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

2023-06-26申志亮

学周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主题学科素养实践活动

申志亮

摘 要: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为“知行合一”创造条件,让师生通过“做中学”实现共同成长。文章根据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价值,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的方法展开讨论,并从精选主题活动、深挖活动资源、强调团队协作、评估实践效果、提升教师素养五个方面分享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学科素养;主题;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05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17

理論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始终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但是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仍可见“理论重于实践”的情况。虽然一些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熟练地背诵下来,但欠缺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必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开展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中做”“做中学”机会,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价值

第一, 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地理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改变其学习状态,培养其学科素养[1]。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理论重于实践”的情况,导致学生往往是在教师安排和灌输下被动地背诵地球的历史、海水的性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理论,少有对地理现象的自主解读和探析。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发展。而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愿意接近教师和地理活动,进而为其学科素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第二, 实践活动是对教材的补充,可以有效扩充教学容量,延伸地理课堂。根据学生和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教师需要整合课外资源,这是对教材最直接的补充,有利于弥补其在多次编排中依然存在的“实践板块不足”的问题,让教学更加丰富。在实践中,教师还可以社会生活为地理课堂,促使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这对地理课堂的延伸以及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推进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第三, 实践活动是对教师的考验,可以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玉不琢,不成器”,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提高教学实力,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磨炼自己。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迥然不同,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活动设计、实践组织和指导能力,而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积极挖掘资源,主动反思总结,广泛交流经验。

二、施策开展高中地理实践活动

(一)立足地理实践特征,精设主题活动

只有主题明确的实践活动,才真正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实践价值,这要求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实践为目标,精选主题活动。

1. 以兴趣为起点。兴趣是高中生进行地理学习、参与实践活动最原始的动力。若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再煞费苦心地开展实践活动,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教师必须尊重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性”特征,以学生兴趣为起点[2]。比如,部分学生在“常见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学习结束后,产生“观察地貌”的兴趣,并想通过独立观察判断学校周围地貌。立足学生这一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勘查地貌”实践活动,寻找一个视野较为开阔的地方,组织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的顺序,对地貌展开观察,并要求学生在观察结束后介绍自己的观察结论和方法。由于实践活动完全尊重其兴趣,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使得实践活动取得显著的积极成果。

2. 以事实为准绳。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一个原则:只有尊重学情事实的实践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实践,如果活动内容与学生真实学情相偏离,超出或低于学生认知范畴,使其望而却步、敷衍了事,不仅对实践活动不利,还有可能影响其对学科知识的整体学习。基于此,教师应在设计实践主题之前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对实践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客观评价每一名学生的高中地理综合实践能力,明确每一名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紧接着,将学生按照学情、需要进行分类,先根据教学事实确定实践活动“大主题”,再针对学生需要提供特色“小主题”,使其虽然同时参与地理主题实践活动,但能按照自身需要突破不同主题任务。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符合自身学情的主题实践中获得效能感,也能促进其对之后其他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

3. 以素养为导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素养为导向设计主题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必行之策。教师应深刻解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挖掘其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综合实践力素养内涵,在实践活动中巧妙融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培养要素,促使学生对地理学科内涵展开综合、系统的探究,触及学科本质,发展核心素养。

(二)深挖地理活动资源,助力自由实践

资源的丰富性同样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以往高中地理教学缺少实践活动,一方面是因为师生缺乏对实践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能够引发实践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在立足新环境施策之时,必须重视对地理活动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整合。

1. 用好地理教材。教材是教学最直接的参照,也是最容易获得的教学资源。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践内容的编排比重,教师若能精准捕捉并利用相关信息,那么定然能为学生打开实践的大门。例如,在地貌、交通运输布局、气压带、风带、洋流等教学内容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作图建议,开展“画地貌图”“画洋流示意图”“画铁路干线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一边作图一边解释与之对应的地理知识。又如,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其“问题研究”板块内容,在章节教学结束后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章节学习经验广泛收集资料,对“问题研究”对象展开探讨。对于教材理论的解读和拓展,教师可以转化为实践形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逐步积累实践经验,为其在之后的实践中踊跃进行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在此期间,考虑到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编排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求同存异”,先找到共性,再设计活动,确保实践具有普适性。例如,对比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等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教师可以归纳相同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的难度展开分析,基于高中生地理综合学习情况锚定难点与重点。紧接着,教师可以围绕难点与重点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整合多版本教材、教辅书以及网络中的学习资料,在实践中有效解决对重点与难点的理解问题。

2. 开发周边资源。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并利用学校周围的地域资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大社会、大自然是活教材”的观点,时至今日仍有极高的实践意义。地理本身就是观察和探寻自然奥秘的学科,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对其展开探究,是再合适不过的一种实践。教师应时刻关注学校周边环境的变化,定期到学校周边工农业基地、气象站、植物园、公园进行调研,了解其对外开放的活动计划,以实现对实践资源的准确开发[3]。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安排,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学生带出学校,在周边寻找地理现象,讨论地理现象成因和影响,解决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在身边的地理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直接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开展“测量学校经纬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制订实践活动计划,在实践中验证并运用理论,感受探究的成就感。

3. 加强校际交流。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一大助力。高中生即将迈入更高等级的学府,已经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应加强校际交流,可以打破班级、学校的局限,在校际合作的过程中为学生制造别样的实践体验。地理学科教师可以在教研组的协调下申请建立校际合作的实践活动机制,并在学校相关教务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与当地其他高中合作,共同制订地理实践活动计划。这种耳目一新的实践活动形式能够给予学生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实践动力,显著地增强其探究地理的行动力,顺理成章地使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4. 引入企业合作。企业同样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合作伙伴。在旅游业欣欣向荣的社会大环境下,文旅企业不断发展,开发了大量富有个性的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其中,从旅游的视角出发探秘祖国河山、人文地理,这是对地理知识进行实践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在学校或政府方面获得资金支持,与当地文旅企业建立合作,同时根据文旅企业旅游项目计划,组织特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到不同地域,感受其自然环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区别,以地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三)鼓励团队协作实践,推进地理活动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验和锻炼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某些地理实践活动中,很难凭借一己之力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团队协作意义便在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探究,促使他们体验实践之趣、感知地理魅力,同时给予他们一些建议,提醒他们在必要时合作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在团队中展开实践,分别承担不同责任,通过协作完成活动任务[4]。在协作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适当介入,帮助其选择更合适的实践活动队友。比如,在上述“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按照所选择实践活动类型分成几个“大队”,并在“大队”中将学生按照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动手操作、记录分析、汇报总结等地理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成几个“小队”,使各“小队”成员能力互补,避免出现“虽形成团队,但协作受限”的情况。学生就此形成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互相帮助的意识,突破个人能力的限制,增强参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定然可推进高阶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估作用效果

开展实践活动,一是为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更积极的学习体验;二是为利用实践经验,促进学生更全面地看待、更自如地解决地理问题。有鉴于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总结经验的平台,使其能有充足的时间交流实践问题,分享活动经验。利用评估完善地理实践活动便是平台之一。无论课上、课外、校内还是班级、年级,教师要在地理实践活动结束后设计“实践活动总结会”环节,对学生提出“自主评估活动效果”的要求,使其复盘整个实践活动,从主题、目标、方法、困难、过程到结果,交流实践不足和收获,讨论在下一次实践中如何使实践活动效果更加符合预期。学生不知不觉地对实践活动展开反思,一边认真倾听他人的评估,一边吸收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取长补短,这是对其实践活动的强化,也是教师轻松开展其他实践活动的前提。

(五)提升地理教师素养,支持学生实践

实际上,上述策略均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教师具备杰出的高中地理教学素养。追踪以往经验也能看到,教师在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的专业性以及对学生的支持,是影响实践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了给予学生实践活动最有力的支持,教师还应在以上考验和实践外,持续提升专业素养[5]。对此,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树立自我学习与管理意识,以高标准、高要求严格对待自己。教师可以在通过对比各版本教材挖掘实践活动资源时,深刻地解读教材体现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向,明确按照教材提示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行动与教材育人理念的一致性。同时,增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的阅读学习,尽可能全面地了解高中生群体特征与心理动态,充分了解学生最真实的一面,把握其内心对地理实践最热切的期待。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教研与培训活动,在学科切磋中得到成长。对于学校、教研组牵头组织的地理教研、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教师应积极参加,主动与校内外地理教师切磋实践教学技能,在差距中吸取教训,并借鉴他人开展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三、结语

对理论的单一理解和掌握不等同于学好地理知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才是促进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关键举措。因此,教师应适当地增加实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重,追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尊重学生需求和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渗透更多实践内容和元素,为其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锤炼实践教学能力,以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更好地保证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红儒.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8):148.

[2] 叶璐.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94.

[3] 陈龙.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8):49.

[4] 殷小霞.现代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師通讯),2021(9):85.

[5] 吕琳琳.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途径[J].启迪与智慧(中),2020(8):67.

[责任编辑 郭丽杰]

猜你喜欢

主题学科素养实践活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