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镁业踏上新征程
2023-06-29张小红
本刊记者 张小红|文
随着新型镁冶炼和镁合金加工制造项目的投入、新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新的研发成果的迸发和汇聚,镁产业将在新形势下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足以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下游产业链可信任、可依赖。中国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值得期待!
众所周知,镁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但作用明显、贡献巨大,它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依托丰富的镁资源储量,我国镁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中国镁产业的发展,也自然成为世界的焦点。镁铝行业资深专家、尚轻时代金属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春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当前中国镁工业和镁市场的新变化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镁价暴涨后的启示
和硅、锂、钴等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有色金属小品种一样,2021-2022年上半年,中国镁价暴涨并持续高位;2022年二季度至今,中国镁价明显回落,并已趋稳。董春明认为,应客观看待和分析这一轮镁市场波动:第一,新一轮镁价上涨是在特别时期和背景下发生的,各种因素叠加,国内外基础原材料价格存在普遍上涨;第二,镁价格上涨和坚挺形势是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决定的,投机和炒作不是主因;第三,本轮涨价前的多年间,与其他金属相比,镁价格波幅并不突出,且基本在相对合理的区间。
镁企业环保设施
硬币都有两面。董春明说,这一次镁市场波动或许让产业链上的一些人感到担忧,甚至“谈镁色变”,但从理性和长远的角度看,此轮暴涨或将促进镁业发生积极的转变,这次“风险”是多年所积累问题的集中爆发,这能让各方看得更加清晰,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避免问题复发,也避免市场的大起大伏。镁价暴涨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也曾呼吁全产业链共同理解,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在特定时间出现的特定矛盾并不可怕,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问题终究会被解决。
董春明表示,通过这次价格暴涨危机,行业普遍形成以下共识:一是各种政府行政管控和调控政策不能“一刀切”,要渐进式推进实施,以免影响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二是镁冶炼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环保改造,提高合规性,提高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三是中国及全球镁生产应该适度分散布局,会更有利于行业和市场稳定发展,也更能稳定市场预期。此轮涨价也加快了国内外其他地区镁冶炼新项目投资的进度,催生产业多元化布局和多元化模式,将会极大改善供应格局。四是镁行业需要通过整合,真正形成有资源掌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信誉度高、大规模、一体化、集约化程度高的镁业公司,提振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开发能力,提振镁下游用户信心。五是镁及镁合金产品的贸易方式及定价模式也应该有所改进,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上下游合作模式。六是生产商、用户有必要增加镁的商业储备,应对市场供应的风险。七是更多的利益相关方认识到镁的重要性和价值。期待能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资用于镁行业的研发和创新,期待镁在更多领域获得应用。
产能扩张前的提醒
尽管面对经济下行、环保要求升级、督查力度空前、能源供应紧张等种种困难以及不确定性,但是中国镁产业链继续加快产业转型,不断努力并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董春明说,这几年镁冶炼行业工艺和技术持续改进和提升。比如,竖罐法炼镁工艺已经在多家镁厂应用,被证明有良好的绩效,政府和行业协会鼓励更多企业应用;青海盐湖电解镁核心水氯镁石脱水装置正进行优化整改,将在今年重新启动;榆镁科创和郑州大学实施的两步法绿色镁冶炼工艺(复式竖罐炼镁)工业试验已经在府谷众鑫镁业完成,并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正在规划建设2万吨的工业示范项目;郑州轻研院开发的铝热法生产金属镁工艺在两个项目进行工业化试验,计划建设工业化生产线。“政府对镁冶炼的环保和节能要求越来越多,监管也更加严格。近年来,镁冶炼企业的升级改造投资逐年增加,环保和运行的绩效进一步提高。”董春明说。
随着镁价上涨、冶炼工艺提升等因素,催发了国内外新一轮镁冶炼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获批得镁冶炼项目总产能近60万吨,多地正在规划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也有80万吨以上。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统计,2021 年我国金属镁冶炼产能已经达到137.6万吨,若不加以引导,预计未来3~5年,国内镁冶炼产能将可能超过230万吨,产能增幅将在50%~65%之间。董春明认为,目前国内镁冶炼在建和拟建产能规模较大,产能扩张增速大大高于镁消费增速,产能过剩问题将会凸显,应该引起重视。
如何限制镁冶炼产能过快增长,引导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镁工业协会会长石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3~5年内,除已经办理完各类审批手续的项目外,阶段性严格限制批准新建镁冶炼项目;二是制定并实施镁冶炼产能置换政策,加快产业提标升级,鼓励和支持现有镁冶炼企业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三是修订和细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镁冶炼限制性要求;四是加强行业与市场分析研究,做好投资与市场导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理性投资,推动镁产业链价值链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对未来发展的“镁”好期待
随着新型镁冶炼和镁合金加工制造项目的投入、新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新的研发成果的迸发和汇聚,镁产业还将在新形势下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足以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下游产业链可信任、可依赖。“中国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值得期待!”基于对原镁供应端、需求端等情况的分析,董春明对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从原镁供应端来说,中国镁的供应已经明显改善,并且从2023年开始,原镁产能还将逐步增加,可以满足未来3~5年全球产业链的需求;受全球政治、低碳战略、气候等影响,能源供应和价格会有很大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镁的生产和供应还因此会有所波动,但即便这样,镁行业逐步多元化的布局,也能保证镁的基本需求;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镁冶炼厂环保改造计划和能耗双控政策实施将会有多重考量,应该不会再出现2021年9月区域全部停产的情况;安徽宝镁及榆林镁业等有实力的一体化大企业的进入,有利于镁生产与市场的稳定;能源、环保、人工等成本增加会导致成本线上移,但镁的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效率提高会抵消一部分成本上涨,镁与铝等其他材料的性价比将处于合理的区间。
从镁产业链端和需求端来看,中国镁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研究成果积累较多,产学研联盟更加紧密并注重面向市场和商业化;已经有多家中国镁合金加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全球的领军企业,全系列的镁合金产品研发试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开发和试制周期短,制造和供应能力强;中国在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电池、短途交通工具、铝加工、铸造、模具等领域的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配套能力强,为镁合金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市场条件;在建筑模板、新能源汽车、自行车、储能、物流等领域,镁合金将很大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下游品牌商和终端用户出于低碳发展的需要,更加重视材料的LCA评估和材料替代,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品的开发也重视新材料的应用,镁合金将成为重要选项。
与此同时,董春明也呼吁,站上新平台、面临新挑战的中国镁产业链、价值链亟待转型升级,全行业都要进一步提升合规意识、责任意识、行业意识、环境意识。正如林如海所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镁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提升绿色冶炼、提升性能、扩大应用”作为主要目标。
希望全行业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可持续性镁业,让镁业以崭新的形象屹立在祖国的绿水青山之间,并为全球产业链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