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理念
2023-06-27余映潮
余映潮
摘 要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关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重要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有这样一些核心的、精华的内容需要我们把握:立德树人,课程性质,核心素养,学段要求,文化教育,学习任务,实践活动,学业质量。我们需要了解新课标所表现出来教学背景,提升教学理念,形成自己优质、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教学理念 “新课标” 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关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重要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于2022年秋季开始执行。这份新课标,体现着国家立德树人的意志,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新理念、新知识、新要求。
纵观5万余字的语文新课标,有这样一些核心的内容需要我们把握。
第一,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所有学科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育人目标和教育宗旨。课标说,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会“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一是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向着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努力;三是落实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学生达到拥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境界。
第二,课程性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是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确切定义,对于我们把握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和重点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警示我们:语文课程首先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第三,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是育人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语文学科所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尽管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但课标仍然进行了这样的强调:“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以语言运用为基础,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审美创造,促进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四,学段要求。
学段要求是课程目标的细化,是新课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四个学段教学内容的细腻描述,每个学段都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如,初中学段“阅读与鉴赏”训练要求的主要内容有:练习朗读、默读、略读和浏览;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等。
第五,文化教育。
新课标对于语文课程的主题的界定,突现了“文化”二字。
其中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反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还有外国优秀文化作品。
表现这些文化的有关载体将有力地丰富教材的编写,同时强化语文课程“以文化人”价值取向。
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弘扬先进文化,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优秀革命传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感染。
第六,学习任务。
新课标规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进行组织与呈现。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一共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次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次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次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第七,实践活动。
新课标有近20次提到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反复强调要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如,“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語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又如,“要落实学习任务群要求,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和积极探究”等。
如同“学习任务”一样,“实践活动”这四个字也将促使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
第八,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新课标在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方面也尽显科学性,整体刻画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确保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如对初中学段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课标就提出了10个方面的“能”;这10个方面的“能”,表现出很高的教学要求,表示着学生在学习之后应该经得起检测、经得起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能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能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以上是核心内容的8个方面,如果结合整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细细的领会,则会有更加丰美的新要求进入我们的视野。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市教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