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竹岭簾记事

2023-06-28池沧海口述徐建华整理徐建华

照相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竹丝沧海技艺

文|池沧海口述、徐建华整理 图|徐建华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浮竹岭村(客家族),海拔一千米,盛产油竹(苦竹),有三百多年的织簾史

随着机械造纸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手工纸市场快速萎缩,手工纸及其产业链减产甚至停产。而距离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14.5公里、海拔1000米的小山村浮竹岭生产的纸簾却逆势而上,从80年代年销售不足30床增加到年销售1100多床,产品远销浙江、安徽、山西、台湾等省和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浮竹岭纸簾走出了大山,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创造了传统技艺传承的一个奇迹。2020年,浮竹岭纸簾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地带,是闽西竹纸生产的核心区,地处福建西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早晚温差较大,气温、湿度较为稳定,土地肥沃,植物茂盛,森林覆盖率达72%。自南迁以来,一代代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生产各类手工纸,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纸槽数量超过1100多槽。发达的造纸行业促进了纸簾的生产和发展,而当时织簾技艺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外传,纸簾制作成为造纸界追捧的行业。

图1 纸簾——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工具

自明万历年间,池春福举家从连城莒溪迁徙到这里,几代人都以种竹造纸为生,直到雍乾年间,闽西著名的纸簾师傅翁仁岩到浮竹岭教授纸簾编织技艺,利用高海拔的地理优势种植油竹(苦竹的一种),浮竹岭池氏族人才告别种竹造纸,走上了“以簾为生”的发家之路。

纸簾制作技艺也从池氏八代池英传传承到池沧海等整整十五代人,300余年。浮竹岭纸簾从面世伊始,就以簾面平整,缝隙均匀,竹丝圆润,回弹力足,抗腐蚀,抗严寒,编织精良巧妙,不需要校簾等诸多优势受到纸业届的追捧,至近年年产纸簾5000张以上。

图2 第十五代织簾传承人池沧海伐竹归来

图3 刮青皮

图4 拉丝

图5 加工好的竹丝

图6 织簾人

图7 传授织簾技艺

纸簾制作技艺繁复,从选材到成品,有13道工段近30多道工序。

选材,采用表皮呈金黄色成年老竹加工竹丝。斫竹,在每年秋分后至大寒前砍竹。刮青、制蔑、晾晒,放在太阳下暴晒,直到篾青转黄,确保竹丝不发霉。分丝、扭丝是分丝工艺最有特色的工序,最大程度减少竹丝纤维损伤。拉丝、抛光、分拣、簾线加工、织簾(编簾)、簾床选择,根据织簾用途,确定编簾方法。织簾、缝制簾头、上柿漆、柿子油加工等等是浮竹岭纸簾制作的主要工序。

图8 池沧海家祖孙三代织簾人共织一床纸簾

图9 竹簾上大漆(柿漆)

纸簾制作不仅完整的传承了传统制作技艺,从色泽变化准确判断竹子的成熟与否,凭借手感判断竹丝的粗细、圆润,凭经验掌握各类纸簾编织的力度把控,总结出完整科学的编簾方法,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制帘人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浮竹岭织簾人能够不断研究油竹(苦竹的一种)的习性种植油竹,还能充分发挥油竹密度大、抗腐蚀、弹力十足的特点,用“扭丝”的工艺让竹丝自然分裂生产竹丝,减少竹丝断裂;在簾床左侧加装定位板,减少因织簾而变形的几率;利用野生柿子,炼制柿油替代漆汁,大大提高了纸簾的抗寒、抗腐蚀能力。最值得称道的是,今天能够把传统的“守株待兔”转化为“订单制作”现代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古老技艺的新生之路。

几百年来,浮竹岭村民身处闽南方言区,却保持了客家方言和生活习俗。保护、传承好纸簾制作技艺,对于研究客家文化必将有着重要史料价值。然而,随着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以及下一代的就医、上学等现实问题,如今全面掌握制作技艺的不足10人,且年事已高,为了保护传承好该项古老技艺,当地党委、政府把项目列入乡村振兴计划,制定了保障措施和实施计划。

猜你喜欢

竹丝沧海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沧海点兵 挑战深蓝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沧海浮萍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绘画的新形式
竹丝工艺产品的再设计方向研究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竹丝镶嵌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