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的识字编写特色及教学策略

2023-06-26张瑞王强强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识字教学

张瑞 王强强

【摘 要】识字是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主题、“先识字,后学拼音”的结构编排、“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教学。当前识字教学存在学生识字基础悬殊,识字量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没有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教师可采取“看图片,生活化识字;用多媒体,游戏化识字;唱儿歌,活动化识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材 编写特色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2-21-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新课标”)在“教学提示”中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为有效适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进阶的发展特点,基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板块编写特色,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弊端展开探析,并据此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从而为教师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好教材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识字编写特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一个关键是以传统文化为要义。有学者指出,识字教育很突出的一个做法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集中地教儿童认识一批字——两千字左右。所谓集中认识两千字左右,主要以识记为主,是一年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古代通过启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将早期识字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保留着中华民族丰厚的优秀文化特色,凝聚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年级语文教材回归传统童蒙教育,教材编写坚守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传承深厚的优秀文化底蕴,旨在提升学生对学习汉字语言文化的新鲜感和自信心。

例如一年级下册《猜字谜》一课,课文呈现儿童逛灯会、猜字谜、欢度元宵节的画面,浸润传统节日氛围,彰显传统美学意蕴,旨在引导学生在识字课中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习俗,体认传统文化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侧重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人文魅力,而且还能了解到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因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体系的学习主题,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践行汉字文化教学的初心,激发学生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

(二)“先识字,后学拼音”的结构编排

小学语文教材重新构建课程结构,革新传统先学拼音后认汉字的顺序,调整为“先识字,后学拼音”的编排结构。由于一年级学生处于识字的启蒙时期,“先识字,后学拼音”的编排结构,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学生认识枯燥拼音的压力;旨在注意幼小衔接,降低学习难度;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字,发展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

针对以上“先识字,后学拼音”的编排特点,教师教学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教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字。例如一年级上册首篇识字课《天地人》,学生本身就对“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字比较熟悉,在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先教学生识字,远比一上课就让学生学习拼音“b”和“d”、“p”和“q”、“ei”和“ie”的内容更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广告牌、交通标识、公交车站点、零食外包装等,都是随处可见的文字资源,学生完全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汉字和词语,一定程度上拉近与汉字的亲近感。如一年级上册两篇识字课文中的“口、耳、目、手、足、日、月、水、火、山、石、田、禾”,13个字与身体器官、人类活动、自然景象息息相关,象形字归类识字的编排以便学生打开图像思维,认清字形,识准字义,掌握规律,熟练运用汉字。所以,认识一些字后再去学拼音,有助于學生形成对汉字的初步感知,认为学习语文轻松有趣,进而建立起学习语文的热情。此外,学生也会认识到拼音的工具作用,利用拼音读出自己不熟悉的字,养成独立认字读书的习惯。

(三)“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教学

“新课标”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部分提到:“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50个,其中二分之一的字会写。应先认先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字,充分发挥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组字构词能力强的特点,打好基础,举一反三。”识字、写字数量的任务要求是实施“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应有之义。例如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而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只有“早、书、刀、尺、本”。再如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而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是“青、清、气、晴、情、请、生”。综上,教材要求认识的生字,大多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生活中常用的字,然而要求会写的生字,大多是字形简单,笔画少,易书写,构字能力或构词能力比较强的独体字。

要想知道“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缘由,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方面,“识写分流”变更传统陈旧的课堂学习汉字模式,鼓励学生在课本中多认字,在阅读中多识字。另一方面,鉴于一年级学生手指较短小,手部肌肉较弱,会出现握不住笔的情况,学生拿笔和下笔的控制力度不够,写字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多认少写”适应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减轻学生写字多、写字难的负担。因此,“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在于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而不是写字量,使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展独立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从而优化识字积累,促进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同步提高。

二、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基础悬殊,识字量参差不齐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基础、识字量截然不同,一方面,学龄前儿童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秉承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而使得孩子在没有上小学前,就过度接受识字启蒙教学,认识了很多汉字。另一方面,受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对孩子实施超前式的识字教育,结果便是孩子被迫接受与其年龄不符的教育内容。而部分家长则遵循孩子的天性,不过度要求孩子超前发展,致使不同学生的识字基础悬殊、识字量参差不齐。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没有创新

传统识字教学课堂,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突破;教学模式固定,学生形成固化的惯性思维,这是目前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另一不足。当前仍有一些语文教师教生字时,照搬照抄传统教学法,例如首先将生字抄写在黑板上,接着带领学生齐读、分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熟读之后布置学生多遍抄写生字,抄写结束后,则继续让学生到黑板上听写生字。教师片面化的教学方法、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极易造成学生兴味索然,机械记忆。其结果便是,教学课堂变得沉闷压抑,教师忽视学生情感性的缺失,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过分依赖模式化的教学流程,从而产生学习厌烦情绪。

三、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幼小衔接”,“第一学段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是‘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设计的‘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任务,重在激发儿童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为第二、三、四学段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1]。鉴于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上课容易分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通过课堂了解学生对待识字的基本态度和已有能力,灵活多样地调整识字教学策略,改进单一性、机械化的硬性识字教学模式,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一)看图片,生活化识字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第二大语言,看图识字是学习汉字的直观形式,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官,促进学生快乐识字,进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认知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年级语文教材几乎每一篇识字课文都配有两幅及以上插图,正是由于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饱含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看图识字对他们而言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春夏秋冬》此篇课文配有不同季节的风景插图,十分活泼生动。第一张图片用五彩的画笔勾勒出一年四季的景色。“春风”插图,绿意盎然,桃花绽放,微风一吹,柳条袅袅飘动,渲染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夏雨”插图,绿叶映托之下的莲花,白似雪,红似霞,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舒展怒放,雨点打在苍翠的绿叶上;“秋霜”插图,漫山遍野都是枫叶的红,白霜降落在红叶边上,银光闪烁;“冬雪”插图,雪花轻盈,飘飘洒洒,房屋、大地一片白茫茫,胖乎乎的雪人守候在雪地上。第二张图片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春天大地画,画中有“青草”“红花”“游鱼”“飞鸟”,青草生长在池边,红花齐放在山间,游鱼跳跃出水面,飞鸟群飞入森林。

在分析完教材后,教师可进行具体教学。首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直观的识字环境,黑板、墙壁设置为识字画图展示区,学生可随时随地展示识字成果。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识字展示区里的字或画,以此训练学生认、读、记的能力,同时提升其语言表述能力。情景化的鲜明图画能使学生直观贴切地感受绚丽多彩的一年四季,生活化的识字活动能使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意识。生活化情景下的看图识字,不仅能拓宽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潜能,培养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用多媒体,游戏化识字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具有交互性强、创设情景效果好的特点,它既能增加课堂的生机活力而吸引学生,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更多的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2]一年级学生处于感觉知觉发展敏锐的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游戏化识字教学,不仅能普遍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有意识记,使学生牢记生字和理解生字。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动物儿歌》一课,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呈现文本内容,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具体活动,留下第一印象。其次,教师随机抽取两个学生,借用多媒体进行游戏比赛,通过多媒体展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动画,每当屏幕随机闪现一个动画时,学生需要在5秒内选出相应的生词。此外,教师适当拓展识字教学内容。例如当屏幕出现的动画是“蜻蜓”时,学生点击“蜻蜓”一词后,还需要选择“蜻蜓”在空中做什么,是“展翅飞”还是“捉迷藏”。此设置旨在通过拓展游戏测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记忆能力。最后,全班学生评选出班级的通关小达人,颁发小奖品。

多媒体游戏化识字教学切实解决了低年级学生识字难、识字迟缓、识字过程枯燥无味的问题。识字课堂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教学,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创新体验性、满足需求性,学生得以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游戏化识字教学切实顺应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趨向,切实改变了传统语文识字方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互助。

(三)唱儿歌,活动化识字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族风味的简短诗歌。它的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轻快活泼,节奏明快易唱,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一种儿童文学形式。”[3]儿歌语言精练,内容简洁,歌词押韵,节奏欢快,音韵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字正腔圆。以儿歌为载体的活动化识字,学生易认、易读、易记,教学氛围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这一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识字,愉悦其身心,煅炼其口才,启发其思维,提升其审美。

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三字结构读儿歌,拍节拍,打节奏,学生读起来顺口,学起来轻松,记起来牢固。针对一年级下册识字加油站“饱、泡、跑、抱、袍、炮”一组字,以唱儿歌的活动方式认识形声字:“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不会轻易混淆相似的形声字,另一方面学生既能学习新字词,又能了解一些组词造字规律。上述字都是“偏旁”+“包”字组成一个具体的字,如偏旁“饣”+“包”=“饱”,偏旁“氵”+“包”=“泡”……因此,教师对生字音、形、义进行分析,使学生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了解汉字本身的特点及构字规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基于此,教师借顺势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写儿歌,创编“偏旁”加“包”构成的另一组形声字:“雹”和“苞”。“雹”可以编写为“有雨下冰雹”,“苞”编写为“有草长花苞”。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创编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写话能力,学生在模仿教师自编儿歌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同伴间的合作力、美育中的鉴赏力。

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接触语文的起始,一年级是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智力、塑造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特点,努力尝试多种新颖的识字教学方法,拓宽识字渠道,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识字教学才不会流于陈旧形式,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耿红卫,温昕.以学习任务群统整语文课程内容: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变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4):53.

[2]环敏.基于问题的课堂观察量表研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8(10):23.

[3]鲍丹丹.儿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动感音符[J].教学与管理,2013(8):32.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识字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
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究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