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实践探究
2023-06-28彭晓明王奕岚
彭晓明 王奕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源头。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携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众多愿望,有效促进了人们的分工合作,也有效增强了物质生产和发展的文化依托。长期共同生活所积累的个人、家庭及社会发展的经验,可以为后世提供良好公共秩序的建设典范。因此,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未来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贯彻教育部专题方案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区域特色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背景
长沙市教育局以教育品牌培育为抓手,以“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理念推动区域特色教育的发展。长沙市岳麓区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项目的主题,旨在培育“有根”的健康少年,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全区营造了“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优秀传统文化在身边”的良好氛围。教育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日趋重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区域特色教育品牌也逐步成熟,书法、戏曲、剪纸、武术、经典诵读等特色项目逐渐遍布域内学校。例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彭晓明传统文化教育名师工作室,通过强化引领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以更科学、更有序的教育方法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感受力和理解力,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总体成果,也是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体遗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的历史作用和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注重教育阶段的连续性和教育内容的衔接性,让学生完成从低级向高级的建构过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中感受魅力、接受熏陶、自觉传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目标
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路径,应将研究目标重点放在教育实践的形式与方法、教育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教育读本的设计与开发这三方面。首先,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由名师牵头,组织、带领并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扎实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其次,应构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分板块统筹安排,分内容系统学习,深化师生对国医、国术、国文、国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最后,各中小学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课堂,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可以通过特色分组、内修外学、躬身实践等多种方式展开。学校可以邀请志同道合的教师组成兴趣小组,如吟诵小组“珠玉之声”、书法小组“翰墨书香”、诗词小组“麓山雅韵”、历史小组“汉声汉事”、字源字理研究小组“字字珠玑”、茶道茶艺小组“茶香茶韵”、家庭教育小组“智慧家教”、礼仪教育小组“知书达礼”、中医学小组“趣味中医”等。兴趣小组的成员应坚持阅读,不定期举行阅读分享会,还可以开展共读活动,例如,共读《大学》的原典全文,写原创感悟,分享学习心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将研讨活动的素材作为课题研究和教材编写的主体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传统文化”的项目中进行微课直播,申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省级、市级课题,并参与读本编写。
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教师学习了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们通过校本教材编写、系列读本编撰和课例展示研究等方式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通过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分学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1.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可以整合师资力量,组建传统文化教学队伍,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应鼓励教师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选择方向以及与各科进行有机融合的策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例如,可以在《小天使报》开设传统文化专栏,由教师提供优质稿件;参与中南传媒集团《十几岁》杂志“快乐国学院”的栏目组稿,推行“日习一字”“日吟一诗”活动;出版教育叙事书籍;在“千课万人”的观摩会中展示优秀课例。
2.分段有序推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应分学段开展,形成适用于中小学不同学段、不同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合理选择不同的读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的晨诵、午读、暮省和语文课前的经典背诵三分钟等形式开展实践,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3.构建内容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基础内容为主。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应以《三字经》《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等蒙学为主要内容;中年级学生应以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高年级学生则以古诗词鉴赏为主,加入《史记》《资治通鉴》《世说新语》等内容。中学阶段以“四书”“五经”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应创设校本内容。学校应充分挖掘带有自身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展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开展了“贺老师讲国学”活动、长沙市岳麓区青山中心举办了“黄波老师讲对联”活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小军老师讲吟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应创设高阶内容,可以构建系统的国学板块课程,编辑形成整套读本体系。例如,编辑国艺类读本《硬笔书法字帖〈论语〉抄录》;编辑国文类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套书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96个核心概念,并按年级顺序分为上下册);编辑国医类读本《我是小郎中》;编辑国术类读本《中华武术》。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促进了各地各部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反映了课程在人才培养上的综合性和协调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更高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体现在典型课例中,还应融入校本教材和系列读本的编写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还应继续深入,力争为区域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优秀范本和依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工作室引领下的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A-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