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史学习教育赋能“双高校”建设的路径

2023-06-28郭瑾剑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职业教育建设

郭瑾剑

摘  要:“双高计划”作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时期,站在百年党史的新起点,高职院校必须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在“双高校”建设中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要求,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对“双高校”建设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以此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迈向更高的阶段,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双高校”建设;党史学习教育;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高职院校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双高计划”的建设也被赋予新的历史担当。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该以建设“双高校”为契机,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明确发展路径,提升发展水平,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双高校”建设道路上的动能。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纵观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从党成立之初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改革开放后的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总纲。如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根据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而积累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出了“十个坚持”,其中首要的坚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由此可知,历史实践在反复不断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和定心丸。

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贯彻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层面。不论何时,坚持党的领导,都必须是开展一切工作根本遵循。同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不偏航,[1]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让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因此,必须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双高校”建设的始终。

(一)在“双高校”项目的顶层设计中强化党的领导[2]

高职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双高校”建设的根本遵循,把党的建设作为制定“双高校”项目计划的重要内容,细化党建工作,切实为“双高校”建设提供指引,做到党的领导对“双高校”建设的全面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好学校党委在“双高校”建设中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核心作用,用一流党建引领“双高校”建设。

(二)在“双高校”建设中抓好党建工作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互为前提、相辅相成,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党委必须深刻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准确把握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整体发挥高校党委、院(系)党委(总支)、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作用。切实抓好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动党建和“双高校”建设有机结合,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双高校”建设布局中,引领学校科研水平、教师队伍、人才培养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建设,挖掘“双高校”建设典型案例,树立“双高校”党建品牌。

(三)增加党建在“双高校”建设中的考核比例[3]

俗话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党建带动“双高校”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建设成效中。将“双高校”的党建工作作为重要考核评估指标,在“双高校”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创新党建考核评估体系,重点突出在考核内容和量化指标的设定上,确保考核评估的可操作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保证考核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狠抓落实工作成效,提升“双高校”建设的进度和水平。

二、树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4]。将建设“双高校”作为高职院校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就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和领悟党的百年奋斗中的历史价值,把党史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科学态度转化为建设“双高校”的方向指引和力量源泉。

(一)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双高校”建设的信念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历经了无数的苦难和辉煌,面对困境,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从未退缩,始终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强意志越过一道道坎坷,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而面对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善于总结经验,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直面错误和问题,不断从实践中总结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各项事业的开展。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方面的改革,如何在这个关键阶段始终树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坚定目标,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进程。如今,站在新时代的出发点,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面对困难的勇气,不断树牢战胜困难的信念,才能将其转化为全力推动“双高校”建设的胜势。

(二)立足中国特色,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5]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可以出彩的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也为德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技工人才,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另外,包括北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也都是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条符合本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6]。因此,对于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搬。如果“生搬硬套”他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忽略我国各方面实际情况,必然会不利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的国情,坚持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通过“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发展,让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使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真正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挑战,同时也伴随着新的发展机遇。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同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的關系,但总体来说,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较低,在人才培养、交流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短板。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往日益密切,职业院校也在加快国际合作交流的进程,通过完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拓宽交流合作领域,扩大合作项目规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不断地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同时兼顾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积极“走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同时也要热情“引进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模式与有益经验,持续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三、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何为“立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古人将立德放在了“三不朽”的首位,足以看出自古以来我国对道德品质的重视程度。人无德不立,同样国无德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命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对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7]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能够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需要深入调研,多措并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第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使同学们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初心和使命,让同学们深切体悟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激励同学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校园的文化景观建设中,实现立德树人与校园审美文化相融合,提升校园整体的文化品位。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宣传栏、教学楼、文体馆、学生公寓等阵地,通过宣传标语、海报、展板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述党史故事,让同学们耳濡目染接受党的洗礼,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第三,积极发挥媒体平台的作用。进入新时期,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了解资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仍未成熟,大学阶段也是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关键阶段。学校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无形的思想阵地,充分利用好学校官微、学校官网、抖音、微博、贴吧等互联网平台,讲述党史故事、传播科学知识,弘扬时代先锋,以此传递社会正能量,树立校园文化新风尚,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

(二)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着关键作用,建设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突出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第一,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把好“入门关”。学校对新入职教师应当建立严格的个人审查制度,将教师的教育经历、社会背景、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第二,强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将党史学习教育科学地与培训体系、培训课程、培训内容等融合,完善师资培训的体系,强化师资培训的作用,让教师在培训中理解和掌握党史知识、树牢理想信念、提升理论水平、强化使命担当,提升师资培训的实效。第三,加强师德师风的考核。将师德师风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绩效核算等考核中,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的“一票否决”制度,对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教师坚决查处,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氛围,达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铸就优良师德师风的效果。

(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严把教学内容关,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导作用[8]。用党的百年奋斗史凝聚力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是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研究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二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红色革命基地等红色资源,通过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不断挖掘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讲述党史知识和故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接受革命教育洗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增强同学们对党的认同感,促使同学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

四、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高职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学史力行上。通过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双高校”建设中,加快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上见真章,在培养“工匠”中求实效。同时,高职院校要以建设“双高校”为发展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党史学习中启迪智慧、积蓄力量,引领学生树牢远大理想、发扬工匠精神,使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一)打造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必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路径,将高职院校打造为技术人才培养的高地。第一,凝练办学特色。高职院校需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通过“双高校”建设,形成独特办学优势,避免与其他学校出现同质化的现象,成为独具优势与品牌辨识度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第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高计划”,必须在人才质量上下功夫[9]。在课程体系方面,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优化,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根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持续优化“双师型”教学队伍,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在“三教改革”方面,持续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证书培训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在硬件建设方面,优化专业群实训基地的配置,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实训基地,使同学们在实训中巩固知识、磨练技术、增长才干,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竞赛方面,建立人才选拔机制,成立竞赛工作小组,由专业老师对参赛学生进行培训,借助比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二)创建政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通过争取政府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信息资源库,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发挥双方资源优势,与众多优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师生进企业、企业进课堂的方式,有利于增进双方的沟通和了解。这既能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拓宽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的渠道,起到推进深度合作、强化协同育人实效,也有助于校企双方创造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因此,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举措。一是建立高职院校见习基地。学生尽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提前了解和适应工作环境,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明确职业方向。同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表现的考核标准,对每个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并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优先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二是推动产学研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业学院,培育一批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的典型企业,依托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项目班来进行人才培养,逐步建立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更多优秀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助力“双高校”建设。

参考文献:

[1][2][3]周建松.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N].中国教育报,2019-04-30(09).

[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3-22(01).

[5]查道林.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21(22):19-21.

[6]潘海生.“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05-07(09).

[7][8]潘玉腾、彭陈.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逻辑理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3):9-15.

[9]朱正茹,杨剑静.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09):43-48.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职业教育建设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