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数字经济高地锻造江苏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3-06-28陈焱
陈焱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多领域系统性、革命性、群体性技术突破,加速产业组织模式和生产方式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江苏作为经济大省、科技大省,产业体系完善,要素支撑完备,发展基础良好,被赋予“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要牢牢把握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勇当产业和科技创新开路先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省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深刻认识建设数字经济高地的战略意义
强化经济增长动能的核心支撑。当前江苏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期,亟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巩固强化增长动力。一方面,数字技术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跨界发展,实现组织模式重构,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形成更多新增长点、增长核、增长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变革。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加快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信息传递、生产协同与管理提升等环节,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智能精准匹配,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实现经济增长效率变革。此外数据、信息作为新生产要素,能够显著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技能提升,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变革。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江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省份。高质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是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必定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支撑保障。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夯实产业基础能力,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优化重组和价值延伸。特别是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但产业链整体处于中低端区间,有高原无高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同时通过“数字技术+产业”,加速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层次,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引领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促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数字技术加速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渗透交叉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分布式能源、生物芯片、生物传感等领域创新蓬勃发展,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最多、应用前景最广、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技术创新领域。同时,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日益加快,不断孕育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和区域竞争的重点领域和“主赛道”,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当下江苏塑造竞争优势、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之举。
准确把握建设数字经济高地的重点
提高关键技术掌控能力。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但关键领域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不能自给。比如,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三大核心技术都严重依赖进口。还有高端装备领域超过一半的技术卡在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两大短板领域。据统计,江苏数字经济领域中高端监测仪器、高端芯片、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大多都依靠国外供应。必须要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摆脱“卡脖子”困境。
深化数字融合实体水平。江苏是经济大省,GDP常年位居全国第二,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较低。2020年江苏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全国省(市、区)中居第六,落后第一名10个百分点,数字发展融合指数也居全国第六。并且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十三五”期间江苏数字经济的增速是10%,低于浙江5个百分点。此外,江苏缺乏数字领军企业,也缺少高质量、上规模的产业集聚和引领示范区。为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还要大力深化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强化重點领域人才供应。当前江苏数字经济领域人才供应较少,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工程、重点学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数字经济关键领域缺乏高端领军人才。另外,吸引海外人才能力较弱。据国家外专局统计,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国外人才已达21万人,广东、北京也超过15万人,而江苏还不到10万人。此外,受国外打压和疫情双重影响,不少外国专家不敢、不愿申报甚至退出江苏外国人才引进项目。未来,要加大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完善相关规则制度体系。江苏数字经济基本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尚未构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机制亟须健全,政府数字化监管能力有待提升。比如数据隐私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出现用户信息数据泄露情况。同时,企业和个人获取公共数据的渠道不畅,政企数据共享权责边界模糊,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现象。此外,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还未形成,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确权、交易、流通等管理标准体系,导致大数据“杀熟”等行为屡屡发生。因此,要着力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打造江苏数字经济高地的举措
扎实高效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大力建设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积极配置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坚持“融合+创新”,加速构建线上线下无界融合全新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大力发展无接触经济、共享经济、微经济等互联网新经济。搭建新一代高性能人工智能开源框架、公共计算、数据开放等平台,提升通用组件和工具、开发环境等技术供给能力,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拓展数字技术在行业应用范围。
有力有序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信息通信等关键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工厂、数字医疗、物联网等核心引领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量子信息等前沿新兴产业。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车联网等新兴领域,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产业链为纽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和资源要素集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建设,瞄准数字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制度环境,创新要素配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型综合园区。
又好又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升级发展“江苏智造”,深化“智能+”技改工程,推进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推广和制造示范,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电子商务、转型服务等行业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推进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活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丰富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广播影视、出行、教育、体育等行业智慧化服务供给。
坚定不移深化自主创新。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若干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开源软件、生物医学大数据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创新新引擎。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领军企业。加快引导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一批精通市场和技术的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专利服务、咨询评估等机构,着力打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用心用情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制定“高精尖缺”人才目录,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苏创业创新,加快集聚数字经济顶尖创新人才。强化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推动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数字化转型工程技术和应用技能型人才,打造江苏“数字”工匠。因地制宜創新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职称评定、医疗、社会保险、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消费优惠和便利服务。
多措并举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鼓励多维度、多领域智慧应用场景创新,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构建线上线下联动、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广自助服务、智能服务,形成“全天候”政务服务新模式。依托“信用江苏”建设,强化以信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建立完善信用档案,推进政企联动、行业联动的信用共享共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安全制度,完善数据流通的标准,严厉打击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算法滥用、数据垄断等破坏市场公平性的行为,促进数据之间信息合理流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战略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