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和救治

2023-06-27董鹤萍

健康之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心梗胸痛溶栓

董鹤萍

患者胡某近期单位工作比较忙,连续加班通宵,有些疲惫。虽然感觉肩背部稍微有些牵扯疼痛,但没在太在意。结果一天夜突发胸痛,持续绞痛不适,大汗淋漓,被“120”紧急送医院抢救。医生告诉家属,胡某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由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出现急剧堵塞,造成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所致。即便患者没有因急性心梗死亡,但日后出现心衰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很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可能出现的急性心梗等症状加以重视,早期识别,尽早就医,提高急性心梗的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

50%~80%的患者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一旦发作,常表现为突然、剧烈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咽喉部紧缩感,下颌部、牙齿疼痛,左上肢或剑突下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甚至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且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但也有些患者仅表现出轻微的胸闷、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憋气等症状。糖尿病、闭塞性脑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患者易出现无痛性心梗,容易漏诊。

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此外,还需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不同。

胸痛特点不同

心绞痛多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常出现在劳力、情绪激动、受寒等诱因下,疼痛时间短,多在15 min以内,口服急救药物可有效缓解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除可发生在胸骨,也可出现在上腹部,且疼痛更加剧烈,多无明显诱因,疼痛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1~2 d,口服急救药物疗效较差或无效。

伴随症状不同

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等表现,动脉血压常降低,甚至可发生休克,而心绞痛通常无此症状。

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同

急性心肌梗死会出现心肌坏死标志物增加,心电图特征性变化,而心绞痛通常无此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对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要掌握“120”急救法,即出现胸痛拨打“120”,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 min。由于心肌梗死往往发病突然,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入院前处理

(1)如果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此次发作时间大于15~20min,或无冠心病史,但经急救人员做心电图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则立即嚼服300 mg阿司匹林。

(2)坐位将硝酸甘油含于舌下,也可将药物嚼碎后含于舌下一片。如不见效,隔5 min再含服1片,可以连续应用3次。若仍无效,立即就医。 硝酸甘油能使脑压和眼压升高,青光眼脑出血患者应谨慎使用。

入院后处理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 h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率。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 min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 h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如无急诊PCI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 min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且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应进行溶栓治疗。常用溶栓剂有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应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

根据预防措施的不同,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要预防复发,或者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预防发展到心肌梗死的程度。首先,要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例如了解心肌梗死的危害及病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在生活中,戒烟限酒为最基础的要求;在饮食结构上,要减少红肉等油腻食物的摄入;在日常生活方面,避免熬夜及寒冷刺激。保持每日适当的运动量,心態放平衡,避免情绪出现大幅度波动。其次,控制高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证实,能够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诸多,如活动量少、吸烟饮酒、肥胖、便秘、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压等。

二级预防是指针对会造成冠心病的疾病进行治疗,避免发展成冠心病。遵医嘱应用相对应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使得血压、血糖、血脂达标。

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治疗

心肌梗死发生后,大多数患者会选择介入治疗,效果比较好。需强调的是,恢复期出院后,仍然要按医嘱按时服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药物,如他汀类;β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及ACE-I类药物等。有许多患者口服一段时间药物后,担心各种副作用而自行停药,可能会再次出现心梗,加重病情。其实,治疗急性心梗长期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不高,大多数患者可以放心服用,只要按医嘱定期复查,基本可以避免。另外,需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1)低盐、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2)戒烟限酒。

(3)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平和心情。

(4)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以行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强调循序渐进,每周3~5次。

(5)有不适随时就诊。

猜你喜欢

心梗胸痛溶栓
心梗突发的九大不典型“求救信号”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有些胸痛会猝死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