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2023-06-28孟四清刘金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8期

孟四清 刘金明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科学。开展家庭教育需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素养化的家庭教育目标,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明确基于未成年人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任务,在未成年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掌握并应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赶在成长的前面,主动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条件,培育适应社会的核心素养,培育健全人格。

关键词: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目标;未成年人发展规律;家庭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8-0075-03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其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妇联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的日常事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 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困扰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多年的体制机制问题终于解决,家庭教育发生格局性变化,迎来发展的春天。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家庭教育长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家庭教育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现阶段,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依旧有待提高,其中存在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问题仍旧有待解决。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开展好家庭教育,需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素养化的家庭教育目标,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首先要树立“养要教”的观念。部分家长只重视“养”,为孩子提供家长能提供的最好的生活条件,却在用“心”教育上下的功夫明显不够。

具体表现为,花时间陪伴孩子不够,投入精力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够,为孩子提供心智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条件和机会不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为孩子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就足够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孩子的教育是幼儿园和学校老师的任务,所以“教育”这一事项应当全权交托给学校。

但这些家长恰恰忘记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更何况,学校中的教师往往要负责一个或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会出现资源不足的难题,而家长只需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机会、也有责任给予孩子用心的家庭教育。

其次要树立“教要早”的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智力、道德等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存在关键期,而且个体的大多数心智发展的关键期在入学前,有一部分在青春期前后。比如,人的自主性的发展主要在幼儿期,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最佳。人的主动性的发展在孩童期,这一阶段孩子的好奇心最旺盛等。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孩子人格的最佳形成期在五六岁以前。发展的最佳時期一旦错过,教育就会事倍功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冬季奥运会滑雪冠军谷爱凌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她的母亲及早发现了她的滑雪天赋并加以精心培养,为她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最终获得成功。

二、树立素养化的家庭教育目标

当前对家庭教育目标的意见尚未统一,这也是导致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一问题关乎家庭教育的方向,它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将家庭教育的目标从过去的重智轻德转向注重全面发展,还要走相当长的路。

从宏观角度,素养化的家庭教育目标应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目标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应当养育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孩子,这是家庭教育的底线或红线。

第二层次目标是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培养,德育是基础,要成才先做人。有个性是全面培养基础上的适应性发展。全面而有个性是辩证统一关系,个性是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全面是适合个性发展的全面。

第三层次目标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潜能的最大化,是全面而有个性的极大化。

从微观的角度,素养化的家庭教育目标涉及学生成长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问题将在接下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任务中论述。

三、明确基于未成年人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任务

未成年人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不同的,如同动植物有着从幼苗、开花到结果的不同生长阶段,发展任务不同,为了发展自己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也会不同。所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便是要先明确未成年人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任务。

《论语》中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名言。先贤总结出的人生发展阶段和任务对未成年阶段并没有详细论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一生的心理社会发展分成八个发展阶段,并详细论述了每个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有重要借鉴意义。结合家庭教育在各阶段需要担负的任务,青春期前几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如下。

婴儿期(0~1岁),主要发展安全感和信任感。此时婴儿刚刚由母体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满足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是其首要任务,急需对外界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果成人尤其是母亲能及时满足其吃、喝、肌肤接触、排泄等需要,儿童就会对外界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幼儿期(2~3岁),主要发展自主性。这一时期的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自主吃、喝、控制排泄,开始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主行动。这个阶段是训练人的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如果大人能够适当放手,孩子的自主性就会得到发展。

孩童期(4~5岁),主要发展主动性。这个时期的孩子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语言能力加快发展,是好奇心培养的关键期。生活中,他们喜欢到处探索,经常问“为什么”,如果此时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成人对孩子的问题能够及时合理地反馈,孩子的主动精神和好奇心就会得到充分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学校教育提供智力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丰足的感知基础。

少年期(6~11岁),主要发展勤奋努力的品质。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学习是需要自觉付出努力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专注等学习品质,就会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和鼓励,进而促使他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就不会努力学习了。

青春期(12~17岁),主要发展同一性。同一性指的是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发展,随着智力和性格的成熟,孩子经过不断探索和学习,逐渐找到了人生的榜样和发展方向,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步入成人世界。

埃里克森认为,如果个体在以上几个阶段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就会产生对外界不信赖,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主动性,有自卑感,产生角色混乱,社会化迟滞等不良品质。

埃里克森关于未成年人发展的观点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对我们今天开展家庭教育,明确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的家庭教育重点任务极具参考价值。

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是指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提供适合的、充分的外部教育条件,以使未成年人能顺利地完成每一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养成良好的、与年龄段相适应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在婴儿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精心呵护、陪伴关爱和建立积极亲子关系上。父母最好亲自养育孩子,避免隔代养育,与孩子多进行语言沟通,满足孩子的安全感需要。

在幼儿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在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方面,如让孩子学着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衣、整理自己的玩具等,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切忌溺爱孩子,包办代替,家长需要在适合的情境与环境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地给孩子自己行动的机会。

在孩童也就是学前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在为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发现兴趣并积极加以引导等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应带孩子到户外公园、游乐场所、动物园、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场馆多识多见,耐心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维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把孩子圈在家里,或安排各种各样的训练班,替孩子做各种决定,同时也不能放任孩子,任其野蛮生长。

在少年階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注习惯,多鼓励孩子努力等方面。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成就感非常重要,因为孩子有了成就感就会更加努力学习,获得更大的成功。要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具备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复习和总结等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小学阶段,孩子专注学习的能力十分关键,它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也是学业成功的标志。当然,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加强多方面的素质培育。

在青春期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尊重理解、平等沟通、为孩子提供机会选择人生榜样方面。孩子在青春期前后,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对事物的看法,父母切忌包办代替,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平等交流,多提醒、多帮助,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赶在成长的前面,家长应主动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条件,培育适应社会的核心素养,培育健全人格,让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成就更好的自己。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