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配合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23-06-28胡珊戴家超娄梅李姣妹徐文文

上海医药 2023年7期
关键词:治疗师交叉颈部

胡珊 戴家超 娄梅 李姣妹 徐文文

摘 要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配合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 UCS)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UCS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PNF+针刺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PNF组采用PNF疗法。比较3组颈部疼痛程度、颈部障碍指数、富贵包最大厚度、颈前倾角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3组颈部疼痛程度、颈部障碍指数、富贵包最大厚度、颈前倾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针刺组及PNF组(P<0.05)。结论:PNF疗法配合针刺治疗UCS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可更好地改善UCS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 针刺疗法 上交叉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681.53; R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07-0037-04

引用本文 胡珊, 戴家超, 娄梅, 等.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配合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 上海医药, 2023, 44(7): 37-40.

基金项目:江西省景德镇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类项目(20211SFZC030)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cross syndrome

HU Shan1, DAI Jiachao2, LOU Mei1, LI Jiaomei1, XU Wenwen1

(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gde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cross syndrome (UC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UC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with 30 cases each.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NF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 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only with acupuncture and the PNF group was treated only with PNF.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scores, maximum thickness of neck hump and forward head angle (FHA)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VAS and NDI,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neck hump and the FHA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lower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the best compared with acupuncture group and PNF group (P<0.05). Conclusion: PNF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for UCS has a synergistic effec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trial.

KEY WORDS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upper crossed syndrome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与颈椎病密切相关,最早由Janda博士[1]提出,是指由于长期姿势不当造成肩颈部各肌群肌力失衡,以胸小肌、胸大肌、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过度紧张,中下斜方肌、前锯肌、菱形肌、深层颈部屈肌力量薄弱的一种异常X型交叉状态,从而造成圆肩、耸肩、头前倾、含胸的姿势改变,导致肩颈疼痛、头晕、头疼、手臂麻木等一系列的综合症状[2]。据调查统计在全国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与上交叉密切相关的肩颈痛不适[3]。国内医院尚未把上交叉综合征作为独立疾病诊断名称,多诊断为“颈型颈椎病”“颈肩综合征”,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电脑办公人群中肩痛和上背部疼痛比例分别为50.5%和44.8%[4]。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需要,居家办公和远程上课人群增加,导致上交叉综合征人群的大幅增长,因此,探寻有效、便捷而又经济的治療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的研究显示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UCS疗效显著,可以通过有效牵伸-抗阻运动方案来双向改善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从而增加骨关节肌肉延展性,使颈椎及胸椎生理曲度回归正常生理曲度,肩颈部症状得到缓解[5,6]。而通过在前胸或颈项后背(胸大肌、胸小肌、上斜方肌、 肩胛提肌)针刺寻找肌肉痉挛痛点,放松该肌群,调和前后阴阳平衡,可有效改善上交叉综合征引起的肩颈部疼痛不适[7]。本研究采用西医的PNF疗法配合中医传统治疗针刺疗法治疗UCS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U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针刺组、PNF组。联合治疗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2.57±10.70)岁。针刺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2.10±10.88)岁。PNF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4.67±10.73)岁。最终3组无病例脱落,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标准

1.2.1 诊断标准

UCS诊断标准通常包括:①头颈不自觉前倾体位;②胸椎向前屈曲;③冠状位时耳垂线位于肩峰前方;④颈肩部肌肉疼痛或麻木不适;⑤肩颈部活动受限[8]。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为30~75岁,病程为3个月至1年;③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要求接受各项检查及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①其他类型颈椎病;②存在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③精神病、老年性痴呆、严重神经官能症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4 剔除标准

已纳入试验,但有以下情况之一者:①误诊;②未按时接受治疗者;③治疗中无任何检测记录者。

1.2.5 脱落标准

①受试者因自身原因自行退出;②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严重过敏反应者;③联合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而无法判定疗效者;④研究者令其退出(依从性差、不良反应等)。

1.3 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采用PNF+针刺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PNF组采用单纯PNF疗法。

1.3.1 PNF疗法操作方法

1)头颈部侧方运动 患者坐位,头部在无痛范围内尽力向左侧,以该位置为起始位,治疗师一手放于患者右肩稳定患者身体,另一手放患者右耳上方向左用力,患者头向右侧与治疗师手对抗,维持5 s后放松至起始位,休息5 s,共重复5次,对侧治疗同上。

2)头颈部前后向运动 患者坐位,头部在无痛范围内尽力后伸,以该位置为起始位,治疗师一手放患者下颌向上用力,患者用力向下做点头样动作,维持5 s后放松至起始位,休息5 s,共重复5次。

3)头颈部旋转运动 患者取坐位,头部在无痛范围尽力右旋,以该位置为起始位,旋转过程中尽量收紧下颌,治疗师一手放患者左肩,另一只手放患者左侧枕骨部并向右用力旋转,患者头向左旋对抗,维持5 s后放松至起始位,休息5 s,共重复5次,对侧治疗同上。

4)肩胛骨下沉运动 患者取坐位,双肩尽力下沉,以该位置为起始位,治疗师双手放患者肩部,患者缓慢耸肩,维持5 s后放松至起始位,休息5 s,共重复5次。

5)肩胛骨后缩运动 患者俯卧,双侧肩胛骨尽量后缩,以该位置为起始位,治疗师双手放患者双肩后外侧缘给予向下压力,患者双肩胛主动用力向上抵抗维持5 s后放松至起始位,休息5 s,共重复5次。每天1次,共治疗2周。

1.3.2 针刺治疗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取双侧天柱、夹脊穴、肩井、后溪、阿是穴,行平补平泻之法,强度为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10 min行针1次并留针30分钟。每天1次,共治疗2周。

1.4 疗效评价

评定3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颈部疼痛程度、颈部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富贵包最大厚度、颈前倾角(forward head angle,FHA)。

1.4.1 颈部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1.4.2 颈部相关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9]来评测,包括10个不同方面,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障碍程度越重。

1.4.3 富贵包最大厚度

测量后背部正中线上C7~T1椎体棘突所突出的包塊最大厚度[10]。

1.4.4 FHA测量

嘱患者身体放松,侧身站直,眼睛平视前方,暴露颈部与肩部皮肤,取白色贴布贴于患者第7颈椎棘突、肩峰最高点、耳屏,拍取照片,耳屏和肩峰连线与地面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则为FHA[1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和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及颈椎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2周后,3组VAS评分、NDI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组VAS疼痛评分和NDI得分依次均为联合治疗组<针刺组

2.2 富贵包最大厚度及颈前倾角

治疗后3组富贵包最大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组颈前倾角较治疗前明显减小。治疗后3组富贵包最大厚度和颈前倾角依次均为联合治疗组

3 讨论

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多数人使用电脑办公,日常热衷刷手机、平板,不自觉会出现头前倾、含胸的动作,长时以往势必造成对上斜方肌、肩胛提肌的过度强化,极易发展为上交叉综合征。相较于如静态拉伸等常用的训练方法,PNF疗法更具优势,它主要通过采用牵张关节,抗阻训练等本体刺激方法,采用螺旋形对角线式的运动模式来促进颈部异常肌肉状态的恢复,从而有效调整UCS所面临的主动肌和拮抗肌失协调状态[12]。

中医传统医学将UCS纳入“痹证”范畴,多因劳损致血脉淤阻,复感风寒湿邪,致使气血不和、脉络不通,从而发生疼痛麻木不适[5,8]。张小芳等[13]认为UCS的中医病机为“筋出槽、骨错缝”,“筋出槽“导致了UCS后颈部富贵包症状,疾病进展后出现“骨错缝”,导致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张,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而适宜的功能锻炼可改善气血、祛瘀生新,滋养筋骨,有效改善UCS症状[14]。《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表明胸前属阴,颈后属阳,UCS前后肌肉的不平衡即是阴阳的不平衡,而针刺基本原则就有“前后配穴”“调和阴阳”。通过在前胸或颈项后背寻找肌肉痉挛痛点,放松该肌群,调和前后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调整体态的作用[15]。

本研究联合治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分析其原因是针刺所选的天柱穴的气血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各腧穴上行的阳气所成,具有温煦筋骨的作用;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刺之可调和脏腑,近治则可松解紧张的椎旁肌。后溪、肩井、阿是穴可以改善循环、行气止痛[16]。而PNF疗法通过在治疗师的规范指导下,使患者反复地保持和放松靶肌肉,通过在头部侧方运动、头部前后向运动、头颈部旋转运动的最大活动范围终末端施加阻力,牵拉长期处于紧张的肌肉,使其得到放松。而肩胛骨下沉运动、肩胛骨后缩运动则可以强化中下斜方肌、前锯肌、菱形肌、深层颈部屈肌,从而重新平衡肩颈部肌群,纠正不良体态、恢复骨关节和肌肉正常解剖位置,减少局部脂肪增生,降低富贵包最大厚度,改善颈前倾角。也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较单独个人训练获益更多[17]。本研究的缺陷在于未纳入儿童青少年人群进行研究分析,后期拟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

本研究为UCS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若UCS主要症状为疼痛不适和颈椎日常生活能力的降低,可选择单纯的针刺治疗;若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圆肩、驼背等体态的改变,可选择单纯的PNF疗法;而针刺配合PNF疗法治疗UCS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可更好地改善UCS患者的颈部疼痛、提高颈椎日常生活能力、纠正颈前倾角度,改善颈部富贵包厚度,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参考文献

[1] Janda V. Muscles, central nervous motor regulation and back problems[M]//Korr IM. The neurobiologic mechanisms in manipulative therapy. Boston: Springer, 1978: 27-41.

[2] Zad SS, Patil P. Effectiveness of Jandas approach in upper cross syndrome in medical students[J]. Annals Romanian Soc Cell Biol, 2021, 25(6): 17385-17399.

[3] 麦全安, 李志敢, 张未贞. 身体功能训练干预小学生上交叉综合征的影响[J]. 解剖学研究, 2021, 43(5): 546-550.

[4] Kaliniene G, Ustinaviciene R, Skemiene L,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neck musculoskeletal complaints and work related factors among public service computer workers in Kaunas[J]. 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 2013, 26(5): 670-681.

[5] 计海彪, 张伟明, 化龙昂, 等. PNF技术对上交叉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 颈腰痛杂志, 2020, 41(5): 536-539; 638.

[6] 张秦, 冯鹏鹏, 王烁, 等. 乒乓球运动员上交叉综合征的PNF干预效果[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 132-136.

[7] 黄睿、张依依、杨丹. 针刺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验案[J]. 内蒙古中医药, 2020, 39(10): 84-85.

[8] 花佳佳, 施加加, 沈爱明. 电针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7, 36(1): 81-84.

[9] Sundseth J, Kolstad F, Johnsen LG, et al.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measures among patients with single-level cervical disc disease scheduled for surgery[J]. Acta Neurochir (Wien), 2015, 157(10): 1807-1812.

[10] 徐曉霞, 戚红亮, 郑宇. 基于超声评估下针刀治疗富贵包的临床疗效及对富贵包最大厚度的影响[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 30(3): 551-553; 566.

[11] 丁丹阳, 王艳, 裴飞, 等. 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6): 705-708.

[12] 张红娟, 王明明, 段惠芳.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结合针刺治疗冈下肌劳损疗效观察[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 35(4): 357-358.

[13] 张小芳, 翁文水, 苏良喜.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探讨上交叉综合征[J]. 光明中医, 2020, 35(23): 3828-3830.

[14] 袁汉坤, 罗军, 黄金夜, 等. 中西医治疗富贵包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21, 29(18): 122-125.

[15] 刘锦龙, 李瑞. 上交叉综合征学说对指导针灸治疗颈椎病之思考[J]. 中国针灸, 2015, 35(2): 201-202.

[16] 陈雷明, 谭殷殷, 陈望龙, 等.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上交叉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20, 52(3): 60-62.

[17] Yaghoubitajani Z, Gheitasi M, Bayattork M, et al. Corrective exercises administered online vs at the workplace for pain and function in the office workers with upper crossed syndrom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22, 95(8): 1703-1718.

猜你喜欢

治疗师交叉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连一连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