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现行课程标准理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3-06-26高胜光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练评选活动课程标准

高胜光

编者按:为深化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于2022年3月下发了《关于组织2022年全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的通知》。本次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评选方式,各设区市组织各校优秀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比赛,择优优秀课2节,将其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堂教学录像报送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室,由其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参评教师在学好、用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础上,选择体操或球类教学内容进行教案设计和实践课教学。历经层层选拔,27名选手于2022年11月21—24日在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参加了省级优秀课评选活动。本期从活动整体概况,执教教师执教感受、看课教师观摩反思等角度进行了专题组稿,呈现了本次活动亮点与特色,以期在落实《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为了深化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全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于2022年3月下发文件,组织开展2022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以下简称评选活动)。

此次评选活动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2022年3—6月,各设区市组织普通高中体育教师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掀起学习、践行《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理念的高潮,并开展本地区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通过自下而上的层层选拔,各设区市从市级优秀课一等奖中推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推广性的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2节(体操、球类)、江苏学校体育网和承办省级展示比赛活动的单位分别推选优秀课1节参加省级比赛。

第二阶段,2022年9月,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校的专家、省内中学体育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选手上报优秀课教学内容所在的单元教学计划和该学时教案,以及拍摄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第一轮评选,并于2022年11月21—24日在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举办省级评选活动。

本次评选活动的课堂教学质量高,从学习目标设置、学练内容选择、教与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保证运动负荷等各个方面都能以《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理念为指导,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入手,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展示了全省高中体育教师学习和践行《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理念的成果。

一、关注课程育人,合理设置学习目标

具体、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既可以引导教师的教、有助于学生的学,又便于师生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可观察、可言说、可测量、操作性较强的课时学习目标制订尤为重要。在本次评选活动中,所有选手都非常重视三维学习目标的设置,充分考量体育学习独特的育人价值,认真分析学情,研究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场地器材等因素,合理制订学习目标。

1.育人学习目标是全面的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全面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运动能力目标、健康行为目标、体育品德目标。在27名省级比赛选手中,12名选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与价值观”,11名选手从“认知或知识、技能、情感”,4名选手从“知识与技能、体能、情意”对课时目标进行设置。可以看出,所有选手都能重视目标的全面性,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课程的育人价值。

2.育人学习目标是可测量的、可操作的

学习目标具有学段、模块和课时的多层性,是从宏观的学段目标向微观课时学习目标逐步过渡。从学习目标表述看,宏观的学段学习目标应该是相对抽象、较为全面的;中观的模块学习目标应该是相对具体的;微观层面的课时学习目标应该是清晰、明确的。根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课时学习目标应包括“条件、行为与表现、结果”3个要素,如,南京报送的《啦啦操》一课学习目标之一为“在合作探究学练中(条件),通过双人、4人合作创编展示与竞赛(行为与表现),强化练习并较好展示创编成果(结果)”,宿迁报送的《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一课的学习目标之一为“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和纠错练习(条件),发球能够基本到位(行为与表现),并完成50次以上(结果)”等。这样的学习目标可测量、可操作,能较好地引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育人学习目标表述是准确的

在本次评选活动中,选手们在《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理念的指导下,能够用外显的行为动词,准确地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内隐的心理、情感、品德变化过程。如,江苏学校体育网报送的《鱼跃前滚翻》一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学生乐于多次重复练习,情绪高,气氛活跃”;泰州报送的《足球:脚内侧连续传接球》一课的学习目标之一“乐于参与多种方式的学练,激发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常州报送的《触式橄榄球:3人进攻技战术》一课的学习目标之一“能在3人传球和比赛中运用语言、眼神等相互配合,提高观察和决策能力”等。表述都采用了外显的“多次重复”“乐于参与”“运用语言、眼神等相互配合”等行为动词,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内隐心理、情感、品德情况。

二、关注学以致用,聚焦结构化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延续和发展。《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指出:“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项技术的教学,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的学练,参加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增强知识点之间或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问题导向,注重活动和比赛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面临真实的活动或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本次参赛的27节优秀课都能较好地重视并进行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所有选手的教学内容都不是只教单个动作技术,而是更加注重组合动作技术学练,强调学练过程中的对抗练习、展示或比赛,促进学生通过课堂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学练,真正学会学习的运动项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在本次评选活动的27节参赛课中,每节课都安排了教学比赛或者展示。其中,8节球类课是挡拆传切、侧掩护、三攻二等形式的技战术配合,9节体操类教学内容是成套的组合动作技术学习,10节课是将模块中前面所学的动作技术与本节课学习的动作有机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之后的学习有意识地运用前面已学的内容,使前后学习之间融会贯通。

如,常州报送的《篮球:欧洲步》教学中,执教教师通过复习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运球快速上一步练习→运球接两大步练习→面对面一人受限站立防守一个人运1次球做欧洲步练习→欧洲步摆脱模拟防守人投篮→接回传球做欧洲步摆脱受限防守人投篮,把欧洲步动作技术和以前学习过的行进间单手投篮、行进间传接球、摆脱防守等动作技术有机结合。苏州报送的《纵箱分腿腾跃》一课,执教教师按照纵箱分腿腾跃技术特点进行结构化教学。作为该项目第2次课,重点是解决单跳双落、顶肩推手快、提臀分腿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孤立学习单个分解动作技术,而是置于支撑跳跃动作技术有机联系与衔接之中,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选手们重视运动项目教学内容组成的结构化。《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作为必修选学(运动技能系列)模块中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学习内容都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这就保证了学生不但会进行所学运动项目学练,不仅能运动,而且能欣赏运动、点评运动,真正促进学生学会和理解所学的运动技能。

如,苏州报送的《纵箱分腿腾跃》一课中,在动作技术展示环节,执教教师指导学生对动作技术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现场举牌亮分进行评判。常州报送的《技巧组合练习:肩肘倒立(女)、头手倒立(男)》一课中,执教教师要求学生把已学过的滚翻类、平衡类动作和本课学习的倒立类动作进行组合学练,指导学生进行动作技术质量评价,学习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技巧动作技术的质量,提高学生对技巧运动的理解认识。

三、关注运动体验,运用多样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应避免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学习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方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此次评选活动中,参赛选手在课堂教学中都特别重视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练,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充满活力。

1.利用比赛方式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指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本次评选活动中,选手们都能根据《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项目特点、学习内容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所学运动项目特点,体现了“以学定教”的要求。球类教学中都能根据运动特点,围绕所学动作技术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如,篮球和橄榄球的3VS3教学比赛、篮球组合动作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足球连续运球射门比赛等。体操类教学都能根据体操项目运动特点,设计所学动作技术或组合成套动作的展示活动等。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充分给予学生独立、能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乐,尽早地进行完整化、结构化的学习,形成丰富的、深刻的、个性化的运动体验,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为了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恰当选择运动多样教学方式方法,特别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和时间。

在本次评选活动中,选手们都能结合球类项目和体操类项目内容特点、高中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教学方式方法的功能、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南京的《啦啦操》一课教学中,执教教师采用设置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及教师示范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创编方法。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对教材进行剖析,合理巧妙分类,把错综复杂、多重技术交织运用的创编理论与方法按照不同要素进行剖析和逐一分解、逐一学练,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练习要求不断提高,多元素创编逐一叠加运用,问题不断解决,最终实现多元素综合运用的效果。常州的《技巧组合练习:肩肘倒立(女)、头手倒立(男)》一课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了分别适合男、女生的双教材,从内容到形式上均实现分层教学。整堂课辅助播放PPT课件,执教教师将运动技能的动作要领、保护与帮助的方式方法和各环节的内容都详细呈现在大屏幕上,以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巡回指导;PPT中循环播放教师的动作示范视频和动图,让学生在学练中能时刻观看学习,更便于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课堂中边学边练边赛,加强动作技术的运用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技巧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学习效果,合理设置运动负荷

《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每节课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练习密度应不低50%,运动强度应达到平均心率140~160次/min”“每节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内容”。本次评选活动中,选手们都能把学生学习效果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设置运动负荷。

1.坚持“以学定教”,通过“会学”提高课的练习密度

本次评选活动中,所有参赛选手课堂练习密度设置都超过了50%。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情况组织开展学练活动,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和机会,同时提高学练活动的趣味性,体现体育活动本质的竞赛性。在重复练习过程中,既有对动作质量、动作标准的要求,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原理、方法的学习,也有学习思维的交流和艺术的生成,主要教学过程和环节不是在走教学设计的“流程”,而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动作技术组合或展示学练的积极性。优化练习组织形式,减少学生等待时间。如,在球类学练过程中,小组轮换练习时,安排没有轮到练习的学生进行各种原地球性练习、球类基本动作练习等;体操类分组练习轮换中,排队等候时,学生进行徒手模仿练习,以提高练习密度。同时,所有选手都非常重视合理布置练习场地,坚持器材一物多用,让学生高效进行学练活动。

2.坚持“精讲多练”,通过“勤练”提高课的运动密度

在本次评选活动中,选手们特别重视体育课上精讲多练,结合高中学生知识和技能储备情况讲学习重难点,有19节课上教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减少集中讲解时间,更多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进行學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练习和比赛活动。

3.坚持通过体能练习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本次评选活动中,所有选手都能较好地理解《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神,重视学生体能发展,课堂教学中均安排了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体能练习手段和方法丰富多样、实用有趣。如,镇江的《肩肘倒立接单肩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一课中,执教教师巧妙安排了双人体能练习,包括双人踩单车、卷腹击掌、双人深蹲、俄罗斯转体击掌,方法多样、有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增强体能的同时,还增进了学生间的交往互动。

猜你喜欢

学练评选活动课程标准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组织《人民调解》十佳文章(2018年度)评选活动的通知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