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06-27杨辉平吴小梅刘文萍
杨辉平,吴小梅,刘文萍
(兴国县人民医院 江西兴国 342400)
子宫肌瘤、子宫脱垂等均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该病[1-2]。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发展,临床已逐渐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外科手术中,并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3]。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护理是在围术期根据患者需求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心理、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加强护患交流,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意愿,从而加速患者恢复[4]。本研究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确诊且符合子宫全切术指征者;②术前经B超等辅助检查未出现异常情况者;③知情并自愿参与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器官功能严重损伤者,如心脑、肝肾类疾病;②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③伴有盆腔恶性肿瘤、盆腔粘连、子宫体积过大者;④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或出血倾向者;⑤既往存在子宫手术史者;⑥伴有生殖道炎症或子宫及周围附件良性病变者;⑦伴有认知或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4~45(36.89±4.22)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37±0.78)年;孕次(2.56±0.47)次;子宫直径(5.38±1.12)cm;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8例,宫颈癌变14例,子宫内膜增生8例。对照组年龄25~47(37.33±3.85)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69±0.51)年;孕次(2.71±0.38)次;子宫直径(5.75±0.78)cm;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9例,宫颈癌变12例,子宫内膜增生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持续干预至出院后。包括入院后评估患者基本资料,行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做好相关术前准备,术后协助患者定时翻身。留观护理期间,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或切口感染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1.2.2 观察组 采取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护理持续干预至出院后。①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了解大致情况,包括患者对术前、术后等各阶段需求,结合患者病情制订相应阶段性护理计划。②术前护理:a.入院第1天。护士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责任医生、病房情况等,初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帮助患者熟悉病友,协助完成入院常规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包括术前用药、饮食指导等。b.入院第2天。告知相关检查情况,根据反馈结果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者对手术期望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过程、目的及作用,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案。c.入院第3天。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对疾病、手术现存的疑问,并耐心解答,通过PPT或视频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处理措施。③术后护理:a.术后第1天。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当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后,迫切想得知手术结果及进展是否顺利,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不安、焦躁等情绪时,需及时安抚并告知手术情况,通过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简单讲述术后需注意事项。b.术后第2~3天。加深患者的健康教育程度,通过交谈了解患者术后预期康复效果,为患者普及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后护理要点,告知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内容及不同级别护理的重要性,并对患者饮食等方面进行指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关注各项指标波动情况,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症状,并做好相应记录,异常者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针对性的诊断与处理。c.术后第4~5天。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加强按摩护理及运动护理,每天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按摩,每次约30 min,3次/d。鼓励患者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运动,在术后前3 d,需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被动运动。护理人员握紧患者双下肢脚腕进行抬高运动,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鼓励其进行自主运动,每次肢体抬高度25°~45°,1组5次,每天6组。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指导患者进行以有氧运动为主的有效锻炼(散步、慢跑等),运动过程中需指导患者合理控制运动量,不得促使自身产生疲劳感,若患者提出心慌或体力不支等,需立即让患者原地休息,以免影响康复速度。d.术后第5~6天。可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解答患者康复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定期检查患者伤口出血等情况,严密检测其生命体征变化。e.术后第7天直至患者出院。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向患者讲解穿着弹力袜的意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对出院后对手术效果有疑问者,护理人员可建立相应的微信群或公众号,告知患者通过留言等形式提出疑问,并于24 h内给予相应回复,同时嘱患者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临床指标。②心理状态: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其中SAS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评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61~7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SDS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3分为重度。③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发(VAS)[7]评估两组术后6、12、24、48 h疼痛程度。VAS评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患者睡眠受影响,但可忍受,7~10分为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并难以忍受。VA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重,患者越难以忍受。④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8]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差。⑤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尿潴留、血栓。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由于子宫结构、作用的特殊性,易发生多种疾病,故临床一旦确诊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9-10]。随着腹腔镜技术进步,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已成为临床首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任何手术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存在一定术后并发症风险,影响恢复速度。常规方法护理围术期患者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恢复较慢,预后效果并不理想情况[11]。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是目前临床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两组患者手术方法一致。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护理能有效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加快患者恢复,提高预后效果。这是由于在该模式护理下,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需求,并根据术前、术后不同阶段患者具体需求给予相应干预,护理工作贯穿于围术期,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究其原因:该模式干预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手术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让手术成功患者与准备接受手术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减轻待手术患者心理压力,同时及时安抚患者,告知其手术情况,肯定手术治疗效果,从而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能与术后定期检查伤口、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关。本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是由于术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需求及病情制订相应运动、饮食计划,指导并督促患者按计划进行,协助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模式干预下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预后,可能与术前通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及处理方法有关。
综上所述,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阶段性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