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飞被害事关三个“三”

2023-06-26袁崇杰袁巍然

中国故事 2023年3期
关键词:张俊赵构秦桧

袁崇杰 袁巍然

导读

贺岁片《满江红》引出岳飞话题,通过有关岳飞的“三件事”“三封信”和“三个人物”的真实故事,来还原民族英雄岳飞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期用客观公正的立场理性分析岳飞为何被害的前因后果。

作者:袁崇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袁巍然,江苏省徐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岳飞一家可谓满门忠烈,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们对岳飞的死却众说纷纭。岳飞和秦桧等人的话题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热点。为揭开历史的真相,本文就从事关岳飞的三个“三”说起。

三件事

淮西军事件。绍兴六年(1136)九月,刘豫分兵三路南侵,中兴四将之一的淮西宣抚使刘光世不守庐州(今安徽合肥),退保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这样的战略退却差点误了朝廷的大事。刘光世因此被罢官,自然也被解除兵权。宋高宗赵构拟将刘光世率领的部队交给岳飞管理,他对王德(刘光世的部下)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此时,赵构对岳飞应该说非常信任。岳飞自然很高兴,他向赵构许诺,要带兵先打败刘豫,接着再消灭金国。赵构听到宏愿很振奋,当即面带笑容对岳飞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正在岳飞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赵构让大臣张浚与岳飞商谈淮西军队接管的事。张浚想将王德提拔为淮西军都统,让吕祉担任王德的参谋。岳飞对此持不同意见。张浚又推荐了张俊、杨沂中两位高级将领,结果是张浚说一个,岳飞驳斥一个,都被否定了。张浚于是带着生气的口吻说,难道淮西军只有交给你岳将军统领才是合适的吗?面对张浚的责问,两人自然是不欢而散。岳飞见赵构变卦了。赌气向皇帝递交辞呈,理由是要为逝去的母亲守孝,未等准奏便离开军营。

岳飞走之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张宪统领。对于岳飞的“撂挑子”,赵构多次下诏让他回到军中,岳飞一直推辞不出。赵构有些生气,随即让岳飞的手下去找岳飞,并声称如果岳飞不回来就要被杀头,岳飞于是赶回京城向赵构请罪。赵构宽恕了岳飞。几个月后,淮西军真的发生了兵变。郦琼带领4万军队挟持吕祉投奔刘豫。这件事发生后,赵构对那些拥兵自重的将军产生了不信任感。

继承人事件。绍兴七年(1137)二月初八日,赵构召见岳飞,并让其带亲兵觐见。由此可见,赵构对岳飞仍然非常信任。岳飞除了汇报正常的工作,还建议赵构立养子赵昚(南宋第二位皇帝)为皇子。须知,在封建时代,继承人问题是皇家最讳莫如深的问题,莫说武将了,就是文臣对此事都不敢轻易发表意见。这个问题不知道岳飞当时是怎么想的,应该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然而,在封建王朝,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干预皇帝继承人之事,这是大不敬。赵构听到建议后虽面露不悦,但也没有发脾气,而是用平和的语气对岳飞说,你在外好好带兵打仗吧,继承人的事就不要操心了。岳飞悻悻地退出,也可以说二人不欢而散。此时,赵构很需要岳飞,又提拔岳飞为京西宣抚使,并委任他护送赵构去建康。这说明“接班人事件”就算过去了。

“两次拖延”事件。绍兴十一年(1141),淮西之战,岳飞蒙受的罪名是拖延不救,而不是为濠州之败负责。所谓拖延就是进兵时间。淮西之战主要有两场大战,第一次是二月十八日发生的柘皋(今安徽巢湖)之战。要岳飞出兵的御札,到达岳飞军中是二月初九,岳飞二月十一日即动身,但鄂州距柘皋千里之遥,还是山路,很不好走。岳飞的大队人马十八日才赶到战场。也就是说,岳飞军到了那里战斗已经结束了。

第二次拖延是三月初八日的濠州(今安徽凤阳东)之战。岳飞没有及时赶到濠州战场,因为柘皋战役之后,赶到庐州的张俊拒绝向从鄂州来的岳飞提供粮草,岳飞不得不退到池州。宋军三月初四日才发现濠州已被金军悄悄包围,有些惊慌失措,所以三月初八日甫一交战,便落荒而逃。在池州的岳飞队伍很难赶在三月初八日之前抵达濠州战场,而且高宗的十五道御札中也交待了岳飞不要着急去前线,而是要先保证运到庐州的粮食安全,免得被金军劫了。

至于濠州之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张俊在战略战术上出了问题,跟岳飞的驰援迟缓没有太大关系。但客观地说,如果岳飞军队快马加鞭及时赶到,局面也许会出现转机。这两次的驰援迟缓恐怕主客观原因都有。

赵构虽然没有因两次救援不力而责怪岳飞,但心里自然是有想法的。秦桧以这两次迟到大做文章,此時的他把持着御史台、知谏院,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御史对岳飞进行了两次弹劾,第一次是为了逼岳飞辞职。岳飞当时是西府枢密副使。第二次是强诬定罪的时候,岳飞不仅不认罪,而且把当时的来往行止都辩明清楚了,功过是非一目了然。从此,岳飞和秦桧的关系决裂了。

三封信

八百多年前,有三封书信从杭州发出,写信人是赵构,收信人是岳飞。时隔八百多年后的今天仍能从赵构致岳飞的存世手迹中看到其中暗藏的杀机,这也是破解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的“密码”。

赵构给岳飞写的三封信,时间跨度长达8年。这是他们之间关系的演变史。

第一封书信写于绍兴四年(1134),此时赵构和岳飞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这封发自杭州皇城的信,是用行楷书法写成,共计99个字,即书法史上有名的《付岳飞》帖。

这封信的内容如下: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籍卿军照管。可更或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

开首几句可谓见字如面,何等体贴,何等亲切、何等信任,相信岳飞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一定会顿时有一股暖流冲上心头。

这封信的真正内涵,还是多年后写信人自己说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赵构在《翰墨志》中回顾自己的书法心得时,说出其意:“字之为用大矣哉!于精笔佳纸遣数十言,致意千里,孰不改观存叹赏之心?”意思是,千万莫小看手写这些字,哪怕就几十个字,在笔纸书写上都用足了心,千里之外的人收到这份情义,谁还会不收起成见,郑重以待、感念于心呢?原来,赵构是把“工作帖”做成了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其权谋之深由此可见一斑。而岳飞也没有辜负赵构,在接下来平定杨幺起义、对抗刘豫和金兀术进犯的战斗中均表现卓绝。

绍兴六年二月十日,赵构将岳飞镇守的襄阳府路改名为京西南路,把唐州、邓州等很多地方划给了岳飞,并且给了他极大的人事任免权。岳飞作为中兴四大将中资历最浅的一员大将,进步如此之快,权力如此之大,实为罕见。这完全建立在赵构对岳飞信任的基础之上。

时间很快到了三月,岳飞母亲病逝于军中。赵构正是从此事中开始发现岳飞似乎不那么听话了。当时岳飞奏明朝廷,请求将其母安葬庐山。宋高宗准奏,赐葬庐山,埋于株岭。事母至孝的岳飞和儿子岳云跣足扶榇,从鄂州(今湖北武昌)徒步护送母亲灵柩回庐山(今江西九江)安葬。忙完丧事,岳飞便上表辞职,理由是要为母亲守孝三年。

此时,宋金关系非常紧张,大战一触即发。枢密院接连发出公文催促岳飞立即归队,均如泥牛入海。赵构得知此事很上火,于是连发三道《起复诏》,劝谕岳飞以国事为重,移孝作忠,立即归队。前两道诏书都被岳飞推辞了,直到第三道诏书到达,岳飞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中止守墓,重返鄂州。

第二封信,即《起复诏》,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三年之丧,古今之通礼也。卿□终天年,连请守制者,经也。然国事多艰之秋,正人臣幹蛊之日,反经行权,以墨縗视事,古人亦尝行之,不独卿始,何必过奏之耶?□□练兵襄阳,以窥中原,乃卿素志。诸将正在矢师效力,卿不可一日离军。当以恢复为○,尽孝于忠,更为所难。卿其勉之。绍兴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皇帝书赐岳飞。”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赵构已有点不耐烦了。其中“何必过奏之耶”的意思是,岳飞的做法有点“过”了。结尾处“皇帝书赐岳飞”六个字更是大有深意,你我君臣有别,朕已接连写了三封信了,岳飞你自己看着办吧。应该说,赵构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对岳飞已经产生很大的怨气了。

真正的杀机,是在绍兴十一年(1141)的春天。

此前,即绍兴十年,岳家军连战连捷,一直将金军打到距离开封只有四五十公里的朱仙镇一带。岳飞上奏机不可失,宜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但赵构不准。宋史对此记载: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无奈班师。

这事对岳飞的打击极大,以致于翌年春天,岳飞再战金兀术,对赵构的指挥就有了保留意见。

绍兴十一年,金兵进攻庐州,赵构催促岳飞去增援,而岳飞认为,金人举国入侵,后方必然空虚,应该抄后路攻击京、洛地区,这样敌人就会疲于奔命。赵构还是坚持自己的战略,并连发了十七道诏令。这时候,岳飞虽患重感冒咳嗽很厉害,最后还是表示愿意去增援。赵构对岳飞的做法非常感动。《宋史》中说,“帝得奏大喜,赐札曰: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这封发自杭州皇城的《赐岳飞批札》全文280余字,全文如下:

得卿九日奏,已择定十一日起发往靳黄舒州界。闻卿见苦寒嗽,乃能勉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览奏再三,嘉叹无斁。以卿素志殄虏,常苦诸军难合,今兀术与诸头领尽在庐州,接连南侵,张浚、杨沂中、刘锜等,共力破其营,退却百里之外。韩世忠已至濠上,出锐师要其归路,刘光世悉其兵力,委李显忠、吴锡、张琦等,夺回老小孳蓄。若得卿出自舒州,与韩世忠、张浚等相应,可望如卿素志。惟贵神速,恐彼已为遁计,一失机会,徒有后时之悔。江西漕臣至江州,与王良存应付钱粮,已如所请委赵伯牛,以伯牛旧尝守湖外,与卿一军相谙也。春深,寒暄不常,卿宜慎疾以济国事。付此亲札,卿须体悉。十九日二更 付岳飞。

这封信,比前面两封信内容复杂。赵构首先是对岳飞带病坚持工作予以高度肯定,然后又给岳飞“画饼”。你不是一直说抗金苦于“诸军难合”吗?现在按照我的谋划,张浚、杨沂中、刘锜、韩世忠、刘光世各大将都已各就各位,就等你了,大家一起发力,不就可以实现你的夙愿吗?但是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否则以后一定会后悔的;接着又给岳飞吃个定心丸,钱粮后勤我都安排好了,你就放心往前冲吧。

这封信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赵构都做到了。接着,赵构又说,“春深,寒暄不常,卿宜慎疾以济国事。付此亲札,卿须体悉。十九日二更 付岳飞”,这句结尾意味深长。

“春深,寒暄不常”这六个字可谓语意双关,初看令人感到很温暖,但细品,又不寒而栗。再看“卿宜慎疾以济国事。付此亲札,卿須体悉”,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要注意保重身体,国家需要你,我给你亲笔写信,希望你要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言外之意:不要又犯不听招呼的老毛病,不要再让我连发十七道诏令你才行动,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对你也不利。我亲自写这么多内容,就是希望你能领会意图。你如果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就休怪我了。

字里行间柔中带刚,已经流露出有些不耐烦了,甚至已经暗藏杀机。赵构还特别注明了写信的时间——二更。意思说,夜已经很深了我还没有休息,你的做法有些让我夜不能寐啊。

这封信是赵构给岳飞连发了十七道诏令后写就的,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似乎已经感受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危机,但在信中还是很克制,语气也很平静,书法依然如行云流水般挥洒自如。但是,越是这种克制,也许越是危险。可以说,从此信起,赵构已经彻底抛弃了岳飞。

就在写这封信的8个月后,是年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即1142年1月,一代名将岳飞被赵构用毒酒赐死于杭州大理寺,年仅39岁。岳飞临死前在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三个人

在岳飞被害的过程中,除了皇帝赵构,还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秦桧、万俟卨、张俊,都是当朝重臣,说话自然很有分量,所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剂作用。首当其冲的是秦桧,堪称第一奸臣。

1138年,金兀术派人送给秦桧的信中大意是:你朝夕祈求和金达成和议,岳飞却图谋收复失地,因此一定要杀掉岳飞,南宋和金才能讲和。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终究是和议的障碍,甚至会给自己惹祸害,因而设法谋害岳飞。

聪明奸诈的秦桧想利用别人陷害岳飞,于是设法劝中丞何铸、御史罗汝楫一起上奏罗列岳飞的“罪行”。奏章大意是,金人进攻淮西,岳飞巡视舒州、蕲州一带,不主动出击,贻误战机,最近又与张俊在淮河一带按兵不动,甚至打算放弃山阳逃跑。

那时,岳飞已经请求朝廷免去了他的职务,当了一名万寿观使的闲官。秦桧告谕张俊,命他去威逼、唆使王贵诬告张宪违抗命令,阴谋归还岳飞的兵权。于是趁机派人逮捕了岳飞父子证实张宪的事。

秦檜安排何铸审讯岳飞时,岳飞义正词严说道,“我的一片忠心天地可见”!而且撕开衣襟露出后背上已经刻入皮肤里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何铸看后大为感叹,他在核实完相关问题后,得出岳飞是清白的结论。

秦桧并不心甘,于是又派与岳飞有私怨的万俟卨去审讯岳飞,诬告岳飞同张宪通信,让张宪虚报军情惊动朝廷,同时诬告岳飞长子岳云同张宪通信,让张宪筹办岳飞重任节度使重掌兵权一事,还威逼孙革等人出来作伪证,诬告岳飞在接到命令后故意不作为,从而贻误了战机。由此可见,为了陷害岳飞,秦桧可谓绞尽脑汁,最终编造了岳飞的“罪案”。岳飞很快被判了死刑,其长子岳云被判弃市,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被执行死刑。秦桧不但查抄了岳飞的家而且勒令岳飞家人迁往岭南。当年那里是蛮荒之地,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跟岳飞有关联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凡帮助秦桧的人,都不同程度得以加官进爵。

陷害岳飞的第二号奸臣,名字叫万俟卨。“万俟”是复姓,全名读音同“莫旗谢”。

万俟卨按照宋高宗和秦桧之意打击主战派,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

南宋初年,岳飞在担任荆湖地区的宣抚使时,与万俟卨是同僚。两人关系并不和睦,因为岳飞认为万俟卨品质恶劣,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看不起他,而万俟卨认为岳飞对其无礼,所以心怀怨恨。

1141年,岳飞离职后,万俟卨首先发难,弹劾岳飞“对将佐言山阳不可守”。由于负责审理岳飞案的主审官何铸被岳飞感动,没有陷害岳飞。秦桧便将何铸调走,又派万俟卨担任主审官。万俟卨于是捏造各种罪名陷害岳飞,导致岳飞、岳云、张宪被害死。岳飞死后,万俟卨还不罢休,继续弹劾陷害那些曾经力保过岳飞的官员,比如大理卿薛仁辅、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及前任主审官何铸等,他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第三个奸臣当属张俊。此人一生中最大的功劳就是“拥帝定国”,这也是他平步青云的主要原因。

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王室几乎覆灭。躲过一劫的康王赵构惶惶不可终日,四处逃亡,居无定所。在这种背景下,张俊多次劝赵构称帝,大意是说,您是皇帝的亲弟弟,此时由您来称帝乃是人心所向。从此,张俊在赵构心中成为重要的亲信之一。对于南宋的开启,可以说张俊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南宋小朝廷一点点壮大,张俊的官位也随之不断上升,逐渐稳居军界头牌,风光无限,遂以功臣自居。但出人意料的是,小字辈岳飞由于在血与火的历练中崛起,很快跨入与张俊、刘光世、韩世忠齐名的“中兴四大将”的行列。对此,张俊的内心很不平衡。当然,这些也不足以成为张俊陷害岳飞的理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赵构和秦桧的授意。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张俊打乱军队编制,分解掉“韩家军”“岳家军”。此外,又在岳军队伍中物色作伪证的证人,炮制伪证,力促岳飞冤狱。《宋史》中记载张俊:“矧[shěn]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

岳飞终其一生,都以不屈不挠的意志、直面强敌的勇气,浴血奋战在沙场上。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言行却让当权者畏惧和痛绝。最终,这位忠贞爱国、战功赫赫的名将,未能战死疆场,却死在了自己君主、同事的手里,这是何等的悲哀,更是对那个朝代的讽刺。

我们拨开历史迷雾,从中不难发现,最终促使岳飞被杀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叠加而成的。历史的车轮已驶过八百余年,岳飞的英名响彻华夏,影响了一代代后世之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光辉形象,跨越时空,依然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陈振. 宋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钱彩,金丰. 岳飞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张俊赵构秦桧
玩转课本题
谁是帝王之才
唐《张俊墓志》考
谁是帝王之才
铁铸的秦桧跪像
油炸“秦桧”
Voltage-controlled Kosterlitz–Thouless transitions and various kinds of Kondo behaviors in a triple dot device∗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少年赵构亦英雄
“站起来”的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