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2023-06-28任志成
任志成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众所周知,新发展格局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仍然强调国际循环在其中的重要性,但需要指出的是,与以往“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国际循环相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格局需要的是更高质量的国际循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江苏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殷殷嘱托为指引和根本遵循,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以迎风飘扬的开放应对逆全球化的风浪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投资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我国融入国际循环的进程、质量和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一些国家大肆鼓吹“脱钩”“断链”。在此背景下,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决拥护和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坚定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复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因为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开放发展功不可没。同样,在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仍然要发挥开放发展的引领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开幕式上所说:“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面临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问题,尤其是面对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新形势,中国开放发展显然不能走“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传统老路,而是要实施更高水平开放,如此才能更好地以迎风飘扬的开放应对逆全球化的风浪。《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中国开放指数提高了5.6%,排名上升8位,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2022年第17期发表的《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我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实施高水平开放进行的高度精准概括。
江苏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大省,开放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曾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在新的发展阶段,江苏理应激发率先之志、担当领先之勇、砥砺争先之能,在迈向高水平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奋力争当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是
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趋势明显,动荡和变革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以及自身比较优势等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以迎风飘扬的开放应对逆全球化的风浪,需要不断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要摆脱低层次国际循环。过去几十年,对外贸易经历过持续快速扩张,并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对外贸易快速扩张主要是在“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实现的,因而也呈现出方式粗放、低价竞争、过度消耗资源、损害环境、贸易失衡等特征。新时代新征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要在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中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和提升。遵循动态比较优势的变化实现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比较优势的转换。通过加快创新发展实现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提升,逐步提升国际循环质量。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新发展阶段的国际循环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避免再走“以市场换技术”的老路。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也不可能靠封闭完成创新链中各种复杂的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产业扩张活动。要通过国际循环吸引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在开放中参与全球创新链的合作,在合作中实现高水平自主创新。同时,利用庞大的内需去链接、联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以国内市场拉动或驱动国外市场,打通经济循环在各关键环节的痛点和堵点,实现市场利用的主动把握和自立自强。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要塑造高水平主动型国际循环。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拥有满足国际国内多样化需求的强大供给能力,也有富于创造活力的产业生态,这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各国企业投资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产业和市场环境。我们要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尽力实施各种可能的、更多的单边自我开放和多边协调开放措施,争取更多的国际力量参与我国发展。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平台,在亚洲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主动融入高水平的亚太价值链。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开放平台作用,通过规则融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要提高外资利用“提质增效”的磁力。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弥补了国内资金短缺,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市场需求,使我国在国际循环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外资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纽带,是“双循环”的天然载体。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不仅可以借助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与双向开放集聚全球资源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还可以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場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更好地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降低“脱钩”风险。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要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国际经贸领域面临大国间贸易摩擦风险、国际经贸规则失效风险、国际分工“脱钩”风险等问题。世界各国对曾经运作有效的全球贸易体系普遍担忧,企业的市场预期和信心严重受挫。而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展现出较大发展与合作空间的同时,营商环境差、政府效率低、腐败严重、政策不稳定等风险也不容忽视。从以往效率主导向“效率和安全并重”主导转变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增强在对外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加速推动市场多元化,应对知识产权、绿色标准、劳工标准等问题,既要加强谈判与国际合作,又要注重与国际接轨,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水平。
江苏如何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江苏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大省,开放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经济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等不利影响下,仍然取得了开放发展的新成就,最根本的经验和启示在于,江苏人民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三大“光荣使命”。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江苏需要进一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等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继续实施主动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江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成功经验,未来江苏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同样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就要求江苏进一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即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结合江苏开放型经济尤其是产业发展的特点,将江苏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充分彰显江苏开放型经济大省的担当和作为,继续为全国探路,走在全国前列。
继续实施双向开放战略。江苏在双向开放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初步成就。但在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的大背景下,“走出去”如何冲破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重重障碍,如何培育更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经验的龙头企业,如何在“走出去”过程中做好风险防范等,仍然是未来江苏进一步实施“双向开放”战略进而提升国际循环质量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江苏进一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模式不动摇。即一方面在进一步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战略升级,包括积极主动扩大进口的同时,还要在做好风险防范从而尽可能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更加大踏步地“走出去”,尤其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大战略定位为根本遵循,在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加快江苏企业“走出去”,夯实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双向循环基础。
继续实施高水平开放战略。转向高水平开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江苏而言,也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不少短板需要补齐。比如,创新投入强度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作为创新主体的龙头企业不多,关键技术较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出质量不高;创新体制机制有待突破,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仍需优化;等等。更何况,伴随发展阶段的变化,高水平开放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同样也会不断扩展。因此,无论是解决当前高水平开放面临的问题,还是着眼于未来发展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继续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的“高水平开放”重要思想,对于开放型经济发展大省的江苏而言,一定是不二选择。未来,发展壮大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战略力量、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大力度集聚科技人才、积极推进科技合作交流、优化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等,应是江苏走“高水平开放”道路的主要目标方向。
继续实施全面开放战略。尽管江苏在推动开放发展的外部空间更加均衡、开放的产业领域更加协调、在开放层次方面已向制度型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在优化区域布局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上述方面其实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在拓展产业领域开放方面,与制造业开放相比,服务业开放仍然存在很多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约束,许多服务业领域仍然未能完全放开;在深化开放层次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多制度创新成果,对已经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如RCEP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质量落实,但是从全球经贸规则高标准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看,尤其是很多代表着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还没有加入,比如CPTPP和DEPA,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和规则、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方面,虽然近年来苏北和苏中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就总量规模等方面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诸如上述方面,是江苏继续践行开放发展理念,通过“全面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努力方向。
继续实施共赢开放战略。新时代开放发展必须更加强调“共赢开放”,尤其是面临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的态势,我们更加需要通过秉持和践行“共赢开放”的理念,才能更好地顺应乃至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这也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江苏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共赢开放”,并一直为打造“共赢开放”的发展模式和格局而不懈努力。未来,伴随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演进和深化发展,世界各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格局将更加凸显,为此,继续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和思路指导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才能让江苏“共赢开放”之路走得更深更实。比如,面临中长期的贸易摩擦,我们就需要以“共赢开放”的新理念加以应对和化解;面临新的产业发展形势和态势,我们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利用外资,让外资经济成为江苏自主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江苏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的重要环节和节点;以更大步伐走出去,在确保安全和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深度融合中强化国际产能合作;等等。这也是江苏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与江苏开放型经济研究”(22EYB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審计大学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