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护理关键点质量控制干预在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06-27秦丽娜
卢 吉,秦丽娜,韩 婷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 215000)
卵巢囊肿在临床较常见,指卵巢内或其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囊内可含有液体或固态物质。有调查显示,卵巢囊肿在育龄期女性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绝经后妇女也较多见,患病率为5%~17%[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卵巢囊肿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因其具有伤害小、痛苦轻等特点,受到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认可。但由于术中干预效果较差,加之手术操作和治疗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术中大出血、低体温等情况,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针对性控制可能引发并发症的质量关键点,在术中护理与预后护理保证下,提升救护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2]。本研究探讨术中护理关键点质量控制干预在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80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符合卵巢囊肿的诊断标准,且出现下腹部隐隐作痛、疼痛感较严重、有胀满感等症状;②患者沟通及认知能力正常;③患者参加本研究前未接受卵巢囊肿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子宫内膜疾病者;②对麻醉药物过敏者;③其他恶性肿瘤者;④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0~45(28.95±3.11)岁;疾病类型:滤泡囊肿12例,黄体囊肿12例,皮样囊肿16例。观察组年龄20~44(28.78±3.17)岁;疾病类型:滤泡囊肿7例,黄体囊肿14例,皮样囊肿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每天定时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目的,告知其临床注意事项。术后患者卧床期间,及时更换辅料,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及时清理擦拭汗液,给予消毒、换药。观察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明确有无红、肿、热、痛;以流质饮食为主,排气后可进半流质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加强营养支持,忌烟酒、辛辣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外阴卫生、干燥,穿宽松内裤;保证患者休息充足,术后半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活动。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实施术中护理关键点质量控制干预。
1.2.2.1 组建小组 由本院3名妇产科主治医师和10名护理人员组建妇产科小组,小组成员对本院以往卵巢囊肿患者实施剥除术中护理质量关键点进行调查分析,包含术中并发症、管理器械、体温调控3个方面,针对关键点进行改善,制订相应质量控制干预措施。
1.2.2.2 并发症预防 ①术前:医护人员于术前1 h在患者腿部及后腰部涂抹润滑剂,按摩下肢,使用充气泵或弹力袜等,加强小腿肌肉收缩运动,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②术中:医护人员将患者右侧小腿放置腿板上调整位置,患者弯曲膝关节,保证小腿与大腿呈10°,膝关节略低于踝关节15 cm;左腿腿板稍低于右腿腿板,既可暴露病灶部位,又不耽误医生操作;对高龄患者医护人员在术中将海绵垫垫于骨骼突出部位,对体质偏弱患者定时局部按摩。③术后:医护人员定时给予翻身、叩背及变换体位;协同患者进行下肢被动活动,每2 h按摩下肢1次;避免膝下铺垫硬枕,过度屈髋,将下肢抬高10°~15°。
1.2.2.3 管理器械 术前:提前准备好卵巢囊肿剥除手术所需的器械、药品,仔细检查各项仪器的灵敏度,按照主治医生的习惯摆放手术用具。术中:医护人员与主治医生密切配合,确定病灶部位并给予相应治疗,熟练使用手术器械,及时、准确传递器械,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将手术器械统一送往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保养,并如实记录;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器械拆卸、保养及安装等操作的培训,确保能够熟练使用器械,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参与救护工作。
1.2.2.4 体温调控 术前:医护人员于术前1 h清洁手术室环境,调整适宜温湿度,保证手术室整洁;将保温毯铺垫于手术台上进行加温。术中:静脉输注液体或血液加温至36 ℃左右,以保持患者体温稳定,注意血液加热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破坏血细胞;医护人员用口测体温计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变化,若发现低体温者应给予保暖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的皮肤、温度及面色,并及时监测体温。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3]评分。NRS是由医护人员在纸面上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一端为1,代表无疼痛感,另一端为10,代表剧烈疼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感越强烈。量表Cronbach′s α为0.881,信效度较好。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线性生命质量测评量表(LASA)评分。采用LASA评估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该量表由Prestman等于1976年研制而成,包含移动、生理活动、社会活动3个方面,每个方面各包含10个测评题目,1~5分计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患者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皮下组织游离,形成较多黄色渗液)及肠粘连(经影像学检测均符合肠粘连诊断标准,且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停止等症状)。⑤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LAS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LAS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5 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方案尚未成熟,所以卵巢囊肿剥除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切除病灶部位,减轻患者痛苦。但由于实施腹腔镜切除术需使用麻醉药物,易导致患者术中出现应激反应,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发低体温,出现心率速度过快、血压紊乱,增加术中出血量,影响其预后。有研究指出,围术期密切观察术中质量关键点,及时给予针对性质量控制干预措施,可减少低体温等并发症,提升治疗效率[4-5]。
生命体征是全面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危急程度与治疗效果的指征,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体征数值进行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P<0.01),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AS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实施术中护理关键点质量控制干预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该护理模式在围术期给予持续救护干预,通过分析术中管理关键点并实施针对性改善。术前,医护人员调节手术室温度,按摩患者下肢,使用充气泵等,以加强肌肉收缩运动,加速静脉血液回流,保持心率稳定。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体位,稳定血压水平[6]。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意义及目的,帮助其明确治疗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及时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术中护理关键点进行质量控制护理,从而制订并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应体位摆放、切口处理及物理镇痛等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升其生理舒适度,促进血液循环和切口愈合,从而改善其生命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患者经术中护理关键点质量控制干预后,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改善。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术中护理关键点质量控制干预,医护人员术前给予体温干预,减少低体温的发生[7];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器械相关知识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使用器械,并按照要求将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规范手术流程,从而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治疗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术中护理关键点质量控制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指标,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实施护理关键点质量控制干预,能够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减轻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