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研”细“磨”方能成器

2023-06-25龙廷忠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板书教材课堂教学

龙廷忠

近期,笔者有幸参与了全市职称晋升讲课答辩评委工作,参评教师既有晋升中级职称的,又有晋升高级职称的,听了包括初高中历史和地理两个学科共十几位教师的课,虽然只给评委授课,没有学生参与,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师生互动环节,但听后内心仍然难以平静,这类课从一个侧面也能够反映一个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教学素养的高低、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合理及教学艺术是否灵活多样。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及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类微型课的认识。

一、用好课本教学资源,讲课才能有的放矢

职称晋升课是“裸讲”,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的情况下如何讲好一堂微型课,用好课本教学资源是关键,而课本资源的合理运用需要在平时的备课中下足功夫,虽然,我们经常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仅仅是工具而已,但实际上,不管是职称晋升讲课,还是初次参加教师“面试”讲课,在只提供一本教材的背景下,如何用好教材尤为重要了。比如本次确定的高中历史课题是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一课,本节课共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三个子目,除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之外,还有学习思考、史学争鸣、图片和资料卡片等相关学习素材及问题思考栏目,课后还设有“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两个问题,如何把这些素材和问题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只有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下足功夫,才能在上课时做到游刃有余。

精读课标、研读教材不光是青年教师教研的起点,也是所有教师备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可以这么说,一位教师若没有领会好课标内涵和教材体系,犹如一个人站在沙漠里不知道绿洲在哪个方向,虽然不停地左冲右突,可始终没能找到走出沙漠的正确道路。正如有的教师工作了20年,获得了20年的教学经验;有的教师却只是将一年的经验重复了20年。

要克服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最笨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读好所教学科的课标和教材开始。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教育学,毕业后她被安排到中学教语文,她没有胆怯和退缩,而是积极迎接挑战。于老师从学习教学大纲(现在叫课程标准)、“祼读”语文教材开始着手本职工作,她老老实实一字一句、一段一篇地“祼读”,反复读、边读边写,留下十多个笔记本的学习心得体会,而且在讲课前反复试讲,字斟句酌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这样扎扎实实地精读细研融会贯通下来,于老师对教材体系了然于心,对教材知识不仅仅止于读懂,而且上升到了整合、创造层级,已经能够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构建了一个合乎事实和逻辑的新的真实文本。小学语文教学大家于永正老师曾说,如果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他表示,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选择教学方法及写教案等。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也不能一味搜集大量材料,导致材料的泛化,更不能脱离教材,游离于教材之外“选材用材”,这正如专家所言:教材是最好的素材。此外,照搬照抄别人的备课资源也是不可取的,如果课件和教学设计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加工就全部引用,由于不是自己研究和思考的结果,就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教学内容空虚、照本宣科及大量材料的堆砌等问题的产生,根本不能加深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用足教材,即挖掘教材的表述,用足教材的史料,利用教材的栏目,钻研教材的图片,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说明对教材有研究、有思考、有取舍,进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讲课才能生动有趣

历史和地理学科在教材中都设有“图片”素材和地图,本次听课中,普遍存在图片运用仓促或没有使用图片或地图的问题,但也有表现比较好的教师,比如有一位教师手绘了“日本”的简易轮廓图,还有几位教师绘制了关系示意图,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用好、用足課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如何才能够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值得参评教师思考和研究的。比如在讲到初中地理“日本”这节课时,有的教师非常娴熟地手绘了“日本”的简易轮廓图,这样显得更具体,也更直观,当然,效果也非常理想;有位年轻的女老师在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不仅提出有思维含量的梯度问题,而且还画出了“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内循环”示意图,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文图对照,针对性强,具有目的明确、内容简明扼要、主题突出的特点,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这是教学挂图和多媒体图片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更能显示出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对教材的研究程度,且对教材的文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画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可以使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可见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作用独特,值得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多画多实践,这样用时才能驾轻就熟。除了手绘地图之外,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同样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讲课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评委教师在听课后普遍认为,参评教师的板书有待加强,他们要么是板书不规范,过于潦草;要么板书过少,不能起到突出知识结构的作用;要么板书太多,密密麻麻一黑板;要么是板书太乱,看得人眼花缭乱。教学板书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一种可视化的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几乎每堂课都离不开板书。而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行其道的今天,教学板书越来越被教师忽略,甚至在有些示范课、公开课上也出现了没有板书的现象,平时的常态课更是可想而知。板书难道真不重要、不需要了吗?当然不是,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板书对课堂教学依然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不同。好的板书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艺术的结晶,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那么,板书应该写什么呢?板书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因此一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二是突出教学重难点知识,三是理清教学内容思路。让人看起来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板书的作用很重要之外,教师还应注意语言,学会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更要有思维含量,让人有探究的欲望和想法,也有思考的价值。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节课时,内容包括“‘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北击匈奴”等四个子目,有的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虽然象征性地将学生也分为四个小组,但15分钟过去了第一部分内容还没有教学完毕,只能非常遗憾地离开,这说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语言不凝练,教学准备不充足,教材也不熟悉。而有的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将问题设计为:面对诸侯王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统治的,他采纳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样的问题设计,显然比问“什么背景下实行了‘推恩令?”或者比起直接讲背景、讲过程、讲影响更能激发起听课者探究的欲望。总之一句话,要讲清楚基本知识和基本逻辑。 爱因斯坦有句反复被人引用的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学贵有疑,有疑,再经过认知冲突的解决,会使得认知结构更加高级和完善。

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能较好地把握15分钟的课堂时间,按照课题要求讲完相关内容,但也出现未讲完或提前下课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一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二是课堂驾驭能力有待加强,当然,跟本人的教学艺术等也有很大关系。部分教师虽然设计了学生活动环节,但没有体现启发的引导性和探究性;个别教师在语言、语气和教态等方面过于平淡,缺乏激情,感染力不强,或者肢体语言过于夸张,由于过于紧张,影响到了自己语言的流畅性和思维的连贯性,没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比以往常规的课堂教学,本次职称晋升的“无生课堂”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短短15分钟内将平时40分钟的课堂内容完整呈现出来,并且教学重难点突出,而且要使学生听懂和理解,这无疑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更高、更专业的素养。

四、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讲课才能游刃有余

阅读的边界在哪里,教学的边界就在哪里。相同的一节课,有的教师讲得栩栩如生,有的教师讲得乏味,就其本质而言,跟平时的教学息息相关,也跟平时的阅读和思考息息相关。我国学者叶澜以“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为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所谓好课就是有效教学的课。她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而这样的课堂一定建立在广泛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肖川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里,谈了教师的成长策略,他写道: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广泛阅读,阅读教科书和教育刊物及专业书籍,在阅读中丰厚文化底蕴和文化眼光,在阅读中使自己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自己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职业倦怠感,更有自信力。如有的教师在讲“自然界的水循环”时,语言叙述生动、形象,用肢体语言和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说明“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流动的水体是否对我们的地表有冲刷作用”等,再比如有教师讲历史必修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时,把我国香港、澳门问题的缘由讲得很是透彻,当时有个非历史教师的评委说:这个教师的课我听懂了。显然,他把历史的基本逻辑讲清楚了,把历史的细节还原了,落实了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将枯燥的历史讲得生动、形象及有趣,做到了眼中有人,既关注现实中的人,又关注历史中的人。这样的课是有灵魂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也更能打动评委。

李镇西老师建议教师尽量做到“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实践,既包括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也包括平时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帮扶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只有不停地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历,将实践的过程记录下来,形成教育教学素材。并经常性地反思,只有一边实践一边琢磨、研究、推敲、比较,才能推动教师不断地走向优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写教学反思、教学感悟和心得体会的好习惯,这对自己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也许坚持写三年教案,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但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可见教学反思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不断总结经验,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素材。实践和思考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读专业方面、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也可以涉猎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科普等著作,開阔视野,丰富灵魂,我们的课堂会更引人入胜。最难就是写作,只有坚持不懈地积累,养成写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并不断提炼、梳理、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教育主张、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形成,离名师也就越来越近了。

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授课才能引人入胜

毋庸置疑,要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导入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艺术。正因如此,有的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还有一部分教师课堂代入感不强,没有很好地把“无生课堂”当作“真实课堂”来授课,存在着自己一味地讲解情况,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模拟,只局限于讲台讲授,没有相应的情境创设。也有的教师没有设计导入环节,直奔教学主题,一味地讲授知识,也没有创设教学情境,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

有的教师充分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拉近学生和现实的距离,以“汉江河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又去了哪里”“安康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入新课讲授,等等,也有以历史人物林觉民来导入“辛亥革命”一课的。为了讲清人口迁移概念创设情境,以自己生活的环境为例,外出打工、到外省上大学及到外地工作等,哪些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人口迁移的事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导入方式的选择上,应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因时而异。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情境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联系学生生活导入、以旧带新导入、热点导入、历史人物导入,等等。有的教师新课导入时间过长,或虽欲以导入抛砖引玉却与之后讲授的内容关系不大;或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太远或情境有歧义,无法体现教学主旨。要让学生对你所教内容感兴趣,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化,通过口语描述、提供的文字资料及音视频等,创设特定的认知环境,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推进的当下,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平实、更丰满、更有活力,“祼讲”考验着职称晋升的每一个教师,也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只有“裸讲”讲好了,教学基本功扎实了,才谈得上素养的培育和落地。“裸讲”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全面反映,只有用好课本教学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和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

猜你喜欢

板书教材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