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中“起”的句法语义系统新解:事件表达与时空转换*

2023-06-28范立珂

外语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空间性义项运动

范立珂 陈 忠

(1.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83;2.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澳门特别行政区 999078)

0.引言

趋向动词因其独特性而一直备受关注,近40 年多元化研究不断深入,从认知、功能的解释,到性质的界定,到重心、宾语、语法化问题,到个案研究,汉语学界成果丰硕。本体研究的成果理应及时转化到词典编纂、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但具体到某个动趋成员上,词典里的转化似乎太慢,“起”就是一个例子。工具书没有及时采纳本体研究的成果,有情可原,但专题研究呢?数年来,学界讨论趋向动词的性质、意义、功能时,“起”“起来”是相提并论的,“起来”因其虚化程度、宾语问题等更受关注。但有关“起”的专题研究,方言中有不少,现代汉语中仅3 篇:徐静茜(1981)和高怡(2012:8-22)对比“起”和“上”,张静(2010:11-24)讨论“V 起”结构。

“起”在补语位置上虚化了,而虚化又不够彻底,存在实与虚、虚与更虚的交叉重叠,错综复杂,因而带来颗粒度不同的意义划分方法。“起”为什么能同时表示两个相反的意义“开始”和“完成”呢?至今无有效解释。“起”各义项间的关联,是否有更系统的解释?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起”的句法语义系统,有待进一步梳理。

1.现有研究的问题

1.1 词典中“起”的义项分合,问题较多

“起”的意义丰富,在《汉语大词典》中有41 个义项、375 个“起”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中有20 个义项、88 个“起”词。可能是吸收本体成果的程度、时间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同上:1029-1031)中“起”的义项划分,仍存在交叉、遗漏情况,如图1 所示,(1)-(5)为词条1的情况,(6)为词条2 的情况:

图1:“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两个词条

(1)“起”作为位移动词,基本义是“空间位移义”。义项①、③应该合并,二者实质是“自移、致移、自主、非自主”的区别;义项④、⑤的“长出”和“弄出”义是宾语所带来的,“起”本身只是位移,二者也是“自移、致移”之别;义项②中的“起飞”仍属“空间位移义”,符合动词“起”的词汇特征。

(2)义项④、⑦、⑧、⑨实属一类,都源于“起”最原始的“兴起”义,本文认为应该归纳为“由无到有、由隐到现”之义。

(3)义项⑪、⑫都表“开始”,但⑪属于“位移动词”,⑫属于“趋向成分”(其句法、语义也不同于作为“动词”的“起”),⑫应该归入词条2 中。还有,⑪中第三个例句的“起”的意义和⑫中的有区别吗?

(4)方言介词“起”的义项⑬、⑭,一个表“始点”,一个表“经过点”,是不是应该按照解释量词的义项⑮那样,分出“a)、b)”两种情况,而不是分为两个义项?

(5)“起护照”“起行李票”在现有各大语料库及百度、google 上都搜不到语例,这种用法早已消失,是否还需要义项⑩?语料库中“起路条”倒是有几例,但并不是“领取”义,而是“制作”义,同义项⑦、⑧、⑨。

(6)词条2 中义项②是借助构式义才有“够得/不上”之义的,虽然“起”的词汇义仍有保留。义项①属于“位移义”,义项③属“始续义”,义项④属“涉及义”,那么,诸多文献(刘月华1998:318-329;吕叔湘1999:441)中提到的“完成义”或“结果义”在哪儿呢?当然,“完成义/结果义”概念本身也有争议,这也是本文拟参与讨论之处。

1.2 语法工具书中“起”的义项归纳有待商榷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吕叔湘1999:439-441)中动词“起”有9 个义项,去掉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③、⑦、⑫,甚是合理;把“动+得(不)+起”单独列出,又一个合理之处。但“动趋”中“起”的解释,如图2 所示,a)属“位移义”,b)属“持续义”,d)属“涉及义”,e)属“完成义”,c)呢?c)的说明跟词典中义项⑫完全一样,从动词“起”中调整出来是合理的。但c)既然是“开始义”,是否该将“开始义”的c)和“持续义”的b)合并而用“始续义”或“时体标记”概念更合适呢?

图2:《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起”的“动趋义”解释

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体”的表征通常依靠构词和构形变化,汉语则主要依靠助词的使用,用表体助词附加于动词来表达一定的体意义。“一些形式在演化过程中虽然也发展出了‘体意义’功能,但仍较多保留了原有的实词意义,以至于很难决定这些表达体意义的用法是原有词义的引申,还是已经独立出来的语法手段”(戴耀晶1997:94),“起”就是其中一例。汉语中,“了、着、过”表征“体”概念的微观研究几乎占据了汉语体范畴研究的绝大篇幅,对三者之外的“体”概念单位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起”的体标记作用应该得到重视。

1.3 前人研究中“起”义项划分的颗粒度粗细不同

前人研究中“起”义项划分的颗粒度粗细不同,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1)一种意义之法。词汇义“趋向义”:丁声树(1961:57-58)和朱德熙(1982:128);形态义“动作进程和状态特征”:徐静茜(1981)和刘叔新(1982)。(2)两种意义之法。“动词+补语”:吴健民(2006)。(3)三种意义之法。“趋向+结果+状态”:刘月华(1998:317-334);“趋向+结果+始续”:张静(2010:11-14)。(4)四种意义之法。“向上+合拢+进入状态+有无经济能力”:孟琮和郑怀德(1987:576-579)。(5)五种意义之法。“由下而上+动作出现兼持续+动作开始+关涉到某事物+动作完成”:吕叔湘(1999:439-441)。

其他汉语趋向动词的义项划分也多见此类现象,目前学界几乎公认的分法是“趋向义、结果义、状态义、话题义”。“起”的语义系统到底怎么样梳理才最合理?

2.“起”独立做谓语时的句法语义表现

通过111 万字的自建语料库①的统计,共得到2,461 条有效的“起”句,归纳如下:

表1:现代汉语“起”的用法

[21] 余则成抽回了手,想了想,抱[运动+动因]起[动体]鸡窝上的两个花盆[动体]离开。

[1] 走上山/*走起山

[2] *抬上头/抬起头

[3] 飞上天空/*飞起天空

[4] 从地上跳上来/从地上跳起来

与“吃、喝、说、笑”类行为动词相比,位移动词最大的区别在于“路径”概念。路径,是位移事件中因动体位置改变而设定或留下的空间轨迹。位移的产生,一定有“运动”存在,而没有“路径”的位移也是不存在的。位移事件表达的六要素(Talmy 2000b:26)“运动、路径、动体、背景、动因、方式”中,“运动、路径”是最简必要要素,其他要素可以随事件刻画精细度需求的提高而进入。因此,作为典型的位移动词,“起”的词化特征为[运动+路径+向上][-目标性][-脱离源点范围],“源点”是实在、封闭、明确的,目标是不明确的,终点是开放、模糊、散发的,观察者的视线没有脱离源点的范围。“起”本身融合了“运动、路径”概念,所以能独立做谓语、承担位移表达。

[24] 然后开始说[运动+动因]起[路径]今天晚会上的种种趣闻和失误[动体]。

毛先舒从“含蓄为正”出发,在《竟陵诗解驳议》中批评钟惺“指义浅率,展卷即通”,不满“竟陵派”的“高谈性灵”“一往欲尽”,在评价杜甫的诗句“文章有神交有道”时显出不满,毛先舒批评道:“虽云深老,且起有势,却是露句,宋人宗此等失足耳。”而在《诗辩坻》第三卷中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5] 华子,看见了吧?这不就是东山[背景]再[方式]起[运动+路径]吗?

[6] 人哪,还是要过得现实些,路要走得正常些,大[方式]起[运动+路径]大落都不好。

(2)“起”独立做谓语时,所支配的论元有一元、二元、三元三种类型(袁毓林2003),即自移事件的一元运动,致移事件的二元性运动,“命名”义的涉及“动体、施动者、产出物”的三元事件,如:

[7] 风声四[动体]起[运动+路径]。(一价)

[8] 余则成:起[运动+路径]赃[动体]后再说吧。(二价)

[9] 哎,你[背景]给孩子[背景]起[运动+路径]个名字[动体]吧。(三价)

身为一校之长,他始终坚持以身示范、以人为本,十分注重教育思想的领导,充分发挥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有力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提高,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大力倡导要让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成为教师的“进修学校”。在具体实践中,他带领全体教师并通过师德建设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和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超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起”独立做谓语时,所能带的论元,意义丰富:

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信心,最终实现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完“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小小商店”教学情境,由几名学生担任收银员、售货员和柜台经理,其他学生扮演顾客,分别用事前准备好的“纸币”去学习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学生便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数学问题,需要他们进行数学运算,解决购物中的付款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学会了数学运算的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

[10] 看那墙,都起[运动+路径]皮[动体]了!

[11] 米莱的父亲白手[方式]起[运动+路径]家[动体],成立了自家的企业。

目前肾病内科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多数患者病情严重,且住院期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可能来自患者自身、护士、环境、用药等,通过针对不同因素强化管理和安全防范,可有效规避和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5]。本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安全隐患排查和积极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安全管理意识、安全防范完善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13] 业主看DB 在装修上投资,就在租金上来个坐[方式]地起[运动+路径]价[动体],DB 陷入被动。

动体“身”作为“起”的论元,频率最高,达46%,这与“起”的原始义有关:

2018年中秋和国庆双节来临,旅游成为一个热词。中国游客瑞典被逐一事,给出国旅游者敲响了警钟。是瑞典警方暴力执法、旅店服务粗暴,还是走出国门的当事人撒泼碰瓷,蛮不讲理,争论双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

[14] 这时毛人凤过来,吕宗方和余则成[动体]起[运动+路径]身[动体]:毛主任。

“起”的词化特征决定了“起”的论元可以是“背景”性成分:

[15] 我们[动体]就起[运动+路径]座[背景]走了,刘明浩差点忘了结账。

[29] 后来这案子依法定程序报到检察院了,向法院[背景]起[运动+路径]诉[动体]就是检察院的事。

名词有“空间性”,动词有“时间性”,几乎是语言学界公理,最早可以溯源到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 解释篇》,他给名词的定义是“一个由于习惯而有意义的声音,它是没有时间性的,它的任一部分离开了其他部分就没有意义”,给动词的定义是“一个词在其本身意义之外尚带着时间的概念者,称为动词”。“除意义之外,这条定义只虑及一个角度,即时间。在印欧语言中,时制无疑是动词突出的特征之一。德语尤其直截了当,把动词唤作‘时间词’,Zeitwort‘动词’,由Zeit‘时间’和wort‘词’合成。名词的‘没有时间性’是相对于动词来说的,名词没有‘过去、现在、将来’一类时制”(姚小平2018:38)。

“吃、喝、说、笑”类行为动词只占据“时间性”,但位移动词可同时具备“时间性”和“空间性”。位移动词的“运动”概念和“时间属性”相关,“路径”概念和“空间属性”相关,位移动词同时编码“运动”义和“路径”义,就可同时具备“时间性”和“空间性”。跟“走、跑、跳、飞”类位移动词相比,“起”类趋向动词是最典型的兼具时间、空间双重属性的,为其可以转喻起始和状态转换提供了先天条件。

3.“起”做动后补语时的句法语义表现

从位移事件表达角度看,“起”在谓语动词后,失去核心地位,成为位移事件纯表“路径”的成分,“运动”概念由“起”前动词承担。“起”前的动词,不外乎表征两种位移概念:“方式”或“动因”。表征“路径”义的“起”,组合能力很强,所以能进入“V 起”结构的V 在数量、种类上都很丰富。结合自建语料库,我们发现,V 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别③:

3.1 A 类动词:[+位移][+向上][+时间性][+空间性]

抬,扬,提,举,站,鼓,升,坐,竖,挑,掀,托,飞,拾,撩,踮,捡,跃,捞,升腾,飘,弓,跷,隆,抡,撅,挺,顶,直,暴(形容词动化,下同)

A 类动词也同时具备空间性、时间性,有“向上”的方向,跟“起”最易组配,组配后表达物理空间位移的数量最多、频率最高。动词编码“方式”还是“动因”,对应于事件是“自移”还是“致移”。

这天午后,柳红在镇上遇到白玉儿——也就是白天明的妹妹,烂眼阿根的儿媳妇,她丈夫张翔也在城里打工。白玉儿把柳红拉到一边,不无神秘地悄悄问她:“你知不知道你丈夫他们干的好事?”柳红知道她说的是苏石被几个城里的小流氓打了的事。白玉儿就是这种女人,就喜欢看到别人的不好,别人难过她就开心。但白玉儿说才不是这么回事呢。前几天张翔打电话回家,她听到他在电话里和她公公说,苏石和她哥白天明是在洗脚屋里被抓的。

扬起(弧线/灰尘/烟尘/眉毛/头/脸/巴掌/杯子……):

2018年德国纽伦堡电气自动化展览会(SPS IPC Drives 2018)于11月27日~11月29日举办,Wachendorff今年带来了最新推出的通用型工业以太网编码器Universal IE。

[17] 海藻破涕为笑,眼泪还扑嗒扑嗒,嘴角[背景]已扬[运动+方式]起[路径]一个好看的弧线[动体]。

举起(手/放大镜/木椅/枪/杯子/酒杯/孩子……):

同理,“起”在D 类动词后,失去“运动义”及“时间性”,保留“路径义”及“空间性”。具备“时间性”的D类动词,跟保留“空间性”的“起”结合,识解出“动作行为在时间轴上的虚拟位移”,表达出“动作行为在新状态的开始”。D 类动词表征位移的“方式”,整个事件展现出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随着动作的展开,动作行为进入一个新的“事件运行”状态。注意视窗(Talmy 2000a:304;Antuano 2006:255)在“初始”阶段时,“起”有“起始”义,在“进行”阶段时,“起”有“持续”义,“起”因而成为“时体”标记。“起”的“空间”义是识解“时体”义的桥梁。

升起(希望/炉子/太阳/炊烟……):

[12] 正要起[运动+路径]步[动体]的时候,他无意间看到路边一个报摊。

[19] 拉拉心里[背景]不由得暗暗升[方式]起[运动+路径]一线希望[动体],玫瑰走了,该轮到自己了吧?

3.2 B 类动词:[+位移][+不确定方向][+时间性][+空间性][+致使性]

拿,收,抱,抓,拉,端,接,拎,拽,卷,捏,穿,架,爬,扶,拣,揪,牵,捧,绰,关,攥,码,荡,漾,筑,镊,挥,挂,踢,装,扯,包,燎,打点,抄,负,皱

B 类动词的数量、频率较A 类稍高,多表征位移的“动因”,表“动体”经过该行为达到一种新的位置或状态。B 类动词方向不明确,但跟“起”组配后,受“起”的影响,都表达出“向上”的位移义。反之,只要动词具备空间性和时间性且其“方向”跟“起”不冲突,都能跟“起”组配,表达位移事件。按时间一维性原则(金失根1997),句中只一个动词可获得时间指示信息,其他动词的时间信息属其他句法层面。“起”由独立做谓语转为做动后补语,“动词性”减弱,“时间性”消失,但保留了“空间性”,因而有表征“路径”的功能。

民主生活会要与高校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做到民主生活会与学习文件精神同步进行,为高校党建班子建设与思想建设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制度与理论依据。要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好坚实而牢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理论基础。要不断细化学习制度,采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当前与未来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着力解决好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做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有力量的优秀共产党员。

收起(笑容/笑脸/恍惚/信/照片/茶杯……):

[20] 我收[运动+动因]起[路径]一脸的委屈[动体],换成傻笑,想绕开这个尖锐的问题。

抱起(人名/行为准则/被子/钱/小熊/肩膀……):

“起”编码“动体离开基底,向上运动,目标不凸显,不脱离基于源点的范围”的概念。“上”“起”都表征背离地心引力的位移,“下”表征顺应地心引力的位移。“上”与“起”的根本区别在于对视点的分配、对源点和目标的凸显各有侧重。“上”关注位移终点,而“起”关注位移源点。“起”是在同一地点从下而升,而“上”是从一处移到另一处(高处),如“抬起箱子”是从地面升高,而“抬上箱子”指行李箱移向另一处。“上”有接近“目标”义,而“起”没有,又如:

抓起(手枪/照片/钱/手/电话/烟灰缸/钥匙……):

[22] 胡总[背景]当场就抓[运动+动因]起[路径]这电棒[动体]问她:雪糕和冰棒都没有,电棒要不要吃?

3.3 C 类动词:[-位移][-方向][+时间性][-空间性][+触发性]

想,说,引,问,聊,谈,激,激发,发,记,调动,唤

C 类是谈论、记忆类动词,无“空间性”而有“时间性”,跟表“路径”义的“起”结合后,整个结构识解出“关涉受事”之义。C 类动词是产生虚拟位移的致动因素,有介引新成分作用,表示因这个行为而引入一个新的抽象的“动体”(“V 起”结构后面的词汇、短语、小句等),这抽象的动体就是“关涉”的对象。动体到达新的空间,位移动程结束,位移事件完成,一个有界的位移完成。“起”引入新动体的功能跟其独立做谓语时凸显“从无到有”的功能一脉相承。“起”的“空间性”是“时空转换”的桥梁。

想起(人名/事/物/……):

江阴的农用耕地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复合景观。通过耕地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还可以反映当地的历史特色。随着城市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膨胀,造成绿色空间缺乏,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代都市市民都渴望自己的居住区或周围有大片林木或草坪绿地。近年来江阴城市进行了大范围的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包括兴建城市绿地广场,建设绿化隔离带。但是,由于地处城郊缺乏后备土地资源,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城市绿化都得占用耕地。

[23] 怎么周亮自己没有想[运动+动因]起[路径]这封邮件[动体]吗?

说起(观念/人名/……):

(1)“起”独立做谓语时,“最简且自足的独立小句②”上,论元可以不出现:

引起(兴趣/不满/怀疑/警觉/围观/叹息……):

[25] 如果有背景,很快就会引[运动+动因]起[路径]注意[动体],树大招风是一定的。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研究逐渐呈现出学科高度综合化的特征,跨学科研究已经演变成为科学研究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6]。创业研究也不例外,由此我们可以判别每篇跨学科研究文献涉及的学科领域,图中节点大小反映的是该节点所代表的学科发文量的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了节点共现关系,也即是说明具有共现关系的这些节点所代表的学科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这篇文献进行了相应的跨学科研究。统计发现,160种学科共产生了5147种学科共现关系。

3.4 D 类动词:[-位移][-方向][+持续性][+时间性][-空间性]

响,打,比,玩,燃,蒙,眯,瞪,下,做,讨论,织,硬

[18] 余则成[背景]举[运动+动因]起[路径]双手[动体],一动不动。

在中国知网以“创新培养”为关键词检索文献,相关论文的作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教师,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学科;第二类是教育研究人员。而以“大数据+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作者的情况基本类似,只有少数计算机专业作者从技术角度分析。通过这一情况可以看出,创新培养和大数据相关的研究人员都存在着技术的欠缺,尤其缺乏的是数据整合和挖掘的能力,制约了大数据的应用。在客观上,大数据的挖掘、统计与分析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单独依靠某个团队或者几个研究人员也没法克服技术的劣势去整合出一套创新培养的教育数据并进行挖掘。

换言之,“起”在D 类动词后面,有了“起始/持续”义,动作行为是时间轴上位移的“动体”。“起”理解为“起始义”还是“持续义”,受D 类动词的“持续性”特征的制约。“瞬间动词”在“起”前时,“起”往往识解为“起始”义,“强持续性动词”在“起”前,“起”一定识解出“持续”义。动作的持续性弱时,在时间轴上的位移动程相对短。动作的持续性强时,在时间轴上的位移动程长。普通话的“起”和“起来”同样有表达“始续体”的功能,但分工逐渐明确。“起”逐渐成为“起始”体的主要承担者,“起来”逐渐成为“持续”体的主要承担者,二者有交叉。(另文探讨)。

响起(音乐/歌曲/电话/各种声音……):

[26] 陆涛正在睡觉,门铃声[动体]响[运动+动因]起[始续]。

黑水角阀的阀杆比较长,易受介质侧面冲击引起振动,因此在设计工况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增加阀杆直径和对中导向套数量,增强阀杆的稳定性。黑水角阀应适当优化选型,控制阀门正常工作开度在30%~80%,避免小开度工作,减少黑水中的介质颗粒对阀芯与阀套的异常冲击。

打起(精神/电话/行囊……):

[27] 米立熊[背景]警惕地打[运动+动因]起[始续]了官腔儿[动体]:这我可不知道,这是社会的事。

玩起(游戏/这一套):

营商环境体系有待完善。与当前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的要求相比,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税收营商环境总体评价有待提升、中小企业涉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28] 小贝开始耍赖,玩[运动+动因]起[始续]以前的游戏[动体]。

4.“起”做动前成分时的句法语义表现及其背后的“起”族词汇现象

“起”做动前成分时,“起”句有一个共同特征:“起”有双重身份,既可看作词内成分,又可理解为句法成分。“起”和后面动词结合紧密,但“起”本身承担着句法功能。

[16] 今天早上,他[动体]还没起[运动+路径]床[背景],我在他的包里发现了一把手枪。

[30] 在大家[背景]的起[运动+动因]哄[动体]下,陆涛一上来便一连喝了三杯啤酒。

[31] 你这小子一路走来,四平八稳,没有起[运动+路径]伏[运动+路径]。

[32] 飞机[动体]从洛杉矶[背景]起[运动+路径]飞[运动+方式]时天已经黑了。

[33] 二人[动体]急忙[方式]起[运动+路径]立[运动+方式]:报告副站长,没有。

[34] 此刻的向南正往站台上猛冲,他跑到了,看到了慢慢[方式]起[运动+路径]动[运动]的火车[动体]。

“起”的这种双重身份特征激起了本文考察“起”族所有词汇的兴趣。在线汉语字典(网页链接见尾注④)中“起”族词汇共561 个,从内部结构看,“起”族词汇本身就是一个个位移事件的凝固,内部结构义和词汇化后的凝固义,90%是对应的;成语中的“起”几乎都保留其基本义,保留其原本的句法特征。“今天的词法是昨天的句法”。

屈折语从语素到句子的组织配置分三步走,逐级完成从语素、词、短语到句子的功能升级,英语的语素-ed 是先作为构词元素进入动词配置,然后与动词一起进入短语和句子配置。而现代汉语的句法配置系统则是贯通语素、词、短语、句子四个层面一步到位,“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561 个“起”词中,除去“起”字在中间的12 个三音节词和1 个四字成语“此起彼伏”,其他的可分为两类:“S+起”结构188 个,“起+S”结构361 个。80%的词基本都能还原出一种“起”类位移事件,其他词素起刻画“起”类位移的“动体、方式、动因、背景”等概念的作用。

4.1 “S+起”结构中“起”的句法语义表现

(1)“N+起”:“主+谓”式,“状+动”式,“起”都表征[运动+路径]。

“主+谓”式,N 是位移的动体,多是自移性位移(自主性、非自主性的判别是语义上的),如:凤起,风起,蜂起,病起。“状+动”式,N 刻画位移的“方式、背景”等,物理位移如:坟起,脉起,桥起;虚拟位移如:缘起,辈起,锋起。

(2)“V+起”:“状+动”式,“动+动”式,“起”都表[运动+路径];“动+补”式,“起”只表[路径]。

“状+动”式,V 刻画位移“方式”,如:强起,翔起,腾起,窃起。“动+动”式,V 和“起”是并列动作或连续运动事件:跪起,坐起,拜起。“动+补”式,V 是结构核心,表征位移“动因”,“运动”概念由V 表达,“路径”概念由“起”承担,“起”补充说明V 的使动下的位移路径,物理位移如:提起,挺起,拔起;虚拟位移如:发起,唤起,说起。

(3)“Adj/Adv+起”:“状+动”式,“起”表[运动+路径]。

Adj/Adv 刻画位移的“方式”,如:横起,杰起,迭起。

总之,“S+起”结构,除了“动+补”式中“起”只表达[路径]概念,其他组合方式中,“起”都表达[运动+路径]概念。表达[运动+路径]概念时,“起”是结构核心,同时具备时间义和空间义;只表[路径]概念时,“起”失去“运动”义,只留“路径”义,失去时间义,只留空间义。失去时间义的“起”,失去动词性及结构核心地位。

4.2 “起+S”结构中“起”的句法语义表现

(1)“起+N”:“动+宾”,“定+名”,“量+名”

“动+宾”式,跟汉语句子的“时间顺序原则”一致,N 在“起”前,是“自移”事件,N 在“起”后,是“致移”事件。语序不仅区别了动词和论元的结构关系,而且区分了位移的“自移”与“致移”特征。根据N 与“起”的组合所凸显的位移角度的不同,又可细分出三个类别:①凸显“由低到高”过程:起塔,起灶,起屋。②凸显背景:起座,起席,起床。③凸显“从隐到现”的新出现:起酵,起风,起膘。

“定+名”式:起句,起点,起薪,起价。“起”的“路径”特征是“射线式无限延伸”,做定语时,识解出“开始义”,表示“早期的、最先的、开头的”。作为定语的“起”,无“时间性”而有“空间性”,只表“路径”义。

“量+名”式:起数。“射线式无限延伸”的“路径”特征,使“起”成为事件量词。

(2)“起+V”:“动+动”,“状+动”

“动+动”式,V 和“起”的关系体现为四种。并列动作:起坐,起动,起降;连续运动事件:起离,起谢,起送;同义复用:起始,起升;对义合并:起止,起伏,起灭。

“状+动”式,V 的“方式、动作”性强,语义重心在V 上,“起”的“动词性”不得不弱化,即“运动义”淡化,只留表“路径”的“空间义”。“空间义”的“起”做状语,受“射线式路径”特征的影响,产生“起始、开始”义,很多情况下虚化到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如:起跑,起办,起驾,起售。“开始义”的“起”,限定了事件的时间、时体特征,将具体动作变成了位移“动体”,表示“动作行为进入新状态”。

(3)“起+Adj/Adv”:“动+补”,“动+宾”

“动+补”式,如:起早。“早”补充说明“起”的时间情况。“动+宾”式,形容词在“起”后,成为形名词,表示进入或改变某种状态:起急,起烦,起腻,起惫,起痿。

4.3 “起”族词汇中表现出的“起”和N、V、Adj/Adv的句法关系

(1)“起”和N 组合时,“起”的谓词性强,吸附性强,不管“N+起”还是“起+N”,“起”都是结构核心。N在“起”前,其角色或是位移动体,因而是“主+谓”式,或其角色是位移方式,因而是“状+动”式。N 在“起”后,是“起”支配的对象,位移的动体。

(2)“起”和V 的组合,最能考验“起”的占据结构核心的能力。“起+V”时,“起”都保留动词性。“V+起”时,在动作性强的方式动词后面,“起”作为“方式”不凸显的位移动词,不得不失去其核心地位,成为补充说明位移方向的纯“路径”成分。

(3)“起”和Adj/Adv 的关系中,“起”无一例外都占据了结构核心地位,天生具备修饰性特征的Adj/Adv 跟有时空概念的“起”是无法竞争的,甚至在“起”强势的谓词性特征环境下,Adj/Adv 名词化为其所描述的动体,成为形名词。

5.余论:汉语语词、句子的“贯通一致原理”及“起”的句法语义系统新解

汉语之所以能够一步实现从语素到词、短语、句子的三级跨越,是基于汉语的句子跟词组、语词的构造原则一致的原理,无需限定、非限定形式变化,无需性、数、格、时、体、态的句法形态变化。最早总结这个特征的是朱德熙(1985:4)在《语法答问》中“对汉语语法真正的特点”这一问题的回答:

“要是拣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来说,主要只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两条都是笼统的说法,每条都概括了汉语语法的一些具体的特点”。

陈忠(2015)发现,屈折语的形态变化只局限于语词框架之内,无法做到通过语素直接干预句子对终结程度的表征。屈折语的时体形态立足于动词的形态以非此即彼的对立表达[±进行]、[±过去]、[±终结]等,汉语则借助动补结构以及“着”“了”“起/起来”等的隐现、长短伸缩,以“和合变通”的方式表征动作进程及态势,表征类似屈折语的“体”的概念。

结合本研究,“V 起”大多对应于英语的过去时-ed,-ed 印证着“起”的时体标记作用⑤。“起”的“时间义、空间义”的转换,还能对应从无界到有界的事件界限的转换,如“眯眼睛”,是抽象的无界活动,“眯起眼睛”,是具体的有界事件。如“眯起眼睛,眯着眼睛,眯了眯眼睛”,动态的界化逐步清晰。

隐喻分为“实现性隐喻”和“构成性隐喻”两种(Ungerer & Schmid 1996:147-149),前者是“解释性的”,后者是“构成性的”。英语中本体隐喻是“实现性的”,汉语中本体隐喻是“构成性的”(沈家煊2016:127-129)。言者用一个具体概念解释一个抽象概念,两个概念之间是“实现关系”,具体概念是抽象概念的实现。“构成关系”没有一个实现的过程和方式,抽象概念本身就是具体概念“构成”的。如英语要用Verb来指称动作或活动,那就需要一个名词化(nomination)的过程,而汉语不需要。

本研究发现,英语从语素、词、短语到句子是逐步升级的“实现关系”,现代汉语的语素到词、词到短语和句子之间在功能上是衔接畅通的“构成关系”。“起”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形式和意义互为表里,充分梳理各种句法关系,能更好地梳理“起”的语义系统。而基于“位移事件表达”和“时空转换”分析,基于汉语语词结构跟句法结构“贯通一致”原理,能将“起”的语法语义体系得以全面展现,见表2。

表2:现代汉语“起”的语义系统

再结合前人关于“起”的意义分类,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分类的交叉和对应情况,如表3 所示。

表3:“起”的意义分类与以往各种分类的交叉和对应情况

一种意义说,是只讨论一种句法功能的“起”:即“动词”的“起”或是做“趋向成分”的“起”。两种意义说则分出了“动词”和“补语”两大功能,但没有进一步细分。至于三种意义说,前两个义项是一致的,第三个义项有“状态义”有“始续义”,讨论的是一个范畴,使用的是不同的术语。四种意义说中,“向上”义同“趋向”义,“合拢”义同“结果”义。“合拢”义这个总结很有道理,也有许多文献中质疑“起”的“结果”义太泛化(李敏2005),本研究发现,“起”表“结果”义时,外延很窄,基本跟“收存”相关,前人所举的“结果”义的例子也基本都是“收存”类动词,所以本文归纳为“收存状态”。至于“经济能力”这一义项,实质是“能性构式”中的“实现义”,跟其他义项的句法地位不是一个层面,不合理。关于五种意义说,详见引言所析,“由下而上”同“趋向义”;“完成义”同“结果义”,但本文认为应准确归纳为表“收存状态”;“关涉义”这个超越其他研究的归纳很好,相当于本文归纳的“涉及对象”义;“动作出现兼持续”,本文建议用“始续标记”这个概念。

注释:

①因语料的口语性要求,本文选取《玉观音》《奋斗》《蜗居》《潜伏》《杜拉拉升职记》5 篇影视剧本为语料,共111 万字。文中例句均来自自建语料库。

②为严格考察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只考虑有明确形式表征的概念,蕴含的不予考虑;只限于小句单位,观察同一个小句的概念成分。

③本文做定性定量研究,所举词例均来自建语料库,数量、频率都有确切统计,有些动词取某个义项义。

④http://xh.5156edu.com/html3/19252.html

⑤英语中另外一种常见的对应是V+up,“起”在英语中的对应,是本项目的另一个研究,篇幅所限,另文讨论。

猜你喜欢

空间性义项运动
《哈莱姆二重奏》的空间性探微
不正经运动范
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与水利规划的空间性设计
论存在与非存在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