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文化渗透,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2023-06-26唐爱霞

学周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高效课堂高中英语

唐爱霞

摘 要: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注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无论是听力、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的考查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把握,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文化知识背景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并指明了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渗透;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07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26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语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提到:“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功能,和有关民族的宗教、历史、风俗密切相关。”因此,语言的学习不仅要对语音、词汇、语法展开研究,更要重视与语言休戚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人们在思维逻辑、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表达形式上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只有了解一定的文化内涵,才能走出语言理解的误区,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英语,但是在遣词造句中依然避免不了“中式英语”的情况出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汇和语法,而要重视对西方国家文化的渗透,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文化知识背景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经过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笔者发现:对西方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感兴趣的学生占65%;平时有阅读英语书籍习惯的学生占30%,而阅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英语材料的学生占75%;认为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对于英语学习有用的占15%。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得知,学生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他们虽然对西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文化背景与英语学习的相互关系。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信仰、社会礼仪、道德标准、思维方式等,这些都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会在语言中表现出来。比如,中国人将猫头鹰视为不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英语中,常常用“as wise as an owl”去形容一个人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智慧。又比如“teacher”一词,在中国一般是对“上课的人”的称呼,含有尊称之意,但是在西方,却仅限于幼儿园的孩子对教师的称呼,对教师的称呼是根据其学术职称和学位来定义的,如“Mr.”“Professor”“Dr.”。可以说,不了解一门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该语言。通过对西方文化、传统、风俗、典故的学习,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并能恰当地使用该语言。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也会促使学生审视和分析本国的文化,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更进一步的認知,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说,文化对英语的词汇学习、语法学习、语音、语用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抛开文化单论语言学习,也不能抛开语言学习单论文化,语言和文化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既教文化又教语言,将文化融于语言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上一个台阶,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文化渗透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文化渗透与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领悟能力,确定渗透的方式、内容和分量,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渗透的内容和范围。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时需要注意不能偏移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框架,寻找文化渗透的最佳切入点。

(二)系统性原则

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通过零零散散的渗透无法阐释文化的内涵,也会影响学生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系统性地给学生阐述文化的各个方面,避免出现盲目性与混乱性现象,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促进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三)适度性原则

文化内容的渗透要把握好度,应当建立在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切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涉及的人物、景点、节日等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但是要注意用时,不能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进行自然渗透,巧借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对比,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并由此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民族自豪感。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001年,新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纳入其中,并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英语教师侧重的依然是教材的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淡薄,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跨文化教育的新理念,提高跨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阅读英文材料和西方文化经典作品,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英语国家出版的原著包容和涵盖的社会面非常广泛,也非常具有西方文化的特点,只有品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著作,才能欣赏到外文作品的精华,转变自身的英汉思维,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研读英语国家的报纸、杂志等,这些报纸和杂志充分展现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最新的时讯,还能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其次,学校要重视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有条件的学校要为教师敞开国门,选派一些教师出国学习;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外教或者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让其直接参与教学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二)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托,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资源,更是教师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现行的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跨文化意识很浓,几乎各个单元都有文化内容的版面,教材的结构分为五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话题的形式展开,这些话题涉及的范围广泛,包含了文化艺术、社会生活、自然环保、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未来世界等。这种设计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把英语课看成烦闷的语言练习课,而是看作了解别国文化的交流课,有利于学生通过语言去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虽然从教材的设计中可以看出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文化内容依然只是作为教材的补充,由于课时和教学任务的设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以语言技能的掌握为主,对相关文化的介绍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而学生也会因为考试要求而忽视对文化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文化的渗透,将文化内容的学习提升到与语言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将课文内容与文化背景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要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介绍,从而丰富课堂内容,实现语言和文化的有效融合。

(三)拓展词汇和习语背后的文化因素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词汇和习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对词汇和习语背后文化内涵的探析是文化渗透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1.文化背景的差异。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对同一词汇产生不同的联想。比如,在汉语中有很多有关狗的词汇与成语,但是其应用贬义多于褒义,人们常常用“走狗”“落水狗”“看门狗”“狗腿子”表达对某人的厌恶。但是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忠诚的伙伴,因此,有很多与狗有关的英语词汇都带有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

2.地域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甚至于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也因为地域的差异,在某些词汇上存在异词同义的现象,比如“行李”在英式英语中是luggage,在美式英语中是baggage。再比如lover这一词汇,很多人称为“爱人”,但是在牛津词典中,lover的释义是没有婚姻关系的情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揭示这些词汇的来源,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3.特定词汇。在英语中,有一些具有历史意义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词汇,他们只存在于特定的文化中,在其他文化中不存在。例如,hippie一词,在汉语中常常被音译成“嬉皮士”或者“希比士”,给人的感觉就是披头散发、衣着怪异、放荡不羁的年轻人,但是真正的“嬉皮士”崇尚纯精神、热爱生命和大自然,他们用这种颓废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消极地制造自己的世外桃源。又如,中国文化中的“太极”“八卦”等在英语里也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词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揭示源语言中特定的文化,以免引起误会。

(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文化知识

要增加文化知識的积累,最有用的方式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扩大词汇量,还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增强文化体验。很多文章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而作的,并对相关的社会环境做出了一定的描述,在阅读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增强对于阅读文本的体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范围,给学生推荐一些英文原著,如《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Walden》(瓦尔登湖)等,或是要求学生阅读英文报纸。英文报纸是反映社会环境、政治、文化等方面活生生的材料,小说、时讯应有尽有。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研讨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相关文化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并要求学生真实记录每日完成的课外阅读任务量,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五)拓宽知识视野,增加文化输入

对文化的渗透不应只局限于英语课堂,还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首先,可以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外语语言环境。其次,可以组织开展英语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西方文化。如可以举办英语趣味沙龙,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动画、收听英文歌曲等,这些活动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参与其中,从而使英语学习更加高效。最后,还可以有效利用家庭资源,拓展文化空间。教师要引导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比如为孩子购买英文书籍等,培养孩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文化知识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英语,获得英语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萍.通过文化渗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浅议高中英语教学要注意文化渗透[J].考试与评价,2013(1).

[2] 胡秀芳.渗透跨文化知识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成效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 丁媛.利用文化渗透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

[4] 李彤.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

[5] 任花婷.浅析英语文化渗透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J].活力,2018(18).

[6] 贾红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3(45).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高效课堂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