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恐龙化石等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的规划探索

2023-06-29熊林文兴华包学东

四川建筑 2023年2期
关键词:遗迹恐龙化石

熊林 文兴华 包学东

以自贡恐龙文化科普园概念规划为例,通过介绍项目的背景、定位、主要内容、特色创新等,将恐龙化石这一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将其保护融入到城市转型发展中,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1]。为该类地质遗迹在城市中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恐龙化石; 转型升级; 文旅融合; 产业融合; 创新发展; 保护与利用

TU984.189 A

[定稿日期]2022-11-15

[作者简介]熊林(1982—),男,本科,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文兴华(1976—),男,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包学东(1984—),男,本科,高级工程师,注册道路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

1 规划背景

1.1 自贡城市背景

四川省自贡市不仅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南国灯城、千年盐都”的美誉;同时也是一座自然遗产十分丰富、地质遗迹典型独特的城市,因发现大量中侏罗纪恐龙化石群遗迹,而闻名中外,被称为“恐龙之乡”。

1.2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设背景

恐龙化石是一种古生物化石,是特殊的、极其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虽不同于文物,但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地球历史的记录者,对研究生物起源、物种进化、远古地质环境演变都有重要意义。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自贡城区东北部,占地面积7万m2,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是中国首座集恐龙化石原地保护、标本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所在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自贡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的核心区域,在已发掘的约3 000 m2范围内,获得了200多个恐龙及其他古脊椎动物的上万件化石标本。其恐龙化石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埋藏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图1)。

博物馆自1987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观众1 000余万人次。参观人数逐年增长,特别是2008年2月被批准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之后,自贡恐龙博物馆游客人数增长较快,其中,2018年接待观众86.36万人次。2019年游客总量将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增长率约15.8%(图2)。

游客人数的快速增长和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发展,对自贡恐龙博物馆发展和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贡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及内涵价值缺乏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虽建立有特色突出的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但未充分开发和活化利用,未形成特色旅游链条,未构建自身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博物馆主展馆上一轮基本陈列改造是2002年。至今,已有近20年没有大的改变。内容缺少更新、展示设施陈旧、智慧化服务缺失、高科技展示手段不足,与自贡地质公园内的恐龙、盐业、彩灯等资源文化要素融合度不够,特别是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资源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较短,与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三大主题建设(恐龙化石群遗址、盐业遗址和生态人文景观资源等)[2]发展不匹配,因此,自贡恐龙博物馆急需扩馆建设并改造升级,努力延展、构建自贡地质旅游产业链,激活文旅融合新业态,提升城市发展新形象,把自贡恐龙博物馆升级建成为恐龙文化科普园,成为国际知名的地质遗迹旅游基地和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园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引导城市产业多元化发展,成为自贡城市转型发展的又一个着力点(图3)。

1.3 地质遗迹类保护规划背景

1995年原地质矿产部颁布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逐步形成了通过建立地质公园的方式来实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但目前自然资源部暂未出台新的修订版,且现行国家地质公园相关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大多属于总体规划层面,对地质公园的详细规划或内部具体规划缺少相应的编制要求和规范标准。

2 项目定位

2.1 行业中的定位

自贡恐龙博物馆以收藏、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为特色,是世界上收藏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博物馆。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自贡恐龙博物馆已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中国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国土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古生物研究基地,在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恐龙群窟、世界奇观”“走进恐龙王国、探寻恐龙之谜”。自贡恐龙化石、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自贡恐龙文化,在世界古生物化石研究领域具有专业性、可研性,在全世界恐龙文化里具有独特性。

2.2 城市文化建设和转型发展中的定位

“百年灯会、千年盐都、亿年恐龙”是自贡城市的主要名片。 盐、龙、灯是自贡文化基底和主线脉络,其中,恐龙是自贡三大文化主题之一。

在自贡新城区的东部新城,釜溪河盐运通道、大安寨、恐龙王国公园、中华彩灯大世界等项目是展示自贡盐、龙、灯三大文化的空间载体,通过城市景观性主干道路(燊海井路、东盐都大道等)、自然山体、河湖水系等游览路径联系,形成盐业、恐龙、彩灯、饮食等文化体验走廊,在新城区构成“三角型”区域的文化空间格局[4]。恐龙科普园以及整个恐龙园区(8.98 km2)处于这个“三角型”的北角,作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核心部分的恐龙科普园以及恐龙园区的规划建设,能更加全面的实现城市新城开发建设对自贡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依托自貢恐龙博物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打造当地(自贡)特色和独具魅力的恐龙文化科普园,将这一特殊地质遗迹等保护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城市特色的产业优势和文化品牌,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的积极尝试,是对城市整体转型发展的有益探索。

3 主要内容

3.1 园区规划范围

恐龙文化科普园属于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规划中恐龙园区的恐龙馆景区部分,按地质公园规划恐龙园区面积为8.98 km2,由青龙湖景区(5.06 km2)、恐龙王国景区(3.29 km2)、恐龙馆景区(0.63 km2)组成,其中恐龙馆景区包括: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区(K1)、古生物科普教育区(K2)、博物馆管理服务区(K3),但近期建成的方特恐龙王国公园适当缩减、调整了古生物科普教育区(K2)的用地面积,因此,目前恐龙馆景区规划范围大约有0.36 km2。整个恐龙园区以及恐龙馆景区功能分區如图4所示[2]。

3.2 园区整体规划内容

园区整体以建设化石挖掘地的保护建筑、藏馆建筑、会展建筑等为主,部分建筑结合恐龙化石富集区的待发掘化石布置,配以远古山水环境作为烘托。

建筑延续原博物馆创作精髓和设计理念,建筑提取自贡恐龙形态和文化符号,打造恐龙造型的各类建筑,展现自贡恐龙独有特征、科学价值和当地文化。从空中俯瞰,园区整体犹如10多只恐龙在远古环境中游弋,如图5所示。

3.3 与上位规划的衔接

恐龙文化科普园主要从地球科学的角度,展示地质景观、恐龙进化演化的科学内涵,并为游客提供综合服务。规划内容应符合上位规划(即自贡地质公园规划等),主要开展以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传播、观光游览等功能为主,辅以科技展示、休闲娱乐、商业服务等功能为辅。

恐龙科普文化园规划以恐龙化石遗址为主体、以科普研学为目的、以恐龙文化为灵魂,“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2],打造成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从而提升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满足自贡整体文化建设、文旅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自贡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3.4 与周边项目的联系

3.4.1 功能方面

园区环境整体上以模仿四川盆地侏罗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为主,并与北侧整个广袤的恐龙园区景观风貌上协调一致,园区内部规划布置的场馆及环境,注意与方特恐龙王国公园的景观、功能上有所衔接和联系,并通过周围山水环境进行自然分隔。

恐龙文化科普园注重与周边项目差异化定位和错位发展,保证恐龙园区整体上功能互补,同时保证相关文化产业链的扩展与延伸。

在特色功能规划定位上,注意与临近的方特恐龙王国公园互补和协调。方特恐龙王国公园的特色功能主要是展示“科幻”——“假的虚拟世界为主”,所有场馆设施、展陈技术都是仿造或虚拟的;而恐龙文化科普园,特色功能主要是展陈“科普”——“真的研究科学为主”,以现场发掘的部分化石、搬迁的珍品标本等作为展厅场馆进行陈列展示。方特恐龙王国公园倾向于“游玩”,恐龙文化科普园倾向于“研学”。

在当地特色文旅产业链延伸发展方面,方特恐龙仅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是“产—游”;恐龙文化科普园是多产业深度融合,是“产—研—学—游”一体化,从多方位、全链条扩展、延伸了自贡恐龙文化产业链,内涵更丰富,定位更高端。

3.4.2 交通方面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交通规划,S206局部改造为城市内部道路[4],将原S206(从与内宜高速路交叉口处至与北环路交叉口的)部分路段改造为整个恐龙园区内部道路,远期截流外部车辆进入,并结合恐龙园区内部各功能区布置,调整道路线性走向;结合内宜高速路改造为快速道路,在原S206与内宜高速路东侧设置整个恐龙园区的景区东大门,并结合周边地形、山水环境建设景区入口停车场,该恐龙园区东大门同时作为恐龙文化科普园的北侧入口区。

恐龙文化科普园与西侧的方特恐龙王国公园主要由游览性道路串联,允许非机动车、电瓶车和部分特种车辆(如:消防车等)进入。通过园区南北规划的2个停车场,截流外来机动车辆进入,以保障园区游览线路交通组织不受干扰,并符合恐龙文化科普园的整体景观风貌特征。

3.5 主要功能区建设内容

根据上位规划、项目定位、交通组织和地质遗迹特征等,恐龙文化科普园共分为:北侧入口区、全球恐龙展馆、地质科普馆、恐龙影剧院、古生物自然馆、地质遗迹陈列馆、恐龙工厂、科学研究中心、综合服务场馆、大山铺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区、恐龙化石库房、预留发展区等12个功能区。主要功能区建设内容如下。

3.5.1 全球恐龙展馆

具有科普展示功能包括:自贡恐龙化石与国内外恐龙化石埋藏特征对比研究展示、恐龙系统生物学研究等。

3.5.2 地质科普馆

相当于地质学陈列馆,展示自贡地区下沙溪庙组、自流井组等,展示生命起源与进化、恐龙演化(灭亡)与环境演变的关系、自贡的井盐与恐龙化石的形成演化规律[5]。弥补自贡地质公园里对地质学展示不足的问题。

3.5.3 恐龙影剧院

结合园区北部的火山熔岩、高崖深谷、崖壑峥嵘等远古环境,环境中设置一恐龙“逃亡”建筑,建筑内设高科技球幕、巨幕影院、5D7D虚拟现实技术、AR、VR沉浸式展览、互动式体验等,主要以恐龙灭亡等作为主要背景题材,并结合周围环境、形态建筑,利用夜晚灯光特效,展现四川盆地侏罗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变化的洪荒、混沌、神秘场景,与西侧方特恐龙王国公园的“地心历险记”在环境特征、景观风貌上形成一定联系。

3.5.4 古生物自然馆

该馆是恐龙及其它门类古生物的标本化石的综合性科普馆,展示与恐龙同时代的各种动植物化石,将原恐龙博物馆内的世界级古生物珍品搬到这里展出,丰富恐龙科普园的内容,完善展示体系,更具整体性。

3.5.5 地质遗迹陈列馆

结合大山铺国家级的古生物化石Ⅰ级或Ⅱ级富集区范围[2],建设立面透明式的场馆,以贴近野外发掘场景的方式将大山铺恐龙化石、侏罗纪地层剖面等地质遗迹进行科学、生动的展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专业博物馆与遗址博物馆的双重特色(图6、图7)。

3.5.6 恐龙工厂

透明恐龙工厂,即恐龙装架、组装、拼合等车间,生产与对外展示融为一体,向公众展示恐龙是如何站起来的(即从恐龙化石修复,复原到复制翻模,然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把恐龙化石组装成一具能够站立起来的完整骨架);同时提供游客参与的化石勘查、修复、装架等体验项目[5],弥补自贡地质公园参与性不足的问题。

3.5.7 科学研究中心

建设一所行业领先、现代化、国际化的科学研究中心,包括化石修复室、古生物研究实验室、防生材料研究室、恐龍考古文化会议中心等,是各国科学家开展恐龙化石科学研究的绝好场所;同时能够接待学生实习、访问学者交流访问以及研学旅游群体进行游览参观,是进行科学普及、展示史前生命奇迹的重要基地。

3.5.8 恐龙化石库房

包括恐龙化石珍品藏馆、珍品标本陈列厅等。

3.5.9 综合服务场馆

结合园区中部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等远古环境,环境中设置综合性服务场馆,该场馆是一个科普与文旅结合的场所,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娱乐性融为一体,主要服务对象为未成年人和中小学生,满足他们参观体验之后,能够静下来心欣赏恐龙衍生产品,激发他们爱科学、爱知识、爱学习的热情。分散布置5个小馆:科普活动馆、儿童科普影院、儿童图书馆、恐龙美术馆、恐龙小剧场,另外还配套有恐龙特色餐厅和远古购物中心,满足游客购物及餐饮需求。这个场所西侧紧靠方特乐园,可以通过湖面山体与乐园功能上相衔接,同时景观上协调一致。

3.5.10 大山铺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区

该区位于园区南侧,由原来大山铺恐龙博物馆的主展馆、2号展管、博物馆管理服务区等构成,面积总计约0.1 km2。规划将对原恐龙博物馆进行提升更新和功能疏解,迁出部分附属展厅至其他功能区,扩大主展馆、2号展馆,以展示自贡特色恐龙化石为主要功能。

4 创新与特色

恐龙文化科普园概念规划作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园区)内部的具体规划,借鉴了文物保护规划中对大遗址进行重点保护、展示阐释、整体保护等规划理念和方法[6],严格按《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保护区划和保护措施,对园区内特级、一级保护区的地质遗迹(恐龙化石本体)进行重点保护[2-7],并对恐龙化石遗迹外围的科普教育、管理服务、观光游览、休闲娱乐、自然生态保护区等周边环境进行适当优化提升,复原远古生态环境,营造空旷、恢弘氛围,起到烘托恐龙化石主题展陈区的作用,提升恐龙文化科普园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7-8]。

在保护底线不变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恐龙文化价值内容、创新技术方法、多元化探索恐龙化石等地质遗迹利用模式,寻求一种因地制宜、适合当地的保护利用路径,将地质遗迹保护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有机融合[1-3]。

改变传统静态的博物馆、陈列馆等比较单一的展示模式,将地质遗迹的保护与文化产业、旅游业、高科技技术应用等深度融合,通过扩充文化和旅游业态,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内涵、服务体验等,提升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并进行业态的重构和市场主体要素的升级,满足产品业态多元化、配套设施高端化、建设运营专业化、服务体验品质化的需求,适应新时期大众旅游的新要求,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当地就业,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

注重与上位规划、周边项目的衔接和协调,结合城市更新改造、交通节点优化、用地功能调整等,通过与周边项目差异化定位、功能上互补、风貌上协调,扩展旅游产业链,融入现代城市功能,将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逐步融入到整体城市发展中;同时考虑当地居民生活需要,补足公共配套设施短板,改造人居环境,促进就地城镇化,让地质遗迹(恐龙化石)保护在和日常生活中得以延续,激发了新的动能。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恐龙文化科普园概念规划对地质遗迹的具体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工作思路和规划手法,对如何有效保护地质遗迹,以用促保、创新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1];统筹协调保护利用与城市周边建设的关系;促进保护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目前恐龙化石等地质遗迹的具体保护、规划利用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管理机制、评估标准、行业监管、平台运营等方面还比较缺失,但随着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成立,2019年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并整合等政府机构改革和体制机制的建立,将会更好地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在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恐龙化石等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值得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薛.考古遗址公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S1):39-49.

[2] 自贡市人民政府.中国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规划(2010-2030)[S].2010-12-07.

[3] 姜建军.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J].地球,2009(4):15-19.

[4] 自贡市人民政府.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S].2014-5-4.

[5] 江山,叶勇,彭光照,等.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研究[J].中国地质学报,2018,38(3):388-393.

[6]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WW_Z 0072-2015 大遗址保护规划规范[S].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7] 地质矿产部令 第21号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S].1995-5-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67号.2017年修订[S].1994-10-9.

猜你喜欢

遗迹恐龙化石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惊艳!可可托海的地震遗迹
方外观遗迹旧照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