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
2023-06-26崔玉婕
崔玉婕
【摘 要】学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类课文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信,认识世界多样文化有着不容忽视的多重价值和重要意义。神话类课文具有故事性较强、想象力丰富、神奇色彩浓厚、便于复述转述等特点,是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实施的内在遵循和根本依据。语文教师应遵循神话内在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帮助学生熟悉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汲取适应未来的人生智慧,涵养自己的爱国情怀,从小树立起坚定的民族自信。
【关键词】小学语文 神话故事 教学策略 人生智慧 民族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2-76-03
小学阶段的语文神话类课文都是由民间神话故事创编或改编而来,神话故事通常是针对古代社会和大自然的神奇现象幻想出来的各种情节离奇、背景夸张的故事类型,配合丰富且多样化的想象来解释山川湖泊、各种自然天体现象和人类族群诞生。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神话故事题材的课文。这是因为神话类课文不仅与学生的认知特点高度契合,而且还具备神奇性的特征和故事性的情节,是丰厚小学生文学素养和发展小学生想象力的重要载体。
一、抓住神话类课文的神奇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神话故事中都有着一个神奇的人物、一股神奇的力量,字里行间都弥漫着神奇的色彩。[1]其中的神话人物通常使用各种神奇的武器、拥有神奇的力量。在神话类课文的学习环节,学生会从心底生出向往之情,对一切未知事物和神奇现象充满求知欲望。神话作品的神奇性特征正好迎合小学生的心理。因此,教师可结合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与学生共同经历神话作品的神奇体验,并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羿射九日》是学生在课本中最早接触到的神话,通过学习这篇神话,学生对神话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神话类课文的内在特点,创设深入探究、深入体会的立体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原文的内容进行深度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想象空间当中不断探索。如此,不仅可以提升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习到角色人物的各种宝贵精神,而且还可以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提供助力。
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主题,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且要求学生在观看环节将各种事物想象成盘古的各个身体器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尽情联想,不断提升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并且生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为学生播放隆隆的雷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是由盘古的声音所化。”而在为学生播放太阳与月亮的画面时,引导学生将太阳与月亮想象为盘古深邃的双眼。结合这一规律,要求学生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与盘古的肢体一一对应,最终得出结论:辽阔的大地由盘古的肌肤所化,川流不息的江河由盘古的血液所化,茂密的花草树木由盘古的汗毛所化,滋润万物的雨露由盘古的汗水所化,东、西、南、北四方由盘古的四肢所化。学生在总结环节不断感受到来自自然的魅力和神话故事特有的叙述魅力。并且,教师尝试增强提问环节的趣味性:“同学们知道盘古的鼻子变成了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变成了神奇的山洞。”教师接着又补充道:“那么他的五根手指呢?”此时,有的学生认为盘古的五指变成了五指山,还有的学生表示变成了民族饰品……通过各种趣味式回答不难发现,此时学生的想象力已经得到了有效激发,并且对神话故事充满了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这不仅使得《盘古开天地》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有效保障,而且还为后续更深层次、更高难度的神话故事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挖掘神话类课文的精神养分,丰富学生的心理感受
“教师可以在神话教学时恰当的渗透传统文化,对神话的相关背景、人物进行简单地介绍和扩充、引导学生展开神奇的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力量以及神话中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学生体味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等。”[2]神话类课文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感知能力,而且还与小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关注重点高度契合。因此,在神话类课文的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应综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和认知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使整个神话类课文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融为一体,寻求学生精神层面与神话故事的契合之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播。
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文言文和白话文,尝试组织学生开展课文简述,以此提升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寻找神话类课文中人物精神与当今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契合之处。“很久以前,天和地仍然处于贴合状态,宇宙混沌当中出现了一个名为盘古的巨人,他已经在天地混沌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当他醒来后看到周围一片漆黑,不由分说地抡起大斧向眼前的黑暗处猛劈猛砍。”教师应当将原文中抽象的古文内容转化成学生更易理解的通俗语言,并且在此环节要求学生模仿盘古做出抡斧子的动作。开天地动作的模仿和动画观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并不充盈,思维能力还不强,因此往往很难分清幻想和现实,通常用幻想来填补认知空白,这也是小学生想象力的来源。想象可以拉近学生与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实现时空的自由穿梭,与各种熟悉或者罕见的人物产生互动和沟通,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将理想转化为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命形态与神话作品合二为一,以一种浑然天成的状态出现。为此,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三、把握神话类课文的故事特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神话类课文一般由民间神话故事演变而来,因此不仅具备神奇吸引人、富有想象力的鲜明特征,而且还具备故事性、可传播的鲜明特点。其中,故事性较强、便于由书面转为口述,也为神话类课文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和利用空间。教师应当把握这一便利条件,从文章整体入手,确保神话故事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具体而言,可以将整个神话作品学习环节分为充分阅读与故事讲述两大内容,其中,充分阅读是整个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教师在神话类课文的解读和授课中,应当预留足够的时间,方便学生与文本开展深入的对话,也方便学生走进神话的世界,梳理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的结构线索,继而产生思想上的共识和表达上的欲望。足够时间的默读、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会提炼文章的核心内容,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主训练能力。而内容概括和故事讲述环节正是基于神话作品通常具备较强的故事性特征。组织学生通过重复阅读课文、全面概括内容或者讲述神话故事等多样方式感受神话作品中值得细细体会的神奇之处。同时引领学生在神话故事讲解环节融入个人的想象和多元的理解,如此能够有效调動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和讲述故事情节的积极性,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和想象空间,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在《女娲补天》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帮助学生厘清阅读思路,给出其中关键词,并且要求学生结合关键词来展开复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复述环节逐渐完成故事内容的内化,感受神话作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转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有效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为使女娲的形象更加丰盈,提升学生对女娲这一角色人物的理解,感受女娲无私奉献、不怕困难的高贵品质,可以在教学环节抓住“为什么补天”“怎么样补天”展开深度阅读学习,使学生感悟到女娲寻找和发现五彩石的艰难和辛苦,并且引导学生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配合教师的精准引导,女娲这一伟岸的神话人物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心里屹立不倒,并且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挥引领作用。
四、揣摩神话类课文的人物形象,发展学生的共情能力
相较于成年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略显不足,但是他们却拥有极强的共情能力,在他们的世界里,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神话类课文中的人物也可能真正存在过,或者始终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神话类课文的具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与故事的不同人物展开对话和交流,继而产生思想共鸣,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神话类课文中的想象之处俯拾皆是,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这些想象资源,通过挖掘想象的过程、想象的方法等,展现故事的神奇情境,增加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丰富孩子们的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3]
例如在《普罗米修斯》这一课的教学实践当中,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这一幕深入人心。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当中、进入神话世界,比较发现宙斯、普罗米修斯、太阳神、大力神等不同人物的性格。在铁环的长期锁绑、鹫鹰的每日啄咬之下,在宙斯的惩罚、太阳神的劝导面前,普罗米修斯历经磨难、饱受残害都不为所动,他立场坚定,为了造福人类甘受惩罚,具有牺牲一切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投影设备向学生展示普罗米修斯带着铁环被锁在悬崖之上,不能睡觉,也不能移动,每日风吹雨淋的画面。接着,教师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同学们,仔细看,普罗米修斯不仅双手双脚被束缚住,而且胸前也被固定在山崖之上。”这样耐心的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更加深入地感受普罗米修斯承受的痛苦。在当堂训练环节,教师可尝试让学生用“他既不能……,也不能……”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促进学生学习体会的内化和语言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师还可以在结尾处配合总结性讲解:“由于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宙斯将苦难降临人间,人们在享受火种所带来的幸福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火种所带来的灾难惩罚。而普罗米修斯并没有用一己幸福换取众生苦难,因此也在最终完成了救赎。”深情讲解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高贵人格。
五、注重神话类课文的比较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神话作品之所以可以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占据一定比例,是因为神话故事可以反映小学生的心理冲突,并且拥有独特的教育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学生在学习环节总结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从而完成由感性世界向理性世界过渡。神话故事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语文教师在讲好、教好中国神话故事的同时,也要辩证地讲好、教好外国神话故事,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和写作。“这样的比较和联结阅读,使阅读不再是单篇的、零散的,而是前后联系的、整体的、富有思维含量的。”[4]
例如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学好《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中国神话故事,也要引导学生辩证认识《波塞冬和海神》《诺亚方舟》等外国神话故事。其中,在《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的学习当中,可使用衔、飞、投、扔、填等动词,组织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感受精卫坚韧执着、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希腊神话、埃及神话、斯拉夫神话、北欧神话等不同体系中的经典作品,比较发现不同体系神话的差异之处。实际上,神话作品可以吸引学生,就是拥有学生喜闻乐见的神秘色彩,使学生打开想象之门,在未知的世界当中展开自主探索。若是语文教师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不仅无益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且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也会缺乏合理理解,因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加大中外、古今神话文本的比较,继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学习讲述中华民族的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想象的神奇,体会神话中的英雄主义及其形象特征,是神话教学的总目标。”[5]总而言之,教师可以抓住神话类课文的神奇色彩、挖掘神话类课文的精神养分、把握神话类课文的故事特征、揣摩神話类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注重神话类课文的比较阅读等教学策略,达到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心理感受、培养语言能力、发展共情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等预设目标,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曹云娟.小学部编教材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2(9):63.
[2]张沛.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探究:以沈阳市S小学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41.
[3]梁清花.小学语文中段童话寓言神话文本教学对策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34-35.
[4]徐世赟.切准文体特征 彰显神话魅力:小学语文神话作品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评论,2021(4):26.
[5]万桂红.抓住民族神话特征 凸显中国文化价值: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目标认同与价值追求[J].语文建设,202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