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吃苦

2023-06-25文刘知非

时代邮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苦头小鱼奶奶

文刘知非

“五一”假期给孩子报了个单飞营,是个野外生存技能训练营。孩子读过一些野外求生的书,《荒野求生》系列、《手斧男孩》系列,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她的想象里,这种生活保不齐还有点浪漫和有趣。一定是这样的,不然她不会特意去买来一些精美的小物品,又自己收拾好行李。那天,她跟我摆摆手就很飒然地转身上了大巴。

营地位于京郊荒僻的山野间。虽然她也随我们走过许多山野,却始终当作是“消遣”和“游玩”。营地老师发来的照片告诉我,营地的简陋、粗犷和原始程度,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不少。那两处低矮破旧的土屋,像是被废弃了许多年。高处几棵歪脖子树,下面一块杂草乱生的平地,就是她们要扎帐篷过夜的地方。

第三天,她们获准给家长打电话。她在电话里有点消沉。因为对生态旱厕怀着高度恐惧,她已经三天不排便。土灶腾起的重重黑烟熏得她一身怪味。自己炒出来的土豆胡萝卜洋葱大杂烩并没有自以为的那么好吃。夜里的山风很冷很硬,冻得她直发抖,一夜醒了好多次……

给她报这个营,一半是对她的娇气感到不满意。平日里一只小飞虫飞到她的卧室里,她都要大哭大叫跑到我们跟前请求援助。看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她,我们只有哭笑不得。

当然不仅仅是虫子的问题。那日在故宫文创店,她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流连忘返,一如她在每一个商场里那样。她看上了一块怀表,恳求我买下来。我看着那块金光闪烁的怀表,它哪里是孤零零的一块表?她要求买过的表,从玩具手表、儿童手表、怀表到普通坤表,个个气宇不凡,阵容浩大,分明是一支浩荡的队伍。又哪里只是手表?还有数以百计的笔、不计其数的橡皮、笔记本,还是新的就已被嫌弃的文具盒、手包等各种小玩意,还有诡谲的盲盒家族……她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到过剩的时代,却也不幸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迷茫时代。“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成人尚且深陷其中,何况是孩子呢?

但我不想她就这样一无依傍地无主沉陷。

只靠讲道理用处不大。她的奶奶是讲道理高手,任何道理都可以从头说起,而且有因有果,有前有后,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奶奶跟她的孙女说,当她还是小姑娘时,遭遇了大饥荒,每天饿得眼冒金星,瘦得跟一根柴火棍那样,不得不跟着家人出去逃荒讨饭,一路风餐露宿,不知吃了多少苦。当年她的弟弟才一岁多,吃了观音土才得以幸存下来,而同村其他几个同龄的幼儿因为坚决不肯吃土,最后都夭折了。奶奶拿出这么耸人听闻的往事,只是为了说明能有口饭吃是多么幸福,只是为了劝她的孙女多吃两口。奶奶的讲述如此有理有据,仍然不能让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有丝毫改观。

是不是应该让她学着吃点苦呢?大概很多父母都冒出过这样的念头吧。最简单的方法是报个军事训练营。记得我高一和大一时分别被学校安排了一周和三周的军训,八月酷暑,热气浩荡,在大太阳底下站军姿,一站一小时不可以动,动一下教官就甩过来一通痛骂,体验过那种苦头的人都知道。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看到有人在偏远地区支教,就琢磨着能不能带娃也去交个朋友;看到有兄弟单位在山区做科普活动,就赶紧打电话问能不能组个团带孩子也去帮忙尽点力;看那些游学团的广告,会特别关注徒步沙漠的、穿越险途峻岭的……总结下来,这所考虑的一切,似乎就是为了努力证明自己“不像是亲妈”。

有一天,听到她在艰难地背诵古文,正是孟子那段告诫人们不要怕吃苦的经典段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区区两行字,念错了好几个音,就先不说了。我急忙过去问她知道什么意思吗,她笑嘻嘻地回答我:“很简单啊!就是说,不管什么苦,不管多大的苦,多么疯狂的苦,多么惨绝人寰的苦,都要把它吃下去,然后你就可以成才了。对吗,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懂。”这话一说出来,我的话全都憋在嗓子眼儿里了。

后来,我看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数跟我一样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吃点苦头”,纷纷安排他们去体验农村生活、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暑期打工……学习成绩让家长们焦虑。“吃苦教育”原来也是普遍的焦虑。

营期结束,接回灰头土脸的女儿,晚上跟她的好朋友小鱼一家一起吃晚饭。女儿穿着满是污渍的衣服,很不好意思地坐在那里,跟小鱼嘀咕着这趟野外生存技能学习之旅。她说会做饭了,不怕虫了,体会到辛苦的滋味了。我正觉得这个营总算没白去,听见小鱼带着一丝嘲弄地跟女儿说:“你还记得咱俩看了好多遍的那本漫画吗,那本《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里面有一段话你还记得不?‘有些父母喜欢教训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他们自己吃尽了苦头,好像也没变成人上人耶……’”她俩嗤嗤地笑起来,我竟觉得面红脸臊。

在饭桌上,我们做父母的四个人聊起了吃苦教育的事。小鱼妈妈说,她不认为孩子内心的强大靠吃苦就能培养,相反,在生活条件充分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可以集中更多的精神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真实生活中有很多场景和素材,都可以算“吃苦教育”的良好载体,“吃苦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有“随遇而安”的能力,不会要求外界来适应自己的需求。世界就是苦乐不均,凹凸不平,任何时候都不放弃,都能坚持,这就够了吧!

回到家,我让女儿找出几米的那本漫画,想要看一看。我们并肩躺在床头,一起翻阅。其中一幅画让我停下来想了很久。一个小小的女孩儿,独自面对眼前硕大的怪物,那是生活里无数看不见的漩涡、暗流、冲击和裹挟。几米说:“大人永远不知道孩子拥有多少神秘的超能力,陪伴他们度过数不清的残酷时光。”

我熄了灯,让女儿躺在我的臂弯里。我抚摸着她的头发,揉揉她的手指,看着她终于沉沉地睡着。其实,孩子的生活里本来就潜伏着很多挫折甚至挫败,一如我们;她们也要像打怪升级那样,一个一个去克服,一点一点获取经验值,一步一步向前走,一如我们。作为家长,所能做的,无非是尽己所能地爱她,支持她,陪伴她度过那些“数不清的残酷时光”。

猜你喜欢

苦头小鱼奶奶
奶奶喊你吃饭啦
来,握个手吧!
奶奶驾到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