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2023-06-28孙志标
孙志标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和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和民生温度的“神经末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江苏省盱眙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治理要义,系统谋划治理对策,创新探索治理路径,全面提升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盱眙路径”。
一、突出党建引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红色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明确了“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实路径。盱眙县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健全体制机制、搭建党建创新载体、推行“三提三知”群众工作法等有效途径,切实将党组织延伸到底,将治理路径畅通到底,将服务触角覆盖到底,有效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出台《盱眙县社会治理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完善组织网络。建立镇街“大工委”、村社“大党委”、网格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四级党组织架构,成立395个网格党支部,3104名党员、志愿者成为“红色网格员”,搭建起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和“钢筋铁骨”。三是优化考评机制。制定《盱眙县社会治理联动工作考核细则》,将评先评优与工作绩效挂钩,倒逼各源头单位履职尽责。全县158个部门和单位、13个镇(街道)、154个村(居)、674个网格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形成全网覆盖、齐头并进、聚力攻坚的强大合力。
聚焦组织领航功能,提升载体运行效能。一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依托“红石榴”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联合驻区单位、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共同组成协商议事组织,16个社区联合112家理事单位党建共建,推动党建资源联享、党员队伍联管、为民项目联办、社会治理联动、小区阵地联建、传统文化联育。二是按照“三整合”改革部署,结合镇(街道)实际,优化组织架构,严控规模数量,统筹管理使用,搭好“一个平台”,布好“一张网络”,建好“一扇窗口”,用好“一支队伍”,全力打造“1+4”基层治理模式,让基层配置更简约、运转更高效。三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地”项目为载体,强化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创成A级“标准地”22个,90%创成C级以上“标准地”,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发挥党员领路作用,深入推进“三提三知”。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全面推行“三提三知”(即“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工作法,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引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全员参与、划片包干、按人定户”的原则,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敲门入户行动,并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页、动态更新”的要求,建立村情户情档案,做到村情户情底数清、数字准、人头熟。近年来,全县8800多名农村党员联系群众4万余户,建立民情档案11994册,详细记录3500余件联户家庭民生问题解决结果,3600余起矛盾纠纷处置事件,近1.5万贫困家庭脱貧帮扶情况,并通过设计“绿、蓝、黄、橙”四种问题清单,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万余件(现场解决4496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二、强化数智赋能,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精微网格”
近年来,盱眙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针对基层基础薄弱、治理机制不畅、治理手段落后等现实问题,将数智赋能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积极探索推进以公安大数据、雪亮工程、互联网等精细化、高效化、信息化、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数智赋能网格化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以“四心合一”改革提升治理效率。大力实施“四心合一”改革,在全省率先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涉稳联动中心、“12345”政府热线服务中心与110指挥中心进行实体整合,建立“一窗受理、一单交办、一体运行”的联动平台和指挥中枢。通过平台联通对接打通部门壁垒,实现“人、地、物、事、组织”信息实时采集共享,确保网格内第一时间感知风险、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回应诉求。县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近三年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6.5万余件,协调化解矛盾、处置安全隐患、解决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各类问题13.6万件。全县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数量实现四连降,赴省集访、进京上访数量显著下降,民生诉求处置率、风险隐患化解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在2022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中,盱眙县群众安全感达99.58%。
以数字化治理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潜能,将大数据广泛融入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生态环保、教育服务等领域,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积极搭建大数据决策施政平台,创新建成涉稳联动平台,整合情报中心,对接省、市公安机关20多个平台系统,借助公安蓝信配套App,与电脑端互联互通,信息全天候自动汇集,风险自动监测,触网自动报警,清单自动生成,完成由人工研判到大数据赋能研判的提质突破,实现重点人员、重要群体、重点领域全覆盖,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介。如该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经验做法,准确掌握外来人员信息,第一时间逐条走访核实,实现信息追根溯源、精准掌控,织密扎牢“外防输入”防线。
以智慧化服务提升矛盾解决质效。积极推进线上政务、智慧安居、线上法律援助和民生服务,推动公共服务精准对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一是打造智慧服务型居民小区试点。小区内配齐智能烟感、车牌识别、高空抛物监测等多项便民应用,在处理居民反映物业服务问题时,由网格员作为第一处置人根据居民反馈图片现场了解情况,转交相关部门沟通解决,网格员获取反馈结果上传网格App,形成问题处理闭环。二是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创新开展“虾都法务”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24小时法律援助。三是打造“一码解纷”盱眙模式。搭建“盱小e”平台,安排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实时对接指导全县各镇(街道)、村(居)调解组织,既能化解诉前“小摩擦”,也能处理诉讼“大矛盾”,年均化解民事纠纷8000件左右。
三、促进“三治”融合,绘就基层社会治理“幸福画卷”
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综合效应,通过强基础、促融合,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共治、协同互促,以“三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加快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群众自治、法律约束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让群众更富裕、更满意、更幸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自治有力,激发基层自治内生动力。创新体制机制,挖掘人民群众聪明才智,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一是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问题,向内激发活力,搭建自治载体,用好用活现有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二是健全“村民小组—网格—村”三级议事协商机制,推动村民自治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资金使用、邻里关系的矛盾协调,通过组级议事协商方式解决;小组与小组、网格间的问题矛盾和重大事务,由包片负责的村干部牵头协调;村级重大事务、大额资金使用等复杂问题,统一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议讨论协商。通过自下而上的三级议事协商,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问题不上交”的村民自治目标。
法治有序,打造基层法治特色化平台。将法治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刚性约束和法律保障。一是建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制订《关于加强全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打造“1+3”法治文化示范点和宪法广场、宪法馆、露天法治影院,实现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二是配齐村(社区)法律顾问。目前全县154个村居均配有法律顾问、综合治理办公室、警务室、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创新开展法治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利用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宣讲普及《宪法》《民法典》,通过开展“巡回法庭进社区”“法护民企新闻发布会”“检察开放日”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代表、居民群众旁听庭审,以案释法,及时梳理群众法治诉求,填补法律盲点。四是着力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新机制,打造“李银江调解室”“张老兵调解室”等有特色、有活力、有实效的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德治有效,积极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将德治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善治。以全县2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以“善道盱眙”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为引领,通过开展群众听得懂、悟得透、愿参与的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推动乡风更文明。一是在移风易俗上找准切入点。提倡婚丧嫁娶节俭办,成立红白理事会、乡贤协会,制定红白酒席操办标准,以制度化手段巩固移风易俗成果。二是在选树“身边好人”上找好发力点。把好人选树作为加强农村道德建设的有效抓手,切实把群众“身边好人”推出来、选出来、树出来。同时制度化礼遇好人,给予资金帮扶、免费体检等六大待遇,让“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目前,全县共有12人当选“中国好人”,21人当选“江苏好人”,99人当选“淮安好人”,588人当选“盱眙好人”。
四、锐意改革创新,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更优路径
近年来,盱眙县虽然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比,还存在基层党组织统领基层能力不强、社会治理主体比较单一、社会治理功能还不健全、综合应对能力仍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距离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对此,盱眙县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新路径,持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统领作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一是找准短板弱项精准发力,着力解决党支部建设薄弱、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完善等問题,进一步配强配齐支部委员人选,强化支部堡垒阵地建设。二是创新“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一线、服务一线的核心作用,真正让群众“有事找支部、有难想支部、有急来支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工作有阵地”向“服务有效能”转变,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一是加大保障力度,通过加大对基层治理人、财、物的投入,推动基层工作力量更充实、经费保障更充足、权责匹配更精准。二是优化指挥平台功能,加强社会治理基础设施提档改造,为全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战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三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使精力向基层集中、力量向基层加强、政策向基层倾斜,充分发挥好村(社区)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作用。同时,不断健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社会治理体系。
汇聚多方治理合力。一是通过创新机制、创建平台、创办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加快汇聚科技力量,不断升级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帮助基层更精准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基层治理力量多元化、专业化,全面构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努力以“盱眙之为”助推“江苏之治”,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盱眙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