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行为认知法在先天性缺牙患者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2023-06-27陆裕利姚思玥
陆裕利,姚思玥,吴 可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2)
先天性缺牙患者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正常咬合功能受到明显影响,若不进行干预可能引起牙槽骨萎缩、咀嚼功能减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正畸和口腔修复治疗是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牙列,进而改善其语言和咀嚼功能[2-3]。但因多数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了解,且在正畸治疗中较难忍受佩戴矫正器带来的不适感,导致无法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影响治疗效果。六步行为认知法是将认知干预分为问题识别、信心建立和承诺、意识行为提升、制订并实施行动计划、评估计划以及维持行为、防治复发6个过程进行干预,以提升患者对疾病及防治的认知水平,使其更好地配合后续治疗及护理[4-5]。本研究探讨六步行为认知法在先天性缺牙患者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提升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提供有效实践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8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先天性缺牙[6];②耐受正畸及口腔修复治疗;③无拔牙史;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口腔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其他原因导致牙列缺失;④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18~31(23.14±2.01)岁;缺失牙数1~6(3.94±0.65)颗;安氏分类:Ⅰ类25例,Ⅱ类11例,Ⅲ类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18~32(24.03±2.27)岁;缺失牙数1~5(3.83±0.51)颗;安氏分类:Ⅰ类26例,Ⅱ类10例,Ⅲ类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通过X线评估口腔情况,明确缺牙部位及数量,根据具体口腔情况采取拔牙、分牙等措施,纠正牙列错位、扭转后佩戴口腔矫正器,关闭牙列间隙。正畸治疗完成后再进行牙列修复,对牙列进行取模,制作修复体进行试戴,确保修复体覆盖、密合度后进行永久性粘接。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常规口腔保健护理及健康教育,包括口腔清洁、矫正器佩戴及保护方法,正畸及口腔修复的注意事项等。连续干预3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六步行为认知法干预。①确认问题:对患者口腔情况进行评估,通过一对一沟通评估患者对口腔问题的了解程度,明确患者对口腔治疗及保健知识的认知缺失问题,为后续认知及行为干预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②信心建立和承诺:向患者讲解正畸及口腔修复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强调口腔保健对后续功能恢复及复发预防的重要性。讲解既往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对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予以鼓励, 强化康复信念。③意识行为提升: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监督,每日定时进行口腔清洁,及时纠正错误的口腔护理方式,不断巩固患者对口腔保健重要性的认知。④制订并实施行动计划:针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制订相应的短期口腔干预措施,每日早晚定时刷牙清理,单次时间>3 min,确保食物残渣完全清除,并含漱0.12%氯已定溶液。正畸过程中嘱患者每周于门诊评估正畸情况,及时调整矫治器松紧度,禁止患者自行调节矫治器松紧度。⑤评估计划:每2周评估干预情况,评估短期计划实施情况及效果,根据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情况适当调整下一个短期计划的干预方案。⑥维持行为和防治复发:鼓励患者坚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向患者强调修复治疗后的用牙习惯,避免啃咬过于坚硬的食物或物品,避免刺激性或生冷食品,定期复诊评估修复体情况及牙列状况。连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口腔功能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制量表评估患者言语功能和咀嚼功能。言语功能包括舌齿音、唇齿音、齿音3个方面,每项满分8分,总分2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言语功能恢复越佳。咀嚼功能包括稳定性、咀嚼能力、进食类型3个方面,每项满分8分,总分2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咀嚼功能恢复越佳。②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认知偏差评分。干预3个月后采用认知偏差问卷(CBQ)[7]评估患者的认知偏差变化。CBQ包括23个问题,每个问题有“抑郁-歪曲”“非抑郁-歪曲”“抑郁-非歪曲”“非抑郁-非歪曲”4个选项,每题选择1个选项,并在选择选项上积1分,积分最高的选项表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③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应对方式评分。干预3个月后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8]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MCMQ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共20个项目,每项计1~4分,单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疾病主要采取该应对方式。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简表(QOL-BREF)[9]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OL-BREF包括生活、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方面,共26个项目,每项计1~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⑤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分<评分≤90分为比较满意,≤7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口腔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口腔功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3个月后CB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3个月后CB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3个月后MCM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3个月后MCM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QOL-BREF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QOL-BREF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先天性缺牙多发生于牙齿生发早期,胚胎牙板发育过程中受到物理障碍或牙板断裂以及空间受限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牙齿缺失,进而影响正常牙列排序和生长。先天性缺牙患者因牙齿缺失后牙列遭到破坏,牙齿萌出时因没有邻牙依靠及约束出现倾斜,影响其正常咬合和言语功能。若长时间未得到有效矫治,还可出现牙周的失用性萎缩,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食物嵌塞未及时剔除而引起口臭、牙周病等问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0]。正畸治疗和口腔修复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主要方案,通过矫治器纠正牙列畸形,调整牙列整齐度和牙间隙,再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牙列,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11]。临床实践证实,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佩戴矫治器时易出现明显不适感,导致其对正畸和修复治疗产生排斥心理,同时部分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了解,加之矫治器的佩戴导致其无法很好清洁口腔,未剔除的食物残渣长时间残留引起牙周炎症,延缓其康复进程,影响修复体的安置和使用寿命[12]。因此,对先天性缺牙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干预可较大程度影响其正畸和口腔修复治疗效果。
六步行为认知法是通过强化患者对疾病及防治的认知水平,纠正其错误认知和行为,并对干预计划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调整,以纠正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应对态度,使其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疗和护理干预[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认知偏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六步行为认知法能帮助改善行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态度,纠正其认知偏差,让患者以更好的心态接受正畸修复治疗及护理。相较于常规口腔健康教育,六步行为认知法干预在明确问题的环节中,通过一对一沟通明确患者在疾病治疗和口腔护理中的错误认知和行为,为后续重点干预方向提供明确参考;健康教育期间通过成功案例分享和正向鼓励,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引导患者进行自我监督管理,提升其自理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疾病[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口腔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六步行为认知法干预能促进行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六步行为认知法干预针对患者口腔情况和正畸修复治疗方案制订短期的干预计划,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并帮助其逐渐适应矫治器的佩戴;每2周评估1次干预效果,调整下一个阶段的短期干预计划,以提升治疗效果;在维持行为和防治复发阶段对患者的口腔保健和用齿习惯进行规范管理,减少不良行为习惯对正常牙体和修复体造成的损伤,延长修复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正畸及修复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15]。
综上所述,六步行为认知法干预能纠正先天性缺牙患者对疾病和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的应对态度,减少其认知偏差,以更积极正面的心态应对疾病和治疗护理干预,促进其口腔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