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K内固定系统在颅骨骨瓣复位固定中的应用
2023-06-26李逢佳马云峰宋纯玉王广宇
高 勇 李逢佳 潘 强 朱 军 马云峰 宋纯玉 王广宇
颅骨骨瓣复位固定是开颅手术中的常规操作,除了重建颅骨生理结构、达到外观上的美学外,还可降低颅骨缺损综合征的发生率。目前,临床常用的固定系统有丝线、钛材质类以及医用胶等,均有各自的局限性。理想的固定材料应具备可靠性、安全、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一种化学惰性化合物,与骨的弹性模量接近,又具备类似于骨的拉伸性能。2018年3月~2020 年1 月使用PEEK 内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7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 岁以上(含1岁),性别不限;②使用PEEK 内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③病人本人或监督人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中未成功使用PEEK 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
1.2 一般资料78例中,男50 例,女28 例;年龄1~78岁,平均(42.15±26.63)岁,其中儿童23 例,成人55例;缺损长度(71.99±34.56)mm、宽度(65.85±30.93)mm;复位固定部位颞骨14例,顶骨9例,额骨8例,枕骨5例,颞顶额骨30例,颞骨顶骨5例,其他7例。自体骨瓣55例,人工骨23例。颅脑损伤28例,颅内肿瘤19例,脑血管病22例,其他9例。
1.3 手术方法①骨瓣成形术后,根据固定骨瓣的位置和形状,选定钻孔位置,使用合适型号规格的PEEK 内固定系统连接骨瓣及自体骨。②用合适的螺钉,固定骨表面的连接片,完成骨瓣复位固定。③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感染、脱水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1.4 评价方法有效性指标评价:术后半年内行CT或MRI 复查骨瓣复位情况,影像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同时满足以下两条即为复位固定成功:①外观手术部位颅骨无突出及凹陷;②CT/MR等影像学检查,颅骨对接平整或植入颅骨板与周围自体骨瓣对接平整。安全性指标:术后2 年内皮下积液、感染、植入物的暴露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连接片使用数量3例使用2 片,30 例使用3 片,22例使用4片,4例使用5片,5例使用6片,3例使用7片,5例使用8片,3例使用9片,3例使用10片。
2.2 复位固定成功率术后半年复位固定成功率为98.7%。CT 及三维重建显示固定系统在原位,颅骨外形完整,无移位、突出(图1)。76 例(97.4%)头皮切口甲级愈合,乙级和丙级愈合各1例(1.3%)。
图1 开颅手术中应用PEEK内固定系统进行颅骨骨瓣复位固定术后半年复查CT可见内固定系统固定在原位,颅骨外形完整,无移位、突出
2.3 安全性指标术后2年随访期内,出现皮下积液5例(6.4%),感染1例(1.3%),未见植入物暴露。
3 讨论
颅骨骨瓣复位固定对开颅术后病人预后有重要的影响,除带来结构的完整,也重塑病人的心理。目前,临床使用的复位固定材料种类多,如钛材质类,可很好固定骨瓣,但对于骨皮质厚度有要求[1]。我们使用PEEK 内固定系统进行颅骨骨瓣复位固定,结果显示复位固定成功率为98.7%,高于文献报道的范围(90%~98%)[2,3]。固定成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固定系统的适用性、固定钉的使用、骨量多少、骨的质量及术后病人依从性有关[4],与固定系统的数量、固定部位无关[5,6]。Wu等[7]认为与固定骨瓣的多少有关。本文儿童23例,3岁以上儿童17例,1~3岁儿童6 例,术后复位固定良好,未见畸形。3 岁以下儿童因颅骨生长发育特点,修复固定有畸形的风险。有研究报道金属固定系统的使用会造成颅骨畸形愈合[8]。韩建国[9]发现骨缝是协调颅骨整体同步发育的关键因素。因此,3岁以下儿童使用人工骨瓣或金属固定材料时除考虑生理结构外,合适的修补和固定材料,都应合理应用。
本文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6.4%,在文献报道的范围内(1.8%~25%)[10~12]。其原因有:脑脊液外渗,细胞组织间的炎性反应及渗出[13];术中硬脑(脊)膜未严密修补或破损,或术中异物刺激、手术创伤等[11]。术中电刀电凝的频率过多会引起皮下积液,因电灼破坏机体原有的生理结构,如皮瓣、神经肌肉、血管,甚至骨膜的挛缩,造成解剖复位困难,引起脑脊液或炎性物质积聚皮下,而形成皮下积液,因此术中要控制电刀的使用频率。本文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3%。文献报道PEEK材料术后感染发生率在2.1%~8%[14,15]。感染多为护理不当导致的颅内感染。
总之,PEEK材料内固定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满足当前临床需求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