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黑龙江省对俄特色产业助力兴边富民行动研究
2023-06-26刘春秀伊全胜刘芳
刘春秀 伊全胜 刘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边境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我省自实施兴边富民行动20余年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俄特色产业不断丰富,但仍存在人力资源匮乏、产品附加值少、科技化程度不高及文化交流不充分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增进对俄农业合作、推动“互联网+”模式、创新旅游项目等方式推动边境地区对俄特色产业发展,对促进兴边富民行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对俄特色产业;兴边富民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3 — 0025 — 05
兴边富民行动是依据党中央精神,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1999年发起,2000年正式启动的配合西部大开发与加快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其本质是振兴边境、富裕边民,通过政府及社会各界参与,加大对边境地区及人民的扶持,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1]2021年黑龙江省召开的兴边富民工作专题会议中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兴边富民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实”字上下功夫。新时代,深入挖掘黑龙江省对俄特色产业对助力兴边富民行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黑龙江省对俄特色资源梳理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具有近3000公里边境线,是中国最北方省份,也是中国对俄口岸最多、对俄贸易往来最多的省份,为黑龙江省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市场基础。新时代下,黑龙江省更应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发挥对俄特色资源产业优势,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农业种植与农产品加工技术、成熟的林业加工技术及轻工业等产业,促进全省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
(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黑龙江省紧邻俄罗斯远东地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省拥有常住人口3185万人,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俄罗斯远东地区虽然土地广袤、自然资源丰富,但从事农业生产及拥有专业农业技术的人并不多。加之近年来俄罗斯本土人口不断减少且人员外流现象频发,使得俄罗斯劳动力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因素,因而吸引国外劳动力成为解决俄罗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大多具有专业技术及在高寒地区耕作的农业生产经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使用大型机械化工具。多年来黑龙江省为俄罗斯的种植业、矿业、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劳动力资源,带动全省劳动人口就业的同时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高校科研实力雄厚,俄语专业在全国位列第一。凭借与俄罗斯临近地理位置,培育出了大量既精通俄语又具有技术的专业人才,为中俄两国贸易往来与产业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人民富裕。
(二)先进的农业种植与农产品加工技术
黑龙江省地处边境,发展对俄特色农业产业具有明显地域优势。2010年起,黑龙江省开始逐步选择一批资源优势明显、群众基础良好、市场潜力较大的农业产业项目进行推广实验,产生了以大小兴安岭地区为主的林下经济和农业产品加工区。农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结构较单一,经营方式粗犷,种植业产品供给不足,农业生产率较低,人均农产品产量低于俄罗斯国内平均水平,蔬菜、糧食、肉类等农产品需要依靠外来进口才能满足当地居民需求,农业种植与开发成为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位居全国首位,并有良好的农业基础,现代农业经营的标准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已取得成效,农业的不断发展,使地区人民获得了更完备的农业种植、养殖与产品加工技术。特别是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在对俄农业发展中能充分发挥种植技术优势,提高俄罗斯的农业种植技术含量。
(三)成熟的木材加工技术
俄罗斯是世界森林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森林或其他林地的面积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但俄罗斯的林业产业附加值较低,木质产品加工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且森林年采伐量低于年许可采伐量,供给量高于需求量,在满足俄罗斯国内林业消耗情况下还能向其他国家出口大批原木、锯材。与俄罗斯相对比,我国是木材加工大国和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1988年我国发生洪水泛滥事件以后,党中央及国务院便做出禁伐、限伐黄河上游、中游及长江上游天然林的决定。2000年实施的天然保护工程限制了东北、内蒙古地区采伐天然林的数量,使中国木材更加短缺,无法满足国内对木制品的需求,其中包括对木质家具、纸制品等木质产品的需求。而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且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木材加工技术,可利用本省独特地理优势从俄罗斯进口原木,再深加工为成品对俄输出,与俄罗斯木材资源丰富,但林业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形成产业互补,解决全省缺乏原木、锯材短板问题的同时也带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增收致富。
(四)结构合理的轻工业产业
俄罗斯与中国黑龙江地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是不同的发展方式。俄罗斯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更多依赖进口,发展较为缓慢。而黑龙江省在蔬菜食品、皮革制造、日用化工等轻工业生产上表现出较强的生产力,每年黑龙江向俄罗斯出口大量服装鞋袜类商品,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蔬菜食品、小型汽车、轻工业品等均需要从中国进口。黑龙江省具有的轻工业优势,对促进对俄贸易与兴边富民活动具有很大影响。
二、黑龙江省发展对俄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
自世纪之交启动兴边富民行动以来,黑龙江省始终把“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作为第一要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全省对俄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农产品附加值少,科技体系不完善,文化交流渠道不充分等问题。
(一)专业人才匮乏
黑龙江省对俄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引领推动。但是,一方面我省对俄产业的专业型、管理型、高素质经营人才缺乏。对俄特色产业的振兴需要专业化团队管理和经营,而目前专业化人才培养渠道相对较少,导致企业管理不科学、运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应的就业岗位也较少,且平均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人才竞争优势不足。据省统计局发布的平均工资数据来看,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04万元,而像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较发达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年平均工资都在10万以上,其中北京以194651元位列第一。收入差距引起大量青年人才转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而造成全省专业特色人才流失。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具有高级职称人才流入与流出比例达到1:4.6。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十年间,我省汉族人口流失达6210569人;各少数民族人口流失253334人。虽然黑龙江省一直坚持人才引进政策,但在扶持力度、资金等方面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不充足。全省近几年来引进了教育、农业等方面的人才,但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扶持力度有一定欠缺。从省发布的人才政策文件来看,文件多集中在地方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文件,占比分别为41.1%、55.1%,地方性法规占比却不足1%。表现出我省相对缺少专业的科技人才法律法规,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顶尖人才的引领,而黑龙江省又缺乏领尖人才,制约全省对俄特色产业的推广与发展。
(二)农产品附加值较少
黑龙江省农产品种类较多,但全省在农业生产上的投资比例较少,对俄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出口到俄罗斯的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而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比较少,且农产品安全标准与世界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影响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在俄罗斯加入WTO之后,其农业政策进一步调整,对进口农产品的信息咨询、安全标准等公共服务要求提高了。目前我省对俄出口农产品的相关网站不健全,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欠缺,影响对俄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三)科技化体系不完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黑龙江省聚集了54个少数民族,有63个少数民族乡(镇),730个少数民族村,而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力存在明显差距,少数民族乡村生产仍然是保留原来传统的方式,如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利用主要通过人工和传统机械打捆后运输到指定位置再进行统一处理、新型育苗技术的使用严重缺乏,农忙时刻,多是小型的或手扶拖拉机等传统农用工具奔忙在运输线上,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仍然通过人工喷洒等缺乏科技化手段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上,也相对缺乏高效快速的农业科技,在农产品的栽培种植、保鲜包装等方面技术落后。在花卉、蔬菜生产上设施较缺乏,标准化设备不足,生产规模较小。这些都制约了黑龙江省对俄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交流渠道不充分
黑龙江省主要通过召开论坛、访学交流、举办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线下渠道开展对俄文化交流。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受阻。各国都不同程度采取停工、隔离、“封城”等形式,阻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线下文化交流渠道受到限制,传统的文化交流模式像双边演出团、中俄博览会等线下活动无法展开。因而,视频会议等线上方式成为开展对俄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虽短时间内能解決对俄文化交流之急,对论坛、学术会议等文学类文化交流活动较适用,但对视觉、音质要求较高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活动无法呈现出原有效果,影响观众观影体验。与此同时,视频会议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且时间比较固定,受众群体相对单一。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的促进我省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对俄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认真谋划。
三、发展黑龙江省对俄特色产业助力兴边富民行动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新时代,深入推进对俄特色产业、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及促进人民生活富裕,仍需在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开拓创新。
(一)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鼓励专业人才在边境地区创业就业
发展对俄特色产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人才是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前提和保障。黑龙江省在发展对俄特色产业时更应注重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更多的引进管理型、创新性等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大对人才奖励机制的建设,提高专业人才的福利待遇,不断增强优秀人才对边境地区的归属感。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主委谷振春针对东北人口流失问题,在两会上提交了《补短板 挖潜力 积极应对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的提案,建议东北地区要实施项目集聚,产业赋能,打造吸引人的“磁力石”;挖掘资源优势,释放潜力,增强招揽人的“动力源”;对标西部,完善政策,配制留住人的“定心丸”。面对人才流失影响边疆地区发展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2019年发布了人才引进战略实施文件,即《黑龙江省“头雁”行动方案》。为优秀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留在黑龙江,工作在黑龙江,成长在黑龙江,更好地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创业方面,省政府通过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发放创业补贴,落实投资奖补、税收返还、贷款贴息等政策大力扶持边境企业快速发展,以扩大企业用工规模;对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考实施优惠政策,相应增加边境地区选调生和“三支一扶”人员名额等一系列政策,让边境地区居民留得住、回得来、有事干。
针对长期居住本地的留守农民,通过加强劳动力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培养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对俄农业输出奠定基础,推动边疆地区产业增收,农民富裕。
(二)加强对俄农业合作,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拥有多种类的农业产品,其中特色的农产品有大米、大豆、玉米等。加强发展黑龙江省优势区域特色农业,加大对俄农业合作,优化农产品生产技术。
首先,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可加强区域经济的战略合作,发展独具特色的对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黑龙江省具有与俄罗斯最长的边境线,利用特殊地理位置,发挥俄远东战略基地及“一带一路”战略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俄合作。充分发挥中俄铁路大桥即将通车的有利条件,促进招商引资的推进,吸引外资企业在全省投资落户,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走出龙江。2020年,俄罗斯政府出台的《2024年前远东发展国家纲要及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了中俄“远东—东北”在路桥建设、能源、工业、农林业等领域展开合作。
其次,利用黑龙江省地处边疆的特殊地域优势,实现边疆地区经济与内陆地区经济的融合,借助内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发展对俄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资源优势,保障全省收入实现稳步增长。黑龙江省与俄有25个通商口岸,主要以绥芬河、黑河和东宁三个通商口岸为代表。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和边境贸易的迅速发展,也使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通关过货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提升了边境25个口岸通关过货能力。贸易方式也不断向现货、现汇贸易转变。过货种类也由农副产品、轻工产品逐渐发展到工业机械产品。
第三,2021年是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20年里中俄两国战略协作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其中农产品和农业合作成为中俄经贸发展中的“新的增长核心点”。一是为促进对俄特色农业合作发展,建立了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电子政务网、黑龙江省对俄农业产业协会等农业平台,推动了对俄农业合作的发展。二是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生产基地在逐渐增多。截至2018年,黑龙江对俄农业开发种植面积已达到900万亩,是历年来对俄合作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其中东宁市作为对俄农业合作示范第一市,开发面积已达到360万亩、开发区域已拓展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等6个州25个区,先后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建设4个境外园区。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在俄罗斯的发展。
(三)运用“互联网+模式”,促进边疆地区产业增收
品牌会影响产品的知名度、消费者的忠诚度,是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而一个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品牌保持永恒的灵魂。黑龙江省边疆地区大多是文化特色区,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农产品生产与宣传过程中,努力让地区文化核心理念与产品融为一体,如黑龙江省推出的“黑土优品”农产品品牌,致力于打造“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的农产品,进而推动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其次,通过地区特色文化和特色产品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黑龙江省农业品牌市场知名度。走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能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作出贡献。黑龙江省地处边疆,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质的水源、天然牧场等珍贵资源,是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最佳基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由“小、散、弱”到“大、强、优”的转变,就需要不断构筑特色农业品牌,以特色农业品牌为引导,加速对俄产业发展。运用新生媒体,如短视频、抖音、直播带货等新兴方式,以“互联网+”模式拓展国内外市场,搭建对俄特色产业资源数据库,打造对俄产业信息平台,让更多人了解黑龙江省特有的农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促进全省对俄农业发展推动兴边富民行动实施。
(四)创新对俄旅游项目,推动兴边富民行动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和俄罗斯仅有一江之隔,可利用身处“中国最北方省份”的独特优势,持续开发特色旅游产业链,发展边境城市旅游与对俄旅游产业。
首先,加快完善全省旅游住宿、餐饮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满足国外游客的旅游查询需要,确保旅游信息的及时更新,并通过其他网络平台,如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积极转发、推广,提高全省特有的旅游资源,如冰雪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俄罗斯人民在黑龙江省的消费、投资。从2016到2019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2021年黑龙江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来看,2016至2019四年国内旅游人数分别为1.4亿人、1.6亿人、1.8亿人、2.2亿人,相应的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1573亿元、1877亿元、2208亿元、2604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有力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人数下降为1.4亿人及旅游收入下降为1629亿元。到2021年黑龙江省国内旅游人数相较于2020年有所上涨,上升为1.6亿人,同比增长14.2%,但旅游收入却下降为1345.1亿元,比上年下降18.2%。可见,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省的旅游收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看,黑龙江省旅游业对提高边疆居民收入具有一定带动作用,“十四五”时期政府更应加大对我省特有旅游资源的建设支持,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助力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
(五)完善兴边富民工作机制,提高政策执行度
健全兴边富民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把《兴边富民行动发展规划》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在党领导下的兴边富民行动协调小组负总责任、边境市(地)上下衔接、边境县(市、区)承担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亲自上手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干部是党的组织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干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党组织肌体的健康与否以及治理绩效的水平高低。”[2]。因此,在完善基层兴边富民行动工作机制中,应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准确划分权限,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战斗力,在执行政策中注重激发群众参与兴边富民的积极性。以加快交通网、供水网、信息网等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年来黑龙江省总计为边境地区投入了959个项目、资金达7.6亿元。应不断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按项目实际需求,合理利用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应。同时突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规划为主、地方规划为辅,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推动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行动的有效实施。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李笑宇.当代中国党政体制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02):34-40.
[3]张春萍.推动黑龙江省对俄林业合作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1(05).
[4]关玉.从自然地理因素看黑龙江省优势产业发展的选择[J].中国市场,2021(11).
[5]杨静.中国企业对俄林业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6]白晓光.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俄文化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理论观察,2022(08).
[7]吕娜.“一带一路”倡议下黑龙江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01).
[8]蓝广荣.优化特色产业助力兴边富民的路径[N].中国民族报,2021-11-30(06).
[9]2021年黑龍江省统计年鉴[Z].
〔责任编辑:秋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