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23-06-28马昌祺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文科培养路径

马昌祺

摘 要:新文科建设强调文科专业拥抱新技术,要将传统文科专业与新技术、新科技进行有机融合,智能会计作为数智经济时代会计学转型升级的新趋势,面临着众多人才培养新挑战。本研究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材建设、产教融合等角度给出了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以帮助探寻一条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5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我国的会计行业在面对创新经济下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新特点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及创新企业需求。所以,在新经济时代下,国家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2019年7月,《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推动文科与工科融合发展……鼓励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2020年9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等教育发展,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加快培养‘数字人才和‘智能人才”;“要加快推进学科优化调整、交叉融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看出《意见》中强调的重点内容包括:强化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创新;加快交叉学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这些内容都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战略举措,也将对我国会计行业的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1 “新文科”建设对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指出,为应对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浪潮,新文科建设必须要推动融合发展,继续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文科专业间要深度融合,文理工科间要交叉融合,特别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赋能文科教育。

为适应新文科发展新趋势,高校对新时代会计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变化,新要求。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传统会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技能,但是从新经济时代来看,创新的企业更关注的是复合型人才。例如: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产业革新,而在这种产业革新中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其中,所以会计教育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学习跨领域知识及新技术知识,以培养学生在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具有高素质、复合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其次,在培养方式上,传统会计教育强调学生对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新文科建设下会计人才培养应更多地重视实践能力及科研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再者,传统会计教育注重“以老师为中心”教学理念下所形成的理论与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则要求教师和同学们应积极参与到相关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会计人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智能会计作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产物,将会计学专业与数字信息通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与新文科建设的出发点不谋而合,亟需会计教育学界深入思考与不断探究,为培养更多的智能会计人才而做出努力。

2 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2.1 专业定位不够明确

根据最新的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版)》,智能会计并没有作为新专业被增加到新设专业目录中,这也意味着智能会计还不具备单设专业的条件,目前大多数院校是将智能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下设的一个培养方向,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会计人才越来越得到新兴企业的重视,未来智能会计单独作为一个独立专业被设立也具有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已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得到体现,比如当前的职业教育專业目录中已经增设了诸如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等相关专业。既然有这样的变化发展趋势,就应当提前明确智能会计的专业定位,但当下的智能会计并没有很明确的方向定位,大多数高校在设置智能会计方向时仅仅是将传统会计与智能技术进行简单融合,并没有从全局视角去定位智能会计。

2.2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的会计学专业在设置核心课程时一般选择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税法,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但智能会计本身的特点要求其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与传统会计有着很大的不同,智能会计应当建设成为一门跨学科专业,具有很突出的交叉属性,从现有的高校实践来看,智能会计除了具有传统会计属性以外,更突出的是要具有计算机科学属性(丁慧萍,2021),所以在课程体系建设时必然要设置大量新技术课程,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会计数据处理与挖掘,财务共享与智能会计等,这也是新文科理念提出的新要求,颠覆性的课程体系对智能会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之间的逻辑,如何进行有效的交叉融合需要教育者们更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2.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在会计学院等二级学院的会计学专业下设智能会计方向,对智能会计进行授课的专业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教学经验,但极度欠缺数字智能技术教育背景,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课程的讲授中还缺乏胜任力,同样的,如果让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来讲授这些课程,技术上没有问题,但又缺乏系统的会计学知识,同样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是当下,在新文科背景下,智能会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存在主要问题.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高校能够真正建立一支成熟的、培养智能会计人才的师资队伍,主要原因在于学科的交叉融合性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教材建设不够丰富

教材的选择与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传统的会计学专业教材琳琅满目,同一课程具有相当数量的教材可供授课教师进行选择,但智能会计作为新兴的会计学发展趋势,涉及到多学科间的相关交叉,相互融合,市面上与智能会计相关的专业教材数量及其有限,大部分是由财务数字化领域的私营企业编写而成,更像是一种工具书,作为高校教学用书在适用性上,价值性上还有所欠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的。虽然也有高校与企业共同编制教材,比如南京大学与中兴新云联合编写的《智能财务教程》,也有高校独自编写教材,如山东财经大学针对智能会计教育编写的《智能财务共享》《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等,但在数量上依然不够丰富,在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在智能会计教材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高校教师参与其中,编写出更多适用性强,符合智能会计人才培养需求的系列教材。

2.5 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教学的文科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智能会计人才的过程中,成熟的实践教学平台和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至关重要,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的持续参与,特别是深耕于财务数字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蔡显军等,2022),仅仅表现为高校与企业间的简单合作,共同培养,高校很难充分利用企业或产业的数据资源、技术资源,导致在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实验实训等方面无法实现有效融合,教师的科研也绝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很好地应用于企业实践,产业与教学相互分离,形成不了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良性势态。

3 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3.1 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智能会计是数字经济的延伸,伴随着数字经济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会计向智能会计的转型升级,就是不断适应经济管理对会计经济管理对会计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要求,智能会计应当是一项以数字经济为前提,业财融合为基础,财务共享为平台、人工智能为职称、在宏微观经济管理领域,主要发挥大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信息支持作用的人机共生、协同进化和管理赋能的会计管理活动(王爱国,2021)。各高校在确定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确定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大体上智能会计应当充分考虑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背景下企业转型升级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能够胜任共享财务、业务财务、管理会计、财务服务等相关智能财务会计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

3.2 完善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

在进行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时,基本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可以沿用传统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最大的区别在于选择与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除了要兼顾传统会计学课程,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还要设置大量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课程,在进行此类课程的设置时,不能拘泥于传统经验,要打开思路,顺应技术潮流,要综合考虑交叉融合性课程,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一方面要借鉴有智能会计成熟教学实践的高校,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另一方面要组建跨学科,跨平台的教师专家团队,集合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持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的设计进行充分论证,保证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此外,还要针对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致力于将若干课程打造成智能会计特色课程、精品课程,以利于智能会计的整体发展并在高校范围内进行推广传播。

3.3 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队伍

由于智能会计的交叉融合特性,使得现有智能会计的师资力量普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有会计学背景的师资大多没有计算机学科背景,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师资有大多缺乏会计学知识。为了形成一支稳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且实践工作能力强的智能会计教师队伍,高校一方面应当重点选拔一批跨学科教师团队,如本科为计算机等工科专业,研究生为会计学等文科专业,这样的教师团队就比较契合智能会计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高校应当为教师队伍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联合外部咨询机构,让传统的会计学教师队伍全面接触新技术,熟悉新技术,并将新技术应用到会计学的智能发展。

3.4 加大教材建设,丰富优质教材

前文中提到,目前市面上能够作为智能会计人才培养使用的教材数量有限,这一类教材的普遍是由从事财务大数据相关的咨询机构,私营企业编著的,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意义,但更多时候体现得是工具书的作用,作为高等院校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还欠缺理论性,没有从人才培养的视角进行编写。也有高校主导编写,这一类教材相比工具书更加适合作为人才培养教材是用,但参与编写教材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普遍质量不高,既没有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没有省部级规划教材。为加大智能会计教材建设力度,应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从教材的结构、框架、内容等方面进行考量,为智能会计建设编写出更丰富的系列用书,比如山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主办,联合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的《智能会计》系列教材,并得到山东大学“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大力支持。

3.5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目前大多数高校培养智能会计人才的方式是联合财会金融咨询类公司共同培养,联合企业共同培养的好处在于企业拥有技术优势,也能为培养学生打造专门的实践教学平台,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校企间的合作依然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学校与企业联合开班,甚至联合招生,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但课程之间往往缺乏逻辑性,授课环节也很可能是高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企业派驻企业教师教授技术知识,校企间的合作相互割裂,流于形式,并不深入,高校自有教师不清楚企业授课内容,企业授课内容也脱离会计理论,造成人才培养质量出现偏差。所以在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固然重要,但也要将校企间的产教融合做实、做深,高校与企业间要加强沟通交流,特别是高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之间要积极地互通有无,为培养优质的智能会计人才共同努力。

4 结语

在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教育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越发受到各大高校的关注,对于智能会计人才培养问题,既要符合新文科发展方向,尊重会计学科发展规律,也要结合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办学特点、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明确智能会计的办学方向,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材建设、产教融合等角度全方面的思考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路径,致力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显军,陈清蓉,温素彬,等.新文科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22,(03):135140.

[2]丁惠萍.智能时代高校智能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6):48.DOI:10.13895/j.cnki.jimufe.2021.06.002.

[3]刘建胜,张萍.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专业的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商业会计,2021,(19):120122.

[4]罗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1,(12):48.

[5]王爱国.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的若干框架思考[J].商业会计,2021,(10):48.

猜你喜欢

新文科培养路径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