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街两巷系列油画创作中看赣鄱老街的历史变迁研究

2023-06-28左文丽

流行色 2023年2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油画

左文丽

摘 要: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城镇及城市地区保护的《LCOMOS 宪章》中指出的:“遗产是一种公共资源,治理和享受这些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权利”这一论述。从文艺创作者这一身份出发,明确历史街区的衡量标准并分析总结赣鄱地区历史老街作为一种遗产其文脉保存的现状与困境;横向比较已有的不同地区街区题材绘画,抽取值得借鉴的元素和创作角度,提出油画创作与赣鄱老街历史文化元素相结合的可行性;将油画创作与历史街区的价值分析相结合,思考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分担新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的文化困境压力。

关键词:赣鄱文化;油画;历史街区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COMOS Charter of UNESCO o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towns and urban areas,"Heritage is a public resource, and the management and enjoyment of these resources is the common responsibilityand right of all mankind". Starting from the identity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ors, this paper defines themeasuring standard of historical block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thepreservation of the historical old street in Jiangxi area as a heritage.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the existing blocktheme paintings in different areas, extract the elements and creation angles worth learning, put forward thefeasibility of combining the oil painting creation with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old street ofJiangxi; Combining the oil painting creation with the valu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 district, the author thinks abouthow to share the pressure of the cultural dilemma of the historic distri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fromthe perspective of art.

Keywords: Jiangxi culture;oil painting;historical blocks

改革開放以来,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赣鄱地区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新兴的建筑形式因其坚固、高效、整洁等特点逐步替代了老旧建筑,成为了如今城市乃至乡镇的主流。变迁总是伴随着地方人文的变迁,这些遗存和变迁应该被记录,成为历史、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而用油画的方式记录和传达建筑与文化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思路了,重要的是要明确艺术家在文化传播上所应担负起的责任,以及以什么样视角和方式切入创作才能符合人们对老街区三街两巷的记忆与想象。那么,什么样的街区算是赣鄱老街?老街区又包含了怎样的构成要素?

1 如何定义历史街区?

1.1 历史街区的构成要素

“历史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历史街区是保存城市历史文化信息、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区域。[1] 从这一角度出发老街区既包含了年代久远的建筑和文化空间,还包含构成这一区域所有的原住人群和文化信息。200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城镇及城市地区保护的《ICOMOS 宪章》将体现一个地区历史特征的元素作了更为全面的定义,确定为:由地块和道路所确定的城市模式;建筑、绿色空间和开敞空间之间的关系;由规模、尺度、形式、建造、材料、色彩、装饰所确定的建筑的外观和内涵;城镇或城市地区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和人工环境;城市或城市地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多种功能。[2] 由此,“历史街区”也可以叫做“老街区”“历史城镇”等,他们所包含的构成要素是相似的。

1.2 “赣鄱老街”的定义及街区景观色彩特征

历史老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记忆与城市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3] 因此,“赣鄱老街”应该是赣鄱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们应该有着赣鄱不同地区的城市记忆和区域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比如上饶篁岭的秋晒文化,以及由此引申出的菊花种植、茶叶种植以及饮茶文化等,像诸如此类的习俗和文化加之地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生发,形成了不同历史街区的不同特色。尽管某些区域存在相似的风俗或文化或建筑形式,但不同区域一定会呈现出社会构成要素的差异,所以我们谈的“老街区”概念是一个整体,而非只讨论建筑风格或某种人文风俗。像这样具有体现赣鄱地区自然和人文风貌,并将这种面貌融合在生活中的整体,便叫做“赣鄱老街”。所以“老街区”不一定是“街”,而是一个区域。比如以南昌万寿宫为核心区域形成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就由历史民居、商业街区、万寿宫宗教文化区三个部分组成。

色彩特征上,婺源县下各历史街区和村落给人的印象更多是秋晒时明快的暖色,从菊花、薯粉、茶果到发黄泛红的落__叶乔木和结满果实的柿子树,给人一种明晃晃的美感。除此之外,婺源给人的色彩印象便是自然与生态相宜而居的深深浅浅的绿色和徽派建筑的青灰色和白色,贯穿各村落和街区的大小河流和溪水将这些色彩混合,勾勒出独有的光色特征。

万寿宫作为一条商业历史街区,色彩上与婺源则全然不同,白日里看到的是青灰色与橙红色、明黄色等相搭配的建筑和红白相间的广告牌。夜里的万寿宫灯火绚烂,一派《千与千寻》中的街道模样,色彩梦幻,热闹非凡。

2 赣鄱老街区文脉保护困境与出路

从前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即便是万寿宫这样的历史街区,同样也面临着文脉流失的困境。随着新城区新型建筑的发展建设,逐渐迫使万寿宫商业职能衰退。

相对于万寿宫,理坑和虹关两个古村以发展艺术写生产业来维持历史街区发展。村庄主要街道都经过改造,修建了许多商铺和新的民居,但新建建筑都延续了徽派风格,除了主要街道部分,村落其余建筑都保留了最原始的模样。虽然大力发展了写生产业,但物价依旧非常低廉,古街味道并不做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篁岭,景区内展示的秋晒文化看起来绚丽充满风味却毫无生活气息可言。景区内入住了许多商家,从饰品到地方特产,价格极高。不仅是篁岭,如今国内许多地方都打着发展古村落古镇的旗号修建景区,把文脉传承抛之脑后,将古村古镇发展成赚钱的工具。

笔者认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也是我们与资本力量抗争的一个体现。文脉的保护需要一种无功利力量的辅助,这种力量大概就是艺术。电影、摄影、绘画、音乐,都可以成为街区保护的巨大推动力。但在直观并主观重塑和宣传历史街区形象上,绘画或许更加直接和快捷。

3 油画创作与赣鄱老街历史变迁相关元素融合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赣鄱老街历史变迁相关元素与油画创作的融合也就是历史街区题材油画的创作。换句话说,这也是艺术家们对历史文化、时代精神的传承和再创造,在用油画展现赣鄱老街区的历史变迁这一范畴上,就是对相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观重塑,以唤起离开老街的故人的共鸣以及不同地区文化的人对这些原本陌生的老街区的向往。

历史学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不断、无限延伸的过程。而绘画静态的性质决定了绘画创作只能记录历史变迁中某个瞬间,所以油画创作反映出的老街历史变迁也是局部和静态的,它应该反映老街历史变迁过程中最为触动人,最具该区域特色的局部,这种反映可能是写生,可能是结合所见对街区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创造想象,也可能是街区传达给艺术家的情绪的表达。

已有的许多非常出色的画家用实践成果告诉我们,用油画反映历史街区特色和人文无疑是可行且效果极好的,比如梵高对阿尔的阳光、麦田和夜景等的描绘给人留下非常唯美的印象;艾轩的西藏组画描绘了画家眼中真实的藏族牧民的面貌和生活环境,让人不禁对西藏阵阵向往。所以眼前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不同街区历史文化元素的表达方式,让作品呈现在人们的眼中情绪饱满。而如何做到这个层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已经给出了答案。

文化特别是与区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创作符合国家的号召。“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4] 这句话说明了两层含义,表面一层含义是明确了属于中国美术的创作方法,而深层的含义则暗示了当代中国美术的价值取向。描绘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这样的创作理念不仅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继承,也是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提升国人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各个地区的老街区往往承载着本地区最质朴、最贴近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贴近人民、扎根生活的最理想的题材之一。因此当代油画创作者们更应积极响应这个号召。另一方面,艺术是最好的治愈人心,改变人们观念的良药。它用情感的方式介入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断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所以关于老街区的绘画创作也能帮助宣传区域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其存在的意义,也使它们得到更好地保护。

4 赣鄱老街区及老街区历史及色彩相关元素的提取

在赣鄱老街区绘画元素的提取上,可以分为内容的构成和形式的构成两方面进行探索,内容的构成上可画一些老街的风俗、发生过的有意义的或有趣的事、特有的服饰、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格局等等。形式上可从街区的色调、从特有建筑中抽象出来的点线面组成的符号、以及地区人文风俗给人的绘画语言是怎样的等。

比如王成“消逝的老街”系列绘画就颇具色彩形式感。画家选择了街道、胡同、院子等,重现了他记忆中的城镇的样貌,每一张都像叙事一样,每一条街道都有不同的风格和色调,就好像有着不同的性格一般。对于不同胡同的描绘,艺术家提取了每一条胡同最打动他的色彩,并以此为基调进行创作。《勤劳胡同》(图1)清冷寂静中带着初晨朝阳橘红色的温度,《范家园胡同》(图2)撒着火红热烈的夕阳,《开源里胡同》总是开着粉红娇美的花朵,《南大街34 号》虽被白色冰雪覆盖却总有着火热的北方年味。画家没有非常细致地描绘,但通过色彩的感染便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从色彩表达上让人感受到老街区那个年代的清晨夕阳、春日寒冬。__

邓安克的婺源民居系列绘画则是另一种风格(图3、4)。他从取材内容上阐述出了婺源人居与水的亲密关系,色彩古朴厚重,更多的是抽取江西婺源最为吸引人的徽派建筑的形制,用笔触描绘建筑的一砖一瓦,既有西方古典主义风景画的细腻感,又有中国画的色彩意蕴,朴实自然,造型准确但不僵硬,画面中的建筑好像从历史中走来,让人有一种在画中迷失了时间,“不知今昔是何年”的错觉。

而宋永进对自己家乡游埠老街的描绘,则是采取了一种新颖的视角创造了另一种形式感(图5、6)。他用油画的手法,从手机前置摄像头的角度记录了自己返乡游历游埠老街街头的见闻,色彩浓烈厚重,大都采用暖色调诠释,颇具赶场的情绪,让观者产生一种熟悉的代入感。画面的大部分虽都被半张脸肖像遮盖,但视点中心总集中在后面的街景上,从建筑到闹市再到人的描绘,相比前面的作品给人留下一种古朴但充满活力的游埠老街形象。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历史街区元素的提取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创造是非常主观的,所以婺源理坑给人的印象不总是邓安克笔下寂静古朴的。秋季的它色彩绚烂,层林尽染,有时看上去热闹非凡,有时也能体会到其清冷孤寂。远眺时古村与远山相映绵延不绝,近看有高高翘起的层层叠叠的马头墙和墙下木门上锈迹斑斑的铜锁。看着街景听路边晒太阳的阿婆讲述街道的过往,不禁泛起的想象。描绘不同的历史街区就是描绘不同的性格,而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够转变成色彩,写进画里的赣鄱老街独有的性格呢?

5 赣鄱老街历史与色彩元素在油画中的合理再创造

合理再创造,就是要积极地展现老街区的风貌,不可恶意抹黑,也不可过分吹嘘,弘扬正确的赣鄱文化价值观,反映具有特色的赣鄱老街区生活风貌。如何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在老街区色彩的提取上不可太过呆板刻意,应以画家主观表达为主。比如前文提到的王成“消逝的老街”系列油画,画家反映的街区景象特别是色彩并不是真实的,而是通过抽取简化色彩,用色彩的方式表达出不同街区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瞬间。另外,这些元素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绝不能是臆想的。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在创作实践中,所使用的绘画语言可以借鉴从前的画家,但不能完全照搬,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就像魏晋的绘画呈现出“人大于山,水不容犯”的特点,而唐朝人会觉得这没有常识;南宋流行“马一角,夏半边”式的构图方式,而元人称其为“残山剩水”;古代画人讲求“尊大卑小”,而现代人会批判其为缺乏平等观念。所以,如果采用了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的创作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要使绘画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就要用更为大众所接受的绘画语言。

6 结语

老街区是我国历史遗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记忆最为直观完整地体现。历史记载尚且带有感情和片面性,但老街区承载的城市记忆是多方面且完整的。艺术概论告诉我们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从生活中来,又融入到生活中去,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以情感方式参与进不同的时代,與时代对话,并在特定的时空产生不同的笔触、色调、构图方式和元素,是画家对于特定时空的生命感动的浪漫再现。虽然用艺术创作的方式来传播保护区域文化始于艺术家的个人行为和个人情感,但确也能够为人们对老街区和区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当代社会保护老街区的手段和方法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添砖加瓦。

7 参考文献

[1] 彭建东, 陈怡.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以景德镇三闾庙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规划为例[J]. 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2003(06):132-136.

[2] 费格斯· 麦克拉伦. 亚洲历史城市中心区遗产保护的真实性: 在有关解释和成就中的假象[J]. 国外城市规划,2001(04):9-13+21+47-48.

[3] 刘兴,赖永峰. 南昌复原“赣鄱文化第一街”景象——没有围墙的民俗博物馆[N]. 经济晚报- 电子版,2022-12-27(07).

[4] 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经济日报,2015-10-15(02).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油画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一往无前(油画)
南去的路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