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听证直播成为办案新常态 让公平正义真正可感可触
2023-06-25刘澍
文/ 刘澍
开展听证直播,可以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直接了解、参与、监督检察听证全过程,“零距离”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
4月20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七星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集中收看了检察院组织的一起盗窃罪拟不起诉案件检察公开听证互联网直播,零距离感受“阳光检察”。
2021年6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检察听证网正式上线。该网站是最高检基于互联网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直播检察听证全过程的司法公开平台。上线当天,多起案件的听证会在中国检察听证网同步进行视频直播,让社会公众感受到更加实在的公平正义,也开启了检察听证工作新征程。
近两年,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转变司法办案理念,全面开展检察听证工作。公开听证直播也成为检察办案“新常态”。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检察听证网已累计开展听证直播2554场次,覆盖“四大检察”业务条线。
向社会公众直播公开听证全过程
检察听证源自20多年前的检察办案公开审查改革。当时,检察机关尝试把当事人“邀请”到检察办案中来,通过类似行政听证的公开审查,增强检察办案的说理性。
实践证明,检察听证是一种有效推动信访矛盾及时化解的群众工作方法。通过检察听证,检察机关、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相关办案单位、第三方听证员之间构建起良性互动机制,让当事人有理能讲、有怨能诉、有惑能问、有冤能伸,检察机关也能更好地运用法治方式消弭积怨、化解矛盾,促进息诉罢访。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着内涵更丰富、水平更高的需求。2021年6月10日,中国检察听证网正式上线。
检察听证直播系统由最高检一级部署,全国四级检察院共享使用,主要由各级检察院听证室、直播管理平台区域、听众接入区组成,从用户端、中国检察听证网到各个听证室现场形成整个直播系统,实现了各级检察院直播音视频内容的集约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其中,各级检察院听证室按照《检察机关听证室建设技术指引》的建设要求,由“场所基础环境、听证设备配置、设备管控系统、业务应用系统、互联网直播扩展、远程视频接入扩展”等六大部分组成。听证直播管理平台可以为各级检察院提供扁平化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用户账号开通、系统用户角色分配、检察院及听证室信息管理、直播案件管理、观众评论及互动管理、清单及报表统计、内部用户操作全程留痕等。观众接入区的平台前端子系统包括PC、H5、Android APP三个版本,主要实现直播案例推送、信息搜索等业务功能。
中国检察听证网采用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直播公开听证全过程,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阳光司法网络平台。“开展听证直播,可以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直接了解、参与、监督检察听证全过程,‘零距离’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4月20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七星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集中收看了检察院组织的一起盗窃罪拟不起诉案件检察公开听证互联网直播。(摄影/杨晓伟)
上千万人在线观看听证直播
自中国检察听证网上线以来,最高检办理的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和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受到网民的极大关注。
2022年2月10日,南四湖专案公开听证同步进行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到了小渔村的故事,看到了南四湖的变化。这次听证的直播观看量、会后点播量、热搜名次均创纪录。据统计,截至当日15时,中国检察听证网等各类视频直播总观看人数达1070.3万人次,直播排名首次攀升至直播领域第9名。
“检察听证,让方方面面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进来表达诉求,展现了检察机关客观公正立场,同时提高办案质效,节约司法资源。”参与听证的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秦天宝说道。
2022年9月23日,万峰湖专案公开听证同步进行互联网直播,截至当日12时,视频直播总观看人数301.8万人,直播活动得到各平台大力支持,极大提升了检察听证的网络影响力和普及性。万峰湖专案是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推动了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司法化,也助推了当地绿色发展,万峰湖流域正在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2022年,660个检察院新增接入中国检察听证网,听证直播的场次、时长、观看人次、评论数均较2021年有大幅增长。全年开展听证直播1934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311%;直播时长同比增长218%;直播观看人次同比增长226%;页面访问量同比增长171%。
2022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检察听证会。
面对新的办案情况,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听证直播。截至2022年底,安徽、贵州和甘肃检察机关在中国检察听证网直播累计均超过500次,其中甘肃完成646场听证直播。从“四大检察”听证直播开展情况看,刑事案件开展直播1932场;民事案件开展直播122场;行政案件开展直播67场;公益诉讼案件开展直播182场。
2022年11月8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办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外来入侵物种行政公益诉讼案举行公开听证直播。听证会上,各方围绕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性、行政机关整治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等事项进行了磋商。听证会结束后,该院及时向相关乡镇政府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属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除外来入侵物种,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为防止“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成熟后蔓延、增加清理难度,淮南市田家庵区检察院也在辖区内排查“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情况,联系对接行政机关,共同磋商防治方案。11月11日,田家庵区检察院召开治理“加拿大一枝黄花”听证会,4家行政主管部门及属地政府相关负责人、3名听证员应邀参加。经过充分协商,该院紧抓“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关键时期,将检察建议整改期限确定为15日内,以督促行政机关迅速开展治理。“这真是一场让人受益匪浅的听证会,不仅认识到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还近距离了解了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前来参加听证的群众说道。
听证直播不仅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参与到检察办案中来,也在检察办案化解社会矛盾中起到积极效果。2020年6月23日,公安机关以陈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将该案移送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在审查该案中发现,当事人双方系工友关系,平时关系良好。鉴于该案由民间纠纷引发,为彻底化解矛盾,推进司法公正,通州区检察院决定于2020年7月17日召开公开听证会。通州区检察院依照《人民检察院检察听证室设置规范》设置听证会席位,通过“中国检察听证网”对本次听证会进行互联网直播。听证会由该院院领导主持,承办检察官介绍案件事实和需要听证的问题,侦查人员与双方当事人相继发表了意见,听证员进行了充分提问与认真评议,犯罪嫌疑人陈某的同事也通过网络观看了直播。听证会上,听证员评议后发表意见,认为该案符合不起诉适用条件,可以对陈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决定。经审查,通州区检察院采纳了听证员意见,认为该案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陈某犯罪情节轻微,可以作不起诉处理。2020年7月20日,检察院对陈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决定,并及时将处理决定和相关理由告知听证员,该纠纷得以化解。检察官从化解民间纠纷、修复受损社会关系角度出发,把握刑事和解契机,利用听证直播的形式公开释法说理,化解社会矛盾,消弭信访风险,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真正让检察听证走进公众视野
检察听证和听证直播的基本框架搭建了起来,但做好“精装修”永远在路上。
据统计,目前仅有1000多家检察院接入中国检察听证网,不足全国四级检察院总数的一半。截至2023年3月21日,甘肃、安徽和贵州检察机关的听证直播案件数排名前三,分别为902件、849件、674件,访问量达到数十万。但有的基层检察院一年都没有开展公开听证直播或者仅开展一两次,各地发展极不平衡。
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开展公开听证案件2.7万件,截至2023年3月21日,通过中国检察听证网检索到听证直播案件共有2884件,其中刑事案件2211件、民事案件132件、行政案件80件、公益诉讼案件179件、其他案件282件。由此可见,检察听证会公开直播的比率并不高,听证直播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等方面,同人民群众对阳光司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在直播载体上,检察听证直播系统侧重于通过中国检察听证网进行传播,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还不够,导致受众相对较少,用户体验欠佳、互动不够、缺乏黏性,无法形成有效的听证直播生态环境。在保障系统安全、功能安全、数据安全、流程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公开听证直播的承载资源及数据应具备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按照《检察机关听证室建设技术指引》的建设要求,各级检察院听证室从同步录音录像设备中分离出直播的音视频信号,通过专用高清解码设备转换输出为HDMI模拟信号,实现从检察工作网至直播互联网的信号跨网,从而规避网络安全风险。但有的基层院检察工作网没有通过网络安全信息系统三级等级保护的定级、测评和备案,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
在今年2月最高检召开的检察听证工作座谈会上,最高检领导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协作配合,在深化听证理论研究,完善听证制度体系,细化听证办案流程,创新听证工作形式,改进听证技术保障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促进检察听证更加规范、更富成效。
从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听证和听证直播的实践来看,应该加快检察听证室建设和中国听证网的接入工作,加强部门协作,搭建起案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业务部门负责办理听证具体案件,技术信息部门负责直播技术保障的框架,同时要对检察听证和直播必要的经费予以保障。
在直播形式上,检察机关应进一步拓宽渠道,合作共赢。加强与主流新媒体平台的合作,通过前、中、后三端运营法打造听证直播全媒体矩阵传播模式。前端是曝光引流端,以主流媒体引流提升直播效果。中端以中国检察听证网为主,考虑引用直播评论员、检察官IP等提高听证直播的可看性和收视率。后端是运营维护端,可以建立专业律师群、专家学者社区、高校师生社群等,通过有效维护增强用户黏性。
伴随着万物互联、5G组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直播技术的内涵也将极大拓展。比如,在后端运营时可以由机器人维护团队构建的社群,机器人可对关键词以自然语言处理(NLP)算法进行自动应答,定期发布直播通知、收集社会公众建议等,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为直播引流,增强用户黏性。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应用还革新了直播的采编、传送、播发等流程,要鼓励各级检察院将优秀的直播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剪辑并多次利用,将精彩片段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在不同平台,此举不仅能引来流量,还能降低后期运营成本。目前检察听证直播系统的用户接入区有PC、H5、Android APP三个版本,但技术侧重点主要是PC电脑端。随着移动直播技术的更迭,可以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拓展和公开听证直播的视频体验。比如,来到病床前、搬进葡萄园、开在村委会等检察机关检察听证不一样的“打开方式”,都可以在保证高质量信号传输的情况下登上移动互联网直播间。
“听证直播是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推进开放、透明、阳光司法的有力举措。下一步,最高检将加强通报督导,提高听证直播率,积极推进各级检察院听证室接入中国检察听证网,切实提升听证质量,真正让检察听证走进公众视野,让公平正义真正‘可感可触’。”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