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育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3-06-29崔晨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立德树人高校

摘 要:随着艺术教育在全国普及,各类美术专业发展较好,学习美术的年轻群体也越来越庞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建设产生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建设高校美术教育,需要对高校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创建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从而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效果。为了促进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高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式和方法,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创新融合发展。因此,高校要想创新美术教育的实践路径,则需要不断更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育人平台建设,探索实践路径,积极优化教育格局,不断提升美术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立德树人

一、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高等美术教育相关专业不断扩招,各个高校也都在积极建设专业,逐渐增加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其中师范院校增设美术专业比较突出,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术教育目标不明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虽然高校美术教育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美术教育的目标不太明确,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也较为模糊。其实根据目前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情况,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缺少“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普遍比较注重理论学习,缺少将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生动的艺术变成了缺少生机的文字,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学习动力无法得到激发,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二)过于注重美术技巧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美术技巧的培养是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美术技巧,忽视了学生其他文化素养的培养,导致美术专业的学生无法得到全面发展。高校美术教育重技巧轻素养的现象很早就存在,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此现象的出现与部分学校对专业的标准和要求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这类现象一直存在,必然会影响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及对学生的培养。

(三)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在部分高校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阶段,教学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单一,不能够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艺术教学中加入更多的新文化元素,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地去探究。同时,教师在闲暇之余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加强教学创新,积极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基础

艺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人格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把立德树人理念与美育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审美情趣,又能使教师深刻地认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和美术教育相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以美育德

“德”和“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通过互相衬托和互相影响实现互相交融。美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我国高校在美术教育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二)以美启新

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秉承创新精神,在传授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其感受并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创新的内容和思想。关于美术教育如何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逻辑壁垒”,拥有系统的审美功能,其核心就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其想象力,以及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美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洞察历史、认识社会、深入自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通过多样化的美术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以美呼唤人文精神

对我国的传统审美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艺术创作更多强调的是“尽善尽美”,反映出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不同的艺术作品所包含的人文意蕴与思想观念,都是艺术家经过精心构思、凝练最终完成的,能集中体现艺术工作者对人文理念的认识与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欣赏、分析众多美术作品,使其能够感受到美术工作者所表达出的浓郁的人文情感,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并学习知识,从而在培养和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德育的内涵融入素质教育,有助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的塑造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富含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美术教育实践思路

“立德”是立德樹人的基本内涵和重要前提,“德”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德为本、以德治人,实现文化和道德并重“树人”目标,引导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构建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高校美术教学体系,需要合理设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通常以艺术创作、写生为主,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观察力,使学生具备感知美、体验美、创作美的能力。在美术实践课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此外,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鉴赏类课程通常以人文教育为主,主要是对现代美术作品的欣赏、解读及剖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形式和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创作的艺术水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美育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以德为先”。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授传统文化,将艺术创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相互渗透,将人文精神、艺术审美、社会思想等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搭建全面的技能学习平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美术设计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科研中也逐步显现出其独有的特征。美术设计是学生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美学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展现。因此,高校要围绕“以美促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搭建全面的技能学习平台,组织各种不同的讲座或培训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完成学业。同时,大学美术教师也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技能学习平台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和美育的内涵,并将道德理念、人文素养融入美术创作,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搭建技能学习平台的过程中,要将“立德”的内涵融入学习平台,并将其作为大学生考核的指标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还要将共享的思想和立德树人相结合,把学习平台和培养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艺术教学全过程。

(三)组织丰富的美术活动

艺术活动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使立德树人和美术教育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美术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创新性。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活动,不仅能够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发现美的价值,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社会发展和人本主义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美术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大学可以选择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如美术作品竞赛、美术知识科普、美术作品鉴赏、美术学科座谈会、艺术沙龙等,有意识地增强美术活动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例如在美术学科座谈会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抛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加强交互性,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将德育理念融入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创作,使学生通过解读作品、发表见解,再融合教师的引导,获得思想上的全新启迪,从而使高校美术教育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当然,在美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高校美术教师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美术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将美术活动内容与自身的专业学科融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发现美、感知美的主观意识,并将这种主观意识融入学习生活,有效提升育人实效。

四、高校美术教育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随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念的迅速传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突破传统思想的壁垒,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主要内容,运用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及多样性的授课方式,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建设的实践路径应参照以下四点。

第一,积极推动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育的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整体呈现出了较为多元化、开放、多方面、多层次的特征。美术专业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共同创作,将当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内容,同时开拓学生的思想,设计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课程,例如生活、学习、情感、思想等类别的课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校也应该拓展信息化资源交流的渠道,由教师带领学生拓展课程资源,并将其与本地特色紧密结合,将传递与交流美术信息的范围扩展到最大。

第二,挖掘课程资源深度。在深入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时候,艺术课程的设计不能只从表象的层面去分析,而要从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探讨,以形成具有丰富性、连通性、独特性和地域性特点的艺术课程资源。

第三,开发并推广美术专业范例课程,积极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并将其加入课程设计。高校应将具有特色的课程作为范例课程,进行广泛推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对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并通过实例引入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艺术创作和交流。高校应积极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开展范例课程开发工作,并扩大范例课程的推广范围。

第四,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及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美术教育理论研究者、美术教研员和美术教师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对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化了理论研究的基础,并在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继续积极探索理论的知识范围,强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加强多学科的交流融合,为理论研究提供更多有利资源,为教学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

新时代下的高校美术教育工作相比于过去一直在进步,已经有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要不断进步。在實践活动方面,高校美术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努力强化对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美术教育应结合时代背景,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为此,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动态,学习长处、补齐短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式。新时代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新的要求。今后,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高校美术教育工作,遵循美术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发挥高校美术教育的育人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同时,高校在开展审美意识教育的时候,也应提醒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对优秀艺术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深入剖析后,再进行创新设计。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审美习惯,将自身的理解和见解充分地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特定的创作手段和载体,创作出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教师也应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增强认识美、欣赏美、思考美的能力,是提升学生艺术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应将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部分,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保证美术教育的成效。美育的成效是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取得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应该将美术教育贯穿日常的教育活动。高校及任课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专业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从而积极推动美术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发挥美术专业的特色,促使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殷波.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国美术教育,2001(6):2-6,18.

[3]钱初熹.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J].美育学刊,2016(1):49-54.

[4]钱初熹.以美术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J].艺术百家,2010(3):48-53.

[5]尹少淳.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J].中国美术教育,1995(3):12-14.

作者简介:

崔晨晨,楚雄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立德树人高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