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城区形象展示的山水观景台设计探索

2023-06-29李江林

四川建筑 2023年2期
关键词:观景台山体大坝

三岔湖马鞍山观景台是成都东部新区践行公园城市的展示窗口,设计提出保留场地记忆和强化山水格局的总体设计方向。整体方案通过独特、震撼、戏剧性的多维体验轴线展现国际、创新、临空、生态的国际新城。同时重视大坝、山体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价值转化,并运用前沿的生态技术,打造一系列高品质的服务设施和消费场景,塑造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公园城市场景典范。

多维体验; 轴线; 生态保护; 消费场景

TU984.181 A

[定稿日期]2022-05-12

[作者简介]李江林(1982—),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1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北岸马鞍山,坐落在龙泉山东麓的浅丘地形上,海拔高程高出湖面约50 m;紧邻三岔湖大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绝佳的远眺湖区、空港新城及龙泉山脉的景观视线。

现状场地为部分景区和荒地,缺乏整体规划建设,有几点问题:

(1)线路不全,没有形成完整的游线,全区未能成环成网。

(2)设施不足,缺少停车场、厕所、绿道、配套建筑、城市家具等服务设施。

(3)植物不美,植物雜乱缺乏特色,缺少浇灌养护,挡墙绿化不美观。

(4)视点不佳,观景台视线被遮挡、观赏位置不佳。

(5)保护不利,大坝的各项观察设施保护不足,观测视线被遮挡,大叶榕等根系发达的植物对大坝设施造成隐患。

随着成都东部新区的兴起,现状场地已无法满足展示新区的建设需求,本项目目标是打造东部新区的展示窗口,为东部新区树立优质的投资环境形象。东区规划展示馆位于场地内,将承接各级接待考察和观光游客,因其特殊的功能和意义,马鞍山观景台被视为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原点。包含绿道慢行系统、山地游憩空间、规划展览馆和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

规划总面积:21.1 ha;规划建筑总面积:2 955 m2;建筑基底面积面积:2 200 m2;建筑密度:4%;硬质铺装面积:30 050 m2;总绿化用地面积:178 750 m2;绿地率:84.7%;停车位:201个(大巴车停车位:10个;小型车停车位:191个)。

2 设计构思

三岔湖天然的滨水岸线和山地环境,赋予了项目优越的天资,也给设计带来了挑战。设计师对现状资源进行梳理,提出保留场地记忆和强化山水格局的总体设计方向。整体方案注重场地眺望湖景的多维度山水观景轴的营造,通过独特、震撼、戏剧性的景观体验展现国际、创新、临空、生态的国际新城。同时设计也强调运用前沿的生态技术从湖区视角呈现项目的山地观景台特征;重视大坝、山体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价值转化,打造一系列高品质的服务设施和消费场景,塑造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公园城市场景典范。

3 技术特色

3.1 一览山水,多维体验

原场地观景平台位置离湖面较远,且视线被乔木遮挡,观湖效果不佳。本次提升核心思路是拉长观赏线,重建建最佳观赏点,形成独特的景观序列,充分利用原有山水地形,精心塑造一条长800 m、高差40 m,可观、可进入、可参与的多维闭合的山水体验轴。

游客踏上登山步道,或乘坐观光车,穿过树林和花海到达规划展示馆,参观展陈后远眺山水新城,顺着山脊走过银杏步道,到达临空观景台,此处为山体最佳观赏点,在数十米高的悬崖边以最佳的视角俯瞰万亩山岔湖和东区新城。

临空观景台在技术和体验效果上都是项目一大亮点,建立在原有的20 m滑坡的山崖上,首先对严重风化的山体进行加固,在不破坏原有山形的基础上做地基处理,架设跨度近20 m,出挑近6 m的钢结构临空观景台。

观景台分2层,首层拥有360°全景观湖视线,是眺望三岔湖的最佳视点;负一层为折现布局,精心布置观赏角度,设计了观赏湖区、新城、机场等数个视点,步移景异。吊顶为镜面玻璃,人形其间呈现出山水一色的景观效果。

乘坐观光电梯走过林间栈道到达半岛游艇码头,此码头是利用原有的半岛荒地建设的形似船甲板的游船码头,分为2层,上层利用地形直接与山坡连接,形成远眺湖面的特色观景平台;下层包含咖啡茶室、后勤服务、多功能灰空间等丰富的体验空间喝消费场景,结合漂浮码头和亲水阶梯,形成多样化的系统体验场景。

整体造型灵动丰富,以取义流水的“S”型曲线为设计骨架,各层通过坡道连接同时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空间转换顺畅自然,并保留了原有的大树独木成景。

再乘船亲水体验湖光山色,上岸后在湖边茶室品茗观景。完成一次独特的山水体验,以多维度、多场景、沉浸式的方式展现了东区城景相容的公园城市新形象

3.2 保留记忆,因势利导

项目注重保留场地记忆和地势地貌,保留三岔湖纪念碑,改建原有规划展示馆,利用现状路基打造2 km长的林荫滨水绿道,杜绝大挖大建,利用现状山体、丘陵、半岛、林带,巧妙的布置适宜场地特色山水观赏游线。达到保护生态本底,控制造价,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目的。

3.3 山体绿化、生态修复

现状场地由于挖湖开路,造成部分山体裸露滑坡,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裸露大量格构护坡工程设施,破坏了生态和景观效果。运用工程护坡与模块化自维护为一体化垂直绿化技术,沿高差达20 m,在坡度70°以上的坡面进行生态修复,种植20多种植被,该系统运用国际先进的自维护系统,通过自动滴灌系统浇灌和养护植物,运用特质的苔藓基质土利于各类植物培育生长,模块化的生态块便于更换和调整植物效果,最终形成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山体修复范本和四季常绿、花期交替的独特山体景观效果。使得生硬的工程化设施变成了一张多彩的的生态绿毯。

由于选用已培育良好的壮苗,建成初期便形成了色彩斑斓草木茂盛的景观效果,是其他修复方式难以达到的,经过几年的生长植物呈现出更佳的视觉效果。本项目是成都模块化垂直绿化运用面积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

3.4 价值转化,消费营造

整体重视生态价值转化,构建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改建了具有休闲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规划展示馆,新建了2处湖边特色茶室,规划了服务大众的游船码头和高端消费的游艇码头,综合布置观景台、露营区、绿道等室外消费场景。并为园区边的酒店提供室外服务设施,使之与园区融为一体,让各类人群都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设置的滨水绿道系统未来将与三岔湖绿道系统连接,成为整个绿道系统的重要景点,为承办马拉松、城市自行车等赛事提供了场地条件和服务设施。

3.5 春花秋彩、绚烂花镜

植物设计在保留现状植被的前提下,采用了成都本地最富有季相变化的色叶乔木和色彩丰富的多年生花卉地被,使生态花坡和彩叶林带的鲜明特征跃然湖畔。

在植物种植上打造植物特色季节分区。以樱花日本晚樱、蓝花楹、紫薇等春花营造出层次丰富色彩绚丽的浪漫世界,银杏、黄连木、无患子、枫香等大区域差异化配置,打造数百亩湖泊秋季景观。同时场地内打造多种花镜有机搭配形成的近3万m2的芝樱花坡,以绚丽的色彩活跃整个景观氛围。

3.6 大坝保护、百年大计

本坝为特大型水库的主坝,由于是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土渣坝,年代较久、保护要求高。本次设计要求首先去除大坝周围根系发达的榕树和桉树,以免根系进一步破坏坝体,种植浅根类草本或花乔。坝体保护范围内不大动土木,只作表土植被的修复处理。维护位于山体的各处观测桩,清理了观察桩到观测点的视线干扰,保证了正常的校对功能,并通过了水利保护论证,使大坝的安全稳固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保证,对整个三岔湖乃至东区的水资源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项目围绕“构建立体山水”的主题,马鞍山观景台这个“点”回应了三岔湖壮阔的“面”,塑造了层次丰富的山水风貌,以大坝保护和生态修复为基础,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和戏剧化的景观序列及场景的构建,从景观生态营造的角度践行了东部新区“绿色、健康、美丽”的建设理念,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一个山水样板受到省市领导检阅好评,市民欢迎以及诸多媒体报道赞扬。

猜你喜欢

观景台山体大坝
登峰造极——意大利Ötzi山巅观景台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正式挡水的马来西亚沐若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