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小儿外科骨折复位手术围术期中的干预效果

2023-06-27翟文丽顾琳琳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缝隙围术外科

翟文丽,巩 苗,顾琳琳,高 花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250012)

小儿外科骨折复位手术是治疗骨折患儿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各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对外源刺激较为敏感,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刺激因素极易对患儿身体产生多种不利影响,严重者还会诱发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给患儿及家庭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外科手术也会造成患儿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影响患儿康复和后期人格发育[1]。因此,围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无缝隙护理是一种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模式,建立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为患者提供“一站到底”的个体化护理服务,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一种多维度、多角度、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模式[2]。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各学科的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优质服务,适应了新形势下的护理要求[3]。本研究对小儿外科骨折复位手术围术期患儿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1日~2022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98例进行外科骨折复位手术的患儿,智力均发育正常,为保证问卷完成质量,本研究仅对10岁及以上患儿进行研究,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排除家属不能配合的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无缝隙组和对照组各49例。无缝隙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10~12(10.41±3.40)岁;上肢骨折31例,下肢骨折1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0~12(10.06±2.96)岁;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2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健康教育,依据手术流程进行常规护理服务。无缝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4-5]。①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护士长负责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分析患儿的病情和护理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学习,提升护理能力。②采取责任护士负责制:患儿入院后,指定1名责任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护理,常与患儿及家属交流,建立亲切的朋友关系,日常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疾病诱因、特点及注意事项,介绍康复病例,缓解患儿因手术和住院环境产生的恐惧心理,使其有充分思想准备,增强治疗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操作。③术前体位及皮肤护理:由于麻醉后患儿常出现短暂躁动现象,因此护理时需使用棉垫包裹其肢体,防止因压迫引起的皮肤损伤及手术部位污染。同时,护理人员为患儿皮肤消毒时,需保持患儿皮肤干燥和床单整洁。④术中护理:手术当天,护理人员明确患儿术前禁饮食及术前用药等情况。术中,护理人员全程陪护患儿,依据手术情况给予患儿适当安抚,若患儿意识清醒,护理人员还可通过与患儿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由于患儿血容量相对较小,术中容易出现因失血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时补液,预防休克。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儿及家属,并对患儿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态度给予赞扬,给予积极心理暗示。同时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用药、处理等情况。⑤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应向患儿家属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了解患儿术后疼痛情况。患儿出院后定期回访,了解患儿营养状态变化及饮食、用药等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家庭随访,及时分析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使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6]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等生活质量指标变化情况,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使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7]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水平,得分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该问卷分别在患儿手术前后及麻醉诱导后填写。以上问卷主要由患儿父母填写,填写过程中由护理人员进行辅助监督。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mYP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mYP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小儿骨折复位术后住院期间情绪异常在小儿外科中较常见,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围术期多种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8]。相关研究表明,小儿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影响术后恢复及情绪[9]。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对减轻小儿围术期负性情绪,提高患儿依从性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断发展,小儿围术期护理愈发受到重视,围术期护理质量与小儿术后预后和身心发育均具有重要关系。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在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整体性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安抚患者焦虑、紧张心理,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高质量护理服务[10]。在该护理模式理念指引下,护理人员通过转变传统被动护理思维,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亲密关系,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且为患者后续治疗及护理奠定良好基础,彰显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情怀[11]。小儿外科围术期各项操作均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以便及时有效处理相关问题,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及患儿术后康复。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接受小儿外科骨折复位手术的患儿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结果发现,护理后,无缝隙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无缝隙组术后和麻醉诱导后mY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小儿外科围术期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骨折患儿生活质量,缓解患儿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在小儿外科骨折复位手术围术期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减弱其焦虑、紧张情绪,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缝隙围术外科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雨的缝隙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