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模式下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023-06-28李珅李舟演李宁熊岑谭晓天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电力企业

李珅 李舟演 李宁 熊岑 谭晓天

摘 要:电力行业是根本性、基础性行业,关系到国家的国计民生。电力企业的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定、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的电力行业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我国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频率逐步降低、后果逐步减轻,但也发生了由于设备原因或工程建设导致的大面积停电、停运事件,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本文从分析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出发,探索了电力安全事件的诱发因素,以PDCA运行模式为基础,就构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PDCA运行模式;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26

0 前言

(1)研究背景。电力企业是社会基础企业中的支柱,安全的电力生产和稳定的电力供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熟知的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36万人离开家园,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致使15万人离开居住地,遗留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因冬季大雪风暴冲击引发大停电事故。这些电力安全事故都引发了社会面的连锁反应,对生命、交通、通信、供气供水等社会生命工程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发电能力数倍增长,社会用电总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71508亿千万时,2019年为72474亿千万时,2020年为75110亿千瓦时,2021年为83128亿千瓦时。由此可见,我国社会的发展对电能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无疑对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定生产与安全供电提出了一定的考验与挑战。

(2)研究意义。电力安全无小事。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方面,我国历来都是严抓严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然,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与国家安全生产的高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违章行为仍然多发,安全风险始终存在,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 PDCA運行模式

1.1 PDCA模式介绍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一个个循环式的全面质量管理流程。流程参与者在计划指导下,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手段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对经验、问题进行总结,最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往复,不断地进行提升、改善。PDCA循环包含了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 Act(改进)四个阶段。

Plan(策划):确定方针和目标,制定活动规划及实施计划。

DO(实施):设计具体方法或方案,落实计划。

Check(检查):检查与验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Action(改进):巩固改进成果,总结成功经验,使其标准化;分析失败的教训,对于未解决问题留待下一个循环中解决。

PDCA循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对提高企业日常工作成效有很大的益处。

1.2 PDCA在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路径

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运用PDCA循环,通过将零散的安全管理事件进行整合,形成程序化、制度化的持续改进体系。

策划阶段,整合分析电力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改进目标与举措,建立预防管理监督机制。

实施阶段,根据计划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执行操作规范,将工作细节落实到每个环节与岗位,使员工清楚认识自身的职责,提高安全因素的可靠性。

检查阶段,根据计划阶段制定的检查频率、检查方法、检查主体等对各级工作情况开展检查,进行评审,查找问题,开展分析,制定针对性举措并及时整改。

改进阶段,对安全工作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已解决问题,形成经验并标准化,对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原因并转入下一次循环中。

2 电力安全管理现状与原因

2.1 电力安全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电力企业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我国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电力安全人身伤亡事故总计199起,平均每年49.75起;2018年至2021年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电力安全人身伤亡事故总计150起,平均每年37.5起,比上一个四年周期减少了49起,降低了24.62%。我国的电力安全事故连续多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2.2 电力安全事故原因

电力生产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过程,整个系统相互牵制,联合运行,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行业。据国家能源总局统计,我国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电力人身上伤亡故事故原因涵盖了电力设备、违章操作、建筑质量、环境因素、意外等多个方面。可以说,一起电力事故的发生,人员、设备、环境及管理等是关键影响因素。

2.2.1 人员

人的安全意识不强,作业行为不当,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作业过程中行为比较随意,技术技能不达标等都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要想预防和控制这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需要在管理上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人员的技能水平,增强人员的安全素质,确保人员的安全行为得到控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2.2 设备

电力设备在安全作业中的不安全影响主要是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设备缺陷消缺不及时、生产作业工器具不合格等。如果专业人员不及时发现或发现后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设备、工器具的带病运行或使用,将可能随时带来安全性问题。电力设备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完善机制,能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设备问题带来的电力运行安全。

2.2.3 环境

电网设备运行受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安全风险;电力工作一般需要多人协同才能完成,容易因为协调配合不畅出现作业混乱,导致安全作业风险。故,电力作业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但可通过电力事故的累计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从而进行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处置,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力安全事故。

2.2.4 管理

安全生产的问题都可以归为管理问题。人员责任没有落实、制度建设没有闭环、措施落实没有到位等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仍然是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仍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综上,上海电力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需系统分析人员、设备、环境与管理等关键因素并通过体系设计将其纳入受控程序,进而构建人员安全、设备健康、环境协调、管理高效的安全管控系统。

3 上海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3.1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目标

上海电力的安全管理建设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引,按照“一业为主、四翼齐飞、全要素发力”的总体布局,运用风险理论、“PDCA”方法,构建体现新时代要求、遵循国际标准、具有先进理念、适应公司和电网特点、符合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企业特征的国家电网安全管理体系,激发全公司安全生产要素的内在活力,不断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2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思路

国网上海电力公司运用PDCA循环,收集、整理、分析国家、地方及行业发布的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及上海电力内部各专业条线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标准,夯实体系文件支撑基础;对比上海电力、国网总部与省试点单位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框架,开展上海电力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总体结构分析,明确上海电力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总体结构;全面分析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实际运作与安全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完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文件;同时,制定试运行方案开展制度文件试运行工作,检查制度文件完备性、有效性并根據试运行情况进行修订、完善;总结经验,开展推广交流,总结并正视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促进上海电力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动态管理,循环提升。

3.3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总体架构

上海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以国网总部安全管理文件为基础,系统性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国网总部制定体系纲领性文件、基本规范,界定“干什么”,诠释“怎么干”,描述“干的标准和程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规范》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要求、目标、职责、流程,是框架性的要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承接基本规范,是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性文件,指导各专业开展相关工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南》是体系评价文件,明确各类体系评价工作开展的流程、方法、标准,检验体系建设成效,对体系形成闭环管理,推动体系持续改进。

上海公司及下属单位围绕与承接国网公司安全管理基本规范、程序文件与评价指南,编制安全管理手册、专业程序文件、评价标准;工区制定风险管控手册,班组执行现场作业风险控制卡。

3.4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3.4.1 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目标(Plan)

将上海电力现有文件与国网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省试点公司体系文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体系文件的差异,包括归类的差异、内容的差异、数量的差异等,掌握上海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结构与优化完善方向。

一是与国网公司体系文件的总体结构对比分析。对比国网公司,从体系文件的归类、内容的覆盖面、分册的划分等方面,明确上海公司与国网公司体系文件的差异,确定差异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使上海公司体系文件总体结构与国网公司保持一致。二是与省试点公司体系文件的总体结构对比分析。对比省试点公司,从程序文件的数量、程序文件的内容了解上海公司数量上的缺失,内容上的匹配度问题,进一步明确程序文件的优化完善方向,确定相关文件是否删除、是否合并、是否新增等。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电力现状,明确上海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即:在文件结构与国网公司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优化、完善程序文件流程、内容,根据新业务开展实际,增加新业务相关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3.4.2 实施阶段(Do)

为有效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上海公司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工作计划,明确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分体系设计、体系建设与体系试运行三个阶段;组建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工作专班构成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组织体系,明确安全管理体系协同推进、沟通反馈、监督通报的建设工作机制,并在省公司层面、试点公司层面多次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宣贯培训,确保各层级能全面掌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全面、有序推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3.4.3 检查阶段(Check)

组织开展体系试运行是对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成效的综合性检验。通过选定试点单位、专业,全面、严格按照体系建设的要求开展体系试运行,验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安全管理流程是否与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一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是否做到无疏漏、责任到人,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是否健全等。通过试运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讨论沟通,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对安全体系建设内容进行修订与完善。

通过制定试运行方案以规范试运行实施。明确组织、职责、阶段工作任务及目标,将安全管理文件逐级在省公司专业部门、试点单位各专业部门、工区与班组进行试点实施,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文件的具体落实情况,明确文件内容覆盖情况、文件所涉流程与实际工作的匹配性,分阶段进行试运行情况汇总、分析,做好过程文件的记录与保存,对试运行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协调与纠正,修订相关安全管理文件,开展安全相关规章制度“立改废”,形成符合现阶段公司安全管理环境与管理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纳入常规安全管理中,并在常规安全管理中进入新的PDCA循环。

3.4.4 改进阶段(Action)

动态跟踪体系试运行过程,全面掌握体系试运行过程中文件执行情况与实际作业情况;同时,按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运行PDCA工作要求,试运行全过程、信息化流转并保存相关管控数据和记录;制定体系试运行问题收集清单,收集、整理试运行过程中试点单位反馈的问题与建议并讨论沟通,形成可执行的改进措施与建议并在之后的试运行过程中进行验证。

全面总结、归纳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创新点与取得的成绩,挖掘试运行工作中的亮点,形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典型性工作经验,并开展推广、交流;正视不足,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落实问题整改,形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PDCA循环闭环。

上海电力的PDCA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模式,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动态、螺旋式改进方式,推动电力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处在发现新问题、分析处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使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文件不断地进行优化与完善,影响安全管理问题的因素不断纳入受控程序,进而推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当今社会,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仍然是电力企业管理的中心与重点。电力安全生产不可以试错、不可以重来,需要有底线思维、红线意识。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而管理的有效性更加依赖于规章制度的建立、执行与各种安全举措的真正落地。上海电力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将PDCA的运行模式应用于安全管理体系改进工作中,但要做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要有制度体系,企业每个员工更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切实将安全管理制度及程序有效落实下去,进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韩金池.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而電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探析[J].管理研究,2021:4243.

[2]陈道勇.新时期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6):120121.

[3]宋锐.基于人机料法环测理论的企业安全管理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1):181182.

[4]刘海涵,刘澍存.电力企业本质安全型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7):156159.

[5]党佩.电力安全事故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体系电力企业
基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地质录井专业外部市场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关于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对完善消防监督管理的策略建议
安全管理体系在航运企业中的建立及应用
对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探讨
关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之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