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路径

2023-06-26李朝霞

艺术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应用路径声乐教学高校

摘 要: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同时也是大学生声乐知识学习的借鉴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分析民族声乐艺术的主要特点,然后体现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其次探究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借鉴,最后提出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辅助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高校;声乐教学;价值;应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2-0-03

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过程,近年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其更是成为当前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当前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往往在教材的选择以及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无法将民族艺术要素充分融入其中,使得学生的声乐知识学习难免存在一些片面性。而将民族声乐艺术渗透到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艺术,也更能够促进学生音乐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主要价值分析

第一,在大学民族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价值;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蕴含着中国特色;民族声乐表演突出“中国化”和“现代化”,主要寓意在歌词当中,不仅引用了我国经典的诗词,还引用了我国经典的曲目,这些引用的要素都属于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1]。大学声乐教学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教育,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把民族声乐艺术融入声乐教学中,既能为民族文化的再创造提供智力和人力,又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民族声乐教学具有增强学生审美意识的作用。在大学声乐教学中开展民族声乐艺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推动美育,实质上就是要以民族声乐艺术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感性认知,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实践,逐渐建立起审美观念。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很重要。

第三,民族声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中国民族歌曲的美,既有其本身的节奏美、内涵美,又有其形象美、技巧美、语言美[2]。歌唱技术与艺术表达是相互补充的,而民族声乐艺术又是一门语言艺术,所以将其引入民族声乐艺术中,对提高大学生的唱功和表演水平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聲乐教学中的应用借鉴

(一)民族声乐艺术在声乐技巧课教学中的应用借鉴

1.呼吸

“善吟者,必须最先调整自己的气息”,这一点对于歌唱表演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3]。歌者只有确保自身的呼吸足够稳定,才能为后期演唱提供支持并确保稳定。因此,基于民族演唱表演,演唱者必须加强对自身的呼吸锻炼,通过对自身相关的肌肉群的锻炼,实现条件反射的目标,确保演唱者在演唱的最初就能调整好自己的气息,并灵活调控好整个歌唱过程。演唱者进行气息运用时,一定要确保自身的“声”“气”平衡、稳定,一旦两者无法实现协调,就会导致最终的演唱目的达不到[4]。演唱者唱高音的时候,一定要将气往下拉;而在唱低音的时候,则要将气略提。与此同时,演唱者要保证自己的强气,声音必须变化均匀,弱气也必须足够稳定和柔和。但是在歌唱特点和自身情感不一致的时候,也必须适当调整自己的歌唱速度,并合理掌握和运用运气技巧,不仅要有柔有坚,还要有轻有重。通常在用气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腰肌往下、往后,控制好坐下的力量,且要适当展开想象,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气息不会太快回转,但当自己的气息往上、往外运输时,必须适当密集收口,确保自己演唱出来的声音足够悦耳、足够轻柔。

2.共鸣

(1)“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往往是演唱者获取演唱共鸣的主要途径。“口腔共鸣”,也是演唱者演唱时第一个发出的共鸣腔体[5]。要想实现口腔共鸣,演唱者必须确保自身的“丹田”支持,在保证自身气息足够的前提下带动声带,通过咽喉发出声音,进而带动相关肌肉和软骨的锻炼,训练自身的演唱气息,进而促进声音传递,最终在口腔顶部实现声音共鸣。

(2)“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往往属于声乐训练的终极目标,我们也可以叫作“鼻腔共鸣”。通过实现“头腔共鸣”,演唱者的身心往往是很放松和自在的,可以实现声波从上颌骨至鼻部和额窦的有效传递,活动在演唱者的腔体内,以获取更好的声音共鸣效果。通过“头腔共鸣”,演唱者的声音会变得越来越有力,演唱者的整个演唱也会非常顺畅,音色上也会变得很圆满润滑[6]。

(3)“胸腔共鸣”

通过实现“胸腔共鸣”,往往能够改变演唱者发低音时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压喉、胸紧等现象。通过“胸腔共鸣”,演唱者的高音根基可以打得更稳,也可以变得更松懈,不会出现发干、发哑、发紧的演唱问题[7]。要想实现“胸腔共鸣”,演唱者应当将发声共振位置从上颌骨转到下颌骨,声波就会在演唱者的喉咙和组织器官当中不停转化,最终在胸腔当中不断回转。

3.行腔

通过研究可知,在多种民族音乐技术和艺术表达技巧当中,行腔是非常关键和特殊的,其能够实现演唱者演唱规律和功能灵活性的有效融合,更好地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还可以将民族音乐基础知识和实践要点有效结合和全面表达出来。民族声乐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已经形成了“字方腔圆”的艺术表达风格,而“行腔”就是主要的代表。

4.走韵

演唱者在进行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往往很看重演唱韵味,这些韵味不仅包括演唱语言上的美,还包括演唱旋律上的美,另外还和吟及伴奏有关。要想做到民族声乐演唱走韵,演唱者必须凝思,进行神、物的形象思考,突出演唱的意境,并融合演唱文艺技巧和方法。

(二)民族声乐艺术在声乐语言课教学中的应用借鉴

1.吐字

民族声乐表演,发音是第一位,也是基础,表演者必须确保准确吐字,确保自己的每一个发音都足够准确,并加强吐字和发音方面的技能训练,确保自身的气息顺畅,并根据文字情节发展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达到轻重缓急适当安排的目的,尤其对于那些字音悠远、沉重的发音,必须确保听众有良好的视听效果。

2.传神

要想实现民族声乐演唱传神,演唱者必须从自身的演唱神态和音量上入手,且要结合周围的环境条件,营造出良好的演唱氛围,凸显出自身的传神演唱。尤其是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必须学会临摹不同人物的表达语言和思维方式,确保演唱传播,增强演唱和表演的感染力。

3.使噱

在这里,噱指的是笑料。在民族声乐艺术表演当中,评弹中的“放噱”,以及相声表演当中的“抖包袱”,往往都可以融入表演和演唱的搞笑因素,演唱者可以进行适当使噱铺垫,利于后期表演,获得良好的艺术演唱效果[8]。

4.变口

民族声乐艺术表演,往往离不开相关人物角色的凸显,而表演者塑造人物形象时,应当突出人物的方言和鲜明的语言特色,并做出临摹和仿照,不仅要表达出人物的籍贯,还要表现出人物的个人品位、特质和社会地位等。

5.音响

在民族声乐艺术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合理采取口技技巧,对其他声音进行适当的模仿,营造出良好的演唱氛围。评弹往往涉及“八技”之说,不仅涉及擂鼓、吹号、鸣锣,还涉及马蹄、马嘶、放炮、吼叫等[9]。此外,评弹还涉及“爆头”之说,代表的是各种各样的吼声,即所谓的“惊、炸”。民族声乐艺术表演者必须适当提高自己的嗓音,突出自己惊诧高叫的语调。

6.贯口

贯口,我们也可以叫作“串口”和“快口”,是指演唱者在民族声乐演唱当中,可以采用节奏性的话语进行表演和阐述,确保表演的贯穿流畅性,使得整个演唱一气呵成。民族声乐歌唱者必须提前背诵好表演内容,并科学运用,发挥出演唱感情渲染的优势,增强演唱的幽默感。

7.批讲

民族声乐演唱中批讲也很重要,不仅包括对演唱人物和事物的批讲,还包括对相关印文和典章体系的分析和表达。批讲的形式不局限于深入详解,有的时候也可以以只言片语来表达,旨在使得听众从根本上掌握和吸收相关内容,辨别好恶、美丑。对于批讲内容来说,不但可以详细,而且可以简略,旨在使得听众做好情感转化。

(三)民族声乐艺术在声乐表演课教学中的应用借鉴

在民族声乐歌唱中,歌唱者要注重自身的表演,不仅要做到形神统一,还要做到心神兼容。表演者在演唱当中需要接受的肢体语言锻炼是很关键的。以戏曲为例,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表达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决定价值的。但是,表演中的动作语言很容易被表演者忽略。很多音乐艺术学家觉得,做出标准的表演动作语言,不仅能够确保歌词形式的深刻性,还可以从表演者身上挖掘出一些表演技巧。民族声乐艺术在声乐表演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新歌剧演唱和传统戏曲演唱有效融合在一起,产生现代化艺术造诣,真正将表演者的思想、演绎联系在一起。

三、民族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辅助方法和路径

(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为学生灌输传统民族文化

民族声乐艺术是以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依托而形成的,它在不断地演化中,将历史发展的因素和人们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研究价值。鉴于我国的基本情况,各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各不相同,这就为民族声乐的创造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将民族声乐艺术融入大学声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及其背后的历史,从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独立创作、理解作品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重点从背景、作者的情绪、所蕴含的民族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为日后的独立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在大学声乐课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技术手段外,还要注重其音乐的鉴赏力和对声乐的欣赏能力的提高,从而使他们的声乐修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将民族声乐艺术渗透到大学声乐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的进程中,融入了各种文化因素,其中既有西方声乐的创作手法、表达方式,也有中国传统声乐的韵律和民族文化因素[10]。通过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它所具有的西方声乐艺术的创造魅力和我国声乐的节奏美感。通过长时间的浸润和渲染,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特别是在早期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还不够高,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此进行一些分析和指导。

(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作为一门声乐艺术,它的终极表现形式就是“演唱”,演唱涉及演唱技巧、演唱方法、演唱表现等诸多方面。在大学声乐课教学中,教师要从民族声乐的角度对其进行训练。通过对相关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语言的唱法,配合适当的身体动作和艺术形象,使自身能够有效地提升歌唱水平和演奏技术水平。总之,将民族声乐艺术融入大学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需要、学生接受度等因素,选用适当的作品,并结合教学节点组织相应的专题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整体声乐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带领学生不断地创新尝试

对声乐艺术生来说,既要掌握歌唱的基础和表达方式,又要具备创造性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前人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寻求更多形式的声乐表现方法,从而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满足人民对音乐的要求。同时,在不断创新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在大学声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民族声乐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种创新与尝试方面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主观审美而去干涉学生的创造。总之,通过运用民族声乐艺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尝试的激情,使其声乐自主创造力和综合艺术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高度的美学性和艺术性,是我们国家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是高等学校声乐教学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歌唱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又可以促使更多的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精神,对大学生綜合音乐素养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玉学.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实践的“互动”——以沈阳音乐学院复排编创《星星之火》为例[J].当代音乐,2022(05):5-8.

[2]潘俊如.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及融合探究[J].艺术评鉴,2022(08):67-70.

[3]刘永梅.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评《歌唱艺术:呼吸发音规律及生理学基础》[J].中国油脂,2022,47(04):164.

[4]魏晨晨.新时期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究[J].戏剧之家,2022(10):175-177.

[5]俞璟.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评《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声乐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3):144.

[6]吴婷婷.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挖掘声乐作品的兴趣与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1):68-70.

[7]蒋占武.浅析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的常见问题[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152-154.

[8]王沥沥.应用民族音乐学视域中的民族声乐区域特色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声乐教学为例[J].岭南音乐,2022(01):49-53.

[9]刘婕萍.论民族声乐演唱教学的有效措施及其作用[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01):110-113.

[10]胥恒赫.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兼论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鉴,2021(23):110-112+134.

作者简介:李朝霞(1976-),女,山东菏泽人,教授,从事中国民族声乐、音乐剧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路径声乐教学高校
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