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2023-06-25虎遵会
今年35 岁的王明松,是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化镇荒田村人。自打他记事开始,就跟着父母种茶、采茶、制茶,茶叶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虽然茶叶是村里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价格低。”王明松说。种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那时候为了降本增效,大部分村民都会选择使用除草剂和农药。
基于父辈的种茶模式和当时的认知,那时候的王明松并没有多想。2006 年,王明松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来到了省城昆明。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王明松的眼界不断拓宽,回乡种植有机茶也就成了他的奋斗目标。
“我在大学学习的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第一次知道‘有机食品’的概念,当时就萌生了回乡种植有机茶的想法。”王明松说。他回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改变家乡原有的生产加工模式,走有机茶的发展道路。“但这个想法,之前一直不敢和大家说。”
选择道路
2008 年7 月,王明松大学毕业,拖着几箱子茶学专业的书籍回到了荒田村。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乡亲们跟他一起种有机茶。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王明松想的那么简单。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王明松只好跑到村委会,将村里闲置了多年的茶厂承包下来,又跟村民租了20 亩茶地,其中10 亩在茶厂附近,另有10 亩分散在其他3 个村民小组。
“想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固化的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必须先带个头。”王明松说。在茶厂附近租茶地,主要是为了方便试种,分散在3 个村民小组租茶地,想起一个示范作用。
王明松介绍,虽然他学的不是茶学专业,但在学校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把茶学专业的书籍都读了三四遍,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技术、茶叶采摘与加工……都没白学。”
回村后,王明松把租来的20 亩茶地全部按照有机茶的标准和要求去种植,用生物防治替代农药、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人工除草……
“有机种植,主要是人工成本高。”王明松掰指一算,人工除草、修枝管理、施农家肥、采摘……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工人,一年倒腾下来,成本增加了五分之二。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王明松内心笃定,他一边坚持种植有机茶,一边跑到西双版纳勐海等地,用创业贷款资金做起了茶叶的生意,一边用赚取的利润补贴种植有机茶的亏空,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没有取得有机认证,但那些一开始就按照有机茶标准管理的茶园,三年后的鲜叶价格就比普通茶园的高出不少。”王明松笑着说。
在王明松的示范引领下,村民们逐步见到了实效。2016 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王明松成立了宁洱德化荒田大树茶园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茶园进行留养改造,通过绿色防控、科学管理,提升茶叶品质,打造本土茶叶品牌,逐渐走上了有机种植、标准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经过十多年的坚持,2021 年2 月,合作社的716 亩茶地获得了有机认证,当年春茶一上市,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单鲜叶就卖到了25 元每公斤。
开始改变
产量不变,产值翻好几倍。经过几年的发展,王明松的“有机茶”不时在村里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此前不愿种有机茶的村民,也纷纷效仿,跟着王明松种起了有机茶。
今年57 岁的李朝芝,是村里第一批跟着王明松“吃螃蟹”的茶农。“我家种了8 亩,现在全是有机茶。”李朝芝介绍,2021 年以前,虽然没有获得有机认证,但他们一直按照有机茶的标准和要求去管理,每公斤可以达到20 元左右。自从获得有机认证后,鲜叶每公斤可以买到25 元,高的时候30 元,比那些普通的翻了好几个倍。
眼见有机茶前景好,村里越来越多的茶农都想跟着王明松一块发展。经过十来年的时间,王明松已是村里的种茶大户,除了2009 年租的20 亩茶地外,几年间又陆续租了280 亩茶地,全部进行生态留养和有机改造。
同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王明松还带领大家在茶树下发展“茶菇、茶药、茶鸡”等立体式种植养殖产业,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帮助群众拓宽了致富路子。
虽说德化镇荒田村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但前些年却因加工粗糙、技术落后,未能形成标准化、品牌化的生产,难以在市场打响名声。
“想要靠这片叶子致富家乡百姓,光在大山里埋头苦干可不行,还是得走出去。”王明松说。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他就到上海考察,开了一家茶庄。“我想让好茶走出大山,走向更大的市场。”
持续发展
因为心中有梦,王明松一直坚持。与十多年前相比,虽说现在的茶叶价格翻了几番,但王明松觉得还有空间。“10 多年前,一亩茶的产值在1000元左右,现在达到了4000 元左右,但我觉得亩产值可以做到5000 元。”王明松胸有成竹地说。
“就目前来看,产量很难再突破,毕竟我们不用农药,但加工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王明松说。最近几年他一直在想办法提升茶叶品质,同时根据前端市场的反馈开发新的产品,且目前成效初显。
“我在上海开店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掌握前端市场情况,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王明松说。近年来,白茶比较受欢迎,特别是北京和上海,是两个很大的市场。通过几年的研发,他们也做出了白茶。
王明松介绍,与普洱茶、红茶、绿茶相比,白茶的加工工艺更为讲究,特别是在阴干环节,既要保障鲜叶能快速脱水,又不能让它发酵,这个度很难掌握。
不管是开发新产品,还是提升加工的技术,王明松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亩产值。“通过加工技术的提升和新产品的研发,目前试验田已实现了这个目标,预计再过三年,合作社大部分茶地都能实现亩产达到5000 元的目标。”王明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