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改编曲作品《思恋》之二度创作分析

2023-06-27王思远郝洁

艺术大观 2023年13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形式美演奏

王思远 郝洁

摘 要:但昭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思恋》是根据声乐作品《那就是我》于1991年改编而成的。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以独奏的形式广为流传,作品难度不仅体现在演奏技巧方面,更注重情感意境的表达。笔者通过对钢琴艺术史与音乐美学课程的深入学习,及对作品《思恋》的实践演奏,对于钢琴改编曲这一体裁有着极大的兴趣。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了解到,关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论文虽然丰富,但对于音乐美学视角下的进一步改编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思恋》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概述、音乐结构及音乐美学加以研究,将音乐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结合,从而指导演奏者更好地诠释作品,赋予乐谱灵魂,使作品获得生命,传递给听众美的体验。

关键词:《思恋》演奏;作品分析;内容美;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3-00-03

笔者对于钢琴改编曲有着极大的兴趣。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了解到,关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论文虽然丰富,但这些论文研究主要以乐曲的演奏分析为主,部分论文选用作品意境角度进行研究,还有选择对声乐作品《那就是我》与钢琴独奏作品《思恋》的版本对照研究。关于作品《思恋》的论文多以演奏分析为主,对于相关作品的二度创作及音乐美学相关方向的研究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钢琴改编曲”“《思恋》”“研究成果”等,并将这些关键词进行相近词汇及分类组合查找得知:检索时,输入关键词“钢琴改编曲”检索到论文共1056篇,其中发表在期刊上的相关论文共有777篇,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共278篇,这些论文多为中国钢琴改编曲、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研究。检索“中国钢琴改编曲”共有284篇期刊论文,硕士论文85篇,分别对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中国民族风格、艺术特色、不同时期钢琴改编曲及以单一乐曲為例的钢琴改编曲进行研究。

目前为止,关于钢琴改编曲《思恋》与本文研究相关论文共17篇。期刊论文7篇,学位论文10篇。《但昭义钢琴曲<思恋>演奏论析》(2012年4月)是目前可考证的最早选择这首乐曲进行研究的文献。其中,选择《思恋》演奏技巧与演奏特点进行研究的相关论文有9篇;选择《思恋》艺术表现与演奏意境进行研究的相关论文有5篇;另有3篇分别采用声乐作品与改编曲之间的对比研究、分析作品的二度创作以及以音乐符号学角度进行研究。

这些论文研究主要以乐曲的演奏分析为主,部分论文选用作品意境角度进行研究,还有选择对声乐作品《那就是我》与钢琴独奏作品《思恋》的版本对照研究。关于检索《思恋》的论文多研究其演奏分析,对于相关作品的二度创作、钢琴改编曲曲式结构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作品的民族性、作品音响效果以及和声结构、作品演奏指导研究、作品蕴含的价值意义等方向的研究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作品《思恋》为例对中国钢琴改编曲发展进行梳理,以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进行分析,完善对于中国钢琴改编曲知识点的学习,并通过此论文来指导《思恋》的演奏。尊重原作的作品风格与情感表现,丰富旋律线条,灵活运用多种和声织体,在原作间奏处可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编写旋律,为原作旋律注入新鲜血液,使得最终的作品呈现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思恋》的创作背景

《思恋》是由声乐作品改编的钢琴独奏作品。原曲由谷建芬作曲、陈晓光作词,于1982年完成的吟诵体抒情歌曲《那就是我》,这首乐曲作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追求精神丰富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那就是我》以其诗歌般的韵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思恋、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又多被人用作形容海外游子对祖国的向往与眷恋之情[1]。

但昭义先生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留校任教钢琴。后赴京进修,师从钢琴家周广仁先生,为其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昭义先生在钢琴学习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拥有一套完整的学习理念及学习方法,培养出陈萨、张昊辰等一批国内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但昭义先生同样重视音乐创作,他的作品既沿用西方钢琴作品创作特点,又继承和保留有民族风格,为当代钢琴音乐创造了新活力,同时为钢琴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改编曲,根据中国民族音乐素材改编。从主题材料到调式调性到民族化和声配置,使得乐曲呈现出中国音乐色彩,辅以钢琴化音乐语言不断发展至今。演奏者也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注入乐曲的演奏中,为作曲家所创作的乐谱赋予灵魂,使作品获得生命,传递给听众以美的体验。钢琴改编曲《思恋》是但昭义先生在恩师周广仁先生88岁诞辰时为恩师献上的特殊的生日礼物。但昭义先生用这首作品来表达其对中国钢琴之母的恩师周广仁教授的深厚情感。在音乐创作方面,采用多声部旋律将原曲《那就是我》进行扩充,使用钢琴化织体语言,将原曲中的旋律和声加以填充,使乐曲拥有饱满的音响效果[2]。

二、《思恋》的音乐结构分析

《思恋》创作于1991年,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时代背景下人民追求精神生活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原声乐作品《那就是我》具有极高的传唱度,深受人民喜爱,但昭义先生在此基础上,将新的作曲理念不断融入其作品的创作中。

钢琴改编曲《思恋》是一首#f羽调式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由六部分组成:A、B、A1及引子、连接和尾声,速度自由可做伸缩处理,调性单一,使用4/4拍与3/4相结合的混合拍子,具有多声部层次。引子材料采用高音声部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力度变化以很弱进入后做渐强渐弱处理,使音乐主题徐徐道来,音区由小字3组的升F到大字1组的G,具有民族性特点。

A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a1乐句与b1乐句变化重复,由左手演奏主题旋律,音区保持不变。伴奏声部继续使用引子中的元素,增加了大量的和弦外音,以寻求柔美的和声效果。大量使用空五度,营造氛围,直到乐句结束出,才出现完整的属和弦。b乐句主旋律由左手转移至右手演奏,音区保持不变,高音声部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装饰性琶音及小附点节奏,对乐曲主题旋律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突出的首次出现的半音材料以及伴随渐强的力度,使得音乐瞬间产生了紧张的气氛,与a乐句形成对比。a1乐句中使用转位和弦,加强了色彩性。a1乐句在a乐句的基础上加入八度音的高声部,对主题旋律起到加花作用,使乐曲音色更加丰富,加深主题印象。高音区依照b乐句运用了装饰性音型与主题交相呼应,经过第20小节的短暂过渡连接,进入b1乐句,对b乐句进行变化反复,并做了变奏处理。在b1乐句中,运用了大量三连音与六连音,右手部分仍以双声部隐伏旋律进行,同时加入三组连续向上的三十二分音符,音阶上行力度方面也应做出带有层次的渐强,使乐曲的情绪不断向上仰,为乐曲的高潮起到了铺垫作用,大量使用的和弦外音与不规整的双手对位,使乐曲的音乐色彩发生改变。

B乐段包括三个乐句,乐句结构为4+4+6的非方整型乐段。出现新材料,左手部分以三连音柱式和弦做伴奏,右手部分则选用双声部的柱式和弦,和弦冠音为旋律声部,和声变化使得音响效果更加紧张,节奏上2/4拍子与3/4拍子交替进行,左右手形成“二对三”的复节奏对位,加之双手和弦突出乐曲气势将乐曲推向高潮。

连接段共5个小节,速度由前一段的激昂转变为安静柔和的稍慢速度,加入柔音踏板,运用引子部分的音乐元素来烘托柔和沉静的气氛。

A1乐段为A乐段的缩减再现。

尾声共3个小节,使用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双手反向进行,速度减慢,力度也逐渐减弱至ppp后,以大字一组的F音结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思恋》的二度创作分析

二度创作,是演奏者对于作曲家所记录乐谱的研究与演奏,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将演奏者自己对于作品创作背景及作品风格情感的把握,通过自己的演奏,来表达作曲家及个人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为原有纸上的乐谱作品赋予生机活力[3]。

钢琴改编曲《思恋》在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参考其原作曲家但昭义先生及其弟子古静丹与潘林子的演奏视频资料,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三位演奏家的演奏版本对比。通过观察三位演奏家的演奏,从整首作品的完成上来讲,但昭义先生所用时长最慢,两位弟子分别在B乐段与结尾段的处理有自己理解。但昭义先生在恩师88岁诞辰时演奏,以一位老者怀念恩师的角度娓娓道来,作品整体较平缓,我们能够在乐曲中听到含蓄深沉的情感;而古静丹在演奏中的处理十分细腻,干净利落的处理及偏快的速度使音樂富有生机活力,对于音乐中的一些细碎的高音区的装饰音处理得俏皮活泼,对于不断渐强的高潮段落同样处理得颗粒感极强极细致鲜明,在结尾部分恰到好处的力度兼顾音乐旋律的清丽与音乐情绪的变化,尾声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同样也展现了演奏者本人极高的演奏水平,使听众感受到一首演绎情感非常饱满的作品;第三位是潘林子的演奏,未能找到收音效果较好的版本,潘林子对于不断发展的三段三十二分音符旋律处理得十分细腻,三段层层递进的力度给旋律以极深刻的发展,并由此推向高潮,在高潮部分选择中速将推上来的音乐情绪保持,层次分明的三连音节奏对八分的柱式旋律音型处理得十分到位,结尾段的演奏也极具个人特色。

在对这首作品的不同学习时期,笔者对于三位的演奏有着不同的理解,初期笔者更愿意去反复聆听但昭义先生的演奏版本,以求在作品的学习中不偏离原作谱面要求,在练习中期,笔者更愿意琢磨潘林子对于作品的处理,以加深对于高潮部分的演奏技巧,在研究此乐曲时,笔者则对于古静丹的演奏更为青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深刻践行了认识的反复性与上升性。通过对三位演奏家演奏版本的对比可得出,同一首作品在不同演奏家的手中会有不同的演奏处理方法,而同一演奏者也会受到阅历情绪影响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的演奏处理。而想要更好地表现作品,先需要大量地进行练习,为作品选择合适的触键方式,然后就是演奏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深入学习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家创作意图,从而对作品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就是赋予作品自己的理解[4],使听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获得新的理解与感受。

四、《思恋》的音乐美学分析

音乐美具有双重性,关于音乐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有着激烈的争论,从而形成自律论与他律论两大流派。自律论认为,音乐有固定的结构,即旋律、节奏与和声的组合,音乐不受听者情感、想象的影响。而他律论认为,音乐不能脱离听众的主观情感存在,受情感因素的影响[5]。二者对立统一,两个流派的观点都过于片面,两者应该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在重视音乐形式美,重视乐音的排列组合基础上,通过研究音乐的时代背景、作品蕴含的情绪意境,赋予音乐情感表现的内容美功能,才能提高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与听众建立情感连接,产生共鸣。

钢琴改编曲《思恋》创作于钢琴改编曲成熟时期,通过改编群众耳熟能详的民间曲调和革命歌曲受到群众欢迎;改革开放后钢琴创作挣脱束缚,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作曲技法,钢琴改编曲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思恋》这首钢琴改编曲体现了交响化的键盘语言。其中音区涉及大字一组的F到小字四组的C,将键盘乐器的音域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思恋》这一钢琴改编曲中大量运用混合拍子、双手“二对三”的变化音型、左右手不规则对位、三个八度内音阶上行的跑动、双手八度音连奏及长颤音等大量的炫技手法应用,体现了钢琴演奏中的炫技能力。但昭义先生的创作灵感来自求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思念家乡的山水,思念家乡的亲人。通过自己对原曲的感受,创作中融入自己对家乡山水人情的思恋,在原曲旋律线条的基础上,加入丰满的和声织体、极具变化的节奏音型,充分利用键盘的多声部音域,使作品旋律线条由平缓逐渐发展到激烈,将细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结束语

《思恋》作为钢琴改编曲,体现了歌唱性与戏剧性的融合,保留原曲中最核心的旋律线条,却不仅是单纯地复制,而是采用移植的方式,将原有的旋律作为音乐素材运用钢琴语汇重新进行编辑创作。在音乐元素的展开过程中运用变奏手法,在和声中加入装饰,织体上加花,使旋律适应钢琴化。在对其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抓住作品的主题,将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乐曲充分领会,深入细致地对作品进行分析。融入原作者及相关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演奏,将音乐美学理论融入演奏中,结合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赋予作品新的表现力,带给听众以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吴扬北.钢琴改编曲《思恋》及其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21.

[2]陈奕彤.从《那就是我》到《思恋》[D].青岛大学,2020.

[3]刘宇粟.钢琴改编曲《思恋》在演奏中的二度创作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22.

[4]梁文烈.试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二度创作[J].艺术教育,2010(08):94-95.

[5]汪静,韩帅.关于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与自律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54-156.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形式美演奏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装饰性绘画的美学原则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