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华环象摄影机”探究

2023-06-28图文丁春林

照相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照相机摄影

图文|丁春林

图1 丁悚家藏

民国时期生产的“标准”、“万灵”、“仙乐”以及“中华牌”照相机,现在都有存世。唯“景华环象摄影机”未见实物,只能通过民国时期的摄影报刊见证该机的存在。

2023年1月1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慕琴生涯——丁悚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文献艺术展”中,我们发现了一张用“景华环象摄影机”拍摄的原版老照片,让我十分震惊。这张照片曾经刊登在《良友》杂志第26期上,是介绍“景华环象摄影机”文章中的插图。目前,虽然我们没有见到“景华环象摄影机”的实物,但这张用“景华环象摄影机”拍摄的照片对我们研究该机,有了更充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是丁悚先生的家藏(图1)。1928年,钱景华用环象摄影机拍摄于上海半淞园。合影左起为:郎静山、佚名、黄振玉、张光宇、蔡仁抱、佚名、胡伯翔、祁佛青、郎静山、陈冷血、佚名、钱景华、黄伯惠、黄振玉、丁悚、张光宇,他们都是华社的社友。

仔细观察这张照片,你会发现,画面中虽有16人,其实只有12个人参加拍摄,只是左边的4人拍摄了两次。从左起第一人为郎静山,身着长袍马褂,右手抱着一架照相机。第九人仍然是郎静山,没有抱照相机,双手自然垂放。左二佚名这位先生,第十一位也是他,只是摘下帽子、脱下了外套,身着西服。左三为黄振玉,第十四位也是黄振玉,也是脱下了风衣,身着西服。第四人张光宇,右手插入裤兜,第十六位也是张光宇,右手垂放。很显然,左边四人,在照相机转动的过程中,有机会跑到另一个位置,继续拍摄第二个姿态。这种拍摄方法,只能是懂照相机拍摄原理的人才能做到,这样拍摄大大增加了乐趣。

照片长790mm,高150mm(实际尺寸略大,装裱时遮挡了四周),与报刊上介绍该机拍摄的尺寸相符。照片清晰,宽幅的画面,彰显非凡气派。这张原版照片的发现,再一次证明了“景华环象摄影机”的存在,颇具价值。

景华环象摄影机技术指标

中国照相机的生产,最早应该是1890年前后,照相馆使用的室内木质大型座机、外拍机。如浙江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收藏的“上海耀华照相馆1900年前后使用的外拍机,包含耀华镜头”。山西太原1910年前后的“兴盛长”,但是缺乏记载资料。目前,有记载的只有1925年诞生的“景华环象摄影机”。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最早生产的、具有机械性能的照相机。从1925年~1949年这段时间里,工业化量产的照相机还有“标准”、“万灵”、“仙乐”,民国时期还有一种“中华牌”照相机问世,但是生产厂家、地点不详。

“景华环象摄影机”先是在北京生产,后到上海生产。设计者钱景华先生(1878~1958),名汉阳,字景华,常熟人。1909年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曾任北京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北洋铁工厂机械师、北京度量衡制造所所长、天津裕大纱厂机械技师等职,是北京光社的创始人之一,南下后即参加上海的华社。

钱景华先生喜爱摄影,善于研究制造照相机,从国画的长条画卷得到启发,1924年开始设计360°转机,1925年制造,用了一年八个月的时间,终于试制了一架能拍摄6寸半高、3尺半长,并能转动一周摄影的“景华环象摄影机”。不久,他将摄影机进行改进,制作能拍摄8寸高照片的环象摄影机,并在北京生产出6台样机。“景华环象摄影机”问世的同一年,德国的徕卡A型相机进入市场。

图2 《良友》摄影研究 第26期34页

图3 《良友》摄影研究 第26期35页

为了满足南方客户的需求,他又在上海静安寺路1447号设“景华工厂”,制造销售“景华环象摄影机”,有八寸、十寸两种规格,售价分别是900元、500元,其价格仅为美国沙克梯转机的三分之一,而质量并不逊于国外产品,且操作快捷简便,易学易懂,具有自己的特点,故获得世界各国多项专利。这种照相机可以拍长条照片,尤其适合拍大合影、长条风景照片,至今人们仍然利用这种方式拍摄人数众多的合影照片。

1927年11月,第112期的《世界画报》发表了钱景华介绍环象摄影机的文章。1928年1月,《北京光社年鉴》刊登了景华环象摄影机的广告,称“并非普通转镜,机关完备,价值低廉,容积甚小,重量极轻,北京太平仓平安里21(号)、钱景华创制”。特点是:“1、快门速度五种,2、对光不废胶片,3、胶片自动计数,4、胶片自由动止,5、集光距离详细,6、换轮机关精密,7、转盘开关敏捷,8、镜头进退平行。”这种相机“对光简便,换输(胶片)容易,底片绘述准确,一切机关精密完备。即无经验之人,在数分钟内,可摄照一张”。

1928年,在上海华社第二届影展开幕式上,作为北京光社社员的钱景华除了有作品参展外,还把景华环象摄影机在影展现场展示,与会者看到国产的360°转机,连连发出惊叹声,钱景华好样的!你给中国人争了光!

1928年5月,第26期《良友》画报刊载了景华环象摄影机详细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图4 钱景华先生

1929年《天鹏》第3卷第8期刊载:景华环象摄影机,被誉为“国内摄影界之重要发明”,“视舶来之品,实远胜之。”“近年我国摄影者日益加众,仅上海一埠,照相材料每年输入,达伍佰万元之巨。……而畅销外货,安能辞罪。今钱君已能注力及此,既新有所发明。”报道又说这种照相机“轻巧简便,定价便宜,近来销数颇旺,向在北平设厂制造。兹为南方便利南方购者起见,特在哈同路民厚北里四四六号,添备机器,加工赶制,以应需求。能以四尺以上之卷片加入,摄成环境之影像。”《天鹏》编辑林志鹏在《国内摄影界之重要发明》一文的前言中,高度评价钱景华发明的环象摄影机是“增光国家”,钱景华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景华环象摄影机的各种功能,也谈了自己的设计初衷“国画之特性,惟横幅尤长,手卷且长至数十尺,或关山万里,作名人游记,或出水入陆,作帝王行乐。所谓国画之重意思而略形迹者,于长幅手卷尤著,欲满足此种要件,决非寻常摄影机所能为力。”

1947年6月7日《时事新报晚刊》报道《钱景华演讲长条卷片机改进》。“特请前任北京大学理工学院院长钱景华先生(来上海)演讲,长条卷片机(摇头镜箱)改进及用法”。“钱先生年逾古稀,为中华摄影学会社员,其发明较柯达公司原理及制法更为精妙,齿轮转盘可无中途停顿之叹,战前曾向英美德法日各国注册专利,故柯达公司虽慕其巧不得模仿改造。亲聆发明人公开割视‘世界伟大发明’之秘密。”

图5 钱景华环象环相摄影机广告,刊登于1928年出版的《光社摄影年鉴》第一辑

1927年《世界画报》(北京)第112期、1928年2月21日《新闻报》也介绍了景华环象摄影机,足以说明环象摄影机在当时的影响力,备受人们关注,也反映出我们自己生产照相机的愿望,以及长国人志气的自豪。

1932年10月出版的《中华摄影杂志》第4期139~143页,刊载钱景华《三色一摄机》的原理、构造和操作方法,轰动当时的摄影界。早年国内拍摄一张三色照片,要拍摄三次,时间长、手续多。于是他在20年代设计和制做了“三色一摄机”,即三种色彩的照片只须曝光一次就可完成,手续大大地简化,曝光也缩短了,效果很好,在摄影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摄影杂志执行编辑朱寿仁特意访问了钱景华,并意味深长地说:“钱君因国内无人能注意及此,故除用仁自娱外,并不出而问世,否则他对于这种彩色摄影已于十余年前早着先鞭。”可见,钱景华在研究彩色摄影和照相机制作上的进取和探索精神。他的“三色一摄机”堪比德国的“伯伦波尔一次曝光摄影机”。

钱景华是“光社四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摄影家,曾在家乡江苏常熟县组成了一个名叫“乐社”的摄影团体,和当地一些有志于研究摄影艺术的同好切磋影艺。1921年,在石梅园钱景华与俞采生共同举办了中国摄影史上最早的联合影展。

景华环象摄影机是中国最早的机械相机,开创了中国照相机制造之先河。景华牌环象摄影机是目前最早有记载中国生产具有机械性能的照相机,应该说这是上海照相机工业的起源。

猜你喜欢

照相机摄影
小猫的照相机
走进照相机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自制照相机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早的照相机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