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依恋类型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2023-06-27殷潇潇王思文刘铭洋李婕高燕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敏感性个体问卷

殷潇潇 王思文 刘铭洋 李婕 高燕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济宁 272013;2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波 315211;3山东省戴庄医院精神四科,济宁 27205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归属和爱的需求属缺失性需求,该需求会促使人产生亲密关系。恋爱关系满意度指个体在与其亲密关系对象相处时,对这一关系的整体品质进行的一种主观评价,是伴侣间情感和亲密程度的重要体现。关于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已有很多文献报道[1-3]。有学者系统梳理了个人特质、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影响[1]。

成人依恋是在儿童依恋理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Bartholomew等[4]以Bowlby所提出的内部工作模型(含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为基础,将成人依恋分为安全型、迷恋型、恐惧型和冷漠型。已有研究表明,依恋类型会影响记忆偏好[5]、共情能力[6]和注意偏向[7]等,但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是否有这样的结论,仍需进一步探讨。

拒绝敏感性是指个体预期信息的负面性时会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更容易知觉到拒绝信息以及做出过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学者在对拒绝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发现有依恋[8]、社交焦虑[9]、抑郁情绪[10]等。拒绝敏感性可通过增加人际焦虑来增加亲密恐惧[11]。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拒绝敏感性可能在依恋类型和恋爱关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线上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问卷星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共随机抽样383例,删除无恋爱经历,答题时间过短,以及相同答案连续出现比例过高的问卷后,有效问卷28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73.63%。其中男生117人(41.4%),女生165人(58.5%),年龄(21.67±1.15)岁,平均恋爱次数(2.23±1.25次)。

1.2 研究工具

1.2.1成人依恋问卷(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ECR) 本研究采用李同归与加藤和生共同修改的ECR[12],共36道题目,其中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两个维度分别是奇数道题编号和偶数道题编号,以李克特7点评分法,3,15,19,22,25,27,29,31,33为逆向计分题,在统计中,将反向计分题目进行逆向运算,求出各维度平均值,按照费舍尔线性判别公式得到安全型、恐惧型、迷恋型和冷漠型,本研究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0。

1.2.2满意度问卷(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RAS)[13]该量表由7个问题组成。其中问题4和问题7反向计分。本问卷使用五点计分的自我报告法进行调查,亲密关系的满意度水平随得分的上升而上升。本研究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8。

1.2.3大学生拒绝敏感性问卷(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RSQ) 该问卷是赵艳林等[14]翻译和修订后的问卷,共使用16种不同的情景来模拟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需求,分为拒绝焦虑水平和接纳期望水平,用6点计分进行评分,拒绝焦虑水平×接纳预期水平的反向得分=拒绝敏感性水平,拒绝敏感性水平随着评分的上升而上升。本研究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0。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6.0进行输入、统计和处理,利用Pearson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PROCESS程序对变量间的影响进行分析。

1.4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

通过Harman单因素因子分析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共有17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其中最大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6.30%(小于40%),因此,没有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 结果

2.1 不同的人口学变量在大学生依恋类型、拒绝敏感性和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差异性

男大学生恋爱关系满意度高于女大学生的恋爱关系的满意度(P<0.05)。医学专业的受测者拒绝敏感性显著大于理工专业的受测者(P<0.05),冷漠型的依恋回避大于安全型和迷恋型(P<0.05),迷恋型的依恋焦虑大于安全型、恐惧型和冷漠型(P<0.05),恐惧型的拒绝敏感性大于安全型和冷漠型(P<0.05),安全型的恋爱关系满意度大于迷恋型、恐惧型和冷漠型(P<0.05)。见表1。

表1 人口学变量在各变量上的差异及描述性统计

2.2 依恋、拒绝敏感性和恋爱关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

依恋焦虑和恋爱关系满意度间无相关性(r=-0.102,P=0.089),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和拒绝敏感性呈正相关,依恋回避、拒绝敏感性分别和恋爱关系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见表2。

表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

2.3 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以依恋回避为自变量,拒绝敏感性为中介变量,恋爱关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依恋回避和拒绝敏感性均能负向预测恋爱关系满意度(P<0.001),依恋回避对拒绝敏感性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说明在依恋回避和恋爱关系满意度之间拒绝敏感性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为-0.017,依恋回避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达到-0.238,95%CI间介于-0.284和-0.193之间,不包含0,说明大学生依恋回避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说明拒绝敏感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见表3、表4和图1。

注:*P<0.05。图1 拒绝敏感性在依恋回避和恋爱关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表3 拒绝敏感性中介作用模型的回归分析

表4 依恋回避、拒绝敏感性和恋爱关系满意度路径分析

3 讨论

本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依恋类型恐惧型最多,与既往观念所认为的安全型依恋个体的比例最多不同[15],但也与一些研究结果相似[16-17],其中Konrath等针对美国大学生进行的跨时间元分析显示安全型依恋风格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在减少,不安全型依恋风格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在增加[17]。即大部分大学生依恋类型为不安全型。依恋类型具有稳定性,不经历重大的意外事故,成人依恋一般与幼时不会有太大差异,依恋类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含蓄柔和,大部分父母一般不会过多直白对孩子表达爱与鼓励,既而孩子也不会过多对父母表达情绪,所以不安全型的大学生居多。

另外,本研究发现恋爱关系满意度有性别差异,男性恋爱关系满意度显著高于女性。这和大多已有研究相同[18]。这可能由社会对性别的期望不同造成的,男女在恋爱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一般来说社会会要求男生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因此,男生会在关系中付出得更多,这符合社会心理认知失调理论中的一种现象即心血辩护理论,即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对它的态度就会越喜欢。

本研究在对大学生依恋类型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上,引入了拒绝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拒绝敏感性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依恋回避和恋爱关系满意度,拒绝敏感性和恋爱关系满意度之间无相关性,而依恋焦虑和恋爱关系满意度则的相关性。依恋回避和拒绝敏感性对恋爱关系满意度均起着负向预测的作用。依恋回避体现出个体对于他人负面的或者消极的认知以及行为更多地表现为将自我保护起来,从而导致其在感到压抑时,为了减轻自身的冲击和不好的影响而远离对方,且依恋回避维度得分越高,个体对他人的信心越少,这类个体会害怕亲密,与配偶相处亲密度以及舒适感更差,对恋爱关系满意度就差。另外,当个体属于高依恋回避时,它们会产生消极、抑郁等负面情绪,有研究表明抑郁情绪对拒绝敏感性的影响时显著正向的[19]。拒绝敏感性表现为个体在预期信息时的负面性、容易感知到拒绝信息和偏向过度反应水平的反应,拒绝敏感性越强的个体更愿意自动化地对拒绝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认为他人会排斥自己,形成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因此会倾向于将伴侣模糊不清的信息加工为拒绝,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在感知到拒绝信息时容易表现出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直指向自己或者对方,由于他们的亲密关系中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幸福感,既而恋爱关系满意度也会比较低。

本研究发现,拒绝敏感性对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恋爱关系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中介效果。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在对恋爱关系满意度产生作用时,一种是直接的方式,一种是间接的通过拒绝敏感性的方式,说明了依恋与恋爱关系满意度在其背后存在着一种作用机制。依恋内部工作模型认为,高依恋回避的个体拥有更多关于他人的消极模型,更倾向于通过认知回避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19],长期如此,其也会自动化地加工处理对方模棱两可的信息为排斥拒绝,相对于低依恋回避的个体而言,他们的个体排斥自我的期望要更高一些,察觉到排斥的信号还可能诱发过度的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比如社交退缩、被动的敌意等[20],也有对男大学生的研究表明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对女性的亲密伴侣暴力(IPV)[21],这不仅使他们,也会让对方降低了在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这也可能与这个时代科技产品的侵扰有关,有研究证明科技侵扰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恋爱关系满意度[22],以后可以进一步探寻其影响机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敏感性个体问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问卷网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问卷大调查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