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社会化下的食堂管理研究

2023-06-29胡祥龙

中国食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食堂

自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的意见》以来,各大高校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食堂改革,从最早以学校为主体的模式,到后来引入市场机制的模式;从单纯对饮食进行改革,到对教学、科研等其他方面进行配套改革;从单一承包管理,到实行自主经营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等。这些变化导致食堂服务、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高校后勤的服务水平,还严重影响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全面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重点。

缪镇联(2022)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推动高校自主创新和协同育人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中人才的合理配置更是重中之重。张云轩、薛艾琳(2019)指出:高校后勤服务在转型之后,仍然要在经营创新、公共效益、安全等多个层面上主动进行调整,并加速其管理方法与模式的革新。诸宇峰(2018)提出: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中,食堂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食堂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后勤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学生的饮食安全与高校的教学稳定。本文就高校后勤社会化下的食堂管理展开研究,以期为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食堂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意义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将其后勤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将后勤服务的大部分或全部项目交由社会相关企业或个人来完成,从而达到精简机构、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还是一种体制改革,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原有的高度垄断的状态,从而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是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后勤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二是后勤服务项目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三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是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推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使高校的后勤管理走向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道路,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将学校的部分职能和权力交给了社会,从而减轻了学校负担,使学校能够集中精力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最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2.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成了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部门逐渐向市场靠拢,由原来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可以将高校后勤部门建设成为一个为社会、为广大师生服务的窗口。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下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高校后勤社会化后,诸多企业和个人瞄准此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高校食堂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越发凸显。首先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在高校食堂中,就餐人数较多,但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学生就餐情况进行监督,导致学生就餐秩序混乱。其次是缺乏竞争机制。部分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将食堂承包给个人或几人经营,导致高校食堂出现经营管理模式单一、食堂被个人垄断等问题。最后是成本控制机制不健全。由于高校食堂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部分高校食堂经营者往往会按照最低标准运营,导致食堂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部分高校食堂出现“高收费、低服务”的情况,比如菜品种类较少、食物质量不稳定,学生就餐环境差、就餐体验差。

2.食堂经营不规范。首先是主体资格不明确。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食堂经营者的资格进行明确规定。许多承包单位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并没有将自身的资质等级、经营范围、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等上交给高校管理部门,并且高校管理部门也没有对食堂经营者进行有效管理。其次是服务不规范。许多高校食堂的管理者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很难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餐饮服务,比如只是提供饭菜和服务,并没有对饭菜质量、菜品营养搭配等进行考虑;还有的食堂不注重餐饮服务,使学生的就餐体验变差,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就餐需求。

3.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高校食堂工作人员是保证食堂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有些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部分高校后勤部门和食堂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并未进行严格筛选,导致一些缺乏责任心、服务意识较差、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进入食堂,导致食堂的服务质量水平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后勤部门和食堂在招聘管理工作人员时由于招聘计划不合理、招聘对象不明确、招聘信息不完整等,最终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员工。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下的食堂管理对策

1.完善食堂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和完善高校食堂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利润分配等规章制度,保证食堂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比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从采购、验收、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检查,把关好食品卫生,同时建立食堂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其次,高校后勤部门应合理安排后勤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让大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后,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提升食堂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满意度。

2.创新经营模式。经营模式创新是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开展。在高校食堂经营模式创新过程中,要以高校发展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经营模式。首先,积极推进高校食堂管理服务外包模式。在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后勤部门要对其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明确和分工,把原有的食堂管理服务工作交由专业化的公司进行管理与经营。同时,可以在食堂内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整合和培养优秀的后勤员工,鼓励他们对学校食堂服务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其次,积极探索校园餐饮社会化管理新模式。要想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要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对校内的餐饮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关闭或整改效率低下、卫生状况较差的餐厅,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就餐环境。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高校食堂的工作人员是直接参与食堂工作的人,他们的从业素质是决定食堂饭菜及服务的主要因素,为此,要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作为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这是对自己身体负责也是對他人负责。此外,还应要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并将体检结果记入员工信息档案;对于患有传染病以及其他不适合从事食堂工作的员工及时辞退。在食品卫生方面,要能够做到将食材彻底清洗干净,避免食物中含有过多杂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清洁卫生的工具,并保证用具消毒杀菌;工作时要衣着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等,并且要注意个人卫生。

综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下的食堂管理进行研究,不仅对于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简介:胡祥龙(1964-),男,汉族,安徽潜山人,技师,大学专科,研究方向为后勤食堂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