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画法在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2023-06-28孙钰雯

艺术评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海涅沃尔夫舒曼

孙钰雯

摘要:音画法是指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表现的谱曲方法,由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若斯坎首创,并且这种谱曲技法被大量运用于文艺复兴后期与巴洛克时期。本文将以音乐织体、和声、曲式等作曲技法为例,基于海涅的诗歌《你好像一朵鲜花》,对三位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弗朗兹·李斯特、雨果·沃尔夫的同名艺术歌曲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关键词:音画法  海涅  《你好像一朵鲜花》  舒曼  李斯特  沃尔夫

中图分类号:J605

罗伯特·舒曼、弗朗兹·李斯特、雨果·沃尔夫三位作曲家所使用的诗歌《你好像一朵鲜花》都是海涅《还乡曲(1823-1824)》的第47首,原作发表于1825年,后收录于其1827年出版的成名作《诗歌集》(Bucher der Lieder)中。

一、诗歌创作背景

《你好像一朵鲜花》为海涅在一次失败的感情经历中所作,诗歌中的女主人公是海涅的表妹特蕾莎。海涅原本对自己的表妹阿玛莉一往情深,阿玛莉却与别人结婚,为此海涅心灰意冷。1823年6月末,海涅又结识了阿玛莉的妹妹特蕾莎,并一见倾心。这首诗是他送给特蕾莎鲜花时为她而写的。然而,特蕾莎却对海涅的爱情不以为意,年轻的海涅渴望爱情,却失意怅惘。他在诗歌中毫不吝啬地讴歌阿玛莉的美好容貌与纯洁品性,同时又为自己一厢情愿的爱情感到苦恼。

诗歌内容选录:你好比一朵鲜花/你好比一朵鲜花/温柔、纯洁而美丽/我一看到你,哀伤/就钻进我的心/我觉得,似乎应该/用手抚摸你的头/愿上帝保持你永远/纯洁,美丽而温柔①。

这首诗歌一共分为两段,在第一段中,海涅把爱人比作一朵鲜花,纯洁而美丽。他无数次想要抚摸她,却又害怕惊扰到她,因而只能远远地凝望。这段话体现了海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是他对爱人的情感却得不到回应,这又触发了他的忧愁和哀伤,由此海涅书写了第二段诗歌。在第二段中,海涅表达了自己对特蕾莎的美好祝愿。尽管自己的爱情得不到回应,但他依旧希望爱人能永远像花一样美丽温柔。这首诗短小精悍,并且情感变化丰富。

二、音画法体现情绪变化

作曲家往往巧妙运用作曲技巧,使听众得以从音符之间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尤其当同一首乐曲中出现不同诗句时,音乐性差异尤为显著,这是因为作曲家时常在诗歌原本的内容中融入自身想象与思考进行二次创作。下面将以三位作曲家的艺术歌曲《你好像一朵鲜花》为例,关注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不同音乐技巧,深入讨论音画法在诗歌情感变化中的精准运用。

《你好像一朵鲜花》是罗伯特·舒曼歌曲集《桃金娘》中的第 24 首歌曲,创作于1840 年。这首歌曲小巧精致,但感情真挚,其中寄托了罗伯特·舒曼对其妻子克拉拉·舒曼由衷爱慕,以及对余生幸福生活的憧憬。

这首乐曲始于降A大调,并以平稳优雅的旋律推进。作曲家舒曼为了向听众传递情感,他通过改变诗歌中关键的词语旋律,以及强弱拍的变换为音乐增添更多色彩。通过聆听可以发现,诗歌的第一句“你就像一朵花”由歌手演唱的旋律声部音高连接为降B-C-降D,而伴奏部分的低声部音高却为降D-C-降B,这样外声部的旋律扩张使得整个乐句在“花”这个词上达到情绪巅峰。为了调和音乐过渡的突兀性,舒曼在这句话即将结尾处灵巧使用了一个向下进行的三连音,在提高乐句流动性的同时使得下行音程C更好地过渡至降E,增强了音乐趣味性。这种相似的创作手法,舒曼在这首作品中多次运用。例如,紧邻其后的诗句“温柔、纯洁而美丽”,他将三个形容词“可爱”“美丽”“纯洁”置于重拍上,并且该三个词上的音高呈现递进增加趋势,这使得三个形容词被递进强调,并且在“纯洁”这个词上达到情感饱和,进一步观察低音声部也是在逐步下降,与旋律声部进行了相反运动。舒曼巧妙运用了这种创作手法,通过外声部向外扩张,获得较大的音程空间,使得音乐的情绪和色彩更加饱满。

上述旋律在整首乐曲中反复出现,在诗歌第二段的第一個诗句“我觉得,似乎应该用手抚摸你的头”中,乐曲再次重复了开头部分主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曲家的情绪又回到乐曲开头时的赞美与祝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诗歌开始时作曲家在降A大调的主音上发展旋律不同,他在此处改变了钢琴伴奏和声,让旋律在降 A 大调的Ⅱ级上推进,并且使Ⅱ级作为主导功能持续了两个小节。在此利用下属功能的和弦不稳定性,可以使音乐更急切地走向V级,促进旋律流动,将情绪推向高潮。

舒曼为旋律创造伴奏模式,巧妙地构建上下两部分的音程关系,使音乐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相比之下,李斯特的技巧大为不同。李斯特的《你好像一朵鲜花》约完成于1843年,以表达对女性由衷赞美为主题。在这部作品中,钢琴的引子在A大调上展开,共持续四小节。当乐曲进入第五小节时,旋律声部的走向与钢琴在开头部分的引子犹如“回音”一般呼应。而这段旋律作为整首乐曲中最为重要的主题,可以分成三个动机,动机a、动机b和动机c。这首乐曲的前八个小节建立在A大调主音和弦上的延伸。其中前四小节,李斯特以钢琴独奏的方式形成乐曲引子,而这部分也恰好呈现了整首作品的关键主题。将其作为音乐动机划分,可以得到两个动机,动机a和动机b。而这两个动机也与紧随其后的旋律声部相呼应,这一点不难从乐曲中聆听出。可以发现,由歌手演唱的旋律声部第一个乐句“你就像一朵花”由三种音乐动机组成。而在第二句诗句中“温柔、纯洁而美丽”音乐上转调至 B 小调。就听觉而言,该乐句与第一乐句的关联甚少,但通过对旋律声部音程连接的关系分析,它与动机b具有相同轮廓,因此不仅对动机b起到增强效果,而且成为动机 b 的延续。这个乐句包含了三个形容词,转调让音乐听起来更加梦幻,也为和声词汇增添色彩。

除了在音乐中使用动机外,作曲家还使用主音持续音使音乐旋律发展更加流畅。在诗歌进入第二段的前夕,钢琴再次作为独奏部分重现在音乐中。旋律转入D大调,其低声部在D大调的主音上持续继续进行,直至第二段第一句诗歌“我觉得,似乎应该用手抚摸你的头”结束,这也暗示了作曲家在这一部分的情感基调保持一致。而这个诗句旋律声部被李斯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在力度发展上呈逐步渐强趋势。直到“手”一字的出现,李斯特用音高D抑制了前乐句音高的上升趋势,使前乐句的情绪没有达到顶峰。同一诗句的第二个部分模仿了前一部分的音高和力度,开始再次重复旋律,这使得两个乐句在听觉上就如同两股海浪,而“手”和“头”的出现形成两个浪朵,这种通过音高逐渐增加而形成的蓄力,伴随着低声部密集的伴奏织体,推动着“浪花”前进,使音乐流动更加顺畅。在D大调主音踏板持续演奏的这一音乐片段中,旋律声部的精巧设计让情绪变得更加热烈和饱满,几乎达到顶峰。

作为继舒曼和李斯特之后的作曲家,雨果·沃尔夫试图在音乐风格上进行创新,在前人的作品和诗歌诠释基础上进行拓展。在其作品《你好像一朵鲜花》中,音乐主要围绕着T、PD、D这三个功能组展开,并且不同功能组的叠加使用也为沃尔夫的音乐增添乐趣。可以从乐曲的一开始看出,尽管伴奏声部从T功能开始,但旋律部分则从伴奏部分的D功能进入,且其第一个音符也采用了降E大调的属音B,这使音乐听起来更柔和,并且没有非常强烈调性感,从而奠定整首乐曲的色彩基调。在第五小节中,乐句“我一看到你”也从 D 功能组开始,并与前一乐句形成连接,使其情感与前一个乐句保持一致。在“我”一词上,沃尔夫使用了 IVb7。由于这个和弦具备七和弦性质,在听觉上如同副属和弦。但是,假如判断这个和弦是V7/Db,那么Db与前后音乐的调性不匹配。因此,这个和弦仍然应该基于降E大调。 Gb是和弦外音,并且急切需要解决至F,所以这个和弦在这里起主导作用。在这里使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和弦,听众会有一种紧张感,也为之后的情绪转换做铺垫。

沃尔夫整首作品短小精悍,在乐曲进入第二段诗歌后,乐曲转调至C小调,可以通过聆听发现,G作为C小调的属音在“我觉得,似乎应该用手抚摸你的头”这一诗句上持续进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G仍然也可以作为预示着即将转入新调的提示。这种强烈的不稳定性使情绪变得激烈,直到音乐在“愿上帝保持你永远”进入c小调的关系大调降E大调,这种调性混合的朦胧感才得以平息。这句诗句“愿上帝保持你永远”的伴奏部分和声进入降E大调主音时,旋律声部接连两个四分休止符出现,也为下一个乐句留出了情绪转换时间。

通过申克分析法,可以在谱例1以及对第二段诗歌的分析中,认识到沃尔夫在为每一个词组谱写音乐时都严格遵循T、PD、D这三个功能组的运用规则,这可以让音乐在改变和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诗歌情感传递流畅度。

三、文字中的“音画法”

作曲家经常使用不同的作曲技巧表达他们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在德语中,“Wehmut” 一词的意思是“哀伤”,这使得整首诗歌都以悲伤情绪作为情感基调。三位作曲家使用不同的作曲技巧来表达这种情绪以及怀旧情调。

在舒曼作品中,他首先在这个乐句上进行转调,由原先的降A大调转入至降E大调。这种近关系调之间的转换,使音乐色彩听上去更加柔和暗沉。而这句诗“我一看到你,哀伤”本就包含着诗人忧郁悲伤的情感,与诗歌前后的赞美情绪完全不同。而舒曼为了凸显这一情感,在“哀伤”这个词上使用了德国增六五和弦。这一和弦本身就非常不稳定,并且它的化解方式是通过V级和弦转入I级主和弦,这使得后一诗句“就钻进我的心”很自然地被运用于音乐中。情感表达与和声进行高度契合,给观众一种紧张和苦涩的感觉。

李斯特也非常重视“哀伤”这个词,但是他用了与舒曼不同的手法来描绘这个词。如上所述,李斯特在这首乐曲中大量使用“主題变形”的作曲技术。从音乐中,不难发现在“我一看到你,哀伤就钻进我的心”这句话中,音乐主要由动机a、b、c组成,与前面的乐句密切相关。然而这一乐句中最富戏剧性之处在于“哀伤”一词建立在极其不稳定的减七和弦之上,但是它并没有被直接解决,而是让音乐转入升 F 小调。他与舒曼相似的心态在于希望“哀伤”一词之后的“就钻进我的心”得到一个情感上的升华。因此,他将音乐由降E大调转入升F小调,强调了这一部分乐句时情绪上的变化,为听众带来一种悲伤情绪,以及更加深入内心的惆怅感。然而,这种悲伤也仅仅止步于这一句诗的结束。在转入新的小调后,李斯特并没有在新调上进行更多音乐内容上的描述,而是运用终止式,让音乐由V级进入到I级,停留成为一个不完全终止式。这个和声进行的过程,将情感推向了悲伤高潮又戛然而止。李斯特用不同的作曲技巧带来了多元化的聆听体验,并向听众传达了他对“哀伤”一词的特殊情感。

相比舒曼和李斯特直接使用不协和和弦,沃尔夫的技巧更有趣。上面提到了在“我”这个词上,沃尔夫用了一个和声外音bG。其实这个音符的使用并不突兀,它改变了音乐原本明亮欢快的色彩。根据对前两位作曲家作品的分析,可以明白在音乐中上下乐句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尽管音乐自开始就在降E大调上进行,这里突兀的bG也可以被假设为作曲家沃尔夫使用调性混合的作曲技巧,使用降E小调的和声制造出更为柔和阴郁的色彩,使音乐情感听起来更加悲伤。

四、舒曼《愿上帝保持你永远》中的文本绘画

诗句“愿上帝保持你永远”,这个“愿”意旨在诗末再次出现的“纯洁,美丽而温柔”,与诗开头的“温柔、纯洁而美丽”相呼应。由此可见,作者海涅对这位姑娘由衷赞美和喜爱之情。而舒曼在创作时也将曲末的这句诗歌“纯洁,美丽而温柔”旋律与开头保持一致,可以体现出海涅的这种心情与舒曼在乐曲中想要表达给观众的情感是相似的。

值得注意的是,“愿上帝保持你永远”这一句话在舒曼音乐中是被歌手以音量渐强的方式演唱的,似乎向观众强调了此处为音乐情感的顶峰。而“上帝”出现在该句诗的最高音F上,并且这句话的和声被伴奏和声部分两个连续属七和弦的解决所组成,这种强调性的语气致使这句话听起来很庄重,并且这种模进式的作曲手法,也使得这两个属七和弦及解决过程发生了一种音乐上的呼应。这种呼应除了在和声上有所呼应之外,也在演唱的旋律声部与伴奏部分的上声部相呼应。从听觉上,这里的钢琴部分在这句诗的最后重现了与这个乐句节奏几乎完全相同,但是音高不同的旋律。实际上,钢琴部分的上声部仅在后半拍的节奏发生了一点变化,并且最高音也从演唱旋律声部的F变为了降A。这种音高和音符时值增加,彰显伴奏部分的回应听起来更加庄严,增强了“祈求上帝保佑你”的情绪。联想舒曼的创作背景,1840年他与他的妻子克拉拉结婚,这首歌作为新婚礼物之一赠予她。从他的音乐中,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的爱妻克拉拉深沉的爱意。在这里“向上帝祈祷”,他也许不仅是祈祷着自己的妻子永远纯洁美丽,更是向上帝起誓他们的爱。

同样的诗句在李斯特的演绎下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当聆听他的作品时,这句诗句前面仍然有一段钢琴独奏作为上下乐句的连接。这段音乐极富情趣,在钢琴部分演奏开始,音乐就转入升F小调,并且这一小段音乐和弦也进行复杂的连接,从属六四和弦到三级上的半减七六五和弦,再到德国增和弦。而这些变化和弦的运用,使得音乐逐渐偏离调性,听众可以感受到和弦越来越不稳定,亟须解决至升F小调的主和弦。富有戏剧性的是,音乐并没有移动到升 F小调的主和弦,而是移动升F大调上的六四和弦。这种调性混合持续了三个小节,使音乐听起来遥远而庄严。在“上帝”这个词上,李斯特甚至没有编写伴奏部分的音乐,但却更加凸显旋律声部的孤独和空灵。在第三十七小节中,这句诗句一结束,李斯特就采用了同音转调的方式,又转入了与音乐开始时一致的A大调。这时,两个动机再次回归,使音乐与诗歌第一段的开头相呼应。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在第三十九和第四十一小节的重拍上并没有编写伴奏,而是出现在“美丽”和“温柔”之后,这会给观众一种语气慢下来的感觉,从而对这两个形容词进行强调。在音乐的末尾,伴奏部分的低声部进行高八度演奏,使音乐听起来逐渐遥远。

舒曼将“上帝”作为这一乐句的最高音谱写,使这句话如同庄重的誓言。在李斯特的作品中,也许作曲家希望用这句话表现出庄严,但他却与舒曼不同,他完全放弃了钢琴部分,只留下了旋律部分,并且这条旋律也仅由升F大调中的属音C这一个音所组成,似乎表达了一种疏远和陌生的感觉,使整首乐曲保持着浓郁的神秘色彩。

五、结语

本文以海因里希·海涅的诗作《你好像一朵鲜花》为例,分析了罗伯特·舒曼、弗朗兹·李斯特和雨果·沃尔夫对同一作品的解读。从调性、和声、曲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了音画法在这三位作曲家同名歌曲《你好像一朵鲜花》中的运用。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音画法对诗歌情感变化的描写,通过比较三位作曲家在诗歌第一段和第二段中不同的音乐技巧,深入研究了作曲家和诗人在诠释作品时情感的微妙变化。第二部分着眼于诗歌中诗词的深层含义与音乐之间的直接联系,并从两个方面对该问题加以诠释。第一,歌词的分析。本文引用“哀伤”一词,深入分析三位作曲家不同的作曲技巧,以说明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第二,詩句“祈求上帝保佑你”的分析。根据他们不同的生活背景,可以推断出他们对同一句诗词的看法是不同的。

关于创作时间,舒曼最先完成这首声乐作品,李斯特其次,最后是沃尔夫。按照时间顺序,或许李斯特和沃尔夫曾聆听过舒曼的作品,但他们也选择了这首诗,说明海涅的诗可以为作曲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这部作品短小精悍,却有着丰富的情感变化,这为作曲家的不同诠释提供了平台。尽管海涅的这首诗有多种解读方式,但每一首作品生动而精致,并传递给听众多样且深刻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青.海涅的早期思想及其诗歌创作[J].写作,2009(21):5-7.

[2]刘敏.海涅诗歌与浪漫主义民歌风格[J].国外文学,2005(02):105-110.

[3]马家骏.海涅早期诗歌的浪漫主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4):49-53.

[4]杨丽娜.音乐与诗歌的完美融合[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5]海涅的诗[J].政工学刊,1985(04):65.

[6]海因里希·海涅[J].学苑教育,2018(22).

[7]刘晓玉.舒曼音乐创作中“克拉拉动机”诠释——以三部作品为例[D].沈阳:沈阳音乐学院,2022年.

[8]李婉秋.舒伯特、舒曼、李斯特同词艺术歌曲《迷娘之歌》的分析与比较[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9]于善英.三首同词艺术歌曲《你好像一朵鲜花》演唱探析[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王词,李伟.舒伯特和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初探与反思[J].中国民族博览,2022(14):180-183.

猜你喜欢

海涅沃尔夫舒曼
我的妈妈是狼王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海涅寄石头
海涅助人让人心安
海涅寄石头
成长感言/ 来自一支红玫瑰的自信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海涅:杰出的抒情诗人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