想法,开展合作学习,提升特殊儿童的成就感。教师开展融合教育,让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通过互相帮助、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探讨,能够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满足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提升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2]。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特殊儿童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创造开放融合的环境,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

抓好特殊儿童听、说、读、写等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特殊儿童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特殊儿童的说话训练是很重要的。特殊儿童在听力、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不同的障碍,教师在语文口语教学中要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特殊儿童在开放融合的环境中进行语文说话训练,激发特殊儿童口语表达的积极性,让特殊儿童体会到他们和普通儿童是一样的,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语文课堂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能够让特殊儿童感受到平等的尊重。例如在教学《端午粽》这一课时,教师播放视频,让特殊儿童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特殊儿童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有提问“端午节有什么习俗?”的,也有提问“端午节是纪念谁的?”的。接着,教师让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根据视频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特殊儿童回答问题时,教师对语言表达不流畅的特殊儿童及时进行指导。接着,教师根据特殊儿童“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的回答创设情境,即屈原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让特殊儿童把屈原的苦闷心情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口语表达及写作练习能够让特殊儿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让其体会到展示自我的成就感,增强特殊儿童在同学面前说话的自信,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以阅读为切入点,克服特殊儿童的学习障碍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文化底蕴与学科人文素养是靠平时的点滴积累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升儿童的阅读素养,朗读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特殊儿童认识字词、学习课文、理解句子都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选取的,每篇课文中都有优美的词语、深刻的内涵及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合理选择阅读素材,帮助特殊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让特殊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教师不仅要让特殊儿童将课本中的文章阅读多遍,而且要选取符合特殊儿童发展特征的书籍进行阅读训练[3]。例如,对于文字理解能力较弱的特殊儿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绘本;对于语言表达不流畅的特殊儿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故事。课外文章中有大量语文知识,特殊儿童通过阅读能够增加词汇量,了解作者写作的方法和文章表达的感情。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阅读情况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让特殊儿童谈谈阅读感受。

阅读是提高特殊儿童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为特殊儿童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教会特殊兒童阅读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特殊儿童能够积累字词,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写作打下基础。教师要让特殊儿童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了解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文中出现的人物,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或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特殊儿童带着问题去阅读,能够细心认真地阅读每一篇文章,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掌握写作手法,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努力从生活中挖掘语文学习素材,引导特殊儿童从課内书本阅读延伸到生活实践这本五彩斑斓的“书籍”中,让特殊儿童参与生活实践,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改善他们的行为,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与交往能力。特殊儿童通过生活实践,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了解自己突出的地方,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获得存在感和集体归属感,进一步克服学习语文的障碍。

(三)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增强特殊儿童的学习自信

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态度影响着特殊儿童的学习心理。因此,在融合教育中,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教师不仅要为特殊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制订符合特殊儿童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案,以实现融合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特殊儿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以集体教学为主,以个别教学为辅,对特殊儿童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在生字教学中,普通儿童能够很快掌握字的结构笔顺,经过多次训练,能够整齐迅速地写出所学的汉字。而对于肢体有残缺的特殊儿童,教师往往要设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对于普通儿童,教师设计了“认识并正确书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目标。对于班级里的特殊儿童,教师要制订难度低于普通儿童的教学目标,要求特殊儿童选择自己能够记住的部分词语进行记忆,如桃花、杏花、河水等有代表特征的词语,能够书写一些简单的、笔画较少的字,朗读容易记住的、短小的句子,能跟读课文。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帮助特殊儿童提高书写能力和朗读能力,增强特殊儿童学习语文的自信心[4]。

(四)加强家校合作,引领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

家长是融合教育的辅助者,是特殊儿童的第一个朋友。教师必须让家长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教育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校合作,尤其是特殊儿童的成长。在续写古诗的写作训练中,特殊儿童存在一些写作障碍,语言表达不流利,也不能很快感悟故事情感。要想让特殊儿童在班级中和普通儿童一样有很好的发展,教师只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的。家庭教育推动着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殊儿童可以在亲子互动交流中和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学习续写古诗的方法,完成相应的写作练习。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的在校续写古诗情况,利用QQ等途径与特殊儿童的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长采用相应方法,如多读古诗,讲解相关的古诗故事,让特殊儿童在家校共同教育中实现与普通儿童的共成长与共进步,提高特殊儿童的写作热情,让其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利用家校共育,逐步让特殊儿童在课堂上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让特殊儿童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个性发展,快乐成长。

许多优秀的诗词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诗词中国》在网络上都可以查到,教师可以指导家长让特殊儿童进行观看学习,为特殊儿童提供网络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开展习作练习,通过家校联合,指导特殊儿童进行一些跟诗词有关的社会实践、主题演讲、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让特殊儿童自主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节目,积累古诗词典故、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知识。将语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够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符合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一家校合作模式不仅让特殊儿童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促进了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5]。

结语

融合教育背景下,面对普通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教师要公平对待,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儿童。教师要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根据特殊儿童的发展特征,设计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在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提升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研究融合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特殊儿童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升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俞平.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特殊儿童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30):11-13.

[2]张春黎.基于融合教育的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J].名师在线,2021(28):48-49.

[3]赵斌,冯诗瑶,张瀚文.融合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内涵、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22(12):9-15.

[4]何凯.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J].家长,2022(19):55-57.

[5]乔艳丽.小学随班就读学生语文教学中的个别化教育[J].黑河教育,2022(02):75-76.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语文素养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