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3-06-28蔡敏胡承晨

关键词:两性一度探究式教学模式学为中心

蔡敏 胡承晨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明显的,“教为中心”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终极目标没有达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实践课程,着力构建秉承“学为中心”理念、慕课为先导、全程多维化考核方式为激励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现精准教学,增进学生智慧。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达到了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目标,契合教育部“金课”建设要求;实现了让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的目标;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涯的内生变量,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学为中心;慕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全程多维化考核;“两性一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1-2443(2023)03-0299-08

引言

关于高校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给出明确答案,“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随后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又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培养有用人才,必须“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教育教学改革怎样进行,才能真正体现“以本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2]中国古代传世之作《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告诫我们,大学的教学活动不仅传授知识,更要鼓励学生们具备探索真理的勇气。要实现“学科教学育人功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应该具体到课程建设上。201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设“金课”要求。“金课”是区别于“水课”的概念,建设标准是“两性一度”。为达到“金课”要求,需要加强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将教与学有机统一。

响应教育部“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要求,安徽师范大学自2016年起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学校培养的对象——学生这个中心已经悄然改变。伴随经济高速增长成长起来的现代青年学子,生活环境已然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他们更乐意通过网络接收碎片化信息。自小接受的良好教育让他们思想更加独立、意识更加自主、个性更加鲜明,这些都深刻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严重过时,不能适应新世纪青年学子的变化,不能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此,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组探索建立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高课程的高階性和创新性,增加挑战度。实现《意见》要求的“让教师强起来、让学生忙起来”。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原因分析

“教学模式是一种媒介,教师和实习教师通过它获得多种成功的教学方法。”[3]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高度融合的表现形式”。[3]426“教学模式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而且还有助于指导实践,它是专业化教学的基础。”[3]1开展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案,科学开展教学活动。相对于“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将“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称为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特征是教为中心,课堂教学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提升。教学评价以教师教的好不好为指标体系,忽视对学生学得好不好的评价,即学生从课堂中能获得多少收获。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获取或积累知识,逐步形成自己思想,从而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形成明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自身人格的过程,因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科学把握,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科学把握的评价指标,不仅包括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教学效果的达成,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因此,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综合考察教师端的教和学生端的学两个维度。由于教的模式对学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且不存在唯一最优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构建包含教和学两个维度的师生融合度分析模型(见图1),用以描述教学模式选择的契合度和学习的效果,评价整体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当教学模式契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时,师生融合度高,称为教好学好;反之,教学模式不契合教学内容或契合度低,学生学习效果差时,师生融合度低,称为教不好学不好。教得好与学得好有机统一,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根据模型,我们将教学过程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教好学好型、教不好学好型、教好学不好型和教不好学不好型。第一种类型师生融合度最高,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第二种类型师生融合度次高,虽然教师端的教学方式存在某种问题,但是学生仍然能够用心苦读,同样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目的。这两类属于完美和次完美教学状态,本文不做具体讨论,重点分析后两种类型。

1.1.1 教好学不好型 这种类型的主要状态是,教师虽然很认真的教,但是学生依然学不好,形成负反馈。负反馈可能来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不好学或学不好,导致教师教的动力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第一,短视。学生以短期视角看待所开设课程,自认为课程对于自己未来就业与工作没有什么帮助,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学习探究。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考研、考公、考证之间权衡,认为课堂学习的用处不大,把更多时间用于后者,甚至公开在课堂上或者逃课准备考研、考公、考证。第二,畏难。学生害怕课程上难度,害怕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性的问题,缺乏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当教师讲解学科前沿进展、提出复杂问题并要求学生参与探究时,学生出现畏难情绪,不愿努力参与探究。或者自身没有学习动力,课堂不认真听讲,不愿意参与课堂,对于教师的问题敷衍了事。第三,懒散。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被监管程度降低,如果个人没有明确目标或强烈学习愿望,会形成极度懒散状态。玩游戏等成为学生寝室的普遍状态。不花时间和精力做课前准备,对课堂敷衍了事。这些情况都会形成不好学从而导致学不好的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严重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信心,降低教师课堂教学的投入度,削减教师投入教学和教改的激情与动力。教师虽然认真教学,仍然取得不了与其教学付出相应的教学效果,即教好学不好。

1.1.2 教不好学不好型 这种类型的主要状态是,教师教得差、学生不愿学。二者互为因果,导致课堂教学没有有效产出。

第一,教师教学理念传统。虽然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多元化,教师仍然秉承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没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其需要,导致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提升。第二,教学内容陈旧。几十年如一日,教授内容陈旧,跟不上学科进展。有的同学甚至认为,百度百科、360百科等网络知识都比教师讲得好。更不用说还有很多网络课程,如网易公开课、爱课程等。第三,教学方法老套。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得不到参与机会,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舞。第四,教学态度敷衍。有的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照着课件从头念到尾,推导公式的过程甚至是错误的,课堂上敷衍了事。

这样的教学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的兴趣、动力、必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差,学习的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冲突,关系紧张。一方面,教师怪学生不努力学习,课堂纪律差,考核成绩差;另一方面,学生认为教师水平低,态度不认真,看不起教师。

1.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的原因分析

根据师生融合度模型分析上述两种类型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师端教的问题和学生端学的问题。

1.2.1 缺乏教学研究与设计 首先,教学时间限制。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数年改革已经由学年制演变为学分制。四年内修满一定学分的要求使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大大增加,导致课程教学时间大量缩减,很多课程教学时间缩短至过去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原有教学内容,教师只能赶时间,抓进度[4],根本谈不上课程设计。其次,教师任务繁重,无暇研究教学设计。我们注意到,许多教师教学任务很重。有的教师周课时数达二十多节课,每天疲于应付各类课堂教学。同时,随着考核压力增大,教师还要做科学研究,指导学生论文和竞赛等,经常处于“5+2”加“白+黑”的状态,长年处于这样的疲惫状态,何以钻研教学。最后,教师轻视教学设计。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长期上演的是这样的场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滔滔不绝独霸课堂,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只是锦上添花,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还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教学设计是中小学老师的事,大学课程无需设计,讲完即可。这些客观和主观因素都限制了教师研究教学、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 忽视学生主体的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全过程。这种教为中心的本质是学科思维,以专业所属学科知识为培养核心。比较来看,四十年前的学生对知识孜孜不倦地渴求,而且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有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有限时间里传授尽可能多的專业学科知识。而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知识背景已经发生变化,他们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知识面广、眼界宽、求新求变欲强。同时,信息时代里知识获取途径和方式已经变得多元,学生自学能力增强、途径增加。课堂教学的关键已经由过去的着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如果不能关注到培养对象的变化,不能因材施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3 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教授学业,更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接受挑战和质疑权威的勇气。“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当我们在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形成思想、掌握技能、明确价值观、把握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时,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事实上,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进行学习,使他们一方面获取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掌握学习的过程。”[3]5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上课来下课即走是常态。即使有问题,学生也很难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并解决。教师认为,只要把课讲完,学生学不学、学得好不好跟教得如何没有关系。由于胆怯或其他原因,学生也不愿与教师有更多接触。这样的认知使得教与学分离,师生融合度低,教师很难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

1.2.4 学生没有学习动力 一方面,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长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观念是,大学学习很轻松,毕业很容易。寒窗苦读十二载,被高强度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如释重负,加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客观上存在的差别,导致自控力差的学生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出现厌学、逃学,更有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者。另一方面,学生成绩管理松懈。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严进宽出”现象,甚至还有“清考”制度,助长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学生自然无法形成内生学习动力。

1.2.5 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一方面,高校对教师的评价重科研、轻教学。教学的好坏不能成为教师职称晋升、聘期考核、评优评先的根本依据,科研好可以“一俊遮百丑”,教学逐步演变成为高校教师的副业。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高校教师的理性选择当然是花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中,达到名利双收的目标。而踏实投入教学,推动教学改革者,反而成为高校异类。尽管各高校都有学生评教制度,但是,评教结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赵祥辉(2020)指出,僵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障碍,“学生在教学评价当中仍处于‘实质缺位状态”。[5]更有甚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共谋,教师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较高的学习成绩,学生给教师高分的评教。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我们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大多只有两个指标——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以考勤或作业评定,评价指标单一且没有区分度。可以说,平时成绩是个“黑箱”,缺乏客观公正性。正是因为过程性评价指标的缺失使得学生对听课提不起兴趣,睡觉、玩手机成课堂流行风景,教学互动环节难以展开,教师常常感觉无奈。同时,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太高导致一考定分数的局面。学生为不挂科,考试中想方设法作弊,败坏考风考纪。同时,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高,即使不努力学习也能够毕业。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里,学生的理性选择是用最少的时间、精力投入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难以被激发。由此可见,不论对是教师还是学生,评价体系过于单一都会导致教与学不统一,师生融合度低的状态。

高等教育出现的这些问题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教师评价,《方案》指出,“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就学生评价,《方案》指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

2 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按照《方案》的要求,课程组设计了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秉承“学为中心”理念、慕课为先导、全程多维化考核方式为激励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实现精准教学,增进学生智慧。这一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模块: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全程多维化考核(见图2)。线上教学以慕课形式进行。教师将抽象理论知识系统碎片化,录制成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短课,并上传至智慧教学平台(学习通等)。学生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理论教学。线下教学着重将理论知识实践化。通过探究式课堂,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运用线上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全程多维化考核体系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涯的内生变量。“教学模式发挥效用的关键是使学生成为更强的学习者,我们工作的关键则是基于教学模式的研究给学生提供学习技能,使他们作为学习者的智慧不断提高。”[3]1

2.1 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成

2.1.1 线上教学 线上课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慕课课程。利用课程组精心录制的慕课作为线上课堂。教师要求学生课前一周观看慕课相关内容视频,学习章节内容,并完成任务点。每一章学习结束后从作业库随机抽取作业一套,完成自测,检查学习效果,以查缺补漏,复习巩固。慕课内容仅涉及本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实践和应用部分由线下课堂完成。二是其他经济类网络资源,如学习强国APP、学习通APP及相关微信公众号等。这类资源在教学大纲中向学生推送,供学有余力或有考研打算的,或对经济学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使用,以拓展其知识面,拓宽与经济实践活动的接触面。

2.1.2 线下教学 线下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教师讲授。这一环节主要是弥补慕课理论教学的短板,以课堂面授的方式进行,对慕课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知识点的深化与拓展。通过打比方、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形式将抽象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每一章内容结束后教师布置相关文献一篇,要求学生课下阅读。以此方式指导学生熟悉论文写作、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第二,学生研讨。以三种形式展开:一是分组讨论。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并将学生分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二是专题研讨。教师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专题,如基本经济制度专题、市场经济专题等。要求学生课前查阅文献,形成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在小组内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三是辩论式讨论。真理越辩越明。教师拟定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交给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会论证自己的观点和审视对方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课堂辩论情况。第三,实践活动。第一种是实地调研。进行实地调研时,教师事先拟定调研内容和想要取得的成果,学生撰写调研报告作为最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报告参加作业展览。第二种是实地参观。如企业和展览馆参观等,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进程,达到课堂教学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2.1.3 全程多维化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指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采取全程多维化考核模式。“全程”是指考核覆盖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既包括平时和期中的过程化评价,又包括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多维”是指考核内容包含多个维度,既包括线上学习的观看视频和随机测试,又包括线下课堂教学的参与和课程论文等。平时成绩是全程多维化考核中最复杂的指标体系,通过这些指标能测度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它在总成绩中占比50%,由两个指标组成:一是线上教学考核,在平时成绩中占比40%,包括占比60%的观看视频并完成任务点测试和占比40%的作业测试;二是线下教学考核,在平时成绩中占比60%,包括占比60%的课堂表现和占比40%的课程论文。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指标比较简单,主要是为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而设置的评价指标,二者分别占总成绩比例的20%和30%。期中测试可以检测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状况和效果,为后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依据。期末考试是对全部教学任务完成所做的终结性评价。

2.2 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教学理论变得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在信息获得、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形成中取得更大进步。”[3]426运行良好的教学模式应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解决如何教得好,还研究怎样学得好的问题,是强调“学为中心”的精准、智慧教学。

2.2.1 “学为中心”的精准教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精准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下教学对线上教学辅助的精准。线上学习中的过程控制,例如作业测试,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也就是,线下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线上学习的困难。二是教师教对学生学的精准。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及时反馈,教与学脱节。我们认为,学生参与课堂不仅只是活跃课堂气氛,更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更精准,教与学更一致。三是全程多维化考核指标设置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精准。全程多维化考核体系中除了设置阶段性测试指标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指标(见图2),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能得到个性化评价。

2.2.2 “学为中心”的智慧教学 “智慧”在现代汉语中是并列词汇,“智”和“慧”二字均表示聪明、有才智之意,“智慧”一词则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6]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传道、授业,更注重解惑。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智慧”。课程设计既要有一定难度,又要有时代性;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多数理论课程教学往往忽视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久而久之失去听课兴趣。慕课教学将抽象理论系统碎片化,利用线上短时间教学消除课堂长时间授课带来的疲累和怠倦感。线下探究式教学更强调让学生参与甚至主导课堂,成为教学过程的合作者,与教师“共舞”,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吸收内化抽象理论知识。[7]之间相互发问和解答的“朋辈教育”法,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在线上和线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项目化学习,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变得更有智慧。当然,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要有极强课堂把握能力;二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三要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四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智慧”课堂。智慧课堂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增强教与学的交互性。建立教师与学生立体化互动体系、实时评价反馈体系、教学资源智能化推送体系,让教学更高效、更个性化,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2.2.3 “学为中心”的个性化考核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主要作用在于评教,“更多的是满足高校提高教学绩效与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作用”,但是“学生渴望优质教学、提升学习效果的价值需要始终难以有效满足”。[5]64因此,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以评教为主转向以评学为主,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确保学得好,就显得极为重要。全程多维化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考核,客观记录学生日常学习点滴;对每位同学日常教学中的学习效果进行个性化考核。同時,考核结果实时发布,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效应,教师也可以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课程还会进行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训练,并将课程论文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3 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根据教育部“金课”建设中的“两性一度”标准,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实践为依据,检验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两性一度”标准包括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创新性”要求“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高阶性”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挑战度”是指“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并“严格考核考试评价”,目的是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3.1 创新性标准

3.1.1 教学手段创新 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我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中全部理论碎片化为单个知识点,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学习通)推送给学生。但是,理论的讲述多少有些晦涩抽象,需要教师在线下课堂以打比方、讲故事、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授“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实现需要依靠发挥其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在抗击新冠疫情时期和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的复工复产阶段,国有企业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料。以“抗疫斗争中的国有企业”为题,写成抗疫斗争小故事,并请学生在课堂上亲口讲述这些故事。学生声泪俱下、声情并茂的讲述带来了极佳的课堂效果,也让他们深切理解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这一抽象理论。这种线上线下混合的精准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3.1.2 教学方式创新 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让“学生忙起来”,拓展学生知识面,我们采用线下探究式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选择本学科经典或前沿文献,课前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后提出相关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由其他同学解答,最后教师总结。如,在讲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推送张宇老师的经典文献《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课堂上由教师解释相关概念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既体现了教学内容设计的前沿性,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经过训练,经济学学科理论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3.1.3 考核体系创新 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全程多维化考核的教学模式。首先,全程多维化考核实现了全覆盖。考核指标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平时、期中、期末和线上、线下均有不同考核办法。其次,考核结果个性化。评价指标反映学生每一堂课的课堂表现。再次,将写作能力纳入考核指标,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最后,凸显分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阶段性公布学生学习成绩,营造“比、赶、超”的学习氛围。全程、多维度、个性化的考核方式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2 高阶性标准

高阶性标准的核心是“学以致用”,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强调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用以解释中国现实。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线下教学的学生研讨环节是为实现这一标准设计。以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和主题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经济社会领域内的现实问题,利用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分析问题。在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归纳出四个专题,进行专题研讨,其中一个研讨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教师先推送两篇相关经典文献,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与文献有关的问题,其他同学为其解答。最后教师总结并解答学生讨论中的疑惑。在讲述“国家宏观调控”一章时,教师通过主题辩论的形式进行。首先凝练一个主题“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制度和中国的宏观调控制度孰优孰劣”,以此为辩题,学生各执一词,展开辩论。经过辩论,真理自现。通过学生研讨这一环节能够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和学术素养,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3 挑战度标准

3.3.1 学习难度 挑战度标准要求增加课程难度,设定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研讨和实践教学环节都是增加课程难度的设置。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一要求我们通过实地调研环节实现。在讲述“生态调控”内容时,教师拟定以“长江生态大保护战略(芜湖段)执行情况调查”为主题,学生分组在芜湖市范围内对长江生态保护情况做实地调查,最后上交调研报告,完成教学设计。

3.3.2 考核难度 根据以往经验,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保障教学质量,增加课程挑战度更需要辅之以相应的考核方式。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多维度考核指标加大对学生全教学过程、全学习时段的考核,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忙起来。

4 结语

“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3]6研究教学模式能够既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有效知识信息,从而掌握技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教学相长”。基于慕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内容时代性、教学过程探究性、教学结果个性化。旨在贯彻“学为中心”教学理念,解决教师端教的好——学生更“智慧”,学生端学的好——形成内生学习动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涯的内生变量。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做大量课前、课中、课后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让教师强起来。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并以“两性一度”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经过初步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大大提升,线下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增强。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提高。师生关系融洽,融合度加强,逐步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2-11-15].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 丁笑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5(22):53.

[3] 布鲁斯·乔伊斯,玛莎·韦尔,艾米莉·卡尔霍恩.教学模式(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

[4] 许太安.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3.

[5] 趙祥辉.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理念:意义、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0(13):61.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681.

[7] 刘文锴.聚力特色金课建设办好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水平本科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21.

Abstract: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are obvious.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centered" has led to classroom teaching becoming a solo dance for teachers,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 innovate, and solve complex problems has not been achieved. Taking "Political Economic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ractical course, we focus on building an online and offline inquiry-based teaching model that adheres to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as the center", guided by MOOC, and motivated by a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method throughout the process, achieving precise teaching and enhancing students' intelligence. The inquiry-bas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MOOC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through practice,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Achieved the goal of making teachers stronger and students busier; Make learning an endogenous variable in students' careers, and help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student-centered; MOOC; inquiry-based teaching mode; Multi- dimensional assessment throughout the process; “two qualities and one degree”

(责任编辑:叶松庆)

猜你喜欢

两性一度探究式教学模式学为中心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方法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型金课建设研究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
教师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