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考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3-06-28钟臻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思维书法教育

钟臻

摘 要:本文主要在于提倡完善书法的教育模式。分别对书法教材、教学问题、教师队伍、学生理解情况、社会上书法普及情况作了论述,对书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作了详尽阐述。本文结论为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文文化渗入,符合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书法教育;教育教材;教学思维;书法传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73

在新时代的书法的教育教学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首先,书法课程的自我定义、自我认识不够清晰,教学的定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简单归类于美术学就不太合时宜了,从仓颉造字到许慎的造字六法,再到书法笔法的讨论论述、历朝书者的情怀表达能力,可以说明,书法是有着自己独有的一套学术体系,与同时期的美术发展是同时的,书法的知识框架完整且饱满,当与国画、油画、雕塑……学科并行,当然,在高等院校的这种分类比较明确,但在普通素质教育,中等中职教育教学当中,对书法的定位就有些偏颇。由于在基础书法教育中的缺陷,而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会形成对书法重视度不充分,对文化传统淡薄等情况就可能凸显出来,所以,书法的教育教学应有所思考与反思。针对书法教育中存在的几处困惑,下面从三个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了解决方案。

1 书法课程的教材分析

目前,院校当中的书法教材不是很全面。完整的教材仍是从基础性发展到专业性,形成从浅入深的具有连续性、逻辑性的教材知识体系,但现在的教材普遍不断重复基础性训练、基础的书法常识,明显是不符合现阶段新形势下的书法教育。例如,小学所学的书法内容,到了高中仍从田字格、“横竖撇捺”学起,就略显枯燥。其次,分类书体,单一进行讲解,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例如行书的讲解只讲行书书写,然而行书的发展是很复杂的,从隶变、章草,再到二王变法,到颜体篆籀的升华,从宋朝的尚意,再到明清时期的碑体与馆阁体的碰撞,最后形成现在的百花齐放的景象,书法中的书体不是单一存在,甚至一幅作品中也有杂糅了两种书体的作品,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就是一个代表,书体的产生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存在内外规律的,其规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符合书写规律,当然也包括书写工具的变化,书写环境的变化,书者的总结与发展等,那么可以看出每一个时代,每一种书体均离不开其他书体的渗入。所以书体之间不应有明显界线,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应把书体单独剥离开讲授,提倡多体渗透,突出重点,以一个基础点,一种书体带动其他书体的教学,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这样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教材该怎么修订才合理?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加深对书法理论的认知,拓展教材当中的书法理论知识面。

普遍书法教材从书写工具的介绍,规范书写姿势,介绍书体演变,再到碑刻的讲解,成为书法教材的开端,然后就戛然而止了,相对而言,绵延千年的书法,文化根基,就有些单薄与仓促。新时代下,这些知识点满足不了新时代的学生,应适当地增加和延展一些,例如书写工具的多样性,笔墨纸砚的由来与演变,书写姿势与书写工具之间的关系,碑刻作品现收藏地等,再增加一些历史书家的认知,除了王羲之,颜柳欧赵以外,还应该对李斯、虞世南、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有所了解。凸显出书法的丰富性,又体现了书法的延续性。

在基础教育的书法教材、中职教育的书法教材中涵盖了基础性技巧、笔画、偏旁、结构等的教学内容,虽然满足了学生书写要求,但仍有偏颇之处,因为汉字是一个整体,拆分了单独的笔画、偏旁、或单一字的练习,对整体书写的掌握,整个字的把握还是缺少掌握与了解。回归最初识字的状态,选择符合阶段的名家碑帖,一种书体,一幅作品,从描红到临摹,单一字针对性的练习,到通篇的临写,最后学生会根据自身感悟提出不同书写规律,这样,书法的教学才会更具有活力。

学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教材中有两点误区。其一,学前教育重点放在了识字,而忽略了握笔、笔顺的问题,对后面的书法练习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阻力,起始阶段的教学,奠定了学生的习字基础,应多加重视与辅导,反应在教材当中篇幅应多,课时应长;成人教育中,重点应由创作转为欣赏与临摹,个人色彩偏浓的自娱自乐的模式转化为欣赏与点评的理论性讨论。其二,学前教材中多数依附在语文教材上,这是不够全面的,应吸收历史上的书法典故与诗词歌赋的表达,典故增加了书法的立体性,诗词歌赋除了语言的情感表达外,也增加了书者心态的外现,也体现了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另一种理解,因为书法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形式,最终达到美育的作用;成人教材中弱化规定的书法技巧,增强理解性,实地观察碑帖总比书本上的介绍要深刻,往往一通碑的几个笔画就会完善成人的书法观念。理論认知的加深,更全面地展示出书法教育的多样性,也为挖掘出更好的书法教育模式提供了选择,符合教育目的的同时,又契合了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思想。

(2)增强书法教育的多样性。

时代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带来了教育方式的改变,多媒体等手段介入,书法教育也应顺应时代,不可故步自封,教材的编写也应与当地实情相符,繁华的城市、偏远的山区,教材也应有所变化,不可千篇一律,做到有教无类,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书要求,增强文化自信,美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顺应时代发展,书法可以有庙堂之高,亦可有江湖之远。

①在数字化的教育模式中,书法教育在这一方面是欠缺的,首先承认,书法没有强烈的色彩变化,也没有严格的造型要求,弱于其他艺术科类,但并不是不可以深入探讨的,将文字数字化固不可取,数字再形象也不能诠释人的情感流露,那么如何在教育中进行“数字化”?从两个方面分析是行得通的。一是每一位书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利用现代化手段,将风格列比出来,进行分析研究,横向与纵向比较,即同时期及其影响,可以直观细致的观察出来,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减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二是将字帖的放大、纸质的研究,墨色变化的观察等都可以成为基础性的教学方式,书法的细微之处这一古代“难题”在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后就迎刃而解。偏远山区的书法教学,潜力较大,阻力也大。提高书法教材的实用性,综合当地的特色文化,提倡撰写适合本地区的书法教材,依据本地区的文化氛围、古迹等,探索是否可以实行实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审美观、价值观。其次,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在书写规范的前提下,将自然界的形象引入到书法当中,进行书法教育,比如点如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等意象来描绘书法的笔画。

②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应具有多向性。小学习字时的田字格,中学阶段就应以笔记、信札为主,软笔字也应从回宫格转变为宣纸等具有一定装饰性的书写材料尤为妥当。教学目的也可以从书写到创作,有层次的递进。在新时代下,书法俨然不再古板,书法视频的制作,展示书写过程的同时,又以短视频的形式形成视觉冲击,给书法教育与传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内容上,选材上,形式上都是多元的,所以书法的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这是符合书法的发展规律的,回顾历代名家碑帖,有的作品就等同于现在的短信,有的也相当于现在发的微博、朋友圈,其内涵就是提升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教材当中的课程设计。

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教学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大体可安排四类教材类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初等教育尤为重要,在“打基础”的阶段里,不应过分解读笔画的规范性,应重点在握笔与书写姿势上下功夫,比如如何将字写得得心应手,是哪用力,是腕子的力量,而不是指尖等,在这些基础上,再继续笔画的练习,事半功倍,那么在课时安排上,握笔与书写姿势就应当贯彻在初等教育教学中;其次是基本笔画的笔顺问题,虽然笔顺不是书法的刻意要求,但是整体规律是一定的。在中等教育当中应以情感和审美的培养为主,区分专业性和普遍性,不再重复初等教育内容,可以浅显介绍汉字的一些结构及规律,课时安排上,减少练习与训练的课时安排,多以观察,情感体验为主。在高等教育中,专业性就突出出来了,这里无须赘诉,最好提倡其他专业也开设书法课程,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写好中国字。在继续教育阶段,避免“神话”书法笔画,书写的偶然性和自然现象,不是追求目标,应把重点放在理解了基本技法后的欣赏水平、审美观的提升与树立上,那么在课时安排上合理缩减技法上的讲授,多参与线上线下论坛讨论,欣赏领悟古典名碑字帖。更急切地需要将学生主观的书法“刻板印象”转化为“二王”书风下的传统书风,有难度,又有责任,拔高学生眼界,提升书法的综合水平,从而扩大影响,促动书法的良性发展。

(4)书法教育教材、教参种类繁多,其中比较有潜力的是职业教育。

据统计2020-2021年度书法职业教育教材有13个版本,正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北师大版3版,其余辽教、高教、人教、华东师大、人大、湖南师大1到2版。

2 书法的教学方法需要增加更多的方式方法

这里谈到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的书法教学,一般有三种方法,多媒体ppt展示、讲解;示范、辅导;讲解、提问。这三种教学方法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因为书法的教学有一定特殊性,在于“字都学过也都会写”,教学内容偏于简单,重点的地方在于笔画与结构、审美观等的讲授,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教学方法融合进来,可以与其他美术学科互动,如摄影专业、雕塑专业、美术设计专业等,进行跨学科教学。摄影专业的取景,视觉分析与书法的章法布局相似;雕塑专业当中的塑形能力与书法教学当中的字形的间架结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避让关系等相似;美术设计当中的设计概念与书法的市场用途等,都有着藕断丝连的微妙关系。也可以更复杂的组合在一起,相互促进教学,如摄影的视频制作,需要有着国风感觉的道具、场景,书法专业就可作为辅助、协助完成,雕塑需要书法等国风元素等。总之,书法的课堂授课方式是生动的,方法是灵活的,是可以深入探究的。

3 初、中等学校的专业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迷茫与彷徨

首先初、中等学校专业的书法教师师资不足。教师资源的不丰富,大多数情况都由其他接近的学科兼任,那么就会产生诸多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远来看,这些问题会解决的。下面主要是对初、中等学校的专业书法教师提出的三点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1)专业性过强,难将书法走进学生心里。属于书法的专业名词,有很多,逐一解释又费时费力,学生听起来也是一头雾水,课堂上解释什么是“中锋行笔”时,学生就很难理解,那么就没有教师现场示范,更直观、更直接,所以在授课时,尽可能地减少专业名词的解读。其次,简化板书,多用图片或在黑板上绘图,把知识点活跃起来,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留在辅导环节中,建议教师让学生“多动手”。最后,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长久保持对书法的热情,书法教师作为书法学科的代言人,个人魅力之外,就是在课上课下多用书法特有的审美观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流云、松柏等形态,争取这种意象概念留存在学生心田,静待花开。

(2)示范、辅导的环节,最好不要“逐一示范、辅导”,容易形成“燕过无痕”的效果。常见的课堂辅导大部分有两种,一是学生到黑板示范,学生点评,二是小组之间互评。不过这两种模式不太适合书法的辅导教学,原因有三点,首先学生的粉笔字不等同于硬笔字与软笔字,其次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没有优劣对错,所以分组之间的点评,意义不大,最后,忽略了情感培养。首先明确的是辅导的意义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这个出发点出发,可以先辅导几名有一定基础或学得较快的学生,由“学生带学生”,向全班辐射开来,最后教师再点评,其顺序为“教师辅导-学生互动-学生反馈-教师点评”,节省了辅导成本,其俭省的时间就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书法情感了。

(3)作业内容需要多阶段、多层次、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布置。作业共分为四种类型(预习型、基本型、综合型、发展型),按时间分又有三种(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书法的作业布置最好具有一定开放性,那么符合书法作业的内容希望不要再单单“写几行笔画”“写几行字”“写首诗”那么古板了,也是与语文学科的作业区分开。初等阶段的作业,尽可能地以激起学生的学书兴趣,避免枯燥,从书画同源,又是象形文字居多的角度,可以融入一些“绘画”,又知道了书体演变,又丰富了对汉字的认知;中等阶段的作业,除了写一些作品外,可以写一些对书体、字帖的感受,查阅一些书法文献,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又丰富了学识,又开阔了学习书法的视野。

新时代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书法教育也在蓬勃发展。从康有为、梁启超、吴昌硕,李叔同,到齐白石、李苦禅、启功、再到今天的百家争鸣、万象更新,沿着重传统,又重创新的路途,拼搏向前,一代又一代的书法教育家,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其辉煌的成就也激励着新一代教师们砥砺前行!在“书法进万家”“送春联送祝福”等活动的开展下,在现在的书法直播新模式的驱动下,每一位书法传承者,都努力的為书法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如今书法的普及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一日三省,思考着新时代下发生的巨变对书法教育的影响,也在不断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求索着答案。

参考文献

[1]王怡雯.互联网+背景下书法大众化教育模式探索[J].数码世界,2020,(11):195196.

[2]倪文东.当代书法的专业化趋势及对高等书法教育的思考[J].书法教育,2020,(08):4751.

[3]徐学毅,余凯凯.唐宋书学教育模式对当今高校书法素质教育的启示[J].书法赏评,2020,(03):4447.

猜你喜欢

教学思维书法教育
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及教学思想转变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教学探讨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培养创新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