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述内蕴的方法论思想

2023-06-28董文兵李迎娣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总书记

董文兵 李迎娣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論述既有宏观的全局部署,也有微观的推进举措,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目标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根本性问题,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智慧,内蕴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这些方法论思想集中体现在立足全局的谋划论、系统推进的治理论、因地制宜的发展论、防范风险的安全论、文化传承的关联论、知行合一的实践论,为当下和今后进一步落实和推动黄河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述内蕴的方法论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贯彻和落实。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D61;X22;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3)02-0079-07

从哲学意义上看,方法论是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往往决定着人们认识世界和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角度。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1可见不解决方法问题,想要达到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一种思想和理论要真正进入实践、发挥作用,也必须理解和把握其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内涵和要义。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也在塑造河流,人类与河流互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2

黄河作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进一步解决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调研和深入思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宏大命题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根本性问题,内蕴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

这些方法论思想集中体现在立足全局的谋划论、系统推进的治理论、因地制宜的发展论、防范风险的安全论、文化传承的关联论、知行合一的实践论等方面,有力回应了新时代黄河流域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述中内蕴的方法论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具体实施和有效落地。

一、立足全局的谋划论

立足全局进行战略思考和战略判断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一以贯之的行动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清代学者陈澹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来强调全局观念和战略判断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胸怀这两个大局,这也成为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国之大者”的应有之义。正是基于“国之大者”的考量和“两个大局”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站在历史、国家和人民的角度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生动运用。

(一)历史视角:千秋大计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3党中央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之策,而是着眼于永续发展的长远之计。“善淤、善决、善徙”是数千年黄河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的奋斗中始终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成为华夏之治的重要内容。历史表明,黄河安澜是国家治理效能、流域生态状况、群众民生质量的表征。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制于自然、社会等主客观条件,黄河安澜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直到中国共产党人历史性地接手了黄河治理这一难题,才从根本上改变了黄河暴虐为害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一伟大号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治理开发黄河奉献奋斗,实现了从“害河”到“利河”的根本性转变。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对历史趋势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沿黄地区应站在为子孙计、为万世谋的历史角度,紧扣千秋大计这一历史定位,锚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不动摇,做好黄河的治理、保护、开发工作,从根本上改变黄河水旱灾害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走出一条微观举措得力、宏观布局有效的流域发展新路。

(二)国家视角:江河战略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首次提出“黄金水道”,这一概念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雏形。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至此,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思路和具体举措已非常明晰。同样作为母亲河的黄河,流域发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思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成为亟待回答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流域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来抓,把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问题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进行通盘考量,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成为国家“江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4推动流域经济带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新时代区域发展的大手笔,打破了以往东中西纵向布局模式,以大江大河流域带串联沿岸重点城市群,形成了横贯东中西的流域经济发展新布局。沿黄地区应站在国家区域发展布局的角度,强化战略思维,保护黄河流域水资源,改善黄河流域水生态,优化黄河流域水环境,确保黄河流域水安全,唱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三)人民视角:幸福河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推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治理好黄河是我们需要加快步伐办好的大事。千百年来,沿黄人民群众饱受黄河泛滥之苦,黄河安澜入海成为沿岸人民的长久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5。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沿黄人民水患之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实施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就此而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要看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区域发展平衡和全国经济布局,还关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66可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战略,更是政治战略。沿黄地区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着眼于黄河流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解决整个流域存在的生态保护不力、生态治理不足、高质量发展不够等问题,打造一条让沿黄群众满意的幸福河、生态河、景观河。

二、系统推进的治理论

恩格斯指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7。自然界内部要素的关联性和联系的复杂性决定我们必须善用系统思维。作为自然界的产物,黄河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存在。数千年黄河治理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黄河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因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用系统思维去思考黄河问题,用系统方法去落实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

(一)树立生态整体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8。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语境中,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个生态要素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在治理某一要素时对另外要素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关乎整个生态大局。在黄河治理和流域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应强化整体观念,把黄河及其流域作为一个有生命的自然系统看待,高度重视生态要素之间的各类耦合关系,注重其内在生态各要素的协调,坚持统筹各生态要素一体化修复与保护。与此同时,还需积极推进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经济动能转换和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坚持沿岸山水城治理一体推进,把人的生产生活放到自然大系统中去考量,真正实现人水和谐、人水共生。

(二)加强流域协同保护

针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虑上中下游,分区分类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修复。他认为,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的表象在黄河,而其根子在流域。67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黄河治理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全面性。黄河沿岸从河源至尾闾,各个地区的生态面貌、环境条件、产业结构、城镇布局、民风民俗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和不同。但一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却决定着整个流域生态保护的成效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单靠沿黄某一区域、某一部门、某一行业、某一水系推进无法完成整个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任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国家战略实施中要加强流域协同,分区分类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修复,突出各自的任务重点。就上游而言,要突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为抓手,提升功能区水源涵养能力;就中游而言,要把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作为重点,因地制宜做好保水护山、污水治理等补短板的工作;就下游而言,要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河口治理,提高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由此观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过程中,上中下游要结合区域各自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重点问题抓好保护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工作互动和信息交流,通过流域协同做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三)强化央地上下联动

黄河治理和流域生态保护“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61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点明了黄河国家战略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中央意志,必须依靠举国体制,在加强党的领导基础上实现上下联动,做到“一盘棋”谋划、“一条心”推动、“一股劲”落实,充分调动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就中央而言,应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工作检查和督导;就地方而言,应着力破除本位思想,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做好中央安排部署的贯彻落实工作。与此同时,要注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以项目为载体和依托,广泛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通过中央、地方的上下联动,最终实现中央统筹、地方落实、社会助力的良性发展。为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中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中央各部委、沿黄各省区、相关市县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和分工,为实现央地上下联动提供了政策保障。沿黄地区应该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与中央部委的对接,争取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沿黄省市之间应注重在产业转型、城市布局、交通通联等领域加强合作,从而形成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

三、因地制宜的发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性认识的基本要求。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立足于一地资源、环境、人口、历史、人文等具体经济社会要素的聚合,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地方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要素、发展动力都各有不同。黄河流域横亘东西,从青藏高原贯通至华北平原,流域省际之间除自然生态环境差别巨大以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也相当大。因此,应根据不同流域段、不同省情区情稳妥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一)生态保护是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一说研究黄河发展,什么东西捡进筐里都是菜。黄河流域发展的内涵一定要定义清楚,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以黄河生态保护为重要的背景依据”9。由此可见,在坚守生态保护这条底线的前提下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黄河流域的具体践行。因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上,要划定并严守红线,把生态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来看待。历史上黄河之所以水旱灾害频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度开发利用黄河,破坏了沿岸的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最终陷入生态的恶性循环。把生态保护作为沿黄河开发建设的前提既是历史的告诫,也是现实的要求。沿黄地区必须充分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坚持生态优先,树立绿色导向,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本地发展实践,始终保持发展理性,不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按照节水要求慎重选择产业方向,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施沿岸生态防护治理工程,让生态成为黄河流域的鲜明特色和最大资源优势。

(二)实事求是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根据本地实际,实事求是地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610。以此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就沿黄不同区域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其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生态产品;在粮食主产区,其主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经济优势地区,其主要任务是推进集约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貧困落后地区,其主要任务是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总体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工作方法,不搞一刀切,不要求整齐划一,而是要求突出比较优势,找准本地适合的发展路径谋求发展突破。沿黄地区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认清本地区在整个流域中的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抑制盲目发展的冲动,紧扣实际确定发展方向,挖掘潜力谋划发展思路,发挥优势布局产业项目,推动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三)绿色低碳是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0可见,高质量发展的出路就是绿色低碳。做到绿色低碳,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在工业领域,要落实好能耗双控措施,调整能源生产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在农业领域,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旱作农业为方向积极实施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节水效益;在城市发展领域,要集约高效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划定开发边界。做到绿色低碳,还必须发挥创新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创新创造,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10。通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的论述,可以发现在他的论述中始终贯穿着“加减法”逻辑。加法,就是要在绿色转型、创新创造上做加法;减法,就是要在落后产能、资源消耗上做减法。沿黄地区应充分把握这个“加减法”逻辑,高度重视科技的力量。在农业方面大力研发和推广旱作作物,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在工业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深度推进数字赋能,塑造新产业模态;在城市发展领域,必须高扬生态化的旗帜,积极推行高效生态型城镇发展模式11,在守住城市开发边界的基础上顺应当前城市资源配置内在规律,充分利用现代交通科技手段通勤,进一步提高大城市人口承载能力,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张和土地无序开发。只有把这个“加减法”做实做到位,才能够在绿色低碳的要求下找到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对外开放是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对外开放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他指出,沿黄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9省区货物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2.3%”68。据此,他要求沿黄地区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与沿海、沿长江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可见,要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应该站在全国、全世界的角度去谋划。就国家层面推动来说,应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衔接并互动起来,积极推进产业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动;要进一步加大对沿黄地区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从而为对外开放提供保障和支持。就地方层面落实来说,沿黄地区必须立足流域、着眼全国、放眼世界,加强与京津冀等其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关地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与“一带一路”开放平台对接,在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产业布局、项目实施等方面找准开放的契合点、利益的共同点和合作的衔接点,增强内力、借助外力,盘活资源、重塑优势,借力借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沿黄地区实施对外开放、开展区域合作,必须正视各方主体利益多元化、区域合作空间狭窄的实际,在利益均衡和共享方面沟通诉求、创新机制,协调好各方利益,为夯实合作根基提供保障。12

四、防范风险的安全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前进道路上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风险挑战,因而发展的过程往往是在迎接挑战中寻求机遇,在克服困难中找到希望。因此,要想免受风险挑战的侵袭,就必须从思想上正视风险挑战,强化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就黄河治理实践来看,尽管黄河保持70多年岁岁安澜、连续20多年不断流,但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牵挂黄河的长治久安问题,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守好风险底线。

(一)防范洪涝风险

水少沙多是黄河河体的基本特征,水沙关系不协调成为千百年来黄河治理难题的症结所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69。他还对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要“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10。可见,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持续解决泥沙淤积、河道摆动、“地上悬河”等既有问题,保持对黄河及其沿岸城市洪水风险的高度警觉。沿黄地区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工作方向,时刻绷紧黄河水患这根弦,积极主动查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加强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等工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防洪保障。

(二)防范水危机

就水资源总量而言,黄河不足长江的7%,流域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68。如果沿黄地区用水模式得不到根本性转变,在生产生活、城市布局等方面不考虑水资源利用上限,必然会导致发生水危机风险。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让水资源用在最该用的地方4。以此作為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创新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措施,用好财税杠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提升节水效果10。可见,要做到防范水危机,维护水安全,必须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健全等工作,全方位应对好黄河水安全这头“灰犀牛”。沿黄地区必须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底线约束,合理布局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创新水资源使用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从根本上防范化解水危机。

五、文化传承的关联论

文化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人与自然精神关联的产物。在数千年治理、利用、开发黄河的过程中,文化就在人的劳动实践中诞生了。黄河文明内涵丰富而凝重,它是华夏文明之根,黄河文明以其根性和绵延不断而优越于其他地域文明。华夏文明正是因为有了黄河文明作为主体,才灿烂辉煌、历久不衰,永久矗立在世界文明之林。13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文化而言具有母体性,这已成为炎黄子孙的基本共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绝不仅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是涵盖物质、精神等在内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传承。

(一)河流治理关系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14可见,对于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不单是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他还深刻地认识到河流治理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自古人类逐水而居,水成为孕育文明、形成文化的基本要素。如果出现河流断流或者河流污染所导致的水资源匮乏,文化就无法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水兴则文化兴,水亡则文化衰。这一点也早已被历史所反复验证。因而,只有认识到这一深层次联系,才能更加重视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进而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让文化薪火传承并发扬光大。沿黄地区必须深刻认识河流文化的形成渊源和基本逻辑,站在文化传承弘扬的高度推进黄河干流和支流的治理,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二)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611可见,黄河赋予沿黄人民群众的不仅仅是水资源,还包括精神文化层面的资源和财富,比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变革开拓的创新精神等。这些资源和财富不是故纸堆中的文化古董,而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资源,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为此,沿黄地区必须充分认识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价值所在,保护好黄河文化在本地的呈现形态和资源要素,强化黄河文化的活态利用,推动黄河文化赋能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实现黄河文化引领新业态转换,使黄河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时代生活、时代环境,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拓展新内涵、激发新活力。

六、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15再好的蓝图都需要通过务实的行动得以实现,提出黄河国家战略是着眼于黄河流域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破解沿黄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实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沿黄考察所强调的那样:“走一遍不是为了仅仅看一看,而是要有思考、有想法、有部署、有行动,知行合一,做行动派!”4

(一)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工作破题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把黄河流域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放在心上,他曾不无忧虑地指出,“长江病了,黄河病更重”4,“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67。他要求:“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要坚持问题导向,再接再厉,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4习近平总书记以问题为导向谋划和推进工作,围绕分析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来切入和突破,为沿黄各地区实施国家战略树立了榜样。问题的本质就是工作的不足和短板,就是民生的期盼和焦点,就是责任的承担和落实。沿黄地区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和指示精神,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流域治理、洪水防范、用水节水等领域,敏锐发现问题、科学研判问题、着力解决问题,推动国家战略高点起步、高质推进、高效落实。

(二)保持战略定力

定力是基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考量的果敢选择,体现的是在把握规律基础上的认知力、判断力和決策力。在谋划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科学谋划、准确判断,应清醒地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是多年来发展积累的,期望在短期内一揽子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如果一味强调结果和效果,则很可能导致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611沿黄地区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在谋划长远的过程中立足实际,在干在当下的过程中着眼未来,合理确定阶段性目标。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从大处着眼,登高望远、科学谋划,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从小处着手,落实落细、积微成著,做到生态与经济统一、长远与当下结合、目标与举措衔接,一步一个脚印,让黄河造福人民。

(三)着力制度创新

制度始终是推进工作的力量牵引和效果保证,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和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应有之义,也是推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谋划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4。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设计滞后和创新不足、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所致。沿黄地区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10的要求,积极运用好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进一步推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措施创新,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同时用好财政税收这个杠杆,倒逼生产生活用水的集约节约利用,全面提升流域节水效果。应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创新流域管理体制,加强流域内跨区联合生态治理修复和跨区执法检查,为整个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也是沿黄4亿多人口的空间承载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全流域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述中内蕴的方法论思想,统筹好流域全局和各地实际的关系,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好流域发展和水安全的关系,统筹好产业转型和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统筹好战略顶层设计和策略贯彻落实的关系,统筹好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的关系,不断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落地落实落细、促进黄河国家战略见行见效见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黄河流域力量。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6-17.

[3]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08-23(1).

[4] 大河奔涌,奏响新时代澎湃乐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纪实[N].人民日报,2021-10-24(1).

[5]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2-01-01(1).

[6]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

[7]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52.

[8] 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N].人民日报,2019-09-20(1).

[9] 创作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09-20(1).

[10] 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 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21-10-23(1).

[11] 魏学文,刘文烈.黄河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格局与战略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

[12] 种效博.基于区域合作的黄河三角洲发展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4.

[13] 葛剑雄,胡云生.黄河与河流文明的历史观察[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26.

[14]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5-13(1).

[15]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5.

责任编辑:赵 玲

Methodological Thoughts Embedded in Xi Jinping's Discussions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DONG Wenbing,   LI Yingdi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Theory, Party School of Dongy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Dongying 257083,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 has made many important discussions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se discussions include both the overall deployment at the macro-level and the promotion measures at the micro-level. Centering upon the goal of "making the Yellow River a happy river that can benefit our people", they answered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such as "what", "why" and "how", etc., and are full of the wisdom of Marxist theory and rich methodological thoughts. These methodological thoughts, which combine overall planning theory, systematic governance theory, development theory tailored to local conditions, safety theory of risk prevention, relevance theory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actical theory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action,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further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national strategy i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y is to understand deeply Xi Jinping's methodological thoughts embedded in his discussions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ethodology

英文編校:尹衍桐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黄河总书记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