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现状及其与赋权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2023-06-27潘室容李秀川侯霁芯叶可言旦增措姆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赋权个体化慢性病

蔺 可,潘室容,姚 倩,罗 健,李秀川,侯霁芯,叶可言,旦增措姆,官 璇,谢 佳,杨 拯,△

1.成都医学院 护理学院(成都 610083);2.西部战区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成都 610083);3.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成都 610500);4.成都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500)

近年来,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增加且更加年轻化[1-2]。自我管理不仅是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更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关键[3-6]。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自我管理,慢性病资源利用是与慢性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相关的多层次的社会环境资源支持,如:医护人员、邻里社区、媒体和政策等[7]。健康赋权为引导慢性病患者主动利用有限资源协助健康管理这一热点问题提供积极视角[8-9]。赋权认知被认为是赋权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个体自主解决问题的动机、态度与信念[10]。鉴于目前关于慢性病资源利用与赋权认知的关系研究较少得到关注,故本研究通过调查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现状,分析赋权认知对其慢性病资源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8 月就诊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18 周岁;2)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冠心病诊断标准;3)无认知障碍且沟通正常;4)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精神系统疾病者;2)合并有其他恶性疾病者。本研究已通过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编号:2022CYFYIRB-BA-Jul06)。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年龄、职业状况、病程、合并症、支架数等。2)慢性病资源利用调查量表(chronic illness resource survey,CIRS):采用钟慧琴等[11]汉化版,包括医护团队、邻里或社区、家人朋友、个体应对、组织机构、媒体和政策6 个维度19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从“从来没有”到“非常多”计1~5 分,条目均分<3 分表示慢性病资源利用不理想,得分越高,社会资源利用越好。3)中文版患者感知赋权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atient perception of empowerment scale,PPES):由Lewin等[12]及其团队研制用于测量冠心病患者对其健康决策制定相关干预措施的认知情况。本研究采用Yeh等[13]编制的量表,包含信息、决策、个体化和自我管理4 个维度11 个条目,该量表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计1~5 分,量表总分为11~55 分,11~20 分为极低度,21~30 分为低度,31~40 分为中低度,41~50 分为中度,51~55 分为高度,得分越高,赋权认知越好。

1.2.2 资料收集 在相关部门协调审批下,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一对一”问答方式,由患者自主填写问卷;不便填写者,调查者根据其回答现场协助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4 份,其中有效问卷271 份,有效回收率98.9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例数(%)描述,定量资料采用()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资源利用的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患者年龄23~91(57.98±17.74)岁,其中,男155 例(57.20%),女116 例(42.80%);77.12%的患者在婚;患者的医疗付费保险类型以城镇医保(52.03%)和新农合(45.39%)为主;超过50.00%的患者冠心病病程>1 年;69.00%的患者至少植入1 枚支架;77.86%的患者存在“共病”现象,以合并高血压病最常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2.2 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得分单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状态、婚姻状态、医疗付费保险类型、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支架数的慢性病资源利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得分单因素分析(分,,n=271)

表2 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得分单因素分析(分,,n=271)

变量慢性病资源利用得分F/tP年龄/岁18~3.31±0.847.852<0.001≥602.63±0.55性别男2.88±0.76-2.0420.042女3.08±0.81职业状态无业2.61±0.588.919<0.001在业3.36±0.79婚姻状态在婚2.88±0.743.5030.001非在婚3.27±0.85居住地城镇2.88±0.75-1.9720.050农村3.06±0.81医疗付费保险类型自费3.22±0.68城镇医保3.11±0.775.8010.003新农合2.80±0.78变量慢性病资源利用得分F/tP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52±0.50中学或中专3.16±0.7547.881<0.001大专及以上3.59±0.84家庭人均月收入/元<20002.77±0.642 000~2.94±0.8012.513<0.001>40003.39±0.84病程/年<12.83±0.721~3.17±0.826.0830.003>52.86±0.77支架数/个02.76±0.661 3.09±0.824.4580.012≥23.04±0.82合并症数/个02.79±0.591 3.00±0.842.2470.108≥23.05±0.81

2.3 冠心病患者健康赋权认知与慢性病资源利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中,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总得分为(56.41±14.90)分,赋权认知总分为(43.85±6.00)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与赋权认知整体呈正相关(r=0.312,P<0.01)(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健康赋权认知与慢性病资源利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4 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慢性病资源利用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及临床认为的可能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定性变量均以哑变量形式纳入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职业状态、婚姻状态、医疗付费保险类型、文化水平、冠心病病程以及赋权认知的信息、个体化、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可联合解释健康赋权57.20%的变异量(F=23.538,P<0.001)(表4)。

表4 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冠心病患者的慢性病资源利用现状

本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慢性病资源利用总分为(56.41±14.90)分,均分为(2.97±0.78)分,与社区糖尿病患者[1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患者[14]的资源利用整体水平相似,处于中低水平。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我国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动下,现有医疗资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匹配,加之我国目前的心脏康复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专业的心脏康复团队、心脏康复管理与就诊制度尚未健全,社区卫生保健系统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性,面向疾病病种及类型与宣传方式单一,资源可及性降低,现有资源建设不能适时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导致患者资源利用率降低[15-16];另一方面,患者主动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主动性不强,有效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缺乏科学指导,对资源的获取与使用出现知识与技能断层,从而降低了资源利用率[17-18]。由此提示,进一步深化建设基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等多层次、多维度、科学联动的社会资源,是我国当前慢性病管理的重要工作。

3.2 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所示,性别、职业状态、婚姻状态、医疗付费保险类型、文化水平、冠心病病程以及赋权认知的信息、个体化、自我管理水平差异可联合解释健康赋权57.20%的变异量(F=23.538,P<0.001)。社会人口学资料中,女性、在职、高学历的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可能是女性更注重培养健康素质和行为,如塑造健康体态,规避吸烟、熬夜等不良嗜好[19];在职个体的经济支持利于满足其自我管理需求[20];文化水平越高的患者疾病认知、健康素养越高,健康赋权水平与就医积极性也越高,更易激发其调动周围资源促进健康[21-23]。本研究中,在婚(有配偶陪伴)的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得分较低,可能是受疫情影响,在婚患者更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担心在就医过程中感染新冠肺炎影响家人健康,被迫减少医疗资源的帮助。使用城镇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较使用新农合的患者资源利用更好,可能是因为冠心病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较重,而城镇医疗保险在患者住院费用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大,能更多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与首次发病的患者相比较,病程1~5 年的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可能是患者具备一段时间患病经历后,健康素养增加,更容易发现自身的健康诉求,并采用相对科学的途径获取健康资源支持[24]。研究[25-27]发现,冠心病患者受长期的病情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躯体障碍风险、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增加,都会削减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积极信念感,并对其应对方式产生直接映射,这可能是冠心病病程在1~5 年的患者资源利用较更长病程患者较好的原因。因此,慢性病管理相关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评估影响个体资源利用的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3 冠心病患者健康赋权认知对其慢性病资源利用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健康赋权认知与其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整体呈正相关,信息、个体化、自我管理是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的保护因素。根据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患者要产生健康管理这一行为,个体的健康动机是必备条件之一[28]。赋权认知作为一种正性理念,有益于协助慢性病患者以积极的信念和态度主动寻求资源支持应对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29]。信息行为与个体健康密切相关[30],强化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信息获取意识与能力,有助于患者获取医疗机构、社区、病友等支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助力健康管理。尽管患者对信息需求旺盛、态度积极,但信息来源较局限,大多患者对慢性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尚处于较低水平[31]。因此,医务工作者应根据关注患者健康信息养成,加强对患者不同阶段健康知识宣教,并借助信息数据等平台资源推送健康服务,促进健康知识普及。

个体化健康服务的实施直接影响慢性病防治效果,其核心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有差别的健康管理,从而促进健康效益的最大化[32]。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存在“共病”患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且不同疾病阶段病情特点不一,精准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可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健康恢复、树立诊疗信心,有益于患者以更好的身心状态获取医疗援助和卫生保健,从而促进其资源利用率。因此,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关注患者个体化就医需求,推进体系健全和平台建设,推动科学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传播,提高个体化服务精准度。自我管理行为与慢性病资源利用呈正相关[33]。一方面,拥有较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个体,其健康素养和疾病管理信心也较高,更愿意主动寻求资源帮助解决健康问题[34];另一方面,当患者获得良好的资源支持时,可协助患者克服疾病管理的阻碍因素,激发患者的正性信念和内在动机力量,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35]。因此,自我管理与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相互影响,医疗及卫生保健人员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强化,有助于提高其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促进患者自身健康管理的知识与能力。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整体水平尚不理想,仍有待提升。性别、职业、婚姻、医疗付费保险类型、文化水平、冠心病病程、支架数是影响慢性病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赋权认知的信息、个体化、自我管理水平正向影响着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医疗机构及卫生保健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身体素质等个体化差异,评估其健康需求和资源利用水平,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激发患者主动获取和利用周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患者健康。本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对冠心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影响因素的探讨存在局限性,后续还可开展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队列研究,更全面深入地挖掘和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赋权个体化慢性病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试论新媒体赋权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