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把握,让老课文生发新内涵
2023-06-25肖剑
肖剑
小学阶段有些经典老课文,无论教材怎么变化,它们都牢牢占据着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一席,但不同的版本有着不同的教学归旨,教师不能依照固有的认知和套路来解读文本,而是要鼓励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体悟和思考,开掘全新的教学价值,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统编版教材是在全国众多版本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创新编排而成的,其中一些经典文本已经成为众多教材的典范,因而入选统编版教材,但由于编排理念和编者意愿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这些老课文承载了完全不同的价值和内涵,因而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研制、教学策略的遴选等都应跟着变化。因此,教师要重新整体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紧扣编者设置的助学系统,重新解读和定位这些经典老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为统编版教材更好地使用奠定基础。
一、依据课标,联系学段明确教学指向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设定了总体性目标之外,还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具体而切实可行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对课文目标的设定,不能仅从文本自身入手,而是要依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具体学段目标。部分经典老课文被编选入统编版教材时,编者将其编选在不同的学段,为此,教师就要把握课标中的学段目标,重新设定课文教学目标。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在苏教版中被安排在六年级,新课标对第三学段写景类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而在统编版教材中则设置在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与《海上日出》一起构成了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训练重点是: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的方法,学习按照顺序描写景物,这就为新课标对第二学段写景类文章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新课标第二学段写景类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赏析生动的语言,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能够初步领悟作品描写顺序。
鉴于此,教师就可以淡化对文本中作者情感的体悟与感受,从而多从文本语言入手,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形象与生动。由此不难发现,即便是相同的课文,一旦所处教材的学段发生变化,其角色、效能和示范性作用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前后对比,明确文章蕴藏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科书编选文本的核心标准并不仅是关注其内容,还很注重作者所选用的言语形式及所展现出来的表达手法。由于不同版本教材编选课文时所呈现出的价值用意是不同的,因而会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修改:一是与单元设定的训练重点密切相关;二是考虑学生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因此,即便是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字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而这种不同点,就可以借助编者对文字的修改,明晰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从而明确文章蕴藏的教学价值。如统编版三下编选的郑振铎的《燕子》就是短篇状物散文的经典篇章。其入选统编版教材时,编者也对课文进行了相应修改。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比其他版本,站在编者编排的角度,洞察其改动背后蕴藏的深意,以使经典老课文能够散发出全新的教学意蕴。
《燕子》一文被安排在三下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而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言。由此来审视和品读统编版教材中的《燕子》一文,再相机对比其他版本的就不难发现,其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意趣。如开篇描写燕子外形的语段,编者将“俊俏轻快的翅膀”改成“轻快有力的翅膀”;将“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改成“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由此不难看出,形容翅膀从“俊俏”改为“有力”,更加契合三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对学生直接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准性提供了更加适合的资源;而最后一句的调整,统编版教材中的一个“凑”字极为形象,将前文分开来介绍的羽毛、翅膀和尾巴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不仅是作者创作时从部分走向整体的思路再现,同时还为学生感知燕子外形特点、积累写作方法提供了支撑,是落实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示范。
三、把握特征,聚焦学段指向的教学重点
各个版本的教材由于编排用意不同,对文本的处理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的改动上,有时还会在安排的单元位置和学段上进行调整,所呈现出来的篇幅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教师也可以从不同学段入手,洞察其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为例,这篇课文在统编版教材设置在第三学段,而在其他版本一般都设置在第二学段。因为第二学段以重点关注语句和段落为主,而第三学段则重点关注文章结构层次、篇章架构及语句间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军神》,并将其与其他版本教材设置在第二学段的《军神》相比就会发现,作者将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很多的言行细节都还原了出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因为进入第三学段后学生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篇章价值提供支撑。有了这些言行细节的支撑,沃克医生在这篇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出发进行深度思考: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元帅,旨在展现他钢铁般的意志,但为什么要对沃克医生进行如此详细的描写呢?这时教师不妨尝试将课文中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删除,然后从刘伯承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就会发现沃克医生不仅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同时沃克医生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变化,也从更广阔的层面衬托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第二学段的始终聚焦语句理解和语段层面了,而是将学生的认知从文本的某一部分提升到对整篇文章的全局认知上。
同样是一篇老课文,但由于学段设置上的变化,对这篇文章所应该关注的内容和重点也就悄然发生了变化。教师正是从不同的视角开辟出全新的教学价值,使得这样一篇原本处于第二学段的课文重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开掘出更加契合学生阅读意识的资源,充分發挥了教材文本的示范和载体效能。
四、聚合教材,把握单元教学尺度
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因此即使一些老课文如果相应的学段没有发生变化,那在具体单元中,其教学定位和价值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所以,教师要避免用老一套的方法进行课文解读,而要从单元整体性视角入手,把握文本在这一单元中所承载的价值。
以统编版三上第六单元《海滨小城》教学为例,虽然与之前教材相比,学段并没有变化,但从单元的视角来看,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就给这篇课文设定了全新的教学内容,而且这篇课文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前,因此所承载的语文要素侧重点更需要从单元整体性视角来考量:第一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旨在运用典型语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关键句,初步认识关键句;第二篇课文,即所要教学的《海滨小城》则需要在第一篇课文的基础上,将语文要素的落实继续朝着更深处推进,重在借助课文典型语段,梳理关键句与其他语句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运用关键句构思全段的表达效果,而将迁移运用的教学任务留给第三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不仅从单元设定的语文要素把握了课文新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利用其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明晰了单元要素所承载的侧重点,清晰地确定了文本的内涵性价值,使得教学目标有了更加精准的定位。
五、对照学情,顺序而导设置的教学路径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而对教学的设置和规划都应先从学生角度来审视,因此依托具体的学情,重新规划和设置老课文教学路径,就应该成为重要的原则。
以统编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过往教材都编选在五年级的“爱国单元”,都设置了“搜集资料”的训练要求。对这类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具体学段都如出一辙的经典老课文,是否就可以穿着新鞋走老路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此五年级”非“彼五年级”。统编版一直都非常重视利用资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早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掌握了收集资料的方法,还进行了借助问题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的训练,进入四年级又设置了分类整理资料的方法指导……综观整个第二学段,学生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就需要在整体性考量学生原始学情的基础上,将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于结合原始性经验,通过资料收集与课文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对象,还处于主体性地位,还是教师调整和实施教学的重要元素。只有顺应学情、顺势而教,老课文才能真正走出老思想、老套路,使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课文。
六、关注导语,联系课文确定教学核心
统编版教材是单元整体性的框架编排,在每个单元之初的篇章页中,都鲜明地标识着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并配置了学生熟悉的图片。一些特殊性的策略单元,编者还对每篇课文精心设置了导读提示,这些都是赋予经典课文全新价值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需要从单元构成及所承载的教学价值入手,明晰课文教学重点。
笔者以统编版五下第二单元“传统名著单元”为例,《猴王出世》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在老教材中,编者的编排意图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感受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统编版教材中,编者的用意是帮助学生学习并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重在借助节选类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掌握阅读方法,最终为学生打开名著阅读的大门。
以统编版教材五下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而教学这个单元中的《将相和》时,编者所设定的导读提示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字地读。对这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就不能将理解故事内容、梳理情节脉络、感受人物特点作为重点,而应从单元定位出发,紧扣课前导读,借助故事性文本的语言特点,着重训练学生连词成句读的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快速捕捉信息。
七、聚焦练习,融入体系设定的教学层次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文主要内容,联系单元要素和具体学情所精心编排的助学系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抓手。相同的课文在不同的版本教材中所设定的课后练习题也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精准掌握课后练习所承载的价值和层次,根据习题的练习层次设计富有体系化的教学板块。
笔者以统编版六上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为例,统编版教材在课后设置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道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借助这一练习,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能模仿课文中的题目,运用四字词语概括出小标题,梳理出情节发展的线索,再组织学生细读文本之后尝试讲述故事。
第二道题要求学生关注课文中对五位壮士的描写,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抢前一步”“猛地举起”“砸”等关键性词语,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借助这一练习,然后在学生整体性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文本所表达的内在气韵,促使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故事内容,品味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情感。
第三道题是要求学生聚焦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既写了人物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针对这一道题,教师就需要整合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画出哪些是描写人物群体的,哪些是描写具体内容的,在这一过程中渗透“点面结合”概念,引导学生尝试用对比的方式感知文本,赏析“点面结合”所形成的表达效果。
八、前后关联,有针对性地扩展教学范畴
统编版教材为了全面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在编排了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之外,还设置了多维且富有层次的助学系统,比如单元内的助学系统。这些单元系统还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教学指向性。以交流平台为例,编者借助这一栏目在单元课文教学结束之后,对整个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梳理、归纳与总结,从而将方法与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交流平台对经典老课文重新定位,以精准确定这一类课文在统编版教材中所引申出来的新的迁移点。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为例,过往教材重在指导学生如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提及的方法主要包括入情入境的朗读,而在统编版教材中就设置了比较多维化的方法,除了富有感情的朗读之外,还有想象、角色体验等多种策略,紧扣典型案例,指出了应从哪些地方入手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比如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典型化的事例及关键性语句等。鉴于此,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就可以继续创设多样化、可感化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交流平台中所涉及的方法,对拓展的新文本、新材料进行综合性实践描写,帮助学生获取全新的认知能力。在这一案例中,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交流平台等多维化的助学系统,进一步明确编者定位,为后续的拓展阅读总结方法,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统编版教材中的经典老课文时,一定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即不能再用以前的模式和解读习惯教学,而要推陈出新,寻找老课文在统编版教材中全新的教学生长点,在遵循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礎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生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