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2023-06-27方小凤
方小凤
摘 要 项目式教学是以主题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依托具体项目任务进行教学的方式。为有效促进落实项目式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语文教学设计应明确项目内涵,防止设计偏差;挖掘语文核心概念,规划项目设计;以语文真实情境入项,凸显学生主体;设计联环语文活动,提供支架助推探讨;设计双向评价反馈,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项目式学习 教学设计策略
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是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效果的课程设计模式,从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关系看,属于“登山型”课程编制模式,“首先预设特定的主题,然后学习者以多种多樣的方式与逻辑展开探究性活动,最后表达、交流并共享学习成果的活动。”[1]“登山型”课程编制模式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过程的推进。那么,在项目式学习理念的指引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应明确项目内涵,防止教学设计偏差,挖掘语文核心概念,规划项目设计;以语文真实情境入项,凸显学生主体;设计联环语文活动,提供支架助推探讨;设计双向评价反馈,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一、明确项目内涵,防止设计偏差
实施项目式教学,首先要明确项目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不同含义,理解项目式教学的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有利于帮助学生达到你确定的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核心要素主要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疑问、持续探究、真实性、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反思、批判性反馈和修改、公开展示的成果”。[2]在明确项目式核心要素后,再联系诸多的语文教学的概念来区分。如专题教学、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探究教学等等概念。不少教师对新出现的概念感觉头疼,至于各大概念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更是无从理清。而要实施某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内涵应该一清二楚。对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不清,依此所做的教学设计就会牵强。
项目式教学有探究性,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以项目作依托,以问题入项,以任务推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必定体现探究意识。项目式学习强调最终的成果展示,学生在此项目的指引下,通过探究项目实现作品完成,将作品公开展示后再集中进行交流、评价与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以促进下一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
项目式教学还应重点区别主题式教学与专题教学,主题式教学往往将语文内容分成多个主题,如爱国爱家主题、送别留别主题等,将相关主题的作品归置一起进行探讨学习。专题式教学则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将教学内容设置出若干个专题,专题可以是主题式,也可以是人物专题、时代专题等。它是从专题设置的某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与解读问题的教学方式。而语文项目式教学则注重大概念统率下的小概念,结合真实生活情境提出具有驱动性的任务。大概念是知识总纲,而小概念则是总纲下的知识群落,由此分化成一个个互相独立而又关联度密切的学习任务,以解决任务来推动最终作品的完成。
二、挖掘语文核心概念,规划项目设计
要实施项目式教学,很多教师对语文学科可以设置什么项目并不清楚。这个项目的设计应该与语文课程目标紧密联系,“项目不应该瞄准一两堂课就能解决的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而应该与那些涉及大概念、有一定复杂度和要求高阶思维的课标相对应”[3],因此我们在熟悉课标的基础上,需要摸索生活世界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来设置项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18个学习任务群,依此可以设置如“戏剧节”“新闻发布会”“新闻采访人”“古代诗歌研讨会”“我与自然”“我与他人”“我与世界”“我与社会”等项目。
在实施项目之初,除理清项目式教学的概念内涵与明确系列项目之外,还应挖掘项目实施的核心概念,意即统率项目的大概念与子概念群。比如“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探讨”等学习任务群是语文学科大概念,在语文项目式教学中处于“总设计师”的位置,而在大概念之下,应挖掘出较为下位的“核心概念”来支撑,形成子概念群。比如“诗歌节”项目式学习,大概念是“诗歌是用凝练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表现独特艺术魅力”,在此大概念的统率下,还需要分解出多个核心概念,如将“凝练的语言”分解为诗歌炼字、诗歌节奏、诗歌意象、诗歌意境等几个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是诗歌艺术鉴赏的基础,在项目式学习理念之下我们可以此为教学设计活动内容,从而引领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创作诗歌。
三、以语文真实情境入项,凸显学生主体
项目式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入项。什么是入项,入项是带领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我们现在所探索的诸多项目式教学的入项课,大多类似于我们传统课堂的导入,显得仓促而虚假,不能很好地引生入境,产生强烈的驱动效应。好的入项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入项要让学生产生解决这个驱动性问题的强烈意愿,入项要让学生有探索空间,充分暴露他们对项目及其解决过程的理解,入项要让学生产生与个人相关的联系感,情境的创设须要注意真实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4]意即入项要选择与学生有关的,甚至是学生动手体验或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活动,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与求知热情。比如新闻采访人,可以借用本校名师作为访问对象,将名师请进课堂,让学生站在追星的角度与站在媒体人角度来访问,借此了解作为新闻采访人的准备与访谈设计。
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的问题或情境开始进入学习。“真实性,是项目式学习的本源特征,它使项目式学习紧密地联系了知识与社会,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5]真实的问题或情境能促发学生主动探究与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意识与热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而为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架接了桥梁。
项目式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与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有所不同,它要求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的时间长,带有专业团队研究、探究讨论的色彩,应兼顾到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智力值贡献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实质性的参与,同时贡献自己的知识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不断地碰撞与交流,为项目作品的完成提高思想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四、任务活动设计联环,支架助推探讨
项目式教学是由多个活动情境任务组成,各活动情境任务都是以完成此次项目为目标,学生须在连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与技能,得到思维提升。正如“研究一个大报馆如能明白新闻、收集、排印、送交种种方法,则一切大都市办理报纸的计划书与观念都有了。研究一个大商店,则一切商店所实用的观念都有了”[6],学生面对项目就像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生活环境里有多个连贯的问题须待解决。
那么,是不是各活动之间可以彼此各唱山歌呢。从项目的完成来看,各活动之间应该是有着紧密关联的,前一活动应该是后一活动的开启,后一活动是前一活动的深化,一步步推进项目的最终完成。从项目的完成度上看,情境活动之间也应该是相互连续的,“各种不同的情境一个跟着一个相继地发生。但是,因为有了连贯性原则,可以使先前情境中的某些东西传递到以后的情境中去。当个人从一种情境走到另一种情境时,他的世界、他的环境或者扩大了,或者缩小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而是处在同一个世界的不同部分或不同方面。他在一种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变为有效地理解和处理后来的情境的工具”。[7]比如“排演话剧”项目,分别可以设置几个任务,“任务一,呈现真实情境,学校举办排演话剧活动,呈现历届话剧节的演出情况,探讨演出所要涉及的前期准备,推出《雷雨》演出的任务布置。”“任务二,阅读《雷雨》全剧,理清人物关系,分小组概述剧目情节。”“任务三,精读课文,分组探究,结合矛盾冲突、人物台词、人物情感、人物形象等多个核心概念进行探讨。”“任务四,观看《雷雨》话剧视频,深究话剧人物语言,怎样才能演出人物的个性。”“任务五,分成剧组,每组设置导演、演员,共同排演话剧,并录像分析。”这里共有五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为下一项任务搭建平台,最终指向表演作品,从而经历了一次完整感知戏剧世界并解决相关任务的过程。
五、双向评价反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实施,都需要有教学的反馈。教学效果到底如何,教学评价能提供反馈信息。项目式教学最终指向产品实现,产品是终结性评价内容。如思维导图、小报、小论文、表演、采访视频等,都是项目式教学最终完成的评价内容。在实施项目式教学中,终结性的评价看到得,也比较容易执行。但教学自然不能忽视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状态、参与程度以及参与表现等多方面的评价,这一重视过程性的形成性评价更能有效反馈项目实施的有效性与学生成长值。“形成性评价为修改和改进教学材料提供数据”“它的目的是修改教学,以便使教学对最大量的学生尽可能有效”“没有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的”[8]。
终结性评价有产品结果作依据,而学习过程评价则难在对过程的督促与记录。那么有什么方法手段来加强形成性评价呢。质性评价手段大多适用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此评价手段通过活动观察、自由交谈等来描述学生的强项与不足,记载学生的疑问,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这种评价方式着力于收集显示某一学习领域里学习者的努力与进步的作品,调查每一个学习者获得的经验,及其疑问和兴趣,探究各个时段的学习过程,通过编制成‘成长档案,来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9]可见质性评价着重于收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事实性材料作为依据。
在项目参与程度上,首先学生对自己作出理性评价,而共同完成项目内容的同伴应给予本组成员实时评价,教师在监测项目推进过程中也应及时给予各成员实时评价,以及时促进学生参与的力度与深度。在每一活动结束,教师与学生都应做相应的小结,以改进研究方案。项目实施不是空形式,不是只关注最终产品,而是引领学生在参与和创造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并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合作有序、深度交流、智慧在线的探究过程一定会呈现优化的学习成果。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第五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中学语文)”暨2022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和建设项目“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9.
[2][3][美]苏西·博斯、[美]约翰·拉尔默 著.周华杰、陆颖、唐玥 译.项目式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57、77.
[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138-139.
[5][美]约翰·杜威 著.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1.
[6][美]马克马利 著.杨廉 译.设计教学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184.
[7][美]约翰·杜威 著.姜文闵 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62.
[8][美]加涅 著,皮连生 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
[9]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320.
[作者通联: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