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景这边独好
——沙河市第四小学劳动教育掠影

2023-06-29左秀芳通讯员张晓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沙河中草药中医药

本刊记者 左秀芳 通讯员 张晓光

平整的种植园中,薄荷、田七、麦冬等秧苗随风摇曳;五彩的基质种植盆架上,虎耳草、益母草、藿香正茁壮成长;交错纵横的水培管道中,鱼腥草、过地黄努力伸展着枝叶;百草的药香中,一群小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中草药的故事……这是沙河市第四小学(以下简称“沙河四小”)中医药特色劳动教育活动的一组剪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沙河四小的劳动教育,以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积极探索“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家、校、社联动,推动“五育”并举,探索“五育”融合,实现了并举与融合的统一。

让劳动教育充满“泥土味”“烟火气”

“哈!你们瞧,我拔的这个萝卜多大啊!”秋天,在沙河四小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中,各班责任田里的萝卜丰收了,三(5)班的姚若涵边拔萝卜边和同学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学生自己种植和管理的萝卜都是“大个头儿”,每个都有几斤重。他们挽起袖子,铆足了劲儿拔萝卜,虽然手上、身上沾满了泥土,但是开心的笑声却传遍了田野。

拔萝卜只是沙河四小田园劳动课程的一个缩影。学校建起校内、校外劳动基地,每个班承包一块责任田。各班将劳动教育和农耕文化深度融合,清明点豆,夏季摘果,秋季收获。在四季交替中,在农耕劳作中,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懂得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收获了感悟和成长。

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沙河四小逐渐形成了“一主、两翼、三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一主,即以省编教材《劳动实践》为主线,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教育课;两翼,即以耕读园艺和葫芦工艺为基础,开展特色劳动教育活动;三结合,即分年级、分学期规划劳动内容,制订劳动教育清单,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

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指导下,沙河四小将劳动课程细分为耕读传承、修身齐家、社会担当三个板块。在耕读传承板块,低年级开设了植物的认识、养护、管理的“格物问美”课程;中高年级根据时令开设了农作物(粮食、蔬菜等)种植、管理、收获和加工的“快乐农场”课程,中医药特色的“百草香,蕴心灵,促成长”课程,以及葫芦工艺课程等。

修身齐家板块以家庭劳动教育为主导,分年级开展了“家庭劳动清单”“家庭劳动周——本周我当家”“家长课程——爸妈职业初体验”等活动。社会担当板块主要是服务性劳动,以社会劳动教育为主导,开展了“争做创建文明城市小使者”“重阳敬老”“榜样的力量”等活动。

为了提高劳动教育师资水平,学校通过组织专家讲座、教学研讨、网络学习等灵活多元的培训方式,以先进的劳动教育理念为师资队伍赋能;同时引入校外教育资源,实现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内外联动。学校开设的葫芦工艺课程,聘请了沙河市葫芦工艺传承人崔刚毅老师来校进行专业指导。中医药特色课程则请来当地中医院的医生进行专业授课。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保障了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地。

在劳动教育中传承中医药文化

“伏羲、神农、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屠呦呦……在中医药发展史上,这些名医大家如同一颗颗明珠,他们的贡献和成就璀璨夺目。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格物明理、精益求精、厚德怀仁、开拓创新的精神。”走进沙河四小的中医药文化长廊,聆听着小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会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文化自豪感。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熠熠生辉。沙河四小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医药资源在生命健康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沙河四小购置了中医药文化相关书籍,通过培训、集体教研建起一支专业师资队伍,将中医药文化引入课堂。为保障课程实施,学校建起中草药种植基地、中医药文化长廊、葫芦种植长廊以及中医药特色教室。中草药种植基地由中草药实验班的学生负责,目前基地内种植的常用中草药有10 多种,约4000 多株。

中医药特色教室分为无土栽培区、中草药处理区和阅读区。无土栽培区分为基质栽培和水培两种。学生通过土地种植、基质栽培、水培等不同的栽培方式,探究哪种方式更适合中草药生长,激发了深入研究的兴趣。中草药处理区包括中草药采摘后的晾晒、研磨、入橱等步骤,学生可以动手实践,体验每一个环节。阅读区配备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医药书籍,学生可以自由阅读。

课余时间,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搜集中草药资料,到野外去寻找、辨识中草药,然后把自己找到的中草药及其药性、药效等内容录制成中草药解说视频,由学校微信公众号择优发布。这项活动开展以来,沙河四小掀起了认识中草药、辨识中草药、趣说中草药的热潮。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而且通过寻找、辨识、解说中草药,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提升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种植增学问,实践出真知

“我在大田种植组,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选种,向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和种植技能。坑要挖多深,种子要点几颗,苗要怎样移栽,工具怎么使用效率高……这些问题都有讲究。没想到种植中草药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

“我在水培组,我们正在学习营养液的配比、育苗和栽培,我想做实验比较一下,看看土壤中生长的中草药和营养液中生长的有什么不同。”

“我在基质种植组,椰壳磨成的椰糠土真的可以长出中草药吗?我已经在椰糠土中播下了中草药种子,让我们拭目以待啊。”

“我经常除草、浇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田七却打蔫了,请教老师后我才明白,原来是下雨积水的原因。养护的过程使我深深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和艰辛。”

…………

课下,几名高年级学生在一起分享种植中草药的体验和感悟。他们眼中闪着求知的光芒,好奇的种芽在心中萌发。

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既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又融合了其他课程内容。在学校开展的中医药特色劳动教育活动“百草香,蕴心灵,促成长”中,不同年级学生参与不同梯度的活动,“寻”其仙踪、“植”此青绿、“观”尔生长、“绘”形绘色、“吟”唱妙识、“体”悟文化六个项目,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寻”其仙踪,即低年级开展亲子活动“寻找身边的中草药”,中高年级开展中医药文化长廊解说、趣说中草药等活动;“植”此青绿,即学生结成小组,开展中草药的大田种植、水培、基质栽培等活动;“观”尔生长,即学生开展中草药的日常观察、记录、养护、采摘加工、药膳制作等活动;“绘”形绘色,即学生将中医药知识和科学、美术知识结合起来,制作中草药标本,编绘中医药绘本;“吟”唱妙识,即学生将中医药知识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走进社区表演《中医中药歌》,向居民宣传中医药文化;“体”悟文化,即学生课间练习“五禽戏”体操,巧手制作中草药香囊,了解药茶、按摩、艾灸等中医保健知识……学生在中医药特色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进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老师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劳动教育活动手册,成为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把每年三月份定为“百花节”,十月份定为“丰收节”,为学生搭建展示劳动成果的平台。学生劳动素养的最终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最高荣誉“金桂少年”的评价体系中,使教育评价更加系统和全面。

随着劳动教育各项活动的深入、蓬勃开展,沙河四小育人成效凸显。2020 年,沙河四小被遴选为河北省第一批省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学校多名学生在沙河市劳动技能大赛中获奖。从知识到实践,从课本到生活,学生识五谷、知节气、勤四肢,收获了课本之外的学问,提升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今天在孩子们的心田撒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未来。”校长刘建军认为,只有盘活各类劳动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才能激活其创造力,唤醒其生命力,实现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们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猜你喜欢

沙河中草药中医药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白沙河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流域汇流计算方法在风峪沙河段的应用探讨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