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干预模式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23-06-27何睿新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胃癌营养指标

何睿新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手术室 (成都 610044)

开放式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因其切除范围广,对机体影响大,并发症多,易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逐渐进入临床,胃癌的微创治疗已成为现实[2]。但因胃癌患者病情复杂,若不能给予有效干预,仍可对患者术后康复带来较大影响[3]。三步干预模式是建立在系统、精准及无缺陷干预基础上的现代干预模式,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服务,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因此本研究拟采用三步干预模式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以探究该模式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106 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纳入标准:知情同意者;经影像、病理确诊为胃癌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者;意识、沟通正常者。排除标准: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癌细胞远处转移者;麻醉禁忌证者;预期生存<6 个月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依从性差者。纳入患者男66 例,女40 例,年龄48~75(59.97±6.38)岁;病灶位置:胃体33 例,胃底27例,贲门24例,胃窦22例;肿瘤分期:Ⅰ期26例,Ⅱ期34例,Ⅲ期46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本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2LL356)。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n=53]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n=53]

组别性别年龄/岁病灶位置肿瘤分期男女胃体胃底贲门胃窦Ⅰ期Ⅱ期Ⅲ期试验组34(64.15) 19(35.85) 59.78±6.3215(28.30) 14(26.42) 13(24.53) 11(20.75) 12(22.64) 16(30.19) 25(47.17)对照组32(60.38) 21(39.62) 60.23±6.4418(33.97) 13(24.53) 11(20.75) 11(20.75) 14(26.42) 18(33.96) 21(39.62)χ2/t0.1590.3630.4760.619 P 0.6900.7170.9240.734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健康宣教、术前常规准备、术中常规配合、术后肠鸣音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等。

1.2.2 试验组 试验组行三步干预模式,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经过专业培训后选拔。1)第1步,提前预判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患者入院后,干预小组成员通过询问、问卷调查、院内检查等方式掌握患者病情、治疗史、经济状况、认知水平、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等情况,全面评估患者情况,预判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进行重点标识。2)第2 步,制定干预方案。在围手术期,干预小组成员分析患者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及问题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及干预方案。3)第3 步,实施干预措施。①专题讲座:干预小组成员详细讲解致病原因、手术效果、手术操作流程、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术后康复等内容。②术前准备:手术之日以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不使用灌肠及缓泻剂,术前6 h禁食、2 h禁饮。③心理干预: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引导患者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④术中干预:术中患者使用保温毯,液体加温到36~37 ℃,并在手术期间监测患者体温;监测液体出入量,严格按照患者需求给予液体输入;术中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⑤术后干预:术后加强口腔干预,确保咽喉、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肺部感染;加强患者疼痛评估,以自控镇痛泵、药物等多种方式联合镇痛;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按照患者实际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术后患者肛门排气后给予全流质食物,按照患者实际逐渐给予半流质食物,直至恢复普食,所有食物均由营养师根据患者实际配置。⑥术后锻炼: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术后当天,给予患者双下肢按摩及关节被动运动;当患者清醒后,帮助患者翻身及拍背,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帮助患者上肢、下肢关节活动;术后1 d,帮助患者完成抬臀、踝泵及翻身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床旁坐起及下床运动;术后2 d,患者开始下床运动,2~3 次/d,10~20 min/次;术后3 d,患者开始在病区内活动,3~4 次/d,20~30 min/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首次肠鸣音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术前及术后7 d两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比较;3)参考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5]评价两组生存质量,量表共包括认知情况、情绪状况、躯体状况、角色情况、社会状况及总体生活状况6 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高;4)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首次肠鸣音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n=53)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n=53)

组别首次肠鸣音时间/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导尿管留置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首次下床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试验组19.20±2.1844.28±4.7226.97±2.9052.85±5.5923.81±2.5511.38±1.43对照组23.15±2.5348.97±5.1934.86±3.7258.77±6.0329.89±3.2413.56±1.68 t 8.5944.86712.1785.24210.7357.194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营养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对照组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表3)。

表3 两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g/L,,n=53)

表3 两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g/L,,n=53)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术前术后7 d术前术后7 d术前术后7 d试验组125.86±14.04122.83±13.9735.85±3.8233.97±3.6363.84±6.6261.85±6.39对照组126.03±14.08117.09±12.95*35.90±3.8431.83±3.42*63.97±6.6557.95±5.96*t 0.0622.1940.0673.1240.1013.249 P 0.9510.0310.9470.0020.9200.002

2.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n=53)

表4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n=53)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认知情况情绪状况躯体状况术前术后7 d术前术后7 d术前术后7 d试验组45.97±4.7058.09±6.11*54.84±5.7269.09±7.37*41.87±4.4260.97±6.44*对照组46.12±4.7554.28±5.73*55.07±5.7564.95±6.83*41.92±4.4556.83±5.88*t 0.1633.3110.2073.0000.0583.456 P 0.871<0.0010.8370.0030.954<0.001组别角色情况社会状况总体生活状况术前术后7 d术前术后7 d术前术后7 d试验组51.66±5.4065.75±6.82*47.85±5.0665.09±6.76*50.32±5.3166.83±6.92*对照组51.98±5.4363.25±6.54*47.93±5.1061.28±6.32*50.40±5.3562.95±6.42*t 0.3043.4670.0812.9970.0772.992 P 0.762<0.0010.9360.0030.9390.004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反流、肠梗阻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n=53]

3 讨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可有效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延长胃癌患者生命,目前已成为胃癌治疗的首选术式[6]。胃解剖结构复杂,周围血管神经丰富,与心脏、肺等脏器关系紧密,如微创手术期间干预不当,胃癌患者易产生不良心理[7],加重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产生多种并发症[8],因此需加强胃癌患者手术期间的干预,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手术结局[9]。三步干预模式是结合患者实际,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基础上对围手术期风险点进行预判,在术前即给予重点关注,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将风险点前移,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避免风险事件发生[10]。研究[11]表明,三步干预模式可提高医护人员干预效率,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中,试验组首次肠鸣音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表明三步干预模式可缩短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可对肠道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术前6 h禁食、2 h禁饮,且不使用灌肠及缓泻剂,可避免肠道损伤,有效维持肠道功能,且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性质稳定,可在发挥清理肠道作用的同时,维持机体酸碱平衡[12]。本研究在术中维持手术室温度及患者体温,避免低体温导致患者机体各种酶失活,确保各系统功能正常运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3]。本研究中,术后7 d试验组营养指标较对照组高,表明三步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术后各类营养指标水平。营养风险是胃癌手术常见风险[14],术后胃癌患者胃功能大幅降低,术后早期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至经口进食,既可避免营养风险,又可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胃肠道术后并发症发生[15]。同时,所有食物均由营养师在分析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配置而成,能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充足的营养[16]。

本研究中,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三步干预模式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保证手术室洁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口腔干预,有效咳嗽,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有效避免切口及肺部感染[17]。本研究发现,术后7 d试验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表明三步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胃癌手术患者生存质量。手术创伤不但可促使患者机体致痛因子释放,还可引发炎症反应,加重疼痛[18]。术后加强疼痛评估,采取多种方式联合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19]。术后早期锻炼可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缓解或解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生理机能,提高其生存质量[20]。

综上所述,三步干预模式可缩短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术后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病例较少,今后需跨院展开合作研究,收集更多样本以获得更多临床数据。

猜你喜欢

胃癌营养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最新引用指标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