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对1”研讨式声乐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2023-06-26李海涓

艺术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声乐课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讲的“一对一”个别课教学模式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为不同人才培养需求而设立的“一对二”“一对多”的小组课教学模式为主,而当面对复杂的客观的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只采取这两类教学方式,会使教学效果存在歌唱理论积淀弱、形式单一、视野窄的尴尬局面。“N对1”研讨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充分发挥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各自所长和集体的智慧,使声乐专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增加交流和了解,以实现对以上两种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上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研讨式;“N对1”;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2-0-03

声乐学科,自17世纪在意大利产生以来,发展已近400多年,目前,其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已是各类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和普通高校音乐系设立的最广泛、招生最多的专业之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在文化上的高追求高目标,该学科的发展,使其在教育目标与手段的革新上不断地具有更高的追求,融入新的、富有生命力与活力的教学模式,是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N对1”研讨式声乐教学模式是现今高校声乐教学中一大创新与实践,对于目前我国高等声乐教学中的不足现状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声乐教学的普遍特点与规律和我国高校现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分析

声乐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在针对不同声音的感受和理解、不同声音的功能和特点、不同声音的素质和修养的教学对象的差异上,在进行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和艺术创造力表现力的造就上,会形成鲜明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规律与教学特点。[1]首先,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来设立教学方法与目标,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其嗓音各有不同。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声乐器官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风格特色鲜明的演唱效果。其次,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声乐教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个性化,解决路径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有不同的切入点。在声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由于声乐知识的相关概念,看不到摸不到,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与教材,声乐教师大都根据自身的经验,把自己歌唱当中的相关体验和感受、歌唱的技能和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或比喻传授给学生,学生再按照教师的启发来获得与教师相同的音响效果和歌唱感觉,通过重复来巩固这些声音的效果和概念。最后,声乐属于表演艺术门类,是一门实践性重于理论性的学科,体现其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生在舞台上的实践演唱来获得的,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师的辅导下,歌唱状态稳定且自信,但在课后的实践舞台演唱时,就出各种状况:如把握不住情绪、找不到感觉、错词错节奏、音不准甚至跑调等,与台下课堂上的演唱大相径庭,判若两人,把握不住良好的歌唱心态和情绪。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声乐课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讲的“一对一”个别课教学模式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为不同人才培养需求而设立的“一对二”“一对多”的小组课教学模式,它们是在声乐教学的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根据我国高等声乐教学体系的特点而设立。两者的共有特征都是以教师为主讲,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为课堂的主导,根据每个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其中的“一对一”个别课的教学模式,它是音乐专业院校培养专业声乐人才的主要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声乐专业的特色性,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显著。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至今,无论是中西方高等艺术院校,或是歌剧院的声乐指导,乃至包含戏曲在内的所有声腔艺术,可以说都基本坚守并延续着这种教学方式,因其最符合声乐发展的规律。然而,由于我国高等声乐教学的特点,各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师生比和教学对象的情况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为不同人才培养需求而设立的“一对二”“一对多”的小组课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目前是艺术专业院校或综合类大学里面向非声乐主科学生所开设的声乐基础课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它的教学过程会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把学生进行分类,把相同性别、相同声部的学生编排在一起统一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解决演唱中的共有问题,再留下充分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于学生歌唱个性的发展和学生个人声音问题的解决有着一定局限性。但是,它的优势在于在面向非声乐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声乐基础课中,面对学生多教师少的现状,可以缓解师资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对于他人的优点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对于缺点相互避免,在一定意义上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客观上推动了艺术实践方面能力的提高。[2]

综上所述,这两种声乐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声乐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教学效果明显,声乐人才不断涌现。但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如果只采用这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又会产生以下问题。

(一)都是以声乐教师为主讲的上课形式,特征上声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的,并且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但这种形式的长期的单一化进行,容易导致声乐教师在自身的演唱和教学上养成“唱自己的,教自己的”的思维习惯,致使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声乐教师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较为单一,存在“吃老本”的普遍现象,缺少交流。另外,长久以后,重复要求的知识体系,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形成一种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习以为常的状態,缺乏学习兴趣。

(二)学生在演唱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增强。声乐教学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相比于其他学科来看,其相关的知识体系将更为抽象,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上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所遇到的疑问和难点就会更能激发其自身在歌唱中所体会到的观点和看法,如果在声乐教学中,只采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学生将无法及时地表达自身的学习想法和感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这两类教学方式大部分只局限于声乐的基础教学部分,在声乐表演的舞台实践性的体现上还不能起到一个直接的教学作用,特别是对于各类声乐题材艺术实践的领域,还不能展开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故而舞台实践的教学成果的检验还不能起到良好效果。

二、“N对1”研讨式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并且,其在欧美等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已是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类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其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该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学生交流技能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产出,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3]在声乐教学中,将研讨式教学用于课堂,将更好地起到教学的作用,弥补以上两类声乐教学模式所体现出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解决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就某一个声乐相关问题或者是知识点进行研究和讨论,改善发声,在这一过程中将能够使得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们进行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也使其本身的交流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锻炼,提升思维的活跃度,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

“N对1”研讨式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即在声乐教学中,开展如“多位教师对一位演唱学生”“多位学生对一位演唱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N+1形式的演唱相互交流”等形式的演唱研讨式的教学,来进一步提高与理解声乐演唱的规范,以实现对以上讲授式“一对一”个别课、“一对二”“一对多”小组课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上的有力补充。这种教学方式,展示和发挥了声乐专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增进了解,改变了以往声乐课“从师傅到徒弟,一带到底”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所体现出来的弊端,在声乐专业教师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声乐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和各自所长。

(一)通过“N对1”研讨式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师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學生舞台艺术实践的自信心。

对于声乐课程来说,最终以实践结果体现,但在课堂中,师生要将其中的理论知识讲透、理解透,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演唱实践的结果,因此,在声乐理论的抽象的讲述过程中,通过“N对1”的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教师及其他学生针对相关问题、知识和技能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看法和观点得到充分表达,产生强烈的参与感,进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展开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二)通过“N对1”研讨式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比较与吸收,使学生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示范水平进行直接的拓展体验,深化了学生对演唱技巧与作品的理解能力。

每一位声乐教师因为年龄、学习经历的不同,他们的教学风格与特点都不尽相同。通过“N对1”研讨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演唱上能够受到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启发,同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提高自身声乐理论及演唱水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通过“N对1”研讨式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不同教师各自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使命所在。

“N对1”研讨式教学形式的开展,使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在进行个别课与小组课的教学形式之外,定期开展全体教师、学生都参加的研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促进声乐教师之间的经验沟通,这样的教学相长,对提高声乐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准的意义重大。

三、“N对1”研讨式声乐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上的具体实践

(一)举办各类形式多样的声乐教学研讨会,以“N对1”的形式针对演唱者的演唱展开研讨

1.师生之间的研讨

举办师生间的小型声乐交流研讨会,声乐专业教师与自己的学生在教与学方面展开研讨与实践。在研讨会上,该专业教师的每位学生依次上台演唱,教师与学生之间以“N对1”的形式针对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的共性与个性展开分析,根据共性中的某一知识点,教师可运用自己的手段去改善学生所存在的发声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大家共同查找出不同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问题,了解到每位同学的个性特征,确保每位同学都能通过研讨掌握自身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难点可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

2.学生之间的研讨

举办多场学生音乐会,以小组研讨会的形式出现,教师做补充。研讨会上,学生按各自的演唱风格、声部特点或演唱曲目类型等分组上台演唱,其他同学根据演唱的情况,以“N对1”的形式展开研讨,大家根据自身的理解或者对同一问题给出自身见解和解决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思考快速地组织语言去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准确地表达出自身在这个问题中的看法,以至于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擅于交流与观察以及提问与讲解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又借鉴了他人的优势。

3.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

(1)演唱上的交流:如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师之间交流性质的演唱音乐会,每位教师上台演唱,其他声乐教师以“N对1”的形式对其演唱表现进行研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上的交流:如让自己的学生上台与大家做交流,教师之间做教学的讨论,形式为“N对1”,即多位声乐教师对一位演唱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演唱情况,针对部分较为典型的、重要的问题进行研讨,如学生发声技巧方面的不合理表现、音乐细腻度的具体不足点等补充等,这种形式将更能体现出教学活动中各位教师在各自领域中的长短处,有利于教师在对自己组里的学生的指导的不足进行一个很好的补充,使学生演唱当中的难点问题,通过研讨的方式进行精确的解决。

(二)举办各类交流汇报音乐会、参加各类声乐赛事,针对各项活动的结果进行研讨

举办各类交流汇报音乐会、参加各类声乐赛事,针对各项活动的结果,以“N对1”的形式进行研讨,促进声乐教师更加关注结果中所反映的问题,如所出现的演唱上的发声方法的不科学、声乐理论基础的不扎实、音乐表现力的不完善等具体的问题,及时地通过教学活动解决和改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综上所述,当面对复杂的客观的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时,在声乐教学中,“N对1”研讨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充分发挥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各自所长和集体的智慧,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了解,以实现对以上两种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上的有力补充。在我国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探索,把复杂的声乐技术理论化简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法,把复杂的声乐技能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入探讨,相信这一声乐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实践在探索声乐教学方式上将更具实操性、创造性,对于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者来说能有很好的帮助与促进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刘秋蓉.声乐集体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2):45-50.

[3]李玲,王莹.研讨式教学法综述[J].高教学刊,2016(13):17-18.

作者简介:李海涓(1979-),女,浙江台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研究。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声乐教学略见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高校声乐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